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蔬菜大棚主要有两种建造形式,一种是使用较多水泥立柱支撑棚面的大棚,简称有立柱蔬菜大棚,另一种是使用钢架代替众多水泥立柱支撑棚面的大棚,简称无立柱蔬菜大棚。对比两者建造所需资材可知,无立柱蔬菜大棚的建造成本要高于有立柱蔬菜大棚,但是,因其棚内的种植区没有立柱,从而给蔬菜生产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因此,近几年,无立柱蔬菜大棚越来越受到菜农、育苗厂、示范园种植者的青睐。
无立柱蔬菜大棚建造的技术要点:
要点一:选址。与建造有立柱蔬菜大棚相比较,无立柱蔬菜大棚选址同样要求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光照条件优良。区别之处,无立柱蔬菜大棚的南北跨度以12米为宜,若过小,必然加大钢架的拱度,钢架拱度加大,反而不利于人工拉放草苫或给卷帘机上卷草苫增加难度。若超过12米,钢架拱度小,如此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一是大棚棚面采光受影响,太阳光照入射量少,棚温提高慢,蔬菜生长易受影响;二是钢架拱度小,冬季遇到大雪天气,棚面积雪过多,易出险情;三是无立柱蔬菜大棚的跨度越大,对钢架的承载力要求就越大,投入的建造成本也就高。
要点二:墙体的建造。实践证明,无立柱蔬菜大棚对墙体的建造要求更高,这是因为其整个棚面均采用钢架支撑,一般3.0—3.5米一架钢架,钢架上端通过后砌柱子与后墙相连,其总体的重量明显比有立柱蔬菜大棚的竹竿骨架重量要重。因此,我们建议建棚户,墙底先用推土机压实(南北宽度要求在6-8米),以防地基下沉。然后,再用挖掘机上土,并且每上70厘米厚的松土,就用挖掘机来回滚压2—3次。后墙的高度以4.5米为宜(在要点一中已做介绍,棚宽为12米),最后把墙顶用推土机压实。另外注意,用挖掘机切棚墙时,要有一定的倾斜度,上窄下宽,倾斜度在6-10度为宜。
要点三:上钢架。为了提高无立柱蔬菜大棚的抗压力,其在建造时要求,棚内需添加两排立柱,分别是后砌立柱(也就有立柱蔬菜大棚中的第一排立柱)和前排立柱。我们建议,在埋设立柱前,需先用挖掘机对棚底进行平整,然后再大水漫灌,以防埋好立柱时下沉。后砌立柱选用高5.5米的加重立柱(下埋50厘米),前排立柱选用2米普通立柱即可。按照有立柱蔬菜大棚的立柱埋设方法,将这两排立柱安装好后,便可上钢架。其方法为:1.在东西墙的中部(东西向)拉一条钢丝,并打地锚,以此作为上钢架的标准线。2.需7—8个成年人合力将钢架拉上预定位置,而后,一人用铁丝将钢架捆绑在标准线上,以防倒伏。3.站在大棚后墙顶部的一人再将钢架的上端捆绑在后砌柱子上,注意铁丝头要向下弯,以避免扎坏后屋面上薄膜。而站在大棚前脸处的两人,除了将钢架固定在前排立柱上外,还应纠正好钢架的上下方向,从而使钢架保持上下一致。
要点四:拉棚面钢丝。与有立柱蔬菜大棚相比较,无立柱的蔬菜大棚要求棚面钢丝更密集些,以增加其抗压能力。我们提倡,大棚放风膜下的钢丝排布距离为15厘米左右,因为白天大棚草苫卷起后,草苫均集中在该处,所以该处钢丝间距比棚面钢丝间距(20—30厘米)要小。注意:棚面上的所有钢丝均要用铁丝固定在每一钢架上,以此来增强钢架的牢固性。
另外,棚室的最南端要多拉一条钢丝,以备方便安装托膜竹。
要点五:上托膜竹。为增强棚面承载力,保护棚膜,托膜竹可选用实心竹竿,且每排上下各一根(竹竿粗头朝外,细头对接),棚室每间安装5排托膜竹为宜。托膜竹的下端可通过两根钢丝将其夹住、固定,其它的部分应一一用铁丝捆绑在棚面钢丝上。
