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木是宝贵的生物资源,具有耐干旱、耐土壤贫瘠、耐盐碱化的特性,是干旱半干旱地区主栽树种。灌木林对改善生态环境,特别是对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等具有重要意义。我区十分重视灌木林发展,每年造林面积一半以上是灌木林。至2014年,我区灌木林面积达到1.2亿亩,其中天然灌木林占74%,人工灌木林占26%。灌木林占全区森林面积的三分之一,已成为我区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区灌木林大部分处于自然生长状态,有的地区出现了大面积老化退化、甚至干枯死亡的现象,生态功能严重减弱,建设成果面临重大损失。
近年来,部分盟市、旗县通过开展灌木林平茬复壮试点,既促进了灌木生长、提高了林分质量,又拉动了林沙产业发展,为调整农村牧区经济结构、增加农牧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全面提升灌木林经营管理水平,保护好、发展好、利用好灌木资源,全面推进灌木林平茬复壮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灌木林平茬复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灌木林生长现状亟待实施平茬复壮。我区灌木林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对灌木林平茬复壮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政策支持和引导,缺少以灌木为原料的龙头企业拉动,各地灌木林抚育管理相对滞后,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频发, 致使大面积灌木林生长不良甚至成片死亡。这不仅使灌木林失去了利用价值,也严重降低其生态功能。我区灌木林急需进行平茬抚育、更新复壮。
(二)平茬复壮是适应灌木生物学特性的必然选择。灌木具有根系发达、萌蘖力强、平茬长势旺的生物学特性。灌木到一定生理年龄其生物量就会停止增加,树势逐渐减退,有害生物也会乘势侵入导致灌木林走向衰亡。适时平茬,可以促进大量新枝萌生,灌丛增大,恢复生长优势,延长灌木寿命,有效提高灌木林地的生产力和生态功能,实现灌木林的可持续经营。若不及时平茬复壮,不仅生态功能降低,而且造成严重浪费,一旦大面积死亡,需要长时间进行重建,生态功能短期内难以恢复,势必造成生态灾难。因此,要充分认识和遵循灌木的生长演替规律,适时适度进行平茬复壮,对巩固生态建设成果,构建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大意义。
(三)平茬复壮是加快林业发展的有效措施。西部大开发以来,我区的人工灌木林迅速发展。灌木既是生物资源,也是很好的饲料、燃料、油料、药材等原料资源,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搞好平茬抚育可以促使灌木林更新复壮,实现灌木林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促进灌木林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对提高和持续发挥灌木林生态功能,改善民生、繁荣农村牧区经济,加快全面小康建设步伐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