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人口密度多少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6 12:48:04
字号:

人口:约31.54万人

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人口密度多少

人口密度:294人/km2

三门县位于台州东北部沿海,西枕天台山,东濒三门湾,北接宁海县,南毗临海市。东西宽50公里,南北长38公里,总面积1072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67公里,海域约500平方公里,沿海岛屿122个。地势西北高, 东南低;中、西部为低山丘陵地区,间有小块河谷平地,东部为滨海平原,河道纵横,土壤肥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屡有台风为害。

历史沿革

三门历史悠久。从六敖镇尖坑山、亭旁镇包家上坟墩、邵家山根邵和满山岛等处的出土文物证明,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三门这块土地繁衍生息。

夏、商、周为瓯越地。春秋战国为越国,公元前306年,楚灭越,无强诸子争相自立,时为东越地。秦时,三门为东越地、隶属闽中郡。

汉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立摇为东海王,都东瓯(今温州),史称东瓯王,时属东瓯国。建元六年,闽越王郢被诛,立郢之弟余善为东越王,时为东越地,属会稽郡,隶扬州。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东越王余善反,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杀余善,将其民徙处江淮间,东越地虚。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以东瓯地建产回浦县,治章安,时为回浦县地,属会稽郡。东汉光武时(公元25-57个)改为回浦县章安县,时为章安县地。三国吴大帝时(公元222-252年)分章安县西部分境域,置临海县,时为临海县境地,属会稽郡,隶扬州。少帝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分会稽 郡东部置临海郡,时属临海郡,隶扬州。大康元年(公元280年),分鄞县八百户,临海县安北乡二百 户,置宁海县,时三门分属临海、宁海两 县,属临海郡。

隋废郡为州,临海郡废改入处州,并改东扬州为吴州,废宁海县,时为临海县地,属处州,隶吴州。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改处州为括州。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又改州为郡,废括州,置永嘉郡,时为临海县地,属永嘉郡。

唐武德元年(公元 618年),以临海县置海州,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分临海县,复置宁海县,治海游,同年改永嘉郡为括州。时三门分属临海、宁海两县,隶海州。武德五年(公元 622年),改海 州为台州,武德七年,废宁海县并入章安县,八年又废章安县,并入临海县,时为临海县地,属台州。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台州隶江南道,治苏州。武后永昌元年(公元689年),分临海县东北部置宁海县,治广度里(今宁海城关镇),时三门又分为临海、宁海两县地,属台州。天宝元年(公元 742年)台州复称临海郡。肃宗乾元元年(785年),临海郡复称台州。同年设海浙江东道,治越 州,时属台州,隶浙江东道。

宋时,于浙江境域置两浙路。神宗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分两浙路为两浙东路、两浙西路,时分属临海、宁海两县,隶台州。

元地方行政实行“行省”制度,世祖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改台州为台州路,置总管府,治临海。时三门分属临海、宁海两县,属台州路,隶江浙等处行中书省浙东道。

明地方政区制度袭元朝,改台州路为台州府。

清承袭明朝,设杭嘉湖、宁绍台、金衢严、温处四个道,时三门为临海、宁海两县地,属台州,隶浙江宁绍台道。

民国初时,三门仍分属临海、宁海两县。民国29年(公元1940年)7月,自宁海县析出东南18乡镇,临海县东北隅析出5乡镇以及原南田县6个乡镇,设置三门县,治健康塘。9月移海游镇,隶台州(第六)行政督察区。

1949年2月17日三门解放,建立三门县人民政府,是浙江省第一个解放的县,隶台州专区。1952年4月南田区划归象山县管辖。1954年5月22日撤销台州专员公署,三门县划归宁波专区管辖。1957年7月恢复台州专员公署建制,三门县回属。1958年12月,撤销三门县建制,并入临海县,隶温州专区。1962 年6月4日国务院批准恢复台州专区及三门县建制。1970年1月成立台州地区革命委员会,三门县属之。1978年9月,改置台州地区行政公署,三门县属之。1983年5月,宁海县沙柳公社划归三门县。1994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台州撤地建市,三门县隶属台州市。

经济发展

境内健跳港系浙江三大深水良港之一,洋市涂、牛山附近可建3.5万至5万吨级泊位,现有货轮通全国沿海港口。健跳港附近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上世纪末,意大利迫租三门湾开港未遂。近百年来,数次计划大规模开发。孙中山先生称“三门湾为实业之要港”,列入《建国方略》;南洋华侨拟建设三门湾模范自治农垦区域;上海实业家许廷佐欲开发三门湾商埠。均因时局维艰,宏图难展。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三门县委、县人民政府,解放思想,敞开“三门”(山门、海门、城门),实行“对外结亲”,积极发展横向联系。1986年,提出联合开发意向项目,制订出11条优惠措施,先后与北京、上海、山西、江苏等20个省市、100多个大专院校、 科研单位建立了协作关系,从外地引进资金1400多万元,科技人员80多名。1992年8 月经国务院批准,三门县列为对外国人开放县。改革开放20年来,全县工农业生产快速发展。1978年,国内生产总值6904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10元; 粮食总产量11.19万吨,亩产593公斤;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15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376万元;职工年人均工资516元,农民人均年收入110元。1996年, 国内生产总值17.1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467元,固定资产投资3.3亿元, 财政收入7281万元,粮食总产量15.07万吨,亩产917公斤。1996年全社会消费总额为40155万元,是1978年的12.7倍;职工人均年收入6442元,是1978 年的15倍;农民人均年收入2530元,是1978年的13倍。

近年来,三门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认真实施“龙头、品牌、园区”三大战略,扎实推进效益农业发展。成功举办两届三门中国青蟹节,组织十大新闻媒体蟹乡行,“名家走笔新三门”等主题外宣活动,知名度进一步提高,以青蟹为龙头的优质产品品牌进一步打响。如今,三门农业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基础下,致力于发展无公害蔬菜、精品林果和羽禽蛋等新兴产业。同是加快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水产品专业市场,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

工业经济持续增长。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工业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抓好“苗子工程”“211工程”和“586”工程,重点扶持以机电、橡胶、医药化工、工艺品、船舶制造、汽摩配、洁具生产等为主的骨干企业。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6.7亿元,增长33.8%,扎实开展“两年”活动,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完成工业性投资15.8亿元,增长42%。92家“211”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9亿元,其中产值上千万元企业73家,上亿元11家,上5亿元8家。建立市场以上技术研发中心8家,新产品开发省级以上立项11个,通过鉴定9个,2个产品评为国家免检产品,6个产品评为市级以上名牌产品,5个商标评为市级以上著名商标。

