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菜土传病害危害大吗?有哪些效果好的解决方法吗?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6 20:51:06
字号:

土传病害是指生活在土壤中的病原体或土壤中患病植物残体中的病原体,主要危害植物的根和茎,感染维管束,从根发育到茎尖。病原体在维管束中繁殖,阻止它们运输营养物质,导致植物枯萎和死亡。

种菜土传病害危害大吗?有哪些效果好的解决方法吗?

一.蔬菜土传病害类型

1.各种蔬菜苗期猝倒和猝倒

2.甜瓜、水果和豆类的枯萎病

3.茄子黄萎病

4.辣椒、芸豆和黄瓜根腐病

5.茄科作物的青枯病

6.黄瓜、番茄和芹菜根结线虫

7.黄瓜、西葫芦、辣椒疫病、菌核病和软腐病等。

四种蔬菜感染土传疾病,传统治疗有害,两种方法见效快

二,导致土传疾病流行的四个关键因素

1.单一种植模式

由于年复一年地种植一种作物,一些相应的病菌可以年复一年地繁殖,在土壤中大量积累,形成病土,成为每年发病的根源。特别是连作温室,温室内的特殊环境有利于病菌越冬,病菌逐年积累,数量不断增加。茄科蔬菜连作会导致严重的病害和枯萎病。西瓜连作导致枯萎病发病率高;生姜连作会导致严重的姜瘟病等

2.土壤没有消毒

现在很多菜农在种植时使用药物对幼苗根部进行消毒保护,排斥不健康的幼苗,认为可以预防疾病和根腐。但是种植后会发现仍然会有大量的烂根和枯树。这是为什么?因为忽略了对土壤的消毒。之所以被称为土传疾病,是因为这些有害细菌不仅通过土壤传播,而且土壤是有害细菌繁殖的大本营。毫无疑问,只处理幼苗,而不注意土壤的消毒。

3.肥水管理不当

肥水管理不当造成的根系伤害也会造成土传病害的流行。山东温室种植者陈师傅说,他的温室里有一大片死茄子。把枯叶的植物拔出来,可以发现根内的毛管根很少,离地面很近的只有几根,其他毛管根和主根都烂掉了。经过仔细了解,原来陈师傅为了促进茄子快速生长,突然加大浇水施肥量。由于浇水过于频繁,植物的根系长期处于缺氧状态,导致沤制。根部大量伤口或生长衰退,为病菌入侵创造条件,导致严重的根部疾病。

4.药物使用不当

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细菌,不同的病原菌导致蔬菜根部出现不同的病害。有效的治疗需要正确的判断,否则一旦错过最佳的防治期就很难恢复。例如,在温室种植的李师傅,他的温室辣椒死亡问题非常严重,用于控制根腐病和枯萎病的多种化学物质仍然未能控制它。根据李师傅的说法,根尖没有发黄,毛细根的表皮也没有剥落,只有主根基部有轻微的褐变。把植物的茎劈开后,可以发现维管束变成褐色,没有细菌性脓液。首先是局部枝条在地面上部萎蔫,然后蔓延到整个植株,导致死亡。根据李师傅的描述,植株的毛管根根尖没有变成褐色,说明不是枯萎病,毛管根没有出现黄易脱落现象,也说明不是根腐病。因此,可以判断李师傅的辣椒应该会得青枯病。在李师傅,首先根据枯萎病进行防治,当发现没有防治效果时,根据青枯病进行防治,从而错过了最佳防治期。当蔬菜病入膏肓时,控制措施几乎没有效果。

三、传统病原体治疗方法及危害

1.甲基溴等土壤熏蒸剂,或D-D乳剂、福尔马林、哈龙等土壤消毒剂,都会影响土壤肥力,杀死有益微生物。

2.苯甲酸盐、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易被土壤吸附,药效降低,可杀灭或抑制有益微生物。

3.五氯硝基苯是一种很好的土壤杀菌剂,但它具有致癌性和高残留的缺点。

预防土传疾病的传统方法是与有益微生物一起被杀死的,这可能会在土壤中诱发更多有害甚至危险的细菌。没有有益微生物的存在,疾病可能会越来越严重。

四、化学方法防治土传病害处方

1、土壤消毒

(1)真菌性疾病可用30%土菌消500-800倍液、50%地松600倍液、中生霉素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湿敷。

(2)用于细菌性病害(如青枯病、软腐病)的药剂有中生霉素、农用链霉素或铜制剂。

2.疾病控制

出苗后,施用铜制剂、代森锰锌、甲基硫菌灵、恶霉灵、农用链霉素、中生霉素、多抗霉素等。可以使用。以上方法虽然能达到防治效果,但还是治标不治本。土传病害的根本问题是土壤问题。要解决土传病害问题,就必须解决土壤病菌、酸化、板结等问题。

