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施肥 各种蔬菜用EV生物有机肥。油菜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之一,与其他作物相比,具有需肥量大,耐肥性强的特点。油菜一生分苗期、现蕾期、薹花期和成熟期四个阶段。油菜各生育阶段对氮、磷、钾等营养物质的需求和比例不同,不同油菜品种之间的营养期差别较大,生育期最短的春油菜不足100天,而晚熟冬油菜生育期最长可达到270天左右。苗期相对较长,虽对养分的需求量较少,但这一时期是侧枝生长和花芽分化的关键时期,对营养物质特别敏感,春油菜要争取早追提苗肥,促苗早发,培育壮苗,冬油菜则必须在春季追施起身肥。薹花期是油菜生长最旺盛的时期,也是决定产量的关键时期,此后需肥量显著下降,肥料过量反而会导致贪青晚熟。
油菜施用生物有机肥的原则是施足基肥、适时追肥。基肥亩选用天物EV瓜果蔬菜专用生物有机肥200公斤,在耕作整地时施入土壤10--15厘米的耕层中。春油菜在开花初期亩用天物EV瓜果蔬菜专用生物有机肥25公斤,配施尿素5公斤,混合均匀后沟施或穴施。冬油菜在开春提身时亩用天物EV瓜果蔬菜专用生物有机肥50公斤,配施尿素10公斤,混合均匀后沟施或穴施。
油菜对硼肥反应比较敏感,缺硼会引起生理机能病害,根系发育不良,会发生"花而不实"现象,影响产量和品质。在施用天物EV瓜果蔬菜专用生物有机肥作基肥时,亩配合施入500--1000克硼砂,对促进生殖器官发育、花粉粒萌发及花粉管伸长有刺激作用,对油菜的生育十分重要。若前期未施硼肥的田块,在油菜越冬前(5--7叶期)和苔期(苔高10-16厘米)时,叶面喷施浓度为0.1--0.2%的硼肥各一次,亩喷施硼肥75千克, 也可达到相同的效果。
西葫芦属于瓜类蔬菜,瓜类蔬菜为蔓性植物,茎长可达数公尺。瓜类蔬菜的全生育期中,相当长的时间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阶段,以西葫芦最为典型,尤其在进入结果期以后,其生长和结果之间的矛盾突出,必须十分注意肥料的供应,以调节植株的生长和养分吸收分配间的平衡。
瓜类蔬菜的育苗营养土要求质地疏松,透气性好,养分充足,pH值在5.5-7.2范围内,配制方法参照番茄的营养土配方。在营养土配制时,加入营养土总量2%-3%的过磷酸钙,对促进秧苗根系生长、培育壮苗有明显的作用。采用苗床育苗,在播种前整地时,按每平方米用2公斤生物有机肥的量均匀撒施,施后翻耕播种。
西葫芦根系扎得不深,主要分布在15-25厘米的耕层内,根系的耐盐性又较差,不宜一次性施用大量化肥,而西葫芦对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需要量大,吸收速率快。因此,大量施用生物有机肥是西葫芦高产栽培的基础,一般亩施天物EV瓜果蔬菜专用生物有机肥250-300公斤,配施过磷酸钙20-30公斤、硫酸钾20公斤作基肥。根据西葫芦的根系分布特点和需肥规律,每次的追肥量不要过大,追肥的次数要多,掌握好"少吃多餐"的原则。在结瓜初期进行第一次追肥,亩施天物EV瓜果蔬菜专用生物有机肥20-40公斤,配施尿素3-5公斤,硫酸钾5-8公斤。盛瓜初期进行第二次追肥,在盛瓜期每次的追肥间隔要缩短,结合灌水进行。第三次以前的追肥相同,以后各次减半。