外向型经济取得突破。三门依山傍海,蓝天碧水,形成独特的“海洋”性格,能够以海纳百川的心态发展经济。2005年引进企业167家,实际到位资金3.8亿元,其中外资420.6万美元。对外贸易增势强劲,自营出口1.2亿美元,增长67%。新发展外贸企业22家,对外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不断扩大。

1997年,遭受百年罕见的11号强台风正面袭击,全县74条、147 公里一线海塘坝全被冲毁,淹死97人,倒房2500间,冲毁田地4万亩, 受灾人口达28万,其中重灾民11万,直接经济损失22.19亿元。灾情发生后, 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援三门重灾区,收到和自筹救灾款3000多万元及大批粮食、棉被、冬衣等救灾物资。由于受灾,1997年经

济总量全面下降。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4.4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586元;工农业总产值27.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91亿元;财政总收入6586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9亿元;粮食总产量10.97万吨,亩产590公斤;职工人均年收入7225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1870元。

精神文明

近年来,三门县文明程度大幅提升,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科技、文化、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面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提高。各类教育全面推进,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四个乡镇成为省教育强镇,六个乡镇成为市教育明星乡镇,县职业中专升格为国家级重点职业技术学校。卫生事业深入推进,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居民住院医疗保障工作全面铺开。县文化活动中心即将投入使用。2003年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县城复评,2004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县”,2005年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城市,平安创建先进县。建立全省第一个“无毒县”,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和生态县建设。

前景展望

当前三门县正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在国家宏观调控大背景下,三门县拥有大量符合国家土地利用政策的盐地、园地和可围垦的滩涂,发展空间十分广阔。三门盐场的1万多亩废盐田,已建成沿海工业城;全县有18万亩滩涂,其中近6万亩可围垦开发;11万亩优质园地,近期可开发利用的有2万亩。省市提出的“山海协作”、“南北协作”工程,为三门加快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当前,是三门化潜在资源优势为现实生产力的最好时期。县委审时度势,提出了“开发三港,建设三城”的战略目标,即开发环浦坝港经济板块,建设沿海工业城;开发环健跳港经济板块,建设华东电力城;开发环海游港经济板块,建设滨海新城。

三门正以悠久的历史人文底蕴、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现代文明相结合的人文环境为基础,朝着现代化滨海新城的发展目标努力迈进;三门正以海的大气、山的秀气、水的灵气、人的朝气,营造真山真水真海的生态型城市,并敞开胸怀迎接四方宾客。

行政区划

三门县人民政府驻海游镇人民路59号,邮编:317100。代码:331022。区号:0576。拼音:Sanmen Xian。

三门县辖10个镇、4个乡:海游镇、沙柳镇、珠岙镇、亭旁镇、六敖镇、横渡镇、健跳镇、_浦镇、花桥镇、小雄镇;高枧乡、沿赤乡、泗淋乡、蛇蟠乡。

2000年,三门县辖10个镇、6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15405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海游镇 72387 沙柳镇 12657 珠岙镇 21912 亭旁镇 20316 六敖镇 24825 健跳镇 22043 横渡镇 10221 里浦镇 22381 花桥镇 19078 小雄镇 22878 高枧乡 17409 中门乡 9330 坝头乡 6866 沿赤乡 13983 泗淋乡 16711 蛇蟠乡 2408

资源优势

三门县素有“三门湾,金银滩”之美誉,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一是水产资源名闻遐迩。全县浅海面积59万亩,滩涂面积21万亩,海水中微生物富集度居全国海域前列,适宜发展海水养殖。全县共有水产养殖面积23.9万亩,其中青蟹养殖面积8.6万亩,产量近万吨,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和全国的九分之一,是浙江省海水养殖第一大县,被命名为中国青蟹之乡,浙江对虾之乡、牡蛎 之乡、缢蛏之乡。二是电力资源备受瞩目。经专家勘察论证,三门湾口可建大型核电厂两座,大型火电厂两座,大中型潮汐能电厂和抽水蓄能电站多个,终期装机容量可达2000余万千瓦,是华东地区理想的能源基地。目前,三门核电已经立项建设。三是港口岸线资源成为开发热点。该县海岸线长达227公里,境内有五条港,即健跳港、海游港、浦坝港、旗门港、洞港。早在1916年,孙中山先生就称三门湾为“实业之要港”,并在《建国方略》中将其列为东方九大渔业港之一。境内的健跳港是浙江四大深水良港之一。四是旅游资源日益看好。全县共有大小岛屿122个,风光旖旎。被称为“千洞岛”的蛇蟠岛已初步开发。境内有丰富的历史人文古迹,如宋高宗赵构投琴的琴江,南宋文天祥驻足过的仙岩洞,明朝戚继光浴血抗倭的健跳古城墙,始建于晋代的江南最大藏传佛教寺院多宝讲寺等。

三门青蟹

青蟹,学名锯缘青蟹。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三门县是浙江省青蟹产地,素有“青蟹之乡”之称。沿海一带均产,尤以海游港至蛇蟠水道最多。健跳一带沿海渔民历来采用网捕,当地人称“放蟹拎”;六敖一带则彩用做“蟹洞”引诱青蟹入洞蜕壳捕之,特别肥壮。1988年已开始人工养殖。销往广东、福建、上海、杭州、宁波各地。

三门缢蛏

缢蛏,俗称蛏。三门湾有多去溪流淡水注入,咸度较低,海水中生物质含量高高。三门蛏得天独厚,个体肥大,壳薄,肥满度高,肉质鲜嫩。蛏子食用方法很多,可以生炒,蛏肉也可与蛋、肉等食物拌炒,鲜美可口。三门湾联合开发总公司精制小包装鲜蛏,销往国际市场。

三门对虾

对虾,是本县新发展的海水养殖大宗产品。原种来自黄、勃海区,又称中国对对。养殖6个月,虾体长度可达13-18厘米,壳蒲肉丰,味道鲜美,每100余克虾肉蛋白质20.6克,脂肪0.7克,是海产品中高蛋白低脂营养珍品,可做名贵菜肴。

三门旅游

围绕“建设现代化新三门,构筑百里黄金海岸旅游带”的目标,积极实施“旅游名县”战略,精心打造“一带四区”旅游发展格局,突出重点,发挥优势,加快推进,全县旅游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2005,全县共接待游客59万人次。蛇蟠岛景区一期工程结束,海盗村、野人洞及“绿客老家”度假村等著名景点基本建成,湫水大峡谷风景名胜区被评为市级风景名胜区,总投资

500多万元的多宝讲寺大雄宝殿工程年底竣工并对外开放,亭旁红色旅游区被评为浙江省青少年红色经典景区,三特渔村被省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评为省级首批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县第一家五星级酒店——浙江保罗大酒店开工建设.

