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牧场”是指在一定海域内,采用规模化渔业设施和系统化管理体制,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将人工放流的经济海洋生物聚集起来,像在陆地放牧牛羊一样,对鱼、虾、贝、藻等海洋资源进行有计画和有目的的海上放养。

基本介绍 中文名 :海洋牧场 外文名 :Marine Ranching 海洋牧场的涵义,海洋牧场建设环节与过程,分类,海洋牧场的目的,国内外海洋牧场建设, 海洋牧场的涵义 关于海洋牧场的概念,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目前学界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一般意义上,海洋牧场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海域里,为了有计画地培育和管理渔业资源而设定的人工渔场。首先营造一个适合海洋生物生长与繁殖的生境,并进行水生生物放流(养) ,再由所吸引来的生物与人工放养的生物一起形成人工渔场,依靠一整套系统化的渔业设施和管理体制,将各种海洋生物聚集在一起,如赶着成群的牛羊在广阔的草原上放牧那样,建立可以人工控制的海洋牧场,其主要目的是确保作为渔业生产基础的水产资源的稳定和持续增长。 海洋牧场建设环节与过程 根据国际上已有的经验与相关研究,海洋牧场建设内容可以归纳为5个主要环节与过程: 一、生境建设,具体包括对环境的调控与改造工程以及对生境的修复与改善工程。主要是通过投放人工鱼礁、改造滩涂等措施为鱼群提供良好的生长、繁殖和索饵的环境。 二、目标生物的培育和驯化,采取人工育苗和天然育苗相结合,扩大种苗培育数量,通过生物工程提高种苗的质量,建立种苗驯养场,从采卵、孵化直至育成幼体,实现规模繁殖、最佳化选择、习性驯化和计画放养。 三、监测能力建设,包括对生态环境质量的监测和对生物资源监测。 四、管理能力建设,包括海洋牧场管理体系建设和管理政策研究等。 五、配套技术建设, 包括工程技术、鱼类选种培育技术、环境改善修复技术和渔业资源管理技术。 分类 依据海洋牧场的功能,可将海洋牧场划分为五种主要类型: ①渔业增养殖型海洋牧场。目前最常见的海洋牧场类型,一般建在近海沿岸。渔业增养殖型海洋牧场产出多以海参、鲍鱼、海胆、梭子蟹等海珍品为主。 ②生态修复型海洋牧场。这一类海洋牧场以鱼类产出为主。生态修复型海洋牧场属于目前海洋牧场受鼓励的发展方向。我国北方地区往往以近海中小型生态修复海洋牧场为主,南方地区以外海大中型生态修复海洋牧场较多。 ③休闲观光型海洋牧场。随着休闲渔业的兴起而出现,多嵌在其他类型海洋牧场之中,是海洋牧场管理开发的一项新兴产业。 ④种质保护型海洋牧场。多由科研机构或大型渔业公司投资,以近海沿岸海珍品、鱼类的资源养护为主要功能。 ⑤综合型海洋牧场。我国在建的牧场多以综合性海洋牧场为主,一般兼顾一项或多项功能,最常见的是在渔业增养殖型海洋牧场开发休闲垂钓功能,在生态修复型海洋牧场中开发休闲观光功能和鱼类增养殖功能等。 海洋牧场的目的 随着捕捞强度逐渐增加,海洋污染范围不断扩大,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的衰退现象日益严重,海水养殖业作为对海洋捕捞的补充,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海水养殖带来的环境、病害及质量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渔业发展中的资源与环境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海洋水产养殖业乃至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致力于海洋牧场的研究、开发和套用已成为主要海洋国家的战略选择,也是世界已开发国家渔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之一,值得我国密切关注、研究。我国资深院士曾呈奎先生在上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海洋农牧化”的构想。 开展海洋牧场建设,其一是为了提高某些经济品种的产量或整个海域的鱼类产量,以确保水产资源稳定和持续的增长。其二是在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重点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实现可持续生态渔业。 国内外海洋牧场建设
