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闷棚有诀窍,快来看看你闷对了吗?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6 19:58:45
字号:

随着设施蔬菜复种指数的提高,大量农药、化肥、调节剂的频繁使用,使农户赖以生存的土壤持续恶化,土传病害也逐渐严重,成为蔬菜生产安全发展的制约问题。而夏季闷棚器是调理土壤,预防和防治病虫害发生的好时机。种植户如能科学运用好闷棚方法,就能在病虫害预防和防治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温闷棚有诀窍,快来看看你闷对了吗?

什么要闷棚?

一: 有利于杀灭病菌和虫源

二: 有利于提高有机肥肥效

为提高无害化、标准化栽培水平,广大种植户大量增加鸡粪、牛马粪等有机肥的使用量,通过高温闷棚,可有利于有机肥的后腐熟。

三: 有利于提高药效和无残留

通过在闲茬棚室内施用适当的低毒低残留、光解快、易挥发种类的农药,既可以适量增加用量,提高药效,又能够充分发挥高温强光的作用,把农药的残效期缩短,达到对作物无害又不残留的效果。

四: 有利于养地和培肥土壤

结合增加有机肥和秸秆的使用量,并科学配施一定量的发酵菌肥,可大大改善土壤结构,丰富团粒结构,降低板结,减轻、延缓盐渍化程度。

那么如何闷棚才更科学呢?

一: 闷棚之前不许打地。 谁要是打地,谁就是病菌的帮凶。

打地用的是旋耕机,旋耕机的旋耕耙长的是18公分,短的是10公分到12公分。一打地,就把地表上的大量病菌和有毒物质翻到地表下10公分以下。在高温闷棚时,地表下10公分以下的温度是38或39℃,这个温度只能让病菌感到不舒服,是病菌生长的逆境温度,然后病菌就会感到,自己活不长,就会大量繁殖后代。等你闷完棚,一起垄,就把地下10公分左右繁殖好的病菌重新起到地面,再种植蔬菜,病害肯定加重。这样的闷棚是在养病菌。病菌越养越多,病害越来越重。

二: 闷棚时一定要覆盖地膜,旧棚膜也行。 ?

如果不盖地膜,地表的温度只有40℃到50℃。要想有效地杀灭大部分的病菌、虫卵、草籽,地温要达到55℃以上。覆盖地膜以后,棚里的热气能散出去,但是地表的热气散不出去,地温就能提高到接近60℃,就能最大限度地杀菌灭菌。

三: 铺膜之前,用双倍药量的杀虫杀菌剂喷雾地面。

高温能提高20多倍药效。这里有一个细节,我们要边打药边覆盖棚膜。有些人是打完药后再盖膜,药早就晒干了。正确的做法是前面一个人背着喷雾器喷雾打药,后面一个人顺着脚后跟均匀铺上地膜或者大膜。等药打完了,膜也铺完了。

四: 在喷雾杀虫杀菌剂的时候,每桶30斤水里加100毫升纯酒精。

酒精在高温条件下分解,会消耗光薄膜底下的氧气。我们种植日光温室大棚时,大部分地上部病害都是好氧菌,就是说病菌喜欢有氧气的环境,没有氧气,病菌很难存活。因为酒精分解,消耗光膜底下的氧气,地表层就会形成一个窒息环境,憋死病菌。

五: 按照以上四个要求闷棚半个月,然后掀开地膜,打开上下风口,释放日光温室里的毒气。

如果不放毒气,种上苗子后,叶片发黄,叶子皱着不长,这就是毒气伤害。

六: 释放完毒气2至3天以后,往地里大量灌水,如果你的地里有深层次的线虫,可以带上线虫药。

灌上线虫药,大量灌水以后,重新盖上薄膜,重新关上风口,再闷棚15天,这叫湿闷。干闷时,地表不许打地,覆盖地膜,喷药,喷酒精,主要灭杀地表下5-6公分处的病菌,此处病菌占土壤中所有病菌的80%。剩余20%的病菌在地表下20公分以下,怎么灭杀?湿闷。我们浇水时,地表会有气泡,这是水把地下的氧气挤出形成的,这样地底深处就是一个窒息环境。同时,水起到一个导热作用。让更深层次的土层,出现高温窒息的环境。结合药剂,我们就从内到外杀灭土壤里的病菌、虫卵、草籽。

