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种植管理方法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6 20:05:30
字号:

 当前,春播药材已进入中期管理,药材夏播也已快开始,如何搞好这些药材的种植管理呢?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中药材种植管理方法,希望对您有用。

中药材种植管理方法

中药材种植管理方法

 一、选地与整地

 大多数药用植物喜在土壤结构良好、疏松肥沃、酸碱度呈中性、排水良好的壤土上生长。但有些中药如人参、黄莲等喜生长在含腐殖质丰富的森林腐殖土中;白术、贝母、肉桂、栀子等喜在酸性或微酸性土壤中生长;枸杞、甘草、北沙参等喜在碱性土中生长;蔓荆子、北沙参等喜在河边沙滩上生长。因此,要根据植物本身的生长习性和生物学特性,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土壤种植。

 种植前必须翻耕土壤,然后耙细整平,进行作畦或作垄。适当深耕,能增加产量,特别是对深根性中药如党参、白芷、牛膝等到更加重要。深耕结合施肥,尤其是要施足有机肥,不仅能促进土壤物理性状的改善,而且可以加速土壤熟化,提高土壤肥力。

 作畦方式,要因植物生长特性和地区、地势不同而异。高畦,畦面通常比畦沟高15-20cm.根及地下茎类药用植物和雨水多、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工区多采用高畦。平畦,畦面和步道相平,四周作成小土埂,其保水性较好,适用于地下水位较低、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地区。低畦,畦面约低于步道10-15cm,地下水位低、干旱地区以及喜湿润的药用植物多采用低畦。

 二、灌溉与排水

 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在自然降水不足时,就要进行人工浇水。一般植物最需要水分的时期,是茎枝急速生长期限。花、果类药用植物,在开花期及果熟期一般不宜灌水,否则容易引起落花落果。当雨水过多的时候,要及时进行排水。尤其是对根及地下茎类药用植物更应注意,否则易引起烂根。多年生用的药用植物,为了能够安全越冬,不致因冬旱而造成冻害,应在土地结冻前灌一次?封冻水?。

 三、施肥

 肥料可分为有机肥和无机肥,也就是指农家肥和化肥两大类。有机肥包括为畜粪尿、饼肥、厩肥、堆肥、火土灰以及绿肥等,其特点是肥效慢而持久,养分完全,能显著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能改善土壤结构。一般都作基肥使用,以供应植物整个生育期的需要。其中厩肥和堆肥多在晚秋或早春整地前翻耕入土;饼肥则在播种或定植前进行沟施或穴施。种植根及地下茎类药用植物,应多施用有机肥。无机肥的特点是分解快,极易被植物所吸收,为速效性肥料,一般多在植物生长期间作追肥。种植1-2年生及全草类药用植物,苗期要多追施氮肥,促使茎叶生长;在生长后期配合施用磷、钾肥。多年生和根及地下茎类药用植物,追肥次数要少,一般第一次追肥宜在春季开始生长后,第二次在开花前,第三次在开花后,冬季要重施?腊肥?;木本花、果、种子类药用植物,化肥应在秋季树木进入休眠期前与有机肥一起施入,效果较好。因为树木在早春萌芽、生长、开花所需要的养分,主要靠前一年贮藏在树体内的有机养分。又因树体内养分的积累是在新梢停止生长和果实采收后进行的,因此,秋季施用速效化肥尤其是氮肥,对增强叶子的光合效率,提高根系吸收和合成养分的能力,增加树体内养分的积累,为下一年丰产打下物质基础,是十分重要的措施。

 四、中耕除草

 中耕可以使土壤疏松,提高土壤保水保肥的能力,促进植物根系发育;除草既可减少养分无谓的消耗,又可使植物接受充足的光照和防止病虫的滋生、蔓延。因此,除草要求除净、彻底、及时,并以不伤植株根系杰原则。

 对于根系分布在土壤表层的药用植物如延胡索、紫苑、射干、贝母等要浅松土;而牛膝、党参、芍药、白芷等深根植物,中耕宜深。

 有些药用植物在中耕除草后,还要结合培土。台玄参培土可保护芽头;半夏培土可促进生根;射干培土可防止倒伏;黄莲则要年年培土,使其每年可形成茎节,呈?鸡爪形?.

 五、整形与修剪

 整形的目的是培养花、果和种子类等木本植物,使之有坚实的枝干和宽广的开花结果的面积。再通过修剪使枝条分布均匀,充分利用空间通风采光,在树冠的上下内外形成立体结果,以达到连年丰产稳产。如山茱萸、辛夷、酸橙等根据不同的生长和结果习性,可剪成自然开心形或疏散分层形等丰产树型。

 对幼年树的整形修剪,一般应着重培养树冠主要的骨干枝,使能提早进入结果期,形成早期丰产;对于成年树,则应促使每年都能抽生出强壮充实的营养枝和结果枝,提高结果能力;对于老年树,应着重于枝条的更新,以恢复生长和增强结果的能力。

 整形是通过修剪来实现的。凡扰乱树形的交叉枝、徒长枝、密生枝以及病虫枝等应及时剪除,以免继续蔓延与消耗养分。对于春季开花的植物,花芽大都在头年生的枝条上已形成。因此,冬季不宜重剪,如乌梅、辛夷、山茱萸等,只能在休眠期剪除无花芽的秋梢,待开花结果后方可修剪,促使萌发新梢,形成第二年的花果枝。在当年生枝条上开花的植物,如木芙蓉、月季、玫瑰、枸杞等,则可在休眠期进行重剪,促进多发新梢,多开花结果。生长期修剪多采用打顶、摘心、抹芽、去花蕾等措施,以促进多分枝或减少养分无谓的消耗,从而提高单株产量。如菊花要打顶,白术要除蘖摘蕾,桔梗要除花,乌头要抹除侧芽等。

