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孙建兴发明的麻山药收获机
近日,河北省蠡县林堡乡孙庄村农民孙建兴真的发明出了麻山药收获机,并且要现场演示,蠡县乃至周边县市区的麻山药种植大户、农机销售商等纷纷赶来,争着要看一看老孙的新发明。
4F-2型麻山药收获机采用链轨式行走,液压转向,具有挖沟、土壤翻震系统和土壤输送带。机器作业时,挖沟系统首先在麻山药两侧挖出深沟,翻震系统同时在麻山药下方进行震动翻土,此时就将麻山药完整托出土面,工人只需跟着机器捡拾即可,收获迅速,极大降低了劳动力强度与生产成本。
该机械研发过程耗资130多万元,在研制过程中得到了河北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与河北农业大学相关专家的指导与支持,集挖沟收获、土壤回填、平整土地等功能于一体,属于麻山药收获类最新产品,科技含量高且荣获国家多项专利,深受用户关注。
2、宋家智发明的蔬菜秧苗移栽机
宋家智是龙口市开发区管道丁家村的普通农民,一直以来热爱钻研农业机械,他自己研制了蔬菜秧苗移栽机,取代了繁重的人工蔬菜秧苗栽种。
据宋家智介绍,他发明的移栽机全部采用机械原理,在拖拉机牵引的作用力下,在行进的过程当中产生动力,来实现作物的从投苗到入地到合拢保墒。每天工作八小时就能达到30亩地,平均一亩地节省人工费用100块钱以上,作业效率提高了20多倍。
3、王兴超发明的新型滴灌带回收机
王兴超发明的滴灌带回收机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认证,当时就有内地一家企业打电话,想要花30万元买下王兴超的专利,可王兴超却想用专利服务团场的职工群众。
去年9月,王兴超足足忙活了25天,4次大改图纸,无数次在地里进行速度实验,终于成功研制出棉花地滴灌带回收机,该机机械不仅大大降低人工回收滴灌带的成本和劳动强度,而且收下来的滴灌带缠绕整齐,装运方便,一台机子一天就能完成150亩地的回收工作,这是四、五个劳动力一天的工作量。
从去年9月到今年9月,王兴超共制作20台滴灌带回收机,全部销售一空。
4、普青山发明的简易播种机
说起普青山,他只是小街街道石邑社区笔峰村组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小伙子,今年31岁,平时靠开收割机为主。虽然只有高中文化,但却酷爱学习和钻研机械,会修理很多东西,平时爱看中央电视台的《我爱发明》节目,同时他还乐于助人,农闲时就为乡亲修理农业机械,群众口碑不错。
当地农民普青山用自己发明的简易播种机与人工比赛播种菜豌豆谁快谁好,现实版的《我爱发明》吸引了不少周边群众慕名观看。如果普青山发明的简易播种机实用,将会加快种植进度,减轻劳动力负担。为了检验播种机的实际使用效果,普青山请来了3个群众,和他发明的简易播种机进行一场比赛,看看在播种菜豌豆的生产过程中到底谁快谁好。
5分钟比赛结束后,普青山使用的简易播种机播种了12墒,3个群众分别播种了大约两墒、2.5墒和3墒。比赛结果证明:简易播种机的播种效率大概是人工播种效率的4倍以上,而且使用者非常轻松,一点也不累。
“他的机器虽然快,人也不累,但是没有人工的均匀。”参加比赛的群众仔细查看播种情况后表示,与人工播种相比,简易播种机的播种速度优势明显,省时省力。不过也有缺点,那就是在使用过程中种子容易卡住落不下来,或者下落过快导致播种不均匀。
5、杨玉茂发明的“弱碱增氧微分子发生器”
日前,在山东省寿光市稻田镇宋四村村民宋永强的蔬菜大棚里,笔者看到了一个形似汽车排气管的设备,就安装在大棚的送水管道上。“这个机器,能把水变成弱碱水,并能增加水中氧气含量,有利于改良土壤环境,促进作物吸收,进而增加作物产量。”宋永强说。
该机器的发明人、寿光市齐圣果菜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杨玉茂介绍,这个设备已成功获批国家专利,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下发的专利证书上叫做“一种农业作物生长微粒子灌溉孵化器”,为了更形象,在推广过程中叫做“弱碱增氧微分子发生器”。
种前准备:蔬菜种植前翻耕、暴晒土壤,选用抗病性强的种子。 育苗移栽:种子播种后采用组培、滴灌、覆盖地膜等新技术,培育壮苗定植。 科学施肥:种植期间补充丰富养分。 田间管理:根据不同品种的需求,采用间作和套种。
蔬菜有哪些种植新技术
1、种前准备
蔬菜种植之前需要翻耕并暴晒土壤,去除土壤中残留的根茎和枝叶,灭杀残存的细菌和虫卵,选用高产、抗病性强的种子,在温水中浸泡消毒,减少种植期间感染病虫害的几率。
2、育苗移栽
将蔬菜种子种入土壤中,采用组培、滴灌、覆盖地膜等新技术,加快种子出苗的速度,培育强壮苗株,增加对虫害的抗性,根据蔬菜的品种,按照相应的行株距移栽定植。
3、科学施肥
蔬菜种植前施入腐熟的有机肥,不仅能提高土壤中的肥力,也能减少病菌和虫卵的滋生,种植期间追施腐熟的粪肥,搭配微量元素丰富的复合肥,避免单一追肥会出现陡长的现象,施肥时要控制浓度。
4、田间管理
蔬菜管理期间,可以采用间作和套种,根部不同品种对光温、水肥的不同要求,通过高短立体的方式种植,例如将蔬菜与食用菌一起栽培,期间加强养护管理,定期中耕除草并喷施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