蛇蟠岛旅游区

出三门县城以东17.5公里,经旗门、海游两港,接猫头水道,沐五屿长风巨浪,蛇蟠岛环海特立,亘古未已。鸟瞰全岛,状如蛇蟠龙蛰,遂有其名。岛上天产之石,其色赭红,其纹细腻,可刻可镂,雅俗共赏,为建筑雕饰良材。自宋以来,采掘不辍,至今留下1300余个人工洞穴,故又称千洞岛

亭旁起义纪念馆

1927年为贯彻“八七会议”的精神,中共宁海县委委员包宗国奉上级指示,以小学教师职业为掩护,回亭旁以亭旁小学为据点开展革命活动,开办干部训练班。吸收党员,培养干部,创建中共亭旁支部,并以各种形式对农民群众进行革命宣传。1928年清明 “南溪事件”发生后,宁海县委积极筹备武装起义。5月22、23日,包定率农民武装先后捕杀反动豪绅,任离玉、任友端揭开了亭旁起义的序幕。

多宝讲寺

多宝讲寺为江南唯一一个藏传密宗禅林,寺中供奉着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及其上首弟子克主杰和贾曹杰。其中,清定大师转赠的高2.5米、高4.5吨的缅甸玉为镇寺之宝。多宝讲寺位于高枧村岩峰竖尖山麓,旧名龙翔院,为东晋高僧昙猷法师所建,距今有1600年的历史,清同治七年重建。文革期间又遭到严重破坏,殿宇被改为高枧中学校舍...

湫水大峡谷

湫水山脉起源于天台山脉,横亘于三门的中部,是三门县的主要山脉。平均海拔400米,其中主峰王戏良高882.4米,为三门最高山脉。湫水大峡谷就发源于湫水山脉的东麓。为一条长达十余公里的窄谷。它是目前浙江省保存最大的次生阔叶林。

基础设施

交通四通八达,宁波机场、黄岩机场距县城均在100公里之内;上三高速公路、甬台温高速公路穿境而过,104国道、甬临省道、台州沿海大通道交汇境内,已开工建设的甬台温铁路及规划建设中的台州大道等交通大动脉贯境而过,沿海公路、石亭公路、蛇蟠环岛公路等县乡道相继完工,全县范围内形成一小时交通圈;健跳港为开然深水良港,是台州市水运中心、省定台轮停泊点,货轮可通沿海港口及周边各国,横跨245米的“华东第一跨”健跳大桥贯通南北,投资5000万元的健跳5000吨级码头动工建设。三门核电一期工程已经国家批准建设,投资4亿元的“四通一平”工程接近尾声。火电项目前 期工作进展顺利,牛山火电厂列入省“十一五”电力发展规划。投资1.2亿元的220千伏悬渚变电所动工建设,110千伏羊三 线、110千伏城关输变电工程竣工并投入运行,投资2100万元的电力大楼主体工程结顶。邮政通信硬件设施建设发展迅速,光缆、程控、微波、移动电话等多种通讯设施健全,国际互联网、有线电视和调频广播网络完善。

2021年4月,2021浙江53个县市综合指标排名出炉,三门县位列第36。

2021年1月,中央文明办确定2021—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单,三门县上榜。

2020年8月,农业农村部推选三门县作为“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

2020年7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三门县为2020年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20年7月,商务部公布2020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三门县入选。

2019年12月,农业农村部公布国家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第五批)名单,三门县榜上有名。

2019年11月,水利部公布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三门县榜上有名。

2016年2月,三门县上榜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丰台区简介及详细资料

衢江区,为浙江省衢州市辖区,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上游,截止2013年,区域面积1746.87平方千米,辖10个镇、8个乡、2个街道、1个办事处、272个行政村、3个社区,总人口399198人,是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椪柑之乡、中国竹炭之乡、全国商品粮基地、全国瘦肉猪生产基地、中国高档特种纸产业基地、中国矿山装备制造业基地和中国碳酸钙产业基地。

2013年,衢江区生产总值为126.52亿元。2014年,衢江区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31.09亿元。

