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风寨的古茶树散落分布在大约50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中,即茶江湖中人人艳羡的易武国有林,说得准确点是“国有林中的云南大叶种古茶树”,它本身是森林的组成部分,因这一整片森林的山林所有权统属于国家而得名。过去因为林密难行,山上的茶叶又不值钱,少有人愿意来,也因此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轰轰烈烈的古茶树矮化运动中,刮风寨国有林的茶树逃过一劫。
刮风寨位于国有林中的古树茶地有茶王树、茶坪、白沙河、三家村、冷水河等,但主要集中在茶王树、茶坪、白沙河这三个地方,年产量差不多有2吨左右。这里的生态环境极好,但路极难走,从寨子里出发,一般要先骑一个小时的摩托车,再步行一个小时才能到达茶地。熟悉山路的茶农,来回要四个小时,难走的地方,一般人很难进得去。而如果要从刮风寨走到“茶王树”所在地,那就更辛苦了,它的海拔在1400~1700米,林深蔽日,早些年要徒步七八小时,一路跋涉,艰险处还得如壁虎般手脚并用爬过去,沿途还有蛇虫出没,艰险异常。
在刮风寨的三大茶地中,茶坪是古树采摘时间最早的,也是目前刮风寨唯一一个完全没有小树的茶地,极为难得的是,它的原始生态保持完整、植被覆盖率高。斗记普洱茶刮风寨初制所所长李德明介绍到“原来刮风寨靠养牛为生,导致以吸牛血生存的蚂蟥横行,刚开始去茶坪没有路,只有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人只能脱鞋光脚沿林中的水路一路过去,你身边会出现很多蚂蟥,水里有,陆地上也有,赶都赶不走。后来茶贵了,养牛少了,蚂蟥也就慢慢绝迹了。”
白沙河的茶地,较于整个刮风寨陡峭的山势来说相对平缓一些,过去被人们作为村落的选址地,人们为了填饱肚子,就要在这样的地方种植粮食,把树木焚烧或者砍掉种玉米。茶树是与杂木混着的,在当时毫不值钱,也没有人考虑到有朝一日会值钱,先民们就把大量的茶树当杂木一般砍掉、烧掉,有幸存留下来的古茶树,到今天就成为了宝贝。
市场对原生态古树茶的追求,成就了今时今日刮风寨的地位。2002年正式通公路以后,之前像原始 社会 一样封闭的刮风寨,出现了越来越多外乡外省的茶商和茶人。2003年,背着八十多斤干毛茶去麻黑卖毛茶的李德明机缘巧合遇到了从广东来的茶人陈海标,两人相谈甚欢,陈海标跟着李德明跑遍了刮风寨所属的每一片茶地,仿若发现世外桃源般异常惊喜。2004年,陈海标在易武老街创建的德茗轩(斗记品牌前身),推出了第一款刮风寨纯料大树茶。从此之后,曾经默默无闻的刮风寨茶叶,以其卓越的品质得到了无数茶人和茶客的青睐,最终成为普洱茶江湖中的明星,而陈海标则成为了最早推广刮风寨这个山头的人。
对于顶级产区刮风寨的茶农而言,一开始在市场中最大的优势是茶叶的原生态,最大的难度是制茶的技术不成熟。因为瑶族是古代东方“九黎”中的一支,民族的 历史 ,就是在中国大地上不断迁徙的 历史 ,主要的生产方式是狩猎和耕种,精细的普洱茶生产技术并不擅长。世代穷苦挣扎的刮风寨人,知道茶叶能卖钱了,但用自己的土办法,用家里的炒茶锅杀青,炒出来的干毛茶往往带着一锅腊肉或腌菜的气味,难以呈现出好滋味。茶人陈海标遇到李德明后,严格要求按照规范来制茶。好的原料加上好的工艺,最终造就了刮风寨这个顶级产区的鼎鼎威名。
茶叶创业故事-大学生返乡创业办茶厂
中国的茶文化丰富多彩,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的一些小故事,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的一些小故事神农氏与茶
神农氏,亦称神农,是传说中对中华民族具有巨大贡献的祖先。据《白虎通义?号》记载,神农氏能够根据天时之宜,分地之利,制作出各种农具,教民耕种,使人民获得很多的好处,故称神农。他不但发明了农耕技术,教会人类农业生产,还发明医药,教会了人民吃药治病。中国古代第一部药学巨著《神农本草经》就托名为神农所作,传说共记录了365种药名,多为神农氏亲自尝试了解得来。
岳飞巧用姜盐茶
