最好做手串的木材,有五个标准、一密度高、二油性大、三纹理好、四有重量、五木质硬度高、比较好的有降香黄檀(俗称海黄)、檀香紫檀(俗称小叶紫檀),交趾黄檀,(俗称越黄),白檀(俗称老山檀)沉香、次之绿檀,印度紫檀、东非黑黄檀,越柬紫檀,卢氏黄檀,大果紫檀(俗称缅甸花梨),沙漠金(豆科植物),金丝楠、等、还有很多可做手串的好木材、看个人喜好,如崖柏、麻梨疙瘩,赞比亚血檀,
自古以来,有无数名流将士或因征战、或因被贬、或因路过雷州半岛,他们的舌尖与雷州半岛的特产以及饮食有过亲密的接触,留下了不少佳话。
鉴真视菠萝为“佛果”
一千两百多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台风,把第五次东渡日本的唐朝高僧鉴真“刮”到海南岛。鉴真在海南岛渡船北上,路过雷州半岛时与菠萝蜜(湛江又称大树菠萝)结缘。有一天,鉴真出去化缘,但是到了中午时分,所获无几。鉴真又饥又累,只好坐在在菠萝蜜树下休息。突然,鉴真感觉树上有果实掉下来,他定睛一看,发现那果实外表其形如巨陀头,长得像如来的头像。那果青中带黄,果实裂开,芬香四散,催人流涎。饥饿的鉴真觉得是上天对他的恩赐,立刻把果实掰开,忍不住一尝果肉,顿觉甜美无比。鉴真两掌合十,口念佛陀,感谢佛恩。欢喜雀跃的鉴真随后招呼随行的和尚过来饱吃一顿。这个美妙的故事也让菠萝蜜得“佛果”的美名。
后来鉴真问徐闻当地人那果实之名,得知叫“菠萝蜜”,学富五车的鉴真想到“菠萝蜜”在梵语中是“到达彼岸”之意,顿时喜出望外。因为已经五次东渡失败的鉴真相信这是佛冥冥之中给他的启示,暗示他坚持下去就能够到达日本彼岸。有志者事竟成,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终成功。
马援大军吃薏苡去湿
东汉建武年间,光武帝得知交趾郡(现越南境内)首领征侧、征贰姐妹反叛(史称“二征起义”),就拜马援为伏波将军南下征讨逆贼,马援在雷州半岛征战期间,为避免大军受到瘴气的侵袭,就经常吃薏苡(又名薏米)。至今徐闻一带仍流传薏米的传说。
据古志载,岭南“上雾下潦,飞鸯坠水”,也就是说瘴雾弥漫、暑热蒸人,在天空中飞行的鸟儿也会因为突然中暑而坠水而死。马援率部南征时,兵至雷州半岛,将士水土不服。眼看士兵多染时疫,马援就寻求良方,雷州半岛当地人就向他推荐一种能使人身体轻爽、阻止瘴气侵袭的预防瘟疫的特效药——薏苡。马将军就命令士兵经常吃薏苡以增强体质,避免瘴气的侵袭。马援班师回朝之前,发现自己深深地爱上了有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的薏苡,便将薏苡满满装了一车带回去种植。据《后汉书·马援传》载:“南方薏苡实大。援欲以为种,军还,载之一车。”京城里无人见过薏苡,还以为马援从南方带回了奇珍异宝。
马援死后,有人上书诬告他当初用车载的全是上好的珍珠。不明真相的光武帝勃然大怒,把封马援为新息侯的大印都追收回去了。后来有“薏苡明珠”的成语,意思是薏米被进谗的人说成了明珠,比喻被人诬蔑,蒙受冤屈。宋代诗人苏轼曾赋诗叹曰:“伏波饮薏苡,御瘴传神良,能除五溪毒,不救谗言伤。”果真是一车薏苡毁忠贤。
苏轼秦观师徒爱雷州“蜜酒”
宋代的苏轼、秦观师徒,都是好酒之徒,他们曾经和雷州半岛的一种酒结下不解之缘。
苏轼被贬海南,经过雷州半岛的时候,遇见被贬雷州的弟弟苏辙。后者送苏轼去海南之前,朗诵陶潜《止酒》诗,劝苏轼不要再饮酒。但是苏轼显然做不到。苏轼说“予饮酒终日,不过五合,天下之不能饮无在予下者”,总之,他喜欢饮酒。
后来苏轼遇赦从海南返回,路过雷州时,他的弟弟苏辙已经离开雷州,但是这次,他遇到了“苏门四学士”之首的秦观,秦观正是因为受到老师苏轼的牵连而被贬雷州多日。
话说秦观抵达雷州之后,好酒的他了解到雷州海康县城北五里的英灵岗,酿的一种十分美味的“蜜酒”,便给它取了一个动人的名字——英灵春。秦观眼见老师苏轼遇赦北还,非常高兴,用雷州当地产的英灵春接待老师。师徒两人举杯痛饮,喝了雷州美酒英灵春之后,秦观诗意大发,写下了《饮酒四首》。前三首说,人喝醉了酒,才知道生活在世上好,可惜我知道得晚了一点;喝酒可以叫人不忧愁,可以与山川鱼鸟同乐;我的客人来了,我们都喝醉了。第四首写道:“雷觞淡于水,经年不濡唇。爰有扰龙裔,为造英灵春。英灵韵甚高,葡萄难与邻。他年血食汝,当配杜康神。”大意是说,雷州原有的酒比水还淡,我来一年也没喝过它;为了招待贵客,他们造了“英灵春”,这酒比葡萄酒还好;等先生您以后去世了,就用它配杜康酒来祭祀您。
可惜的是,秦观最终没能用雷州产的英灵春配杜康酒去祭祀的老师苏轼。因为他比老师先走了一步。1100年,哲宗崩,徽宗即位,秦观得以从雷州返还,在滕州华光亭痛饮之后含笑而逝。苏东坡听到秦观暴死的消息,悲痛得“两日为之食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