2018年9月26日,衢江区荣获2018年“中国天然氧吧”创建地区称号。2018年11月,入选2018全国“幸福百县榜”。2019年3月,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 :衢江区 外文名称 :Qujiang Qu 行政区类别 :市辖区 所属地区 :浙江省衢州市 下辖地区 :3个街道、10个镇、8个乡 *** 驻地 :府前路6号 电话区号 :0570 邮政区码 :324022 地理位置 :浙江省西部 面积 :1746.87平方千米 人口 :34.83万(2016年常住人口) 方言 :吴语-金衢片,吴语-上丽片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著名景点 :乌溪江风景区 机场 :衢州机场 火车站 :衢州火车站 车牌代码 :浙H 行政代码 :330803 历史沿革,地理环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气候特征,人口,行政区划,自然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经济,综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社会事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保障,交通,旅游景点, 历史沿革 衢江区历史悠久,前身是衢县,衢县建于东汉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时名为新安,后又相继改名为信安、西安,民国元年始称衢县。 东汉初平三年(192年),分太末县置新安县。为衢县建县之始,仍属会稽郡。 建安二十三年(21年8),析新安县置定阳县。 三国吴国宝鼎元年(226年),新安县改属东阳郡。 晋太康元年(280年),因与弘农郡新安县同名,改新安为信安,因信安溪得名,一说溪以县得名,仍隶东阳郡。 南朝宋、齐、梁三代,信安县隶属不变。 陈永定三年(559年),置信安郡,领信安、定阳2县,隶缙州。 隋大业三年(607年),太末、定阳2县并入信安,隶东阳郡。 唐咸通中(860年-874年),改信安为西安,因西溪得名,仍隶衢州。 宋、元、明、清未曾改名先后隶属浙江西道、浙江东道、衢州路、龙游府、衢州府和金衢严道。 辛亥革命后(1911年11月7日),成立衢州军政分府,兼理县事。 民国元年(1912年)二月,废府,改西安县为衢县;民国三年(1914年),实行道制,衢县属金华道,并为道尹驻地;民国五年(1916年),裁道,翌年复设,道尹仍驻衢县;民国十六年(1927年),设第一特区县政督察专员公署,驻衢县;1935年9月24日,改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衢县仍为公属属址;1946年,专员公署与保全司令部合并,称浙江省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全司令公署,驻衢县;1948年,衢县属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属址移金华。 1949年5月6日,衢县解放,始设军管会,后建衢州专员公署。衢州市,专属仍驻衢州,县 *** 迁至樟潭镇;1951年,撤销衢州市,县府迁回衢县城区,专署驻衢县;1955年3月,衢州专员公署撤销,衢县属金华专区;1958年11月,常山并入衢县;1960年1月1日,龙游县并入;1961年,复置常山县;1979年9月,恢复衢州市,县、市并存;1981年4月,撤县并入市;1983年9月13日,龙游县析出,另立县治;1984年,辖区不变。 2001年12月10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1]161号):撤销衢县,设立衢州市衢江区。将原衢县的云溪、太真、双桥、庙前、周家、灰坪、长柱、坑口、举村、岭头、洋口、横路12个乡和高家、莲花、峡川、杜泽、上方、廿里、后溪、湖南、大洲、樟潭、安仁、全旺12个镇以及衢州市柯城区的浮石、下张2个乡和石室乡的黄坛口村划归衢江区管辖。区人民 *** 驻樟潭镇。 衢江区 2002年,衢江区辖12个镇、14个乡,509个行政村:上方镇、杜泽镇、廿里镇、后溪镇、大洲镇、湖南镇、峡川镇、莲花镇、全旺镇、高家镇、樟潭镇、安仁镇、太真乡、云溪乡、横路乡、庙前乡、灰坪乡、长柱乡、坑口乡、岭头乡、举村乡、周家乡、洋口乡、双桥乡、浮石乡、下张乡。 2006年1月5日,衢州市 *** 下发《关于衢江区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批覆》:撤销樟潭镇、下张乡建制,合并设立樟潭街道办事处,由衢江区人民 *** 直辖;撤销浮石乡建制,设立浮石街道办事处,由衢江区人民 *** 直辖。 2005?年2月设立东港街道办事处,由衢州市开发区管理。(本站注:该办事处可能是非正式行政区)位于衢州城区东南部,紧邻衢江新区,东至上山溪,西至乌溪江,南至柯城工业园区,北至320国道,辖闹桥、诸家、姜庄、后垅张、潘家垅(5村原属樟潭街道)、旺村、横路后、野鸭垅(3村原属横路乡)等8个行政村,总面积26.45平方千米、总人口6328人。 2009年,全区辖2个街道、10个镇、9个乡:樟潭街道、浮石街道;上方镇、杜泽镇、廿里镇、后溪镇、大洲镇、湖南镇、峡川镇、莲花镇、全旺镇、高家镇;太真乡、云溪乡、横路乡、灰坪乡、举村乡、周家乡、双桥乡、岭洋乡、黄坛口乡。区 *** 驻樟潭街道沈家大桥路16号。 2010年6月30日,《衢州市人民 *** 关于衢江区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覆》(衢政发[2010]28号):根据《浙江省人民 *** 关于衢州市衢江区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覆》(浙政函[2010]82号)精神,同意撤销横路乡建制,其行政区域连同全旺镇双盈头、尹家2个行政村的区域并入高家镇。调整后,高家镇辖66个行政村,镇 *** 驻地不变(大桥南路7号);全旺镇辖23个行政村,镇 *** 驻地不变(船观路1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衢江区,面积1748平方千米,坐标为位于东经118°01′~119°20′,北纬28°14′~29°30′,地处浙闽赣皖四省边际,素有“衢通四省”之称,区位优势明显。衢江穿境而过,东临龙游县,附近还有开化县,南接丽水的遂昌县,北接杭州的建德市,西于市内的常山县、柯城区、江山市相依。 衢州市衢江区 地形地貌 衢江区是丘陵山区。衢江区的地貌特征是“七山一水二分田”,山区面积1218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低丘缓坡可开发利用的面积37万亩,规划期内可开发为建设用地的低丘缓坡资源约4.8万亩。 气候特征 衢江区属盆地气候,全年光照充足,降水丰沛。 人口 2017年,总户数158127户,总人口数为412764人,平均每户人口数2.61人。总人口数比2016年412644人增加120人,增长率0.29‰。其中男性为211015人,女性为201749人。性别结构:男性为51.21%,女性为48.88%,性别比例为104.59(女:100),比2016年的性别比例低0.18。总人口中乡村人口为346423人,占总人口数的83.92%;城镇人口66341人,占总人口数的16.08%。全年出生人口5022人,死亡人口390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7‰;计画生育率为96.79%。 行政区划 截止到2014年,衢江区辖辖10个镇、8个乡、2个街道、1个办事处:上方镇、灰坪乡、峡川镇、杜泽镇、莲花镇、太真乡、双桥乡、周家乡、云溪乡、樟潭街道、浮石街道、高家镇、全旺镇、大洲镇、横路办事处、黄坛口乡、廿里镇、后溪镇、湖南镇、岭洋乡、举村乡。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衢江区矿产资源蓄有煤、石煤、石灰石、大理石等40多个矿种,其中石灰石储量最多,达60亿吨,石灰石氧化钙含量达52~55%。 水资源 衢州区水资源总储量23亿立方米,北有库容1.71亿立方米的铜山源水库,南有库容20亿立方米的乌溪江大型水库,水质均为国家一级标准。 经济 综述 2017年衢江区生产总值(GDP)162.6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5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69.75亿元,增长7.2%;第三产业增加值71.37亿元,增长9.2%。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7:42.3:43调整为13.2:42.9:43.9。全区人均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为39403元,合5836美元,比上年增长6.2%。全区人均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为46470元,合6883美元,比上年增长5.9%。 据衢州市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市区居民消费价格与上年同期相比,一季度上涨1.8%,上半年上涨1.9%,前三季度上涨1.8%,全年平均上涨1.9%。八大类商品“七涨一跌”,涨幅最大的是居住类,上涨4.7%,其次是教育文化和娱乐和医疗保健,分别上涨3.9%和2.4%,衣着、交通和通信、其他用品和服务、生活用品及服务分别上涨1.5%、1.3%、0.5%和0.2%,食品类下跌0.3%。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13.1%,其中:重工业产品出厂价格上涨17.9%,轻工业产品出厂价格上涨3.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16.3%。 全区新增就业人数3674人,有907名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9%,比上年末下降0.18个百分点。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0.52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68亿元,增长10.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10.9亿元,增长13.4%,其中:增值税2.72亿元,增长6.9%;营业税及改征增值税1.84亿元,增长38%;企业所得税1.08亿元,增长10.3%。 年末全区工商注册企业5586户,本期登记1124户,总注册资本(金)993.61亿元,本期登记735.33亿元。其中:私营企业5154户,本期登记936户,总注册资本达961.73亿元,本期登记724.09亿元,从业人员5.22万人,本期登记0.57万人;个体工商户19825户,本期登记3786户,资金数额37.35亿元,本期登记11.97亿元,从业人员4.18万人,本期登记0.82万人。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1.49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投资13.67亿元,增长26.7%;第二产业投资40.7亿元,增长10.3%;第三产业投资87.12亿元,增长12.4%。 第一产业 2017年,衢江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11亿元,比上年下降3.6%(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0.7%)。其中:农业产值18.94亿元,增长5.5%;林业产值2.81亿元,增长4.4%;牧业产值11.15亿元,下降18.6%;渔业产值1.98亿元,增长5.4%;农林牧渔服务业0.24亿元,增长9.8%。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1.6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5%。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52607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4364公顷,油料播种面积7375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1880公顷,中草药材种植面积1079公顷,果用瓜种植面积3009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16.22万吨,比上年增长1.1%;油料产量1.6万吨,增长19.6%;蔬菜产量41.18万吨,增长1.3%。