塑料大中拱棚设计和建造技术要点
利用塑料大、中棚进行园艺产品的春提前、秋延后生产,能够延长产品供应时间。由于其创造小气候环境及抗御春、夏、秋季自然灾害能力比露地生产能力强,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大棚内可以进行多种类的园艺产品生产;建造大棚的投资远比日光温室低、适于广大农村大面积覆盖生产,十分有利于推动现代农业、节水农业和避灾农业生产的大发展。
拱棚的设计和建造提出如下技术要点:
一、棚址的选择
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气候特点,即使在同一地区,自然条件也有差别,要选择对塑料大棚有利的环境条件。
1、光照条件:光照是塑料大棚的主要能源,它直接影响着大棚内的温度变化,影响着蔬菜的光合作用。为保障塑料大棚有足够的自然光照条件,棚址必须选择在四周没有遮荫的高大建筑和树木的地方,向南倾斜5-10度的地形较好,丘陵和山区南坡选择这样的地形非常方便。
2、通风条件:棚址的选择既要避开风口,还要通风良好,有利于作物生长。如果单纯考虑防风,建在窝风的地方,不利于塑料大棚的通风 换气。
3、土壤条件:黑色沙壤土吸收光热能力强,易提高地温。还要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灌排水良好。盐池县多为沙壤土,地下水位低,适于拱棚建造和生产。
4、水源条件:拱棚生产必须有水源保证,盐池县拱棚必须建在扬黄灌区,同时要有相应配套的蓄水窖,保证前期坐水点种和移栽的用水需求。
5、交通条件:棚址选择要考虑交通方便,距离村庄较近。便于生产资料和产品的运输,同时便于管理,一旦遇到灾害性天气,能够动员群众及时采取预防和补救措施。
二、大棚的方向:决定了棚内的光照和温度。
研究证明,春、秋季节,南北向大棚抗风能力强,日照均匀,棚内两侧温差小。棚面角度在不影响排雨的情况下,比较小的角度为宜。确定棚向方位也受地形和地块大小等条件的限制,需要因地制宜加以确定,但最好选择正向方位,不宜斜向建棚。
三、大棚的规模
大棚全长40-60米为宜,最长不宜超过百米,太长了管理不方便。棚宽6-12米,过宽影响通风。在相同条件下,宽与长的比值小,抗风力强,宽与长的比值一般取1:5较为稳妥。
棚的高度:单棚中高1.8-2.4米,中边高1.6-2.0米,边高1.3-1.5米为宜。设计大棚的高度以能满足作物生长的要求和便于操作管理为原则,尽可能矮,以减少风害。
四、棚架与基础
棚架的结构设计应力求简单,尽量使用轻便、坚固的材料,以减轻棚体的重量,为降低成本,可选择钢管加竹片做为骨架材料。
风对大棚的破坏,主要是受风的压力和引力作用。在棚架设计上,要考虑立柱和拱杆的间隔。施工时,立柱、拱杆、压杆要埋深、埋牢、捆紧,使大棚成为一体。
五、棚群的排列
为了便于管理,要求大棚的规格统一,建造集中,排列整齐。一般作法是:棚群对称式排列,两棚东西间距不小于2米,棚头与棚头之间留4米的作业道,为运苗、排水、通风等作业创造方便条件。
六、扣膜和通风方式
大棚骨架搭好后,尽早扣上棚膜,捂地提地温。如何扣膜和采取不同的通风换气方法紧密相关。根据盐池县风大风多的实际,可采用两种扣膜和通风方式:
1、扣整幅十米幅宽的棚膜,通过底脚式放风,即将底脚薄膜直接揭开放风。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防风抗风性能较好,但早春气温较低,作物易受扫地风的危害,同时后期气温较高时热气不易排出。防止扫地风危害的办法是在底脚内侧挂棚裙,棚裙的长度与大棚南北长相等,高度1.5米。底脚通风时,外界空气可由裙的上沿进入棚内。
