莴笋的种植技术:
1、选用良种。早秋气温高,需采用特耐热品种,可选用四川的特耐热二白皮、迎夏圆叶及上海的中熟尖圆叶品种等,这些品种在35—38℃条件下生长良好,不易抽苔。?
2、适当早播。上海秋莴笋的播种期一般在8月5—20日,这时的气候条件对莴笋生长较有利,莴笋易长粗,产量也高,可适当早播,一般可在7月底播种育苗。?
3、低温催芽,培育壮苗。7月下旬的气温高于30℃,种子不经低温处理就不能发芽,因此在播种前就要低温催芽,可将种子在水中浸种4—5小时后捞起,用纱布袋包好后放在电冰箱的冷藏室内,温度宜控制在5—8℃,24小时后取出用清水洗后再放入,放置48小时后露白即可播种。播种床要平整削细,适当稀播,50克种子可播种30㎡。
4、适时定植合理密植。早秋莴笋的秧令不宜过长,一般在25—30天,否则易造成茎的茎部老化,影响茎的生长。莴笋需肥水量大,要选地势平坦、肥沃的田块,结合耕翻,每亩地施复合肥60公斤,碳酸氢铵25公斤,深沟高畦,选阴天定植。
5、肥水促进。早秋莴笋获得高产的关键是水足肥多。活棵后施一次提苗肥,以促秧苗生长,当叶片由直立转向平展,进入莲座期生长时,结合浇水重施开盘肥,亩施尿素20公斤,封行时结合浇水再穴施尿素20公斤,促使植株扩大开展度上肉质茎长粗。在干旱情况下早抽苔,因此要经常浇水。?
6、采收。当莴笋主茎顶端和最高叶片的叶尖相平时就可采收,此时嫩茎长足,质地脆嫩,品质好,去掉老叶,扎成小把净菜上市,亩产量1000—1500公斤。
扩展资料:
莴笋的药用价值:
1、利尿通乳:莴苣钾含量大大高于钠含量,有利于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促进排尿和乳汁的分泌。对高血压、水肿、心脏病人有一定的食疗作用。
1、开通疏利、消积下气:莴苣味道清新且略带苦味,可刺激消化酶分泌,增进食欲。其乳状浆液,可增强胃液、消化腺的分泌和胆汁的分泌,从而促进各消化器官的功能。
3、强壮机体、防癌抗癌:莴苣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莴苣的热水提取物对某些癌细胞有很高的抑制率,故又可用来防癌抗癌。
4、宽肠通便:莴苣含有大量植物纤维素,能促进肠壁蠕动,通利消化道,帮助大便排泄,可用于治疗各种便秘。
参考资料:
莴笋,是菊科的一年或两年生蔬菜,原产于地中海沿岸,性喜冷凉、湿润的气候。按食用部分可分为茎用莴笋和叶用莴笋。近年来,莴笋成为蔬菜专业种植大户的主栽品种之一。那么莴笋要怎么栽培?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栽培莴笋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
莴笋种子在4℃以上就可以发芽,30℃以上高温抑制发芽。发芽适温为20~24℃,因此,在高温季节播种,应采用低温催芽技术。
莴笋幼苗期在日平均温度29℃的高温下,生长缓慢,且易引起倒苗,24.2℃则生长旺盛;日平均温度12.2℃时,幼苗生长缓慢,但很健壮;幼苗能忍耐-6℃的低温,但叶片有冻伤;茎叶生长期最适宜温度为11~18℃,叶簇大而茎粗壮;在22~24℃以上时,会导致过早抽薹;较大植株在0℃以下时会受冻害而死亡。这一特性是生产者合理安排茬口及采收上市的重要依据之一。
2、土壤与营养
莴笋的根系对氧气的要求高,在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力强的土壤中根系发展快。莴笋适宜土壤pH值为5.5~6.5,但在偏酸或偏碱时仍能正常生长发育。
莴笋对N、P、K三要素的吸收比例大体是N:P:K=1:0.45:1.8。据资料介绍,每生产1000千克莴笋(茎),需吸收氮5.06千克、五氧化二磷2.27千克、氧化钾9.07千克。莴笋是需要养分较高的一种蔬菜作物。
莴笋对氯离子敏感,生产上禁施含氯复合肥和含氯钾肥。
3、水分
幼苗期土壤不能干燥也不能太湿,以免幼苗老化或徒长;发棵期为使莲座叶片发育充实肥厚,应适当控制水分;进入茎部肥大期需要水分充足;保持土面经常湿润不见干,这一时期如缺水则茎细而老化,并有苦味;茎部肥大后期如果水分过多,易发生裂茎,导致软腐病的发生。
4、光照
莴笋在发育上呈长日照反应,在长日照下发育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早熟品种最敏感,中熟品种次之,晚熟品种反应较慢。
莴笋的光补偿点为0.15万~0.2万勒克斯;光饱和点为2.5万勒克斯。当光照强度在0.15万勒克斯以上、2.5万勒克斯以下时,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光合作用加大。
莴笋栽培技术这里仅介绍茎用莴笋栽培技术。
1、 栽培季节与播种期
在长江流域地区,春、夏、秋、冬四季均有莴笋的栽培,但以春、秋两季为主,栽培面积最大。
① 春莴笋 于10月上旬至11月播种,3~5月上市。
② 夏莴笋 于2月下旬播种,5月中旬上市。
③ 秋莴笋 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播种,下旬至10月上市。