岳飞(1103-1142年),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人,南宋抗金名将,著名的军事英雄。传说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岳飞奉朝廷之命带兵南下与杨幺领导的农民作战。由于岳家军多来自北方中原大地,进入江南很多士兵出现水土不服的症状,腹胀,呕吐,腹泻,乏力,眼看着难以正常作战。平时喜读医书的岳飞将当地盛产的茶叶,芝麻,生姜,黄豆一起熬煮让属下饮用,果然治好了军中的恶疾。此茶被称为姜盐茶,之后很快在附近百姓间流传开来,至今湘阴的家庭中仍然可见。姜盐茶,具有健脾胃,驱风寒,去腻强身的药用效果。从中医看来,茶性寒,姜性热,一寒一热,因而阴阳调和。
龙井虾仁与乾隆
采用清明前的龙井新芽与新鲜的河虾烹制而成?龙井虾仁?,清香鲜嫩,营养丰富,雅致独特,是一道具有浓厚地方风味的杭州名菜。相传,乾隆微服私访来到杭州一座酒楼,因时值清明,于是将随身携带的龙井新茶让店里的伙计冲泡。细心的伙计看到乾隆内着的龙袍露出一角, 的茶叶紧张的告诉正在烹调虾仁的老板,老板惊慌地将伙计手中的茶叶当成葱花撒在锅里,没想到乾隆尝过这道菜后,连连称好,从此这道菜变流传下来,直到今天。
这些就是古人与茶叶的小故事,没想到吧,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茶也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哟,茶叶并且作为世界的三大饮品之一,超过数十亿人每天饮茶,品茶,这正是茶的魅力所在。
华佗论茶
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在《食论》中提到:?苦茶久食,益意思。?是说:?茶的味道苦涩,饮后能使人深思熟虑,开拓思维。?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关于茶具有药用价值的记载。
茶文化的发展内容以茶会友:客来敬茶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朋友相见,饮茶叙事,新切祥和。
以茶联谊:各种联谊活动,采用茶话会的形式,既庄重又生动活泼。
以茶示礼:亲友相见、人际交往,无论是多么庄重的高级会谈或是重要会议,每人清茶一杯,显示了一种尊敬的礼仪。现代社会以工为礼品者显得高尚。
以茶代酒:从古至今,以茶代酒者不乏其人,现代人际交往,提倡以茶代酒,实在是高尚之举。
以茶倡廉:清茶一杯,以示清正廉洁,是反对铺张浪费,提倡清廉的重要举措。
以茶表德:日本千利休茶道精神是?和敬清寂?,中国当代茶人著名茶学专家庄晚芳先生提倡的中国茶德是?廉美和敬?。
以茶为模:以茶的奉献精神为模,倡导做一个正直清廉的?茶人?。
以茶养性:从古至今不少文人雅士都提倡以茶修心养性,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
以茶为媒:中国历史上茶与婚姻关系密切,以茶联姻、婚嫁用茶的传统流传至今已成习俗。
以茶祭祀:中国民间的丧祭活动,很多仍流传用茶作祭品的习惯。
以茶作禅:自古就有?茶禅一味?之说,寺院茶道的禅茶、普茶、施茶等都是以茶悟道的重要仪式。
以茶作诗:历代诗人作茶诗者很多,内容广泛,形式多样。
以茶作画:历代描绘茶会、烹茶、饮茶等内容的书画较多,艺术价值较高。
以茶歌舞:以采茶、饮茶等内容的歌舞较多,生动活泼。
以茶献艺:各种流派的茶艺表演具有欣赏价值,不少茶类、地区、民族的饮茶习俗,艺术化以后,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以茶旅游:茶乡旅游是现代旅游业中的特色旅游项目,游名山、观名寺、饮名茶三位一体,很受欢迎。
以茶做菜:很多少数民族地区都有以鲜茶做菜的习俗,茶文化活动频繁之地,以茶作菜的菜谱也是丰富多彩的。
以茶为食:将茶添加于食品饮料中食用,逐渐流行起来,茶叶口香糖、茶叶蛋糕、茶叶面条、茶酒等都已被人们接受。
以茶设宴:各地的早茶、夜茶,以饮茶与吃小点心结合的方式,受到普遍欢迎。
以茶健身:已知茶对人体健康具有多种功效,饮茶健身是很多饮茶爱好者的切身体会。
以茶制药:将茶叶中具有药效功能的物质分离提取出来,制成防病治病的药物,这是茶对人类健康的新贡献。