七: 第二次放完毒气、灌完水、盖完地膜以后,关闭上下风口,点上双倍药量的杀虫杀菌烟雾剂。

在高温情况下,药效会被提高十几倍。日光温室的后墙、棚膜、柱梁、吊绳和钢丝等所有地方都要消毒。只要认真掌握以上高温闷棚及土壤消毒的技巧,下一茬的高产才会离你更近。

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侵删!

 塑料大棚蔬菜栽培由于建造成本低,结构简单、移动方便,越来越被广大菜农所青睐,越来越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塑料大棚种植蔬菜技术,一起来看看。

塑料大棚种植蔬菜技术

 定植技术

 定植前要尽早深翻土地,任其暴晒和冰冻,有利于改良土壤和消灭部分病菌及害虫。结合耕翻土地施入基肥,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一般每667平方米施优质有机肥5000千克,大量施有机肥一方面作为肥料供蔬菜利用,另一方面经微生物分解,施放大量二氧化碳,提高大棚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增产的目的。为防止徒长,预防发病,要注重增施磷钾肥,氮、磷、钾复合肥50千克、磷肥40千克、硫酸钾复合肥15千克。定植前7天~10天扣上棚膜,垄宽80厘米、沟宽40厘米、垄高20厘米,垄面盖地膜,提高棚温和地温。一般单株定植为好,定植密度原则上都不可过密。每667平方米种茄子1500株~2500株;辣椒双株2500株~3000株,单株3500株;番茄2800株;黄瓜3600株~4000株;葫芦1700株~2000株为宜。

 温度管理

 定植后4天~5天内一般密闭大棚,以提高温湿度加速缓苗。秧苗成活后至座果之前,白天棚温上升至28摄氏度以上时要通风,下午降至28摄氏度时则闭棚;结果期以32摄氏度作为通风及闭棚的临界温度;夜间最低温在16摄氏度以上,昼夜通风。早春常出现低温危害及冻害,怎样防止呢?一是加盖地膜,可显著提高地温,降低棚内湿度,对提高棚温也有较好效果;二是大棚内套盖小棚,可提高温度2摄氏度~3摄氏度。夜间再在小棚上加盖草帘,保温效果更好。

 水分管理

 大棚蔬菜水分管理的原则是,前期要控制浇水,避免棚内低温高湿;结果期要充分供水,浇足定植水,少浇促秧水,多浇催果水。在浇好底水的基础上,定植时一定要浇足定植水,定植缓苗后一般不浇水,干旱时只浇少水,浇水早了会造成作物徒长,影响结果,严重时甚至座不住果,而造成大量?化瓜化果?。只有到70%~80%的作物上座果后,才能开始浇水。如果浇迟了影响果实生长,从而影响产量。在正常生长季节应均匀浇水,使土壤有一个干干湿湿的过程,既满足作物对水分的需要,又保证土壤有良好的通气状态,直观指标是在不盖地的地方,地皮?发白?再浇水。

 施肥管理

 蔬菜在座果之前,只能酌情轻施一次提苗肥。开始采果后,在垄上穴施复合肥,毎667平方米施15千克~20千克,以后每隔10天~15天追一次肥,复合肥和尿素交替使用,每次毎667平方米施10千克左右,决不可用碳氨作追肥,以免氨气中毒。同时可结合喷农药,喷施叶面肥,促进果实膨大。

 病虫防治

 大棚早期的主要病害是灰霉病和煤烟病。生育中防治措施是:进行种子及苗床土壤消毒,连做大棚定植前也要进行土壤消毒,每平方米用20克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干细土1千克拌匀撒于大棚畦面,也可以用0.5千克硫酸铜兑水100千克~150千克浇灌土壤。实行配方施肥,增施磷钾。注意大棚通风排湿,加盖地膜,盖地膜能减轻土传病害的危害。