西红柿属于茄果类蔬菜,属喜温耐肥性蔬菜。这类蔬菜根系发达,西红柿的耐肥力较低。茄果类蔬菜生长阶段性比较明显,可分为苗期和开花结果期两个阶段,苗期以营养生长为主,并完成花芽分化,而开花结果期与整个植株的生长发育及总产量有关。茄果类蔬菜各阶段需肥不同,施肥一般分育苗肥、移栽肥和追肥三种。茄果类蔬菜育苗方法和用肥量基本相同,但移栽肥和追肥略有差异。
培育壮苗是减少畸形果,增强抗病性和获得高产的基础。培育壮苗不仅需要肥沃疏松的床土,而且还需要土壤中有丰富的速效氮、磷、钾和其它养分,pH值在6.0-7.0范围内。营养土可按没有种过茄果类的菜园土60%、细沙20%、天物EV生物有机肥20%,混合均匀后,在每100公斤营养土中加过磷酸钙3公斤,硫酸钾0.2公斤。如果采用苗床育苗,一般每平方米苗床土用生物有机肥2公斤,撒施后结合翻地与15厘米耕层内的土壤混合均匀后播种。
西红柿根群较发达,需肥量较大,应选择土壤肥沃、保水、保肥力强的壤质土种植。整地翻耕前亩施天物EV生物有机肥200-250公斤,过磷酸钙40-50公斤,硫酸钾15公斤。结果期西红柿对水肥要求较高。早熟品种生长期短,可在第一花序座果后,集中追肥1次,亩施天物EV生物有机肥40-50公斤,一般在植株的行间开浅沟施入,再加土覆盖。中、晚熟品种在第一穗果膨大期亩施天物EV生物有机肥40公斤,结合追肥浇水一次。以后第二、第三、第四层果结实期,依次亩追尿素8-10公斤,施肥后浇水。进入盛果期选晴天的下午用0.4%的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
在结瓜盛期可以用0.5%的尿素和0.3%-0.5%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叶面喷施。
辣椒属于茄果类蔬菜,属喜温耐肥性蔬菜。辣椒根系不发达,耐肥力较低。茄果类蔬菜生长阶段性比较明显,可分为苗期和开花结果期两个阶段,苗期以营养生长为主,并完成花芽分化,而开花结果期与整个植株的生长发育及总产量有关。茄果类蔬菜各阶段需肥不同,施肥一般分育苗肥、移栽肥和追肥三种。茄果类蔬菜育苗方法和用肥量基本相同,但移栽肥和追肥略有差异。
培育壮苗是减少畸形果,增强抗病性和获得高产的基础。培育壮苗不仅需要肥沃疏松的床土,而且还需要土壤中有丰富的速效氮、磷、钾和其它养分,pH值在6.0-7.0范围内。营养土可按没有种过茄果类的菜园土60%、细沙20%、天物EV瓜果蔬菜专用生物有机肥20%,混合均匀后,在每100公斤营养土中加过磷酸钙3公斤,硫酸钾0.2公斤。如果采用苗床育苗,一般每平方米苗床土用生物有机肥2公斤,撒施后结合翻地与15厘米耕层内的土壤混合均匀后播种。
辣椒需肥量较大,应选择土壤肥沃、保水、保肥力强的壤质土种植。整地翻耕前亩施天物EV瓜果蔬菜专用生物有机肥200--250公斤,过磷酸钙40--50公斤,硫酸钾15公斤。结果期辣椒对水肥要求较高。早熟品种生长期短,可在第一花序座果后,集中追肥1次,亩施天物EV瓜果蔬菜专用生物有机肥40--50公斤,一般在植株的行间开浅沟施入,再加土覆盖。中、晚熟品种在第一穗果膨大期亩施天物EV瓜果蔬菜专用生物有机肥40公斤,结合追肥浇水一次。以后第二、第三、第四层果结实期,依次亩追尿素8--10公斤,施肥后浇水。进入盛果期选晴天的下午用0.4%的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
农业蔬菜种植技术
我觉得种菜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乐趣无穷,丝毫不亚于养一只可爱的萌宠带来的快乐。每天看到菜菜都有变化,充满期待和希望。在阳台种菜,如何给菜追肥呢?