每一个成功的创业者的背后,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 创业 故事 ,这段故事隐含着他们的人生理念和创业成功的秘密。那么下面由我与大家分享茶叶创业故事,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我自2012年 毕业 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之后前往上海就职于一家合资企业,因为学习的外语专业,所以从事笔译和外贸工作。每年只有过年回家才能和家人团聚,所以三年的打工经历越发使我无时无刻不挂念家乡,挂念父母和村里的父老乡亲。
每到了过年的时候,我们村里格外热闹,说起这个就必须对我们村:桃源县杨溪桥镇蔡家塘村介绍一下,村子很小,总共才400多人,因为地处大山区,条件相对于落后,80%的房子都还是木质结构的老房子,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一般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留下来的都是老弱病残幼,很多家庭的经济支柱都是靠年轻劳动力在外打工创造,虽然在80年代分山到户,竹木资源丰富,但自从创建保护区以来禁止砍伐,老百姓也失去了原有的经济来源只能去广州、深圳等地打工。
过年之后,年轻人出门都成为了大家见面经常聊的话题,一般会问起谁家的儿子去哪打工,什么时候走,或者大家相互介绍打工的地方,甚至于三五结伴外出。很多的离别画面在我眼里显得分外可惜而且可悲,就拿我自己来说我是希望父母能够老有所养,能够陪在父母身边尽孝,这种传统也是我所认为人生中最为幸福的事情之一。
每当我在上海行走在大街上亦或者看见城市里面的小朋友在爸爸妈妈的呵护陪伴下那种幸福的表情,就会无缘无故联想到我的家乡---逐渐被这个世界冷落的小山村,幸福对于山里的人也就仅仅局限在大年三十那几天吧。
2015年夏天,我提交辞职申请,准备回乡创业。其实就创业来说我是毫无准备的,我想做的和我能够做的似乎和山区没有任何关联。于是我花了近三个月时间,先是考察家里的资源,诸如林木,竹子,茶叶,养殖等等。如前面所讲自从建立保护区,林木资源肯定是不能动,养殖也不能搞,竹子和茶都是作为原材料供应给外地,附加值少得可怜。更何况在村的劳动力十分有限,山路又险恶,竹子的精加工投入巨大,所以我只能排除了,唯一只剩下茶叶。我花了半个多月时间,跑遍保护区大小山头,专门考察本地的茶叶资源,得到的结论:
1、山里茶叶有一大部分是上世纪50年代栽种的一批老茶树,树龄基本在60年左右的荒山茶,后经检测是完全不含农药化肥的优质茶资源;
2、所有的老茶树加起来可以利用的近万亩,但是分散于各个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有1到2亩,有的甚至十几亩,覆盖面十分广泛,如果能够开发利用,大家都能从茶叶中获得经济效益;
之后我便外出,相继跑遍了长沙神农茶都、北京马连道、上海茶叶茶具城等中高端市场,了解到有机茶的经济价值远远超出普通茶叶,并且有机茶在整个茶产业中的产量十分稀少,备受市场青睐,这一点更是坚定了我做茶叶的信心,因为我心里清楚家乡的野生茶完全符合有机茶的标准。在树立了建立茶厂的目标之后,我又相继走访了湖南安化、石门、沅陵、桂东等地的知名茶企,甚至武夷山、安溪、云南等地学习他们的建茶厂的基本要求以及各个生产的细节,其实在这个时候我自己也对茶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个地方的茶都有自己独特的品质和,这些地方的老百姓光凭借茶叶都过上了小康生活,甚至茶 文化 特色十分吸引我。虽然我从小就喝妈妈做的茶,但我十分想知道我们山里的茶叶按照现代的加工方式会是什么味道。
2015年9月我在村民大会上说起了创建茶厂的想法,本来我觉得应该会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与支持,谁曾想老百姓并不十分感兴趣。后经反复调查其中的原因:
1、我们村与安化交界,安化历来就收购我们这边的野生茶,但是价格十分低廉。
2、大部分老百姓没有多余的经济条件,参与热情不高
3、我所讲的内容似乎大家都不太明白其中的道理,因为我从6岁到现在都在城市生活,生活交流的习惯真的还存在障碍!