防控重茬-修复土壤,解决方案

这几年,在全国各地咨询、调研时经常听到、看到这样几种抱怨:一是黄瓜、西红柿、茄子、辣椒等果菜,从结果到拔秧罢园病害不断,各种病症交叉、重叠发生,老百姓抱怨“天天打药都治不住”;二是经济效益越好的作物,肥料投入越大,亩施化肥400-700公斤,鸡粪10-20方,甚至30方,第一年产量很高,第二年产量明显下降,以后越来越差,老百姓抱怨“肥料有问题,质量不如从前”;三是立枯病、根腐病、猝倒病三大病害,已成为多种作物苗期的主要病害,稍有气候方面的“风吹草动”(反常).就爆发流行,大量死棵烂根,老百姓抱怨“天气不正常,谁也没办法”;四是各种作物的枯萎病、黄萎病、根腐病、软腐病、青枯病、病毒病、瘟病、疫病等等,不但发病快,危害大,治疗起来难度也大,老百姓抱怨“农药不好,假的太多”。除了以上抱怨,还有很多迷团老百姓百思不得其解;农户种的菜,施那么多的鸡粪、化肥。咋就不发棵?”;“俺到现在快一个月了,咋光结弯瓜,就像秤钩一样?”;“我们家的黄瓜霜霉病啥药都用了,天天打药怎么都治不住?”;“俺有一块地,其中一小片,每年种小麦都死棵,施肥打药都一样?”:“小麦穗蚜打了几遍治蚜虫的药,越打越多,真是奇怪……”。老百姓的抱怨和疑问反映出两个问题:1.病虫害防治急需标本兼治的深层技术和服务,“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简单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农业的现实需要。2.卖农药、化肥的和使用农药、肥料的都急需了解病虫危害越来越严重的根本原因和应对措施。下面我就“病虫危害越来越严重的根本原因和对策”发表一下个人看法,供广大农技人员,农药、化肥经销人员和广大农业生产人员(农民)参考。

化肥的出现为我们的作物增产立下了“汗马功劳”,但近些年来为了追求产量,盲目、过量的化肥投入,忽略了有机肥的使用,导致增加了投入成本,却没有使产量增加,反而给土壤造成严重的损害,包括有机质偏低,土壤酸化、次生盐渍化、土壤板结等土壤退化现象,土壤的肥力严重不足。

那么问题来了,出现这些问题我们怎么去解决,作为一个农资从业者,我们应该了解应对措施,

大致方案有四种:

一是合理使用化学肥料;

二是加大有机肥投入量;

三是补充有益菌(微生物菌剂);

四是适当使用土壤调理剂。

一、有机肥

土壤肥力的主要指标便是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土壤有机质一旦缺乏,土壤的有益微生物菌群必将失衡,微生物促进土壤有机质、营养元素的分解和转化,有机质为微生物提供营养和适宜生存的环境,两者的关系可以用“唇亡齿寒”来形容。此外,有机肥还为作物提供碳营养。据我了解,大多数种植户都知道使用有机肥的好处,用他们的话说“用有机肥,地更有劲”,既然有机肥这么重要,那种植者为什么不用,或是投入不足呢?我认为主要有三点:

1、一部分种植者对有机肥的认知程度不够,不了解有机肥对土壤肥力的重要性;

2、以传统土杂肥、禽畜粪便为代表的有机肥,原料采集不是很方便,种植户很难发酵腐熟好,而且制作比较麻烦,现代人的惰性都比较大,也自然是懒得去用;

3、商品化的有机肥的出现极大的方便了种植户,但是缺点是使用成本过高,性价比不合理,种植户投入的那点数量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求。

对于有机肥我认为最合理的方式是近距离的工厂化堆肥,就地取材,充分利用秸秆还田和当地有机肥资源(如禽畜粪便、各种农业废弃物下脚料等等),进行工厂化腐熟处理,尽可能的降低成本,从而加大有机肥的投入,连年使用对土壤肥力的恢复起到关键的作用。当然,这需要政府去做引导工作。

二、微生物菌

相对于需要大量投入的有机肥,微生物菌对土壤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微生物菌可以活化土壤有机和无机养分,提供肥料利用率,改善土壤团粒结构,降解重金属残留,抑制土传病害的发生,微生物的代谢物中含有多种天然的植物激素和氨基酸等有益物质可促进植物健康生长。但是,微生物要更好的发挥作用,还是得建立在土壤有机营养充足的基础上。

微生物菌好处很多,但经常看农资网友聊到微生物菌时总是感叹其中的水太深:

一是类别太多。

农业部登记的大类有七类(微生物菌剂、复合微生物肥料、光合细菌菌剂、有机物料腐熟剂、生物有机肥、内生菌根菌剂、根瘤菌菌剂),七大类当中又有上百种不同的菌种,不同的菌种起到的主要作用又不一样,比如硅酸盐细菌主要是活化土壤养分,细黄链霉菌主要是主要是针对土传病菌的抑制等等;