1、种菜之前,如果觉得自己比较懒得话,或者不想以后追肥的话,就把底肥下足,什么腐叶土啊,腐熟的鸡粪鸭粪啊,据说羊粪也很适合种菜。后期就不怎么需要追肥了。
2、如果底肥不够,种的菜想要旺盛就要经常施肥,追肥了。比喻黄瓜,青椒,番茄都是喜肥的。自己做一些厨房余肥也可以。腐熟的动物粪肥也行,少量多次。
3、有一个菜友种的小番茄爬到阳台晾衣架上了,一两米高,结的果子那叫一个多,总问他施的肥料是什么,开始一直不说,后来才透露,是家里宝宝的NN,放矿泉水瓶里发酵后兑水浇的。如果有洁癖的不要模仿。
一、了解蔬菜习性,配方施肥
首先我们要根据不同蔬菜的需肥特点确定氮、磷、钾及其他元素的适宜用量与相应的施肥技术。譬如在种植黄瓜后80~120天、番茄35~60天、甜椒40~70天对氮、磷、钾的需求达到最大期,此时应加大相应肥料的用量和施用频率。各类蔬菜对微量元素虽说需求量极少,但必不可少,为了达到最佳吸收利用率,最好应用叶面喷洒技术,严格按说明书执行。
二、有机肥+微生物菌剂作基肥
有机肥再结合微生物菌剂一起施用,是最佳的蔬菜专用基肥。有机肥的有机质含量可达45%,微生物菌剂里内含数量庞大的有益菌,施用后能迅速在蔬菜根部周围形成优势菌群,对蔬菜能起到固氮、解磷、解钾的作用,还能抑制土传病害的侵染,分解农药及化肥的残留物质。起到改良土壤,提升地力的效果,对蔬菜后期生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你想问的是“农业种植技术知识有哪些?”吧。农业种植技术知识如下:
1、育种和良种繁育。
(1)育种。育种是选育动植物新品种的过程,它的做法是利用原有品种中的自然变异产生,也可以先应用杂交或人工诱变等方法创造出新类型,再通过选择、繁殖、比较试验,选育出符合生产需要的新品种。
(2)良种繁育。良种繁育是将新创造的动植物良种扩大繁育种子、种苗、种畜的过程,方便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2、作物种植制度。
(1)种植制度是一个单位内作物生产的总体安排,主要包括作物结构、布局、复种和种植方式(间套作或单作、轮作或连作)等。
(2)这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技术系统,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非常大。
(3)我国流行以间套复种为中心的多熟制,这样有利于充分利用时间与空间,从而体现中国种植制度的特色与亮点。
3、作物栽培技术。
(1)栽培技术是在作物生命的活动期间,根据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所采取的各种田间管理措施的总称。
(2)作物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选用、农机配置、种子处理、整地、播种、合理密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环节,良好的种植技术在农作物增产中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4、平衡施肥技术。
(1)平衡施肥一是施肥数量上要求平衡,以产定肥(包括化肥和有机肥),也就是根据土壤肥力的测定状况和作物产量的要求,给其提供肥料。
(2)二是养分种类上的平衡,作物需要的氮磷钾及微量元素都要按比例配合。
(3)有机肥和化肥都无毒无害,它们在应用机理上也基本是一致的,主要区别是有机肥所含养分种类比较多,但化肥多数品种为一两种元素组成,因此,在施肥技术上一定要合理搭配元素。
5、灌溉与节水技术。
(1)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灌溉(或排水)加施肥可使作物产量增加。
(2)一定要根据不同作物的需要以及天气、土壤、水源等条件,适时、适量进行灌水。
(3)一定要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杜绝大水漫灌现象,推广沟灌、畦灌、管灌、以及喷管、滴灌、渗灌等节水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