日本海洋牧场发展概况 基本情况 海洋牧场的构想最早即由日本在1971年提出,1973年,日本又在冲绳国际海洋博览会上提出:为了人类的生存,在人类的管理下,谋求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协调发展。1978年~1987年日本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栽培渔业”计画,并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海洋牧场——日本黑潮牧场。日本水产厅还制订了“栽培渔业”长远发展规划,其核心是利用现代生物工程和电子学等先进技术,在近海建立“海洋牧场”,通过人工增殖放流(养)和吸引自然鱼群,使得鱼群在海洋中也能像草原里的羊群那样,随时处于可管理状态。 1991年,日本 *** 栽培渔业的预算达到48.6亿日元,放流的渔业品种达94种,放流规模百万尾以上的种类超过30种。仅每年投到人工鱼礁的资金就达589亿日元(折合人民币42亿元),中央 *** 和县 *** 、市町村各负责50%。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日本沿岸20%的海床已建成人工鱼礁区,2003年北海道地区秋季大麻哈鱼的捕捞量猛增到5500吨。
管理和实施情况 1963年,日本专门成立了栽培渔业协会,负责管理和发展栽培渔业。2003年,日本对水产机构进行改革,基于提高研究和开发的效率,确保研发体制连贯的考虑,将栽培渔业协会并入日本水产综合水产研究中心,由日本水产综合水产研究中心全面接管此项工作。该中心设有栽培管理课和遍布全国沿海多达16个栽培渔业中心,专司栽培渔业项目管理和栽培渔业技术的研究、评价和实施工作。此后,该中心对单位内部的栽培渔业进行了体制和机制整合与改革,进一步理顺了和地方 *** 、自治团体的关系,加强了与都道府县等各级 *** 的联合,并对项目实施情况和工作计画进行了重新评估,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栽培渔业的普及,落实。
韩国海洋牧场发展概况 基本情况 1994年~1996年进行了海洋牧场建设的可行性研究,并于1998年开始实施“ 海洋牧场计画”,该计画试图通过海洋水产资源补充,形成( 制造) 牧场,通过牧场的利用和管理,实现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增长和利用极大化。该项目计画分别在韩国的东海(日本海)、韩国南部海域(对马海峡) 和黄海建立几个大型海洋牧场示范基地,有针对性地开展特有优势品种的培育, 在形成系统的技术体系后,逐步推广到韩国的各沿岸海域。1998年,韩国首先开始建设核心区面积约20km的海洋牧场。经过努力经营,2007年6月竣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统营牧场取得初步成功后正推进建设其他4个海洋牧场,并将在统营牧场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套用到了其它海洋牧场。
管理、建设和运行模式 建设之初由韩国海洋研究院具体负责主持实施,但由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关人员无故推托任务、浪费科研经费,受到韩国检察院处分,2007年,海洋水产部决定将该项目移交给韩国国立水产科学院管理。韩国国立水产科学院在项目执行中发挥管理监督、签订契约、总体关系协调、具体课题研究、品行表现评价等领导和中坚作用,该院成立了海洋牧场管理与发展中心,具体负责该项目的实施工作。
建设过程及核心技术。 以已建成的统营海洋牧场为例,建设过程分三个阶段:一是成立基金会和管理委员会,明确管理机构、研究机构、实施机构等。二是增殖放流资源,建设海洋牧场。三是后期管理和建设结果的分析评估。其中科研和技术开发工作主要围绕区域地理和生态特征展开,重点研究了:生态学特性与建设模式设定、生境的改善、鱼类增殖、海洋农牧化使用和管理四个方面,其核心技术体系包括四个方面:海岸工程及人工鱼礁技术,鱼类选种、繁殖及培育技术,环境改善和生境修复技术,海洋牧场的管理经营技术。其他如放流技术、放流效果评价、人工鱼礁投放效果评价、牧场运行和监测技术、设施管理、牧场的经济效益评价、牧场建成后的管理、维护和使用模式研究等也很重要。
效果评价 以已建成的统营海洋牧场为例,一是该海区渔业资源量大幅增长,已达900多吨,比项目初期增长了约8倍。尤其在建设海洋牧场之前资源量已经减少到近乎绝迹的平纳,目前资源量已达到100多吨,大大超过了预期目标。二是当地渔民收入不断增加,已从1998年的216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8万元)提高到2006年的2731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3万元),增长率达26% 。值得一提的是,水生生态系统保护研究是海洋牧场研究中容易忽视的一环,项目实施工程中,可能会因为盲目追求某一鱼类品种种群数量的增长而严重破坏区域水生生态,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据笔者了解,韩国统营牧场在建设过程中,就因为过度放流和增殖某种鱼类而破坏了区域水域生态,修复尚待时日,教训值得吸取。