水果总产量26.53万吨,增长6%,其中:柑桔总产量14.27万吨,增长8.7%;果用瓜产量9.52万吨,增长3.3%。 全区林地面积保有量180.45万亩,立木蓄积370万立方米,森林面积177万亩,森林覆盖率67.8%;完成造林更新0.33万亩,森林抚育2.15万亩,零星植树55万株,生态公益林面积97.99万亩。 年末生猪存栏15.78万头,比上年增长2.3%,全年出栏55.26万头,下降22.3%;家禽存栏246.5万只,下降7.9%,出栏633.03万只,下降11.1%。肉类产量5.38万吨,下降13.9%,其中猪肉产量4.23万吨,下降16.3%;禽肉产量为0.89万吨,下降9%;禽蛋产量为0.86万吨,下降7%。 全区水产养殖面积2234公顷,与上年持平,水产品总产量1.4万吨,比上年增长5.6%。 全年获评中国传统村落4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13个。提升饮水安全人口 3.4 万,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43个,受益农户1.08万户,全区271个行政村实现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有效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垃圾分类基本实现全覆盖;粉刷“赤膊墙”5.8万幢1100万平方米;农家乐特色村58个,经营户302户,从业人员3276人,床位10088个。 第二产业 2017年,衢江区全部工业增加值5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 全区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0家,其中: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以上的企业26家。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产值146.06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轻工业80.76亿元,增长10.2%;重工业65.31亿元,增长26.6%。高档特种纸和机械装备制造业两大主导产业全年产值96.17亿元,同比增长16.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5.8%,其中:高档特种纸产业产值61.68亿元,增长12.3%;机械装备制造产业产值34.49亿元,增长24.8%。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增加值35.6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7.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0.1亿元,增长10.7%,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56.3%;装备制造业增加值6.65亿元,增长23.4%,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18.6%;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7.4亿元,增长11.7%,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20.7%。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4.98亿元,同比增长18.7%,实现利税总额18.09亿元,同比增长27.3%,其中:利润总额13.49亿元,同比增长31%。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3.7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9%。资质以上的建筑企业43家,实现产值62.31亿元,比上年增长15.1%。 全年完成工业投资40.7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制造业投资35.22亿元,增长17%;基础设施投资48.34亿元,下降5%。 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19.28亿元,增长47.6%;商品房销售面积39.38万平方米,增长34%,实现商品房销售额28.82亿元,增长68.4%。 第三产业 2017年,衢江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3亿元,比上年增长11.1%。 全区限额以上企业(包括限上大个体)72家,实现消费品零售额 32.26亿元,同比增长 17.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7.9%。按类值分:粮油、食品类零售额 1.36 亿元,增长6.5%;中西药品类0.27亿元,下降28.8%;石油及制 品类7.1亿元,增长6.7%;汽车类零售额18.28亿元,增长6.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 4.04 亿元,增长385.9%。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9.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人民币口径65.22亿元,增长35.4%),其中:出口6.18亿美元,增长21.2%(人民币口径42.04亿元,增长24.3%);进口3.42亿美元,增长57.6%(人民币口径23.18亿元,增长61.5%)。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家,契约外资1503万美元,实际外资690万美元。 全年完成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4%。 全年接待游客793.4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1%,实现旅游总收入45.46亿元,增长26%。景点资金投入1亿元,增长105.1%;拥有省级风景名胜区1个,省级生态旅游区2个,景区景点10个,星级饭店2家,星级饭店客房总数424间。 全年完成金融业增加值7.2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4%。年末8家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83.87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3亿元,增长10.5%;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62.46亿元,增长18%。 社会事业 科技 截至2017年,衢江区共发放科技创新券124万元,惠及企业57家,审批使用创新券84.72万元;为88家企业做好专利、新产品及各类科技型企业补助申请,涉补资金420.77万元;13家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并通过评审并公示,其中4家企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重新认定工作。3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研究院,2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32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科技型企业,创历史新高;14家企业新产品通过省级新产品试制计画立项。专利申请量为969件,同比增长32.6%,专利授权量为516件,同比增长81.7%。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为155,授权量为24件,均创历史新高。 教育 截至2017年,衢江区拥有学校138所,在校学生50214人,专任教师3385人,其中:职业中专1所,在校生2016人,专任教师127人;普通高中4所, 在校生5247人,专任教师496人;普通国中16所,在校生10182人,专任教师811人;国小22所,在校生20713人,专任教师1300人;幼稚园95所,在园幼儿12056人,专任教师651人。国小学龄儿童净入学率为100%。 文化 截至2017年,衢江区公共图书馆3个,图书总藏量169千册。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8.64%,广播全年播送时间9642小时,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8.64%,三频道总计播放时间26280小时。有线电视用户9.58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3.45%。 卫生 截至2017年,衢江区共有医院、卫生院27个,床位1176张,卫生技术人员1155人,其中医生844人。产妇住院分娩比例100%,婴儿死亡率3.76‰。 体育 截至2017年,衢江区共有体育场馆5个,民众健身活动场所316个,人均体育活动面积1.73平方米;国民体质合格率97.9%;青少年传统项目运动会场地面积3.5万平方米;全年体育建设投资额1500万元。在全国及全省各类体育比赛中,全区共获奖牌11枚,其中金牌5枚。全民健身活动深入人心,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员不断增加。 社会保障 截至2017年,衢江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8.62万人和29.19万人,参保率分别达到91.4%、99.1%, 基本医疗保险区内住院报销比例达 85%,城乡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59.5%,报结医药费28703万元;基础养老金提高到135元/月,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69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83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19万人。 全区各类社会服务机构23个,拥有床位3100张;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数115户,人数147人,低保资金支出71.04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数9600户,人数14065人,低保资金支出4623.22万元;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680元/月和544元/月。 交通 衢江区位于杭州2小时、上海4小时经济圈内,320国道、23省道、杭金衢高速公路、浙赣电气化铁路穿境而过;衢州民航开通了至北京、深圳、广州等多条航线。 2017年衢江区民用汽车拥有量6.09万辆,比上年增长19.9%,其中:载客汽车5.32万辆,载货汽车0.71万辆;私人汽车5.59万辆,机车拥有量3.92万辆。 年末境内公路总里程1690.27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662.3公里,高速公路42.19公里。 旅游景点 截止到2011年,衢江区有地文景观54个,水域风光15个,生物景观20个,建筑类景观69个,遗址遗迹类景观9个。主要由“三大区”组成,包括:衢南为山水文化休闲旅游区,有国家4A级景区的天脊龙门,有神奇秀丽的紫微山国家森林公园,有绿水青山的九龙湖(卧龙山庄、梦龙山庄、湘思岛、月亮岛、仙霞湖等);衢北溶洞奇观红色(探险)区、现代农业观赏区,有太真洞、白塔洞、金鸡洞,有革命老区、根据地的灰坪,有可以采摘花卉蔬果、体验农事、学习科普的莲花现代农业休闲旅游区等;衢东名胜古迹揽胜区,有金仙岩摩崖石刻、恐龙蛋化石遗址、江心洲、浙西大草原、九仙岩、白鹭洲、桂花岩等。 衢江区