中药材的田间管理技术

 1.间苗、定苗。中药材的种子具有成熟度不一致的现象,播种时常加大播种量,因此,易造成出苗密度大,必须及时间苗。在子叶出土后3~5天内进行,除去过密、瘦弱和有病虫的幼苗。幼苗长到10厘米左右,及时定苗,留苗密度视品种和苗情长势灵活掌握,适当密植是增产的关键。

 2.中耕培土和除草。中耕可以疏松土壤,消灭杂草,增加土壤通透性,如元参、地黄等全生育期需多次中耕。培土可以保护芽头,增加地温,利于块根、块茎膨大,如元参、半夏等。药材田间杂草防除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幼苗长势弱,生长时间长,要进行多次除草。

 3.施肥。中药材生长发育需要多种营养元素,氮、磷、钾三元素需要量大,不同种类喜肥的规律也不同。施肥的总原则是:1~2年生及全草类药材,苗期应多施氮肥,促茎叶生长,中、后期追施磷、钾肥;多年生及根和地下茎类药材,整地时要施足有机肥,生长期需追三次肥,第一次在春季萌芽后,第二次在花芽分化期,第三次在花后果前,冬季进入休眠前还要重施越冬肥。

 4.灌溉与排水。一般中药材在生育前期和后期需水较少,生育中期生长旺盛,需水多,需水临界期多在开花前后,但不同种类也有区别。瓜类在开花成熟期,禾本科如薏苡在拔节期,黄芪在幼苗期。耐旱力强的中药材有知母、甘草、红花、黄芪等,适时灌溉能促进产量大幅度提高。药材幼苗期根系不发达,最易遭受旱害,要小水勤浇,保持土壤湿润。根及根茎类的药材,最怕田间积水和土壤水分过多。土壤中水多气少,根呼吸减弱,影响生育,易死亡,所以,在雨季一定要注意田间排涝。

 5.株形调整。可人为调整生长发育速度,提高田间通透性,使植株发育健壮,通过抑制无效器官生长,促进商品部位发育壮大并提高品质。草本类的株形调整主要有摘心、打杈、摘蕾、摘叶、修根等。木本类的有整形、修剪。生长调节剂也可在药材上试验应用,可以延长地上茎叶寿命,促地下根及茎生长,打破种子休眠,调控花芽生长等。

 6.其他管理措施。阴生的中药材忌强光直射,要搭棚遮阴,如人参、西洋参等,或是种植高秆作物遮阴,如天南星可套种玉米遮阴。攀援、藤本和蔓生的如山药、党参、栝楼等需要搭立支架。调整播种期、科学肥水管理,可以培育健壮个体,提高植株抗性。

 7.病虫害防治。为害叶部的病害有霜霉病、白粉病、锈病、叶斑病、叶枯病和病毒病;为害根部的病害有根腐病、白绢病、线虫病;为害茎部的病害有立枯病、枯萎病、菌核病;为害果实和种子的病害有枸杞黑果病和薏苡黑穗。虫害主要有地下害虫、蚜虫、叶蝉、鳞翅目幼虫等。中药材病虫害防治总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选用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生物防治技术,禁止使用剧毒、药效长的农药。

培养的黑枸杞与培养的红枸杞是一样的。种植黑枸杞的最大问题是采摘。由于黑枸杞果实的刺密,要采摘的难度不是一般的大,需要专门的采摘工具,不能用手直接采摘,否则会扎手或烂果,黑枸杞的采摘要求带把,否则汁液会流出来。现在最常用的方法是;果农等黑枸杞在树枝上晾干后,在果树周围铺上塑料布,直接用棍子将其抖落。黑枸杞的栽培过程与红枸杞的栽培过程相同,需要的水和肥料比红枸杞少。现在黑枸杞在当地的价值更低。

盖达姆地区野生状态下的枸杞种子在9月中旬和9月下旬成熟。黑果枸杞有大果和小果之分的现象,可以选择采集生长旺盛、植株高大、果实量大的母株。人工采集的浆果可以直接逐个采摘,放在尼龙袋中。采集的果实在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干燥,干燥后低温保存。

低温保存种子的适宜温度为-5℃~1℃左右。根据实验,放置1年的种子发芽率比当年的新种子下降约5%~10%,放置2年的种子发芽率下降约38%~53%。大棚枸杞蔬菜为周年生产,一般在10月下旬平均气温降至15℃以下时覆盖大棚膜保温,初期通风5~7天,当枸杞幼苗慢慢适应大棚气候条件后覆盖大棚膜。

枸杞生长后期要重剪植株,保持50cm左右的高度。通过修剪植株,侧芽和隐芽可以发芽,形成多头矮小的植株群,使嫩头集中在一个水平面上,便于采摘,而且嫩茎粗大,嫩叶大,品质好。防治方法:春季发芽前为最佳防治期,可使用45-50%硫磺悬浮剂300倍稀释液或使用3-5BE石硫合剂全园消毒,也可治疗其他螨虫;秋冬季节全园砍伐时,将危害严重的枝条清出园外烧掉。虫害发生期间,用40%敌敌畏1000倍稀释液喷雾。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174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