美国: 1968年提出建设海洋牧场计画,1972年付诸实施,1974年在加利福尼亚海域利用自然苗床,培育巨藻,取得效益。
中国的海洋牧场建设 我国海洋牧场建设的构想最早由曾呈奎院士于1970年代提出,即在我国近岸海域实施“海洋农牧化”。1979年,广西水产厅在北部湾投放了我国第一个混凝土制的人工鱼礁,拉开了海洋牧场建设的序幕。从1981年至1988年,我国其他沿海8个省市分别投放了大量的人工鱼礁,体积总计20多万立方米,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进入21世纪以来,沿海各省市充分利用海洋资源,积极进行人工鱼礁和藻场建设,大力发展海洋牧场。 近几年,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国家海洋局每年都安排资金在全国沿海地区开展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辽宁省是我国最早建设海洋牧场的沿海省份,大连的獐子岛已成为现阶段我国最大的海洋牧场,为其他地区海洋牧场的建设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山东省自2005年起开始实施《山东省渔业资源修复规划》,在全省沿海大范围开展海洋牧场和人工鱼礁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连云港海州湾、厦门五缘湾、珠海万山群岛、海南三亚等地也已启动建设不同规模的海洋牧场。浙江舟山市的白沙、马鞍列岛两个农业部海洋牧场示范项目已进入建设实施阶段。 从总体上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辽宁、山东、浙江、广东等沿海省份,海洋牧场已经实现规模化产出。但是,我国海洋牧场建设总体上仍处在人工鱼礁建设和增殖放流的初级阶段。
中国?廊坊农业与农村节能减排技术展览会
时间:2009年9月26日—28日
地点:廊坊国际展览中心
协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科学研究院
中国农业大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农民日报社
主办单位:
支持单位:
承办单位:
协助单位:
支持媒体: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 河北省人民政府
国际节能减排工程协会 河北省展览协会
河北省电视台 CCTV央视能源 中国能源报 中国节能减排网
河北省廊坊市人民政府 市贸促会 北京中节网技术服务中心
河北省农业厅 林业局 贸促会 供销社 农林科学院 外专局
中国农商网 农博网 中国农村网 中国农业电子商务网 金陵农网
中国农业人才网 中国易农网 中国种植网 种子信息网 安徽农网
江西新农村网 威龙商务网 365农业网 安徽农机化网 新农村商网
安徽农技推广网 安徽畜牧畜医网 中国火星技术网 山东农业信息网
靖曲农业信息网
前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将面临着重大挑战,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和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大节能环保投入。国家发改委已组织实施《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循环经济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在国务院确定投资4万亿“扩大内需十项措施”中明确加快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
“第十三届中国农产品交易会” 将于9月26日至28日在河北廊坊国际展览中心举行, “农业与农村节能减排技术展览会”是本届农交会的重要主题展览活动,目前已经得到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肯定与认可,将成为国内政府部门间、企业间、政府与企业间就农业与农村节能减排专业领域进行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
与往届相比,本届农业与农村节能减排展览会是农交会的第二次举办,规模更大、层次更高、内容更实、专业化更强。届时将有数百家国内外农业与农村节能减排企业到会展示展销,此外农交还举办“室外农业与农村节能设备展销”活动,将有来自全国的近百家企业到会展示农业与农村节能新设备,新能源开发技术,农村新建筑节能材料和一些农业生产节能新技术、新经验。
展览会主题
本届农交会总展览展销面积达28800平方米,展览会以“推广农业节能减排技术,建设绿色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树立农业与农村节能减排发展新方向。