 其它管理。

 生长前期要及时摘除植株基部生长旺盛的侧枝;中后期摘除植株内侧过密的细弱枝。前期常因夜温过低及植株徒长等原因引起落花,用防落素喷花,有保花保果作用。但防落素不能喷在叶片上,尤其不能喷植株顶部幼嫩生长点,以免药害。

 越夏管理

 进入6月后,为防止高温危害,应及时拆去裙膜,仅保留顶膜,大棚四周日夜大通风。保留顶棚膜可防雨,降低温度,大大减轻发病。炎夏时节,在顶棚膜上加盖遮阳网,能遮阳、降温,最高气温可降低4摄氏度~6摄氏度。

塑料大棚蔬菜种植技巧

 一、运用高温闷棚,清除大棚蔬菜病染源。

 长期种植大棚蔬菜,大棚内的各种病菌、细菌,特别是根结线虫都比较多,年复一年,病虫害越来越重,收入逐年下降,甚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许多菜农茫然不知所措,一味采取农药防治,不仅增加种植成本,而且生产出的蔬菜为有毒蔬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特为你出一妙招?高温闷棚,建议广大菜农一试。

 高温闷棚的最佳时间为每年的7月20日?8月10日期间,此段时间气温最高,效果最佳,也处于换季阶段。具体做法分为三步,一是检查大棚薄膜破损情况,若有破损,须将破损封好。二是借助农药杀菌,须二人同时操作,一人将每亩500克敌敌畏均匀撒泼到大棚内的土壤表层,另一人同时在大棚内点燃3?4小堆撒有硫磺粉的草堆。三是密闭大棚,让棚内温度达到70度以上,土壤温度达到60度以上,密闭时间为半天。通过高温闷棚,可彻底消灭大棚内的各种病菌、细菌和根结线虫,例如大棚内的根结线虫只要温度升到55?58度,8分钟就可以杀死,为第二年种植蔬菜打下较好的基础。

 二、运用地热线营养钵育苗,确保冬季育苗获得成功。

 早春栽培大棚蔬菜须冬季育苗。我县冬季是最冷季节,阳光照射不充分,且棚内温度难以提升,地温低下无法满足菜苗根系生长,甚至于根系腐烂,育苗特别困难。很多菜农皆因育苗不成功而错失蔬菜高价格上市,经济效益低下,对大棚种植蔬菜失去信心。?育苗成功,收入到手?,成为大棚蔬菜种植户的共同感受。我镇能够冬季育苗成功者寥寥无几,曲指可数,大部分菜农都难以成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特为你出一妙招?地热线、营养钵育苗,保你育苗成功。

 早春栽培大棚蔬菜的实践证明,最具有经济价值的栽培品种仅有两类,即:蕃茄和黄瓜。蕃茄的育苗时间为头年10月底至冬月初,须在苗床上的生长期为50天以上。黄瓜的育苗时间为头年冬月底至腊月初,须在苗床上的生长期为40天左右。地热线、营养钵育苗的具体做法分为六步,一是选种烫种。很多病菌通过种子带菌,是植物病害的初侵染源,如黄瓜枯萎病、细菌性角斑病、炭疽病、黑星病等都是通过种子带菌作为初浸染源进行传播的。菜农须选用好的种子进行烫种,消灭病菌。具体操作方法为:将选好的种子放入55度的热水中浸烫15分钟,然后捞起凉干播种。二是配制好营养土。最好的营养土配比为:一份鸡粪三份腐烂锯末六份细土,不用化肥,各种蔬菜苗期消耗的肥料量非常少,有点肥就够用了。三是营养土消毒。将配制好的营养土用2%阿维菌素15毫升+96%恶霉灵5克+30斤水喷洒营养土。四是装钵播种。将配制好的营养土装入营养钵内至8?9份,然后播种种子,种子上覆盖1厘米营养土。五是整理苗床,铺设地热线,摆放营养钵。六是苗期管理。当温度过低,开通地热线,提高地温,促进苗期生长。当菜苗生长到2?3片真叶后,用30斤水+96%恶霉灵5克+天达2116壮苗灵25克+20毫升助壮素进行叶面喷洒。按照此种方法进行育苗,不仅苗长得好而壮,而且不得僵苗或死苗,为早春栽培打下坚实基础。

