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6 19:53:05
字号:

1.化肥。化肥对农业的贡献是众所周知的,现代化农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使用化肥。据国外测算,现代化农业产量至少有1/4是靠化肥获取的。正是由于化肥在作物增产中的重要作用,才使化肥的生产和使用有惊人的增长。以我国来说,1999年使用化肥4,124万吨(折纯),比1978年增长362.3%。按当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计算,耕地的平均化肥用量为262.4kg/km2,是世界化肥平均用量的2.5倍。淮河流域平均用量415kg/km2,太湖流域为600kg/km2。但实际上,化肥的利用率并不高。综合各地实验结果,我国每年农田养分被植物利用的部分很少,氮肥的利用率仅为30~35%,磷肥为l0~20%,钾肥35~50%。剩余的养分通过各种途径,如径流、淋溶、反硝化、吸附和侵蚀等进入环境。这些过量施用的化肥流入水中,使水中藻类迅速生长繁殖,消耗大量的溶解氧,导致水体丧失应有功能。水色变绿、变黑,严重时会发出臭味;进入土地中,会改变原有土壤的结构和特性,造成土壤板结,有机质减少。另外化肥中过量的重金属成分积存在环境中,若被农作物吸收,会损害人体健康。

农业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2.农药。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化学农药的产量已超过200万吨,品种达1,000种以上。我国农药的产量和使用量都居世界前列,1997年农药总产量为66.6万吨,使用量131.2万吨,平均用量为14kg/km2,比发达国家高出1倍,但利用率不足30%。据调查,喷施的农药若是粉剂,仅有10%左右的药剂附着在植物体上;若是液体时,也仅有20%左右附着在植物体上;1%~4%接触到目标害虫,其余40%~60%降落到地面,5%~30%的药剂飘游于空中。大量使用农药,虽然控制了病虫害,但是造成农产品品质下降。有资料表明,目前,在我国使用的约250种农药中,高效低毒农药品种只占15%左右。甲胺磷、甲基对硫磷等发达国家早已不用或限用的剧毒、高残留农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仍占很高比例,使害虫抗药性增强。据报道,20世纪50年代,抗药性害虫大约有50种,到了90年代初增加到552种,90年代末己增加到900种。特别是近10年来,棉铃虫、蚜虫、小菜蛾等多发性害虫对菊酯类、有机磷种类化学农药的抗药性增加了几百乃至数千倍;化学农药还大量地杀伤天敌生物,破坏农田生态平衡。由于农药没有得到合理的使用,大部分被浪费,这部分农药通过各种渠道流入水体,致使水体各种污染物质含量超标,水质恶化。

3.大型禽畜场。我国的的畜禽养殖业在近20年来发展迅速,到1999年牛、猪、羊的存栏数已分别达到12,698万头、43,020万头和27,926万头。畜禽养殖业由农民个体家庭饲养逐步走向集约化、工厂化养殖,而且越来越集中在城市周围。由于畜禽养殖的饲养方式、养殖规模和分布区域发生了巨大变化,畜禽养殖业的环境污染总量、污染程度和分布区域也随之变化。从养殖场产生大量的有机污染物和氮、磷等,随每天冲洗的污水流入河道、湖泊,造成水体污染、河水变臭,鱼类大量死亡,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4.农膜。目前普遍使用的农膜不易分解,留在土壤中100年也不会烂掉。因此,农膜残片积留在农田中对环境造成了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影响农田机械耕作;影响农作物根系的伸展,容易造成作物倒伏、死苗、弱苗和减产;影响土壤结构;影响正常灌溉;农膜残片容易随作物秸秆进入饲料,造成农畜误食农膜残片而死亡。

5.秸秆燃烧。农村地区每年夏秋两季双抢时节,大量的秸秆堆放在田间地头、路边树旁,得不到及时妥善处理。据统计,石家庄地区每年生产的玉米秸秆有4,700多万吨,一部分作饲料或燃料运回家,其余大部分秸秆采用就地集中焚烧的办法解决。秸秆燃烧产生浓烟,污染大气环境,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浓烟也会影响农田附近的机场、公路、铁路的正常交通运输,同时也是产生火灾的隐患。

化学农药对柑橘园昆虫种群的演替有何影响?

除草剂对人的危害:可以导致人体致癌、致畸、致突变。

一、化学除草剂在人体内不断积累,短时间内虽不会引起人体出现明显急性中毒症状,但可产生慢性危害,如:破坏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干扰人体内激素的平衡,影响男性生育力,免疫缺陷症。农药慢性危害降低人体免疫力,从而影响人体健康,致使其它疾病的患病率及死亡率上升。

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根据动物实验确证,广泛使用的除草剂具有明显的致癌性。据估计,美国与化学除草剂有关的癌症患者数约占全国癌症患者总数的20%。

1.除草剂在使用过程中,必然杀伤大量非靶标生物,致使害虫天敌及其它有益动物死亡。环境中大量的农药还可使生物产生急性中毒,造成生物群体迅速死亡。

2.化学除草剂的生物富集是农药对生物间接危害的最严重形式,植物中的除草剂可经过食物链逐级传递并不断蓄积,对人和动物构成潜在威胁,并影响生态系统。除草剂生物富集在水生生物中尤为明显。

百度百科—除草剂

20世纪50年代以前柑橘病虫的防治主要靠自然调节,辅以一定的人工防治(如剪摘虫叶、虫枝、扫落叶等)及施用少量的植物性杀虫剂和无机杀虫剂,对病虫的控制力低。50年代有机氯农药(六六六、DDT)的大量使用,使一些大型食叶性害虫叶甲、凤蝶、卷叶蛾等种群数量迅速下降,地面撒六六六使一些常年受柑橘花蕾蛆为害的柑橘区(如四川江津)免遭损失,柑橘花蕾蛆在这些地区连续多年未造成大的为害。但与此同时,蚧类的种群密度迅速上升,致使蚧类在全国柑橘区猖獗为害。70年代起,有机磷农药逐步取代有机氯农药,因蚧类对有机磷农药敏感,其种群数量逐渐下降。但有机磷农药对天敌的杀伤力强,使得螨类失去自然控制力而成为全国柑橘区的重要害虫。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使用,更刺激螨类的大量发生。目前柑橘区全年农药使用量的近2/3是用来对付螨类的。

由此可见,农药对昆虫种群的演替起着重要作用。它不但消灭了一些对农药敏感的害虫和天敌,同时使一些具有抗药性或繁殖力强或栖息场所隐蔽的昆虫在失去了竞争对手的情况下大量繁殖,成为再猖獗的虫源,给防治工作带来了困难。种种迹象表明,凡大量使用有机氯农药的柑橘园,蚧类的为害往往较严重,而大量使用有机磷农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柑橘园,螨类发生严重。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173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