展览内容
(一)农业高新技术展区:农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高效农业,微电子与计算机信息技术、自动化与机器人、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技术、优质农作物品种、生物能源、生态新技术;
(二)农业机械展区:农业配套机械、畜牧机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粮油加工机械、农业运输及工程机械、园林机械、排灌机械、节水机械、渔业机械、工程机械等;
1、农业配套机械设备: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秸秆综合利用加工设备、微喷(滴)灌设备、农用水泵设备、生物质炉设备、排灌工程设备、收获设备、种子加工设备、温室工程设备、木塑大棚、农用仪器、产品质量检测仪器、各类农机配附件等;
2、畜牧机械设备:畜牧水产养殖、兽药饲料及加工设备、草原建设机械、青饲料机械和捆绑机械,畜禽舍建设和监控设备、孵化设备及禽蛋分选收集设备,蛋托生产设备,通风、供暖、供料、饮水设备,环保排污设备,动物废弃物处理设备,集约化挤奶设备、兽药加工设备及其他养殖机械设备;
3、农副产品加工机械设备:副食品加工机械、果蔬深加工机械、畜禽屠宰及加工机械,烘干机械、食用菌清洗加工机械,各类遮阳设备,保鲜冷藏(冰箱)及运输设备贮藏。减压、包装设备(设施),蜂蜜、饮料、调料深加工设备、肉蛋奶类加工设备。
4、粮油加工机械设备:粮食精选、加工及仓储设备,面粉、稻米、高粱、大豆、油料、棉麻加工机械等;
5、农业运输及工程机械设备:轻型卡车、皮卡、农用运输车、变形拖拉机、挂车、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河道清淤机、滩涂开发机械等;
6、园林机械:割草机、挖穴机、园艺机械(具)、园林工程机械、塑料大棚机械、育苗设施及机械、修剪搬运机械、防治保养机械、温控及二氧化碳调节机械设备等;
7、其他:排灌机械、节水机械、渔业机械、工程机械、风力机械、包装机械。机床设备、冷库设备、内燃机及发电机组,农业科技书刊及应用软件等;
(三)新农村城乡建设、节能照明产品与技术
高效节能电光源、节能灯、无极灯、节能型专用照明产品、LED产品等;
(四)新农村节能建筑材料试点单位、重点行业与重点领域;
(五)农牧业节能减排产品和服务技术;
(六)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技术, 清洁生产工艺和科研成果、宣传媒体展示节能环保生产资料;
(七)农村资源回收与利用,节能环保生产资料;
(八)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景区模范展示、农业节能减排专业书刊杂志社;
展会优势分析
★专业的年度盛会:国家供销合作总社、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节能减排专业机构承办,国家有关部委领导高度重视, 具有极高的级别与专业影响力。
★一流的商业平台:国内外观众达10多万人次,国内各省市政府部门组织参加或参观,同期举办农产品洽谈采购、招标等活动。
★强大的媒体宣传:邀请中央媒体,河北省媒体等及国内外专业媒体100余家及时跟踪报道。
★鼎力的政策支持:发展循环经济与实施节能减排是国家发展长久之计,国家出台的扩大内需十项措施中明确要加快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
相关活动
1、 出席农交会开幕式
2、 联合中央媒体开展节能减排优质产品和技术评选活动
3、 出席优质产品评选颁奖晚会和文艺演出
4、 河北省农业项目招商洽谈签约仪式
5、 河北省国际绿色农业周
6、 河北省农业科技成果发布会
7、 名优农产品和果王评选
8、 廊坊金丰农科节
论坛咨询与讲座
第三届全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论坛
农产品加工产业化论坛
惠农政策咨询
农村畜牧养殖畜舍标准化建设模式展示及咨询
农业信息化及专家课堂
节水型农业系列讲座
通过本次农业与农村节能减排技术展览会,大力发展农业与农村的秸秆还田、节水保墒、保温防寒、生态间作等节约高效农业生产技术,大力发展节油、节电、节煤的农业机械和渔业机械技术及装备,加快更新淘汰高耗能农业机械、老旧渔船和装备。推广应用复式联合作业农业机械,提高农业机械作业质量,减少作业环节和次数,降低农业机械单位能耗。推广节约、高效、生态畜禽养殖技术,大力推进农村生活节能,推广应用保温、省地、隔热的新型建筑材料,发展节能型住房。
第十三届中国农交会组委会
二○○九年六月四日
地 址:北京市大兴区(组委会办公室)
电 话:010-6923-6787/6797 传真:010-69236782
电子邮件:jnjp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