④ 冬莴笋 于8月中旬9月中旬播种,11月至翌年2月上市,但进入12月上旬,需使用大棚越冬。
2、 品种选择
一般而言,冬春莴笋宜选用耐寒型品种,夏秋莴笋应选用耐热型品种。现在莴笋品种商品名称很多,生产者可根据需要选择适应当地土壤气候条件的品种。当前莴笋品种主要有科兴系列、正兴系列、种都系列和东坡系列等。
3、 培育壮苗
亩用种量30克,用苗床20米2,栽培面积大时,亩用种量20~25克,可用营养钵直播育苗,也可用营养钵假植育苗,还可在苗床直播育苗。规模化生产,提倡推广育苗营养基质穴盘漂浮法育苗。具体育苗管理参见附录?三、夏秋高温期遮阳育苗技术?的要求操作。
4、合理施肥
(1)施肥量 假定土壤养分检测结果为有机质含量30毫克/千克,pH值6.5~7.5,碱解氮100毫克/千克,有效磷30毫克/千克,速效钾为70毫克/千克。
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参照白菜取低值;每生产1000千克莴笋对三大养分吸收量取高值;肥料当季利用率取低值;有机肥取钾含量及钾需要量。
以明月海藻有机无机复混肥(N:P:K=15%:7%:8%)和三元复合肥(N:P:K=15%:15%:15%)为主施肥料,配尿素(氮46%)、磷肥(P2O5 12%)、氯化钾(氧化钾60%)。
现根据测土配方施肥计算公式计算,分别提出2个目标产量的各2个配方施肥方案及施肥量如下,供参考:
① 目标产量4000千克/亩的施肥方案 亩应施入纯氮30~45千克,五氧化二磷40~52千克,氧化钾40~66千克。下面介绍2个配方施肥方案:
方案1:亩施明月海藻有机无机复混肥150~200千克,配磷肥150~200千克(酸性土壤使用钙镁磷,碱性土壤施用过磷酸钙)、含硫钾肥50~75千克、尿素20~30千克。
方案2:亩施三元复合肥150~200千克,配磷肥150~200千克、钾肥40~60千克、尿素20~30千克和猪粪1000千克。
② 目标产量3000千克/亩的施肥方案 亩应施入纯氮18~27千克,五氧化二磷25~35千克、氧化钾35~50千克。下面分别介绍2个配方施肥方案:
方案1:亩施明月海藻有机无机复混肥120~160千克,配磷肥75~100千克、钾肥25~40千克、尿素10千克。
方案2:亩施三元复合肥120~160千克,配磷肥40~50千克、钾肥15~20千克、尿素10千克和猪粪1000千克。
以上施肥方案,为氮、磷、钾基本养分平衡需求量,各地可根据肥料供应情况调整肥料品种。调整时,应保证三大养分平衡供应量。
(2)施肥方法 选择阴天或晴天,土壤干湿适度时施肥。如果是机械翻耕,可将应施肥料一次分别撒施于土面后,及时翻耕,机耕至少翻耕2遍,以免肥料挥发损失;如果是人力翻耕,三元复合肥基肥施用量应控制在100千克以下,余下的肥料点施或浇施作追肥。
5、施用石灰
在施肥前7~10天,pH值在5.5以下的土壤,每亩地施入熟石灰100千克;5.5<ph<6.5的土壤,每亩地施入熟石灰50~75千克,并翻耕一遍。碱性土壤不施石灰,施用石膏50千克。 p=""> </ph<6.5的土壤,每亩地施入熟石灰50~75千克,并翻耕一遍。碱性土壤不施石灰,施用石膏50千克。>
6、整地和盖地膜
翻耕后,按畦面宽1.2米,长25~30米,畦沟宽30厘米,深20厘米的要求开沟整地做畦。尤其注意畦沟底平,切忌畦两头高、中间低,做到雨停沟内无积水。
秋、冬两季栽培莴笋,不提倡盖地膜。
栽培春莴笋,在整地后,将土壤充分浇透水后或待下一场雨淋透土层后,待土面收汗后盖地膜。提倡使用黑色地膜覆盖,且将四周压紧。
如有条件,最好每畦铺设两根滴灌管,在整地后盖地膜前进行。
7、定植
冬、春两季栽培,日历苗龄30~40天;早秋栽培,日历苗龄25~30天,适时定植。叶片平摊且节位较密的品种,一般为株行距40厘米*40厘米;节位较稀的品种,一般株行距为30~33厘米。选择大小均匀一致的健壮苗分块(分片)移栽。
定植后浇定根水(每50千克水加海藻生根剂60克,尿素250克),每株200~250克,且盖遮阳网,尤其是早秋干旱季节定植,有利于缓苗返青,但遮阳网应昼盖夜揭。缓苗后揭遮阳网。
8、田间管理
(1)抗旱排渍 久旱无雨时,土壤干燥,影响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尤其是对微量元素养分的吸收受到抑制,导致生长不良,而使莴笋产生苦味和未熟抽薹。一般当3个晴日无雨后,应及时浇水抗旱。盖地膜栽培的,可浸灌,也可用施肥枪点浇。有滴灌条件的,晴天每天开启滴灌设施3~4小时;未盖地膜栽培的,应在3个晴日无雨后浇水。
(2)看苗追肥 原则上不提倡根部追肥,但因规模化生产,土壤肥力差异大,应根据长势及早追肥。
提倡叶面追肥,以海藻叶面肥为好,能补充微量养分的不足。
(3)及时控苗 尤其是夏、秋两季栽培,控苗是一项重要技术措施。方法是当莴笋7~12片真叶时(节密品种12叶,节稀品种7叶),喷施矮壮剂或根茎膨大素控苗,一般15天一次,共2~3次。冬、春两季栽培,一般不需控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