 三、运用浅翻种植,减少大棚内水肥流失。

 早春栽培大棚蔬菜,土壤温度比空气温度低8度左右。由于地温低,作物不往下扎根。许多菜农往往深翻细作是不可取的,深翻造成水肥大量浪费。正确的操作方法是浅翻20公分深,有利保肥保水和根系生长。

 四、合理科学施肥,确保蔬菜健康成长。

 长期使用的大棚,土壤不缺氮、磷、钾肥,缺的是有机质。大量施用有机肥,通过有机肥发酵可以释放大量二氧化碳供作物进行光合作用。这样可以降低成本,高产稳产。同时,施用底肥不能过量,容易造成烧苗现象。使用化肥过多,容易造成土壤板结,土壤盐碱化或酸化。正确地使用量为:1亩地底肥鸡粪3方,牛、马粪5?8方就够植物生长到结果期。在施用底肥时,也可以适当施用生物菌剂肥料,生物菌剂肥料可以固氮、解磷、解钾,有利于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再利用。当植物生长到结果期时,早施的有机肥已分解得差不多了,此时棚内缺乏二氧化碳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以需追施有机肥,可用1:1的沼液作为追施,也可用1:2的沼液进行叶面追施。追施选择的时间为晴天清晨,追施时须打开风口,释放走氨气。每隔半月追施一次。

 五、搞好病虫管理,确保蔬菜稳产稳收。

 菜农在大棚蔬菜种植中,最担心的是病虫管理。目前,所有菜农在病虫管理上都存在三个误区:一是忽视清除病源。病株不清,病叶、病果到处乱丢,导致病菌扩散。二是不注意调整大棚温湿度,只注重农药万能。三是不对症下药,打药不合理,未防住病害,却导致药害。植物发病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有病源。二是植物长势差。三是环境条件适宜病虫生长。最适宜植物发病的温度为15?25度。因此,菜农在大棚蔬菜病虫管理上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清除病源,将病株、病叶、病果挖坑填埋。二是提高植物自身抗病能力,多施磷钾肥,提高自身免疫力。三是改善环境条件,调整好大棚温度和湿度。以黄瓜为例,黄瓜枯萎病、细菌性角斑病、白粉病、炭疽病、黑星病、菌核病、灰霉病、疫病等都可通过调控温度和湿度进行防病。加强田间管理,控制浇水,放风排湿,避免大棚内长时间出现高温高湿条件,能有效控制病害发生。对黄瓜霜霉病可选择晴天中午将大棚闷棚,大棚内黄瓜生长点上的温度上升到45度,持续2小时,然后放风降温。在黄瓜生育期反复进行几次可起到较好效果。如果大棚蔬菜已经得病,须采取化学防治,应注意八个方面:一是科学选药,对症下药,合理搭配,选高效、低毒、安全、无污染的农药。二是交替用药,以免植物产生抗药性,降低防治效果。三是切勿重复用药,以免产生药害。四是灭虫时选用生物农药或激素农药。五是为提高配药和喷药质量,可在非碱性农药中加天达2116或天达有机硅,提高药效。六是喷药要及时、适时,真正做到防重于治。七是消灭病虫要彻底,可进行高温闷棚。八是严禁使用高残留、剧毒农药。

 六、采取高温管理,降低病虫害发生机率。

 目前,菜农在大棚温度管理上都存在误区,实行低温管理,每当天晴,棚内温度比大气温度略高,立即敞篷降温,害怕植物受损。其实不然,高温管理比低温管理要好,大田就是例子,每到七、八月份,大田生产上经常存在35?37度高温,植物照样长势很好。实行高温管理病害少,长势壮,产量高,效益好,特别是解决了蔬菜病害问题。当棚内温度超过30度,植物病害少,超过32度,植物基本不发病。业州镇早春栽培大棚蔬菜所种的两个主要品种蕃茄和黄瓜,蕃茄可以将大棚温度稳到30?32度,不能超过34度,黄瓜可以稳到33?34度,不能超过35度。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173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