历史沿革

商、周时代,丰台地区属古北京--蓟城的郊野。

这就是丰台区

西周地属蓟国,春秋战国地属燕。

秦时置蓟县,治所阴乡城在今丰台镇南葆一带。

西汉置阴乡县,县治在今丰台镇南,东汉省入前县。

至唐建中二年(781),析蓟县西界为幽都县。今丰台区中部(卢沟桥乡和花乡乡)当时属幽都县;东部(南苑乡)属蓟县。

辽会同元年(938),改蓟县为蓟北县,开南乡大红门以北属北泰元年(1012),改幽都、蓟北为宛平和析津。

金贞元元年又改析津为大兴。在今右安门以东的南苑乡地区属大兴县,西部北宫村以南属良乡县,中间大部分属宛平县。

明代,今右安门以东的南苑乡属大兴县,西部王佐乡北部及大灰厂一带属房山县,王庄--怪村以南属良乡县。

清末丰台镇以东、大红门以北划为城属区。

1928年6月,丰台区东部属南郊区,中、西部分属宛平县、房山县和良乡县。

1950年6月,经北京市人民 *** 报中央人民 *** 政务院批准,撤消建制的北京市十八区(长辛店)并入第十五区。同年8月,北京市人民 *** 决定郊区名称与城区衔接,原十四区(南苑)改为第十一区,十五区(丰台)改为第十二区。

1952年,撤销宛平县,成立丰台区、南苑区、石景山区,隶北京市。

1958年,南苑区、石景山区大都并入丰台区。

1963年,石景山区从丰台区分出成立石景山办事处。

1967年建为石景山区。丰台区人民 *** 驻丰台镇。

1990年底,区境最西端点马鞍山(东经116°4′)和最东端点东四道口村(东经116°28′),相距35千米;最南端点为贺照云村南界(北纬39°46′),最北端点为青塔村北新开渠(39°54′),南北最宽14千米。

行政区划 丰台区1

丰台区辖14个街道、2个地区、2个镇、3个乡,丰台区 *** 位于北京市文体路2号。具体行政区划为右安门街道、太平桥街道、西罗园街道、大红门街道、南苑街道、东高地街道、东铁匠营街道、卢沟桥街道、丰台街道、新村街道、长辛店街道、云岗街道、方庄地区、宛平城地区、马家堡街道、和义街道、长辛店镇、王佐镇、卢沟桥乡、花乡乡、南苑乡。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丰台区地处华北大平原北部(北纬40°),西北靠山,东南距渤海150公里。丰台区位于北京西南,东临朝阳区,南连大兴区,西与房山区、门头沟区接壤,北与崇文、宣武、海淀、石景山区相邻,总面积305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积225平方公里,山地面积80平方公里。

地貌特征

丰台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阶梯下降,西部为山区;东部为平原,平原占丰台区面积的四分之三,按地形分为三个地貌区:

低山与丘陵,低山分布在后甫营以北,面积为800公顷,其中石灰岩占三分之二。丘陵分布於梨园村、大沟村以背的为碎屑沉积丘陵, 以南的为石灰岩质丘陵。

台地位于永定河以西,八宝山断裂和良乡-前门断裂之间。

平原:在永定河以西王佐乡东部和长辛店乡东部的东河沿、张郭庄、长辛店、赵辛店村,土地面积2800公顷。东部凉水河以北与城区接壤地带,海拔40米属古永定河冲积扇高位来原,面积1400公顷。

低位平原:分布于永定河以东,面积为1.57万公顷,海拔从60米向东南降到35米,平均坡降1%。

气候

冬季受高纬度内陆季风影响,寒冷干燥;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高温多雨,是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气候。

水文

永定河自北而南由石景山流经本区进入大兴区,长约15公里的河段,将丰台区分为东西两部。永定河,古称无定河、浑河,属全国四大防洪江河之一的海河水系,在北京境内流经门头沟、石景山、丰台、房山、大兴五个区,河段长约170公里,流域面积近3200平方公里。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截止到2001年底,丰台区已探明储量的矿产7种,矿产地15处,其中大型矿床1处,中型矿床2处。已探明的主要矿产有冶金用白云岩、制灰用灰岩、水泥配料用页岩、矿泉水、地热等。

卢沟晓月

主要矿产探明的储量:冶金用白云岩220万吨,制灰用灰岩2.87亿吨,水泥配料用页岩2703万吨。 已开发的矿种有冶金用白云岩、制灰用灰岩、水泥配料用页岩、矿泉水及耐火粘 *** 5种,已开发的矿产地总数11处。