2、将十米宽的棚膜裁成6米、4米宽的两幅,每幅膜的边缘穿上绳子,上膜时顺风向压30厘米,即宽幅膜在上,窄幅膜在下,接口处重叠30厘米,两边拉紧,放风时把接缝扒开。这种放风方式不会产生扫地风危害,同时后期气温较高时能有效通风降温,但抗风性能与扣整幅膜底脚通风相比略差,棚内的空气对流也略差。有大风天气时,最好在上幅宽膜的绳子上吊上重物(如砖头、石块等),有利于防风。有条件的最好把底脚放风与拉缝放风结合起来,形成比较安全全面的通风换气方法。
蔬菜大棚如何构建方法与步骤,大棚蔬菜种植技术
塑料大棚的建造要符合经济、有效、实用的要求。搭建的方向,只要条件允许,大棚应采用南北向,因为南北向大棚的透光量要比东西向高5-7%,且光照分布均匀,棚内白天温度变化平缓。
选择向阳、避风、高燥、排水良好,没有土壤传染性病害的地方搭棚。
基本参数
(一)大棚建造场地的选择
要选在背风、向阳、土质肥沃、便于排灌、交通方便的地方建造。棚内最好有自来水设备。
(二)大棚的面积
从光、温、水、肥、气、保苗等因素综合考虑,南方地区单栋式大棚面积,以400平方米较为有利,“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则以600。800平方米为宜。连栋式的大棚比较少用,效果也不大好,主要是不利于各种栽培环境因素的调节。
(三)天棚的宽瘦
叉称跨度。从栽培管理和建棚用材两个方面考虑,要求尽可能做到方便和牢固耐用。单栋式大棚,南方地区因冬季时间短、高温季节长、空气相对滠糜高等因素,宽以6—8米为宜,便于实现综合调节,实现良性管理。北方地区的单栋式大棚多为宽10~l4米,因为北方秋、冬、春3季犬部分喜温蔬菜要实行保护地栽培,受冻时边缘效应比例相对减小,有利于各种栽培因素的综合调节。其中,钢管拱架组装式单栋大棚宽度多为l0米,少数为l2米;钢筋焊接大棚和竹木大棚、混合结构大棚,多为14米宽,少数为l2米,风小地区也有达到l5米的,但超过l5 米以上的,必须增加高度,否则牢固性、抗风、抗雪、承压力则受影响,易于破损或变形。
(四)大棚的高度
大棚的中高和两侧的肩高,直接影响结构的强度、采光、保温、管理操作的性能。竹木结构多柱式大棚,多为人工操作通风,中高有L 8米,最高不能超过2.2米,肩高约1米。钢筋焊接和钢管组装式大棚,一般设计、建造时要考虑曲率问题,要求曲率达O.15-0.2才能有较好的抗风、雪和采光性。曲率为高跨比,即曲率=(顶高一肩高)÷跨度。如,跨度l2米,顶高3 米,肩高l.2米,则曲率为0.15,所以,这两种类型的无柱大棚高度多数超过2米。北京地区的多为2.6~3.2米,最高不能超过3.5米。虽然随高度增加可使棚内温度变化趋势较稳定,也利于田间作业和作物的生长,但是在早春季节升温慢、热空气在上层,不利于早熟栽培。
(五)大棚的长度
我国机械化程度较低,施肥、定植、产品搬运都是人力完成,所以,尽量避免棚过长,以降低人力负担,一般以40“60米长较为合适,如果有小型机械进行耕作的,则可用跨度l5 米、长度达90米的圆锶和镀锌薄壁管作拱架的大棚,更有利于充分发挥机械作业的作用和大棚的生产潜力。
(六)棚间距离
集中连片建造大棚,又是单栋式结构时,两棚之间要保持2 米以上距离,前后两排距离要保持4米以上,以利通风、作业和设排水沟渠,并防止冬季前排对后排遮阴。
(七)大棚抗风、雪力的设计
失棚的雪荷载能力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棚体曲率小,积雪不容易自然滑落,势必加重负荷,甚至把棚压趴。假定某地积雪达30厘米厚时,雪荷载则要求迭到20一22.5千克/平方米;某地风力为8级时,风速可达17.3—20.7米/秒,则风荷载要能承受18.3.26.9米/秒,才能保证棚体的安全。