后来经过反复的、单独的走访,我只能说把所有的压力承担起来,第一高价收购,鼓励老百姓采茶,种茶,以合作社的形式将茶农联接在一起,老百姓只要采茶,只要所采茶叶没有农药化肥,公司都是现结。第二就是要降低入股的门槛,本来我是想最低1万元的入股股金,后来降低到了1千元的标准。当我把这些内容公布之后,终于有部分老百姓愿意参与进来了。
2015年11月,桃源县君和野茶开发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注册资金1500万,公司进入了实质性的建设阶段,所有的工人都是我们本村的村民。到2016年3月正式投产。让我记忆犹新的是采收鲜叶的第一天,公司仅仅收购到了两百斤不到的鲜叶,并且这些茶叶大大小小,层次不齐,很难制作名优茶,这让我显得十分尴尬,量实在太少,我甚至连杀青机都开不起来啊!后来了解到原因,老百姓还是愿意上山采茶,但是以往都是采收的用来制作黑茶的粗老叶,如今要让他们仅仅采摘一叶一芽的茶很不习惯,而且大部分的茶树荒废了,所以采收的量十分稀少。后来我提出了奖励的 措施 ,对茶叶基地公司承诺以每亩300元到500元的奖励鼓励复垦,并且在年底的利润之中提取10%到20%的纯利润作为鲜叶的返利,也就是说老百姓复垦一亩有价值的茶园能获得300到500元的补助,并且交售价值100元的鲜叶,年底还能返还10元到20元的奖励。我知道只有更多的经济刺激与鼓励才能推动茶叶产业的热情。
经过一步一步的完善公司与茶农的利益联结机制后,茶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无论是复垦茶园还是采摘鲜叶,家家户户全体出动,这一点既让茶农受益也给公司的茶叶资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茶叶的制作环节,我们村很多人都会制茶,但为了做出更为精细的茶叶,我们聘请了高级制茶师傅教授制茶手艺,包括我自己也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制茶工艺上,我始终坚持做农业就是做质量过硬的产品,而做产品就是做人品这么一个理念,16年9月公司所产的名优红茶获得了湖南省茶博会红茶金奖,当我把这个消息带给厂里的工人的时候无不欢呼,我们的信心更加足了!我感觉这一年多的努力没有白费,不光是把茶叶带动了起来,自己也在其中得到了价值的体现,我内心感到十分的满足。
我从事茶行业三年的时间,经历了创业初期的艰辛与困难,尝到了扎根农村的酸甜,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今年是茶叶生产的第三年,我们的合作社从原来的100多个社员发展到如今的7000多,茶园复垦面积3800余亩,公司自营基地1017亩,茶农增收效益明显,公司的员工也逐步增加,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了茶叶的生产和销售中,销售网点直达北京、上海、长沙等地,我们生产的红茶获得了“中茶杯”湖南唯一的特等奖,湖南“潇湘杯”金奖等各类奖项
我觉得人不一定大富大贵,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很快乐的。
? 创业的注意事项
一、谨慎选择合伙人
选择与自己一起创业的伙伴时,必须要选择一些在同一个单位共事过一年以上的时间的工作伙伴。因为只有共事过才能更加了解你身边的他是否是你最好的合伙人,这是创业的重中之重哦。
二、时刻掌握主动权
如果你没有合适的合伙人那么千万不要轻易合伙,即使合伙也要时时刻刻掌握公司某些方面的主动权,如人事、财务、客户资料等核心资源。避免在出现问题自己没有办法去处理,更是能够防止与合伙人互相扯皮的现象,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对企业的伤害。
三、股东要签订竞业及商业保密协议
对于公司的一些高层人员必须签订商业保密协议,要求他们合作期间和合作结束两年内不得从事同行业和高相关度的行业,这样不仅可以防止企业私密外泄,还可以稳固人心。
四、合理对待能人
公司发展需要很多的能干的人,假如你发现有些人能力非常好,那么我们不妨可以提供他们的一些薪金等待遇,以求达到留下人才。
五、处理冲突时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假如股东与股东间出现分歧,那么自己在处理冲突的时候就要做好最坏的打算,要学会以比较平和的心态理性的去解决事情,要本着不伤和气、好聚好散前提处理事情。
相关 文章 :
1. 创业故事,6个成功创业故事
2. 5个不为人知的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
3. 九大名人创业故事
4. 90后大学生创业成功故事
5. 成功自主创业的名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