水资源

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可用量为1.07亿立方米,加上引用市政管网的客水0.56亿立方米,年支持总量为1.63亿立方米。

人口民族 人口

2009年末丰台区常住人口182.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万人;其中居住半年以上外来人口52.5万人,增加3.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28.8%。丰台区常住人口密度为5960人/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比上年末增加229人。2009年年末丰台区户籍人口105.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6万人;丰台区户籍人口出生率8.22‰,死亡率4.71‰,自然增长率3.51‰。

丰台区旅游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丰台区常住人口为211.2万人,其中外省市来京人员为81.3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8.5%。常住人口性别比为104.3,15-64岁人口比重达82.4%,汉族人口比重达96.6%。

截至2012年末数据,丰台区常住人口221.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4万人;其中常住外来人口83.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7.8%。在全部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220.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99.4%。年末丰台区户籍人口109.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6万人。常住人口超过15万人的地区分别是大红门街道、卢沟桥街道、卢沟桥乡和新村街道。

民族

2010年丰台区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204.0万人,占常住人口的96.6%;各少数民族人口为7.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4%。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72.0万人,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2.3万人。

区域政治 职务 人员 区委书记 徐贱云 区 *** 区长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张巨明 区政协主席 刘宇 经济概况 丰台区

2009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0.7亿元,比上年增长9.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41.4亿元,增长9%;第三产业增加值458.3亿元,增长9.9%。

按常住人口计算,丰台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3596元(按年末汇率折合4920美元),比上年增长2.3%。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0.2:24.0:75.8调整为0.2:23.5:76.3。

2010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5.5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增幅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亿元,下降0.5%;第二产业增加值171.4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增加值533亿元,增长12.5%。

"十一五"期间,丰台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2%,高于"十五"时期平均增速0.1个百分点;其中三次产业年均分别增长3%、9.9%和14.4%。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0.2:28.2:71.6变化为2010年的0.1:24.3:75.6。

农业

2010年年内丰台区耕地利用面积17355亩。设施农业面积3611亩(其中温室面积3128亩,大棚面积376亩,中小棚面积107亩)。粮食种植面积7781亩,其中小麦1076亩、玉米6410亩、大豆3亩、白薯292亩。青饲玉米3960亩。蔬菜播种面积11031亩,累计产量1585万公斤。丰台区现有养殖场(户)300多家,其中规模猪场3个,奶牛场2个,规模鸡场1个。丰台区生猪累计出栏13799头,生猪存栏15048头;奶牛存栏1157头,累计牛奶产量4943吨;蛋鸡存栏13.63万只,累计鸡蛋产量1317.2吨,肉鸡出栏7500只;羊累计出栏2094只,存栏2533只。水产养殖面积225亩,累计成鱼捕捞量622吨。1家水产养殖基地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10年全年有成规模的蔬菜、果品种植企业、基地10家,面积8051亩,占总种植业面积的25%。其中获得有机食品认证企业4家,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企业5家,农业标准化基地1家。饲料生产企业6家,农药生产企业2家,农药经营企业及商户31家,兽药经营企业2家。从事动物产品经营的商店、超市、农贸市场和冷库305家,其中经营蔬菜、果品、畜禽产品及水产品的大型批发市场5家,使用畜禽产品的宾馆、饭店、餐馆4083家。

2010年完成1000亩土地的流转工作,盛芳园花卉种植中心3万平方米高档日光温室及配套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奥运颁奖花卉成果进一步巩固,占地6000平方米的北京世纪奥桥花卉园艺中心建成开业。河西地区新开辟了6条1000亩花卉大道,形成多处宿根花卉观赏区,延伸了花卉产业链。

2010年10月13日至16日,举办北京第十七届种子大会。参会企业总数803家,其中外资企业15家、国内大型企业9家、省级以上科研院所13家,累计参会人数达到5万人次,日高峰人数达1.5万人次;交易品种5000余个,田间展示品种14类2103个,其中最新育种成果、前沿性品种数量达到200余个;交易额达5.2亿元。

工业 卢沟桥

2009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68.8亿元,比上年增长4.3%。其中,高技术制造业、现代制造业完成产值56.8亿元和150.9亿元,分别增长10.3%和11.1%,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5.4%和40.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销售产值349.5亿元,比上年增长3.4%,产销率为94.8%;其中实现出 *** 货值13.4亿元,比上年下降10.8%。

丰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0.3亿元,比上年下降19.7%;实现利税总额32.9亿元,下降18.3%。

2010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26.1亿元,比上年增长22.3%,其中新产品产值132.8亿元,增长31.3%。产值列前10位的重点行业全部实现增长,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25.2%、50.9%和58.4%,对丰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9.8%。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409.9亿元,比上年增长23.4%,其中出 *** 货值12.6亿元,下降5.1%。"十一五"期间,丰台区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9.6%,低于"十五"时期平均增速5.8个百分点。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7.9亿元,比上年增长31.5%;实现利税总额40.8亿元,增长22.9%。

贸易

2010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22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全年实现汽车零售额408.4亿元,比上年增长18%,占丰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为56.6%。其中,限额以上汽车销售企业实现零售额284.2亿元,比上年增长22.9%;销售新车17.7万辆,增长9.7%。"十一五"期间,丰台区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651.3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倍。五年间年均增长17.6%,高于"十五"时期平均增速3.3个百分点。

建筑

2010年全年资质内建筑施工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22.1亿元,比上年增长32.5%,增幅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899.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2.7%;房屋竣工面积475.5万平方米,下降8.6%。

财政

2010年丰台区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9.8亿元,比上年增长10%,增幅比上年回落4.8个百分点。其中,实现增值税和营业税4.1亿元和16.5亿元,分别增长13.8%和19.2%;实现企业所得税6.2亿元,下降7.3%。丰台区财政支出89.8亿元,比上年增长23%,增幅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

社会事业 教育科技 丰台区科普益民惠农工作会议

2010年丰台区普通高中招生3222人,在校生9964人,毕业生3191人;国中招生7108人,在校生20967人,毕业生6089人;国小招生11286人,在校生64348人,毕业生8716人;幼稚园在园幼儿31410人;职业教育招生2020人,在校生7080人,毕业生2357人;成人教育招生497人,在校生1794人,毕业生690人。

全年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分别为3158件和1845件,分别比上年增长24.2%和49.6%;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分别为1481件和328件,增长22.7%和15.9%。签订各类技术契约2078项,比上年下降6.6%;技术契约成交总额289.8亿元,增长68.1%。