三、土壤调理剂

随着土壤酸化、次生盐渍化等各种问题的发生,尤其是在经济效益高的大棚蔬菜和果树区,种植户被土壤问题困扰更重,近几年土壤调理剂在这些区域也开始升温,土壤调理剂对于土壤的主要有疏松土壤、改善土壤团粒结构,保水保肥,缓解土壤酸化、盐碱化等方面的作用。

土壤调理剂的分类大致分为四类:

1、以天然矿石为原料:

如钾长石、石灰石、白云石、麦饭石、沸石、磷矿粉等;

2、以工业副产物、废渣或废液为原料:

如碱渣、味精发酵尾液、钢渣等;

3、以贝壳为原料:

牡蛎壳高温煅烧的居多。

4、以动物毛发为原料:

动物毛发螯合等。

还有一些未取得登记,但广泛在添加使用的,化学类的如聚丙烯氨酰胺(松土精),有机类的如腐植酸、黄腐酸等。值得提倡的是经活化后矿物源的腐植酸类产品,在国外已广泛应用,在欧美等部分国家将腐植酸归类为生物刺激素,对于土壤修复和刺激作物生长都有不错的效果。

相对于有机肥、微生物肥,土壤调理剂登记的企业并不是太多,这与农业部对土壤调理剂严格的审查制度和原料资源有关。土壤调理剂虽然对土壤有改良和调理作用,但选用的时候一定要了解是针对哪类土壤的,有些是针对碱性土壤,有些是针对酸性土壤,而且用量要合理把握,使用过量会出现另外的副作用。很多地区由于销售商利益的驱使和用户对知识的欠缺,已出现土壤调理剂滥用的情况。

对于已经破坏了的土壤,修复和改良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也不是靠某一群体能完成的,需要我们整个社会的关心和参与,共同来维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荷兰在1970年就起草了《土壤保护法》来约束对土壤的破坏,只有上升到法律层面,才能更好保护我们的土地。

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行动计划的总思路是以保障农产品安全和人居环境健康为出发点,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通过加强法制建设,努力遏制土壤污染的扩大趋势,维护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加大土壤污染治理和利用的环境监管,保障农产品安全,加大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加强污染治理和修复,这是我们在治理方面要采取的措施。

万亩康重茬剂是更全面的土壤修复剂、特效重茬剂。能全面的立体的修复土壤环境。

它是由中国农科院、中国土壤研究院和中国生物工程学院,根据中国当前的农业现况而研究出的特效重茬剂,土壤修复剂。已申请国家专利。

该产品主要是由微生物代谢物、光合超体碳素和蜂子素(又称蜂王胚胎)为核心技术,以高活性腐植酸为载体,采用高浓度双螯合技术生产而成。

1、什么叫重茬(或重茬障碍)?

同科或同种作物在同一地块连续两年以上种植造成的烂根、死棵、僵苗、不发根以及作物产量低、品质差等现象。

2、重茬的三个表现:?死棵、烂根;生长发育不良;产量低。

3、重茬的四个原因:营养失调;病菌量大;土壤积毒;施肥不平

万亩康重茬剂解决的问题:

1、营养失调:长期连作和不合理用肥造成的大中微量元素不均衡、丰缺现象严重,直接引起了作物产量低,病害严重的现象。

2、病菌量大:?就是土传病害严重,如:立枯病、猝倒病、根腐病、枯萎病、黄萎病、青枯病、软腐病等由土传病菌造成的病害。对果树的根腐病,甜瓜、西瓜的枯萎病有特效。

3、土壤积毒:?大量使用除草剂、农药造成的残留和植物自身分泌的毒素造成的土壤积毒,可使土壤地力退化、板结和作物根系不发达、早衰严重的现象。

4、土壤板结:?长期不科学的大量施用化肥造成的水、肥、气、热和土壤微生物菌群严重失衡,磷、钾以及微量元素固化失效严重,土壤团粒结构被破坏,通透性差,肥料利用率低,作物根系不发达等现象。

5、土壤酸化:?长期大量不科学使用化肥(尤其是氮肥)使土壤酸化严重,并造成?钙、镁、硼等元素的缺乏,同时引起根腐、青枯等细菌性病害的发生。

6、盐渍化:大量使用化肥且耕层过浅使土壤表面积肥、积盐严重的现象,造成根系不发达,叶片僵化,植株矮小、产量低,病害多等现象。

7、生理性病害:由作物营养失调造成的小叶、黄叶、卷叶、花叶、僵苗、僵果、弱枝、裂果、脐腐、根系发育不良等生理性病害。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178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