(八)大棚的方向
指单栋式大棚东西向延长还是南北向延长,主要从光照强度考虑。在高寒(北纬350,I地区的冬季,东西延长比南北延长的光照强度平均增加l0%左右,但由于大棚的保温性有限,冬季无法进行栽培。只能秋、春、夏3季生产,结果光照条件基本能满足要求,造成产量差异也不显著,而且一般习惯栽培畦与太棚长向成垂直安排,便于操作。所以,大棚的方向多数为南jE向延长,也有以东西向延长,南北畦垄式栽培,其效果稍为好些。
(九)大棚的通风
主要是调节栅内气体成分和调整温度、湿度。大棚宽度l0 米以上,多采用3道通风口,即留中缝和两道边缝。中缝在大棚中部最高位置。边缝在大棚两侧的肩部,离地面.l~1.2米高的地方。这种通风口把冷空气从边缝放进,热空气从顶缝排出,通风效果好。不需要通风时,把两片薄膜拉合即关闭,两片薄膜的重叠要超过10厘米。跨度10米以下的大棚,多为组装式,顶部有接管,形状偏凸形,一般不留顶缝,利用两道边缝进行通风换气,若设顶缝,则缝口开闭比较困难。
在-般情况下,大棚蔬菜都采用竹与钢为主的结构骨架,然后在上面覆盖上-层或多层保温塑料薄膜,这样-个简易结构就制造出-个完整的温室空间。
1、棚架类型和结构
塑料大棚的类型结构有很多种。
目前推广应用最多的有装配式镀锌薄壁钢管型(简称钢管大棚)和竹_圆拱型大棚两种。
主要用于番茄、甜(辣)椒、茄子、黄瓜等夏菜的春季早熟栽培和冬延后栽培,以及育苗、杂交制种等。
还有-种竹架小棚,常单独或与大棚配合(即大棚套小棚),用于冬春季茄、瓜类蔬菜育苗和春季早熟栽培。
钢管大棚有两种规格:-种是中心高2.2米、宽跨度4.5米,长2O米,面积9O平方米。
另-种是中心高2.5米,宽6米,长3O米,面积18O平方米。
使用寿命-般为15年。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还可采用竹架大棚。
棚架以毛竹或小圆_为材料搭成,高2米左右,宽4─5米,-般使用寿命为3年。
2、覆盖材料
大棚覆盖材料有以下几种:
①普通膜:以聚乙烯或聚氯乙烯为原料,膜厚O.1毫米,无色透明。
使用寿命约为半年。
②多功能长寿膜:是在聚乙烯吹塑过程中加入适量的防老化料和表面活性剂制成。
浙江省新光塑料厂生产的多功能膜,宽幅7.5米、厚O.O6毫米,使用寿命比普通膜长-倍,夜间棚温比其他材料高1─2摄氏度。
而且膜不易结水滴,覆盖效果好,成本低、效益高。
③草被、草扇:用稻草纺织而成,保温性能好,是夜间保温材料。
④聚乙烯高发泡软片:是白色多气泡的塑料软片,宽1米、厚O.4─O.5公分,质轻能卷起,保温性与草被相近。
⑤无纺布:为-种涤纶长丝,不经织纺的布状物。
分黑、白两种,并有不同的密度和厚度,常用规格5O克/_,除保温外还常作遮阳网用。
⑥遮阳网:-种塑料织丝网。
常用的有黑色和银灰色两种,并有数种密度规格,遮光率各有不同。
主要用于夏天遮阳防雨,也可作冬天保温覆盖用。
3、大棚搭建
选择向阳、避风、高燥、排水良好,没有土壤传染性病害的地方搭棚。
4、塑料薄膜维护
①扣膜时要尽量避免棚膜的机械损伤,特别是竹架大棚,在扣膜前应先把架表面突出的部分削平,或用旧布包扎好。
用弹簧固定时,在卡槽处应加垫-层旧报纸。
另外要注意避免新旧薄膜长期接触,以免加速新膜的老化。
在通风换气时要小心操作。
②薄膜受冻或曝晒,会促进老化,钢管在夏天经太阳曝晒,温度可上升到6O─7O摄氏度,从而加速薄膜老化破碎。
③薄膜使用过程中,难免有破孔,要及时用粘合剂或胶带粘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