文化体育

2010年年末丰台区有公共图书馆2个,馆藏图书65万册,比2005年末增加31万册;各类文化广场达到194个,比2005年增加55个。开展了以"我的丰台、我的家"为主题的8大系列文化活动,全年组织各类演出600余场次,观众15万余人次;成功举办第三届北京卢沟晓月中秋文化节。丰台区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完成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长辛店福生寺二期、花乡达园寺二期修缮工程。

2010年年末丰台区有全民健身工程500个,年内组织参加、承办市级比赛8次,区第五届全民运动会参加人数达到9800人次。该区运动员获全国性比赛奖牌3枚,其中金牌1枚;获市级比赛奖牌63枚,其中金牌26枚。

卫生事业

2010年年末丰台区共有卫生机构482个,比上年末增加14个,比2005年末增加234个;其中医院61个,卫生院2个。卫生机构共有床位7876张,比上年末增加46张;其中医院床位7753张。丰台区卫生技术人员达到12658人,比上年末增加415人,比2005年末增加4311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823人,注册护士5150人。丰台区医疗机构共诊疗644.5万人次,健康检查22.2万人次。

社会保障

2009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35元,比上年增长8%,增幅比上年回落3.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179元,比上年增长13.8%,增幅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5.5%,比上年上升1.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5.8%,下降0.9个百分点。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0.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6.9平方米。

2009年年末丰台区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保险人数分别为48.5万人、54.9万人、37.8万人和48.3万人,比上年末净增4.6万人、4.4万人、2.3万人和7万人。丰台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为15338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民为1348人。社会保障相关待遇标准有所提高。

2009年年末丰台区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26家,床位3221张,收养各类人员2339人,比上年增加380人。

2010年年末丰台区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保险人数分别为59.6万人、57.7万人、43万人和50.3万人,比上年末净增11.1万人、2.8万人、5.2万人和2万人,比2005年末净增26万人、18.1万人、19.2万人和30.7万人。丰台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为14788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民为1340人。社会保障相关待遇标准有所提高。

基础设施

2006年区 *** 共投资3.8亿元用于市政道路的大修改造,新建、大修改造便民路等各种道路118条,其中"便民路"57条、"创卫"路12条;道路总长94.7公里,道路面积达111.5万平方米。丰北路建成通车。张仪村路、康辛路一期、站前路正在施工。开展了2008奥运环境整治行动,共拆除违法建设近125万平方米。对洋桥北里等31个老旧小区进行了环境整治。重点区域建设稳步推进。总部基地西区建设基本完成,汽车博物馆开工建设;建成了大红门福成布艺大厦,启动了木樨园购物广场、鑫福海大厦和国际轻纺城项目。完成了青龙湖国际城一期征地拆迁,完善了北宫森林公园的配套设施。

全年已开工建设危旧房改造工程10片,累计实现开复工面积153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74.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6.7万平方米,其中住宅32.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3%;动迁居民600户,回迁安置居民1240户。全年环境保护投资总额22.6亿元,比上年增长2.2倍。年末丰台区有污水处理厂3座,工业二氧化硫、烟尘、粉尘、废水排放达标率均为100%,工业重复用水率为91.26%,比上年提高1.05个百分点;全年空气品质达到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为200天(丰台镇),占全年总天数的54.8%。环境卫生不断改善。丰台区有密闭式清洁站260座,比上年增加18座,全年清运垃圾79万吨,比上年增长14.5%,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00%;新建和改建公厕90座,专业管理公厕314座;日清扫道路537条,清扫面积2022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39.8%和58.7%。

城市绿化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植树93万株,植草坪23万平方米。丰台区林木绿化率为37.3%;道路绿化总长度540.7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1.2公里;丰台区城市绿化覆盖率为41.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5平方米。

标志文化

核心内涵

丰台精神的核心内涵为:责先利后、大局为重的奉献精神,汇聚四面、通达八方的包容精神,争分夺秒、只争朝夕的进取精神。

丰台区发布城市形象标识

标志性话语是:明德尚信、勇创乐容。

丰台品牌的核心内涵为:历史文化、文化创意产业、金融商务、生态休闲。

标志性话语是:花乡晓月、丽泽红门。

丰台形象的核心内涵为:历史形象、现代形象、生态形象。

标志性话语是:京南矽谷、生态福地。

"丰"字代表6层含义 :

形义解读

颜色解读:

交通运输

丰台区交通发达,出行便捷。北京西站、丰台站、丰台西站及若干卫星站构成了全国最大的铁路枢纽。

风景名胜 丰台区卢沟桥

丰台,自古为燕蓟故郡、水陆重镇。著名景点有卢沟桥、莲花池、辽金水关遗址、金中都遗址、大葆台西汉墓和宛平城等众多文物遗迹,世界公园、花卉大观园、千灵山、青龙湖、地热博览园等。

世界公园

位于丰台区花乡大葆台158号,汇集了世界近50个国家地区100余处著名的人文、自然景观,亚洲最大的大比例微缩景观公园。主要景点有:艾菲尔铁塔、英国大本钟、伦敦塔桥、美国白宫、林肯纪念堂、奥地利史蒂芬教堂、义大利比萨斜塔、埃及金字塔、阿布希姆贝尔神殿、日本皇家行宫-桂离宫等。

卢沟桥 旅游区

位于丰台区卢沟桥城南街77号,内有建桥史长达800多年、中外驰名的卢沟桥。有始建于明崇祯年间、历史悠久的宛平城:有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5周年建成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城墙上留有日本侵略者炮击城墙的弹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塑园有 *** 亲笔提写的碑名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有以《国歌》为主题反映中国人民八年浴血抗战历史的雕塑群区以及下沉式中心广场,宛平城墙、绿林等主题景区。

大葆台西汉墓

大葆台西汉墓的发现,对研究西汉帝王葬制、车马殉葬制及西汉时期的北京史均有重要价值。1979年11月,市 *** 决定建立北京市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展出了国内首次出土的西汉诸侯王的"梓棺、便房、黄肠题凑"地下宫殿和西汉车马殉葬遗迹。该馆于1983年12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著名人物

史文彬

史文彬,字志卿,又名史志清。1921年5月1日,组织领导了长辛店铁路工人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

卢沟晓月

佟麟阁

佟麟阁(1892 -1937),原名凌阁,字捷三,河北高阳边家坞人,满族。

赵登禹

赵登禹(1898 - 1937),字舜城,山东菏泽县杜庄乡赵楼村人。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168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