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1年多,商品猪价格持续性地攀高,较长时间稳定在波峰,使养猪业者实实在在享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专家预测这种大好形势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而且大起大落的现象出现的概率很低。在如此的大好形势下怎样把猪养得更好,也即所谓的如何发展现代化的养猪业是值得讨论的课题之一,笔者在原来发表的几篇文章的基础上,再略尽几言,供养猪业者参考。一、中国肥猪生产现状中国的养猪业集中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以四川、河南、湖南、山东、广西等地为养猪的主要地区。从肥猪生产的经营模式上讲,仍以中小企业或中小规模的生产单位为主(占70%以上),尽管近几年大型集约化养猪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在未来若干年内,中小型养猪企业仍将占肥猪总量的主体。从肥猪价格上讲,大型猪场的价格优于小型猪场 (每千克差价在0.3元以上),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为品种和饲养管理模式,所以在未来短期内整个养猪业的变化将平衡大型与小型养猪企业,高品质肥猪与低品质肥猪的价格差异。就价格而言,目前起主要作用的是品种的品质(见表1)。品种改良将是未来5~10年内,养猪业最具挑战性的工作。王爱国教授曾多次提出一些优秀的方案,本文作者也曾在另外的文章中提出过品种改良计划。最终目标是降低劣质和中等质量肥猪的比例,增加最优品质肥猪的比例。只有最优品质的肥猪比例占到60%以上,整个相关行业包括饲料、兽药等生产与生产工艺,才能逐渐规范化。二、养猪企业的定位养猪生产和猪肉消费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俗称猪肉链,包括饲料生产、饲料加工、猪场管理及猪的生产、屠宰加工、包装批发销售到消费者等各个环节。其实每个企业或个人不论规模大小都在这整个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企业或个人正确定位相当重要,包括主要产品或经营模式的定位,不切合实际或超出经营能力的操作,其结果几乎都是失败的。对于大型企业而言,往往依托自己的龙头项目带动整个事业的发展,例如大型的屠宰企业、大型饲料企业或大型的种猪公司等,往往采取的方法是所谓的"公司+农户",这在欧美发达国家都已成为成功的模式,在中国也已有了成功的例子,如广东省的温氏集团。然而,发展如此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需要大量的人才,同时也受到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现在养猪形势很好,全国各地养猪业者大都在谈,要发展大企业,要"公司+农户",如此的发展模式时机是否成熟尚需讨论,至少在一些地区(北方大部分地区),目前还非最佳方案。其实,"公司+农户"的模式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中国早期的养猪业是另一个"公司+农户"的模式。养猪业的发展逐渐会趋于明确,养种猪、养母猪和肥猪的企业越来越明显,除了大型自繁自养的企业以外,饲养母猪企业或个人与饲养肥猪的企业或个人会有所分工,这几年在广大农村饲养小规模母猪的农户越来越发现饲养母猪并不那么简单,不及单纯的饲养肥猪。个人或企业需要定位自己的主要产品和生产规模。据山东莱阳农学院宋春阳等的一份调查表明,中小养猪企业单位利润最高。至于是生产母猪、仔猪或肥猪要依据自己的财力、技术能力和市场经营能力而定,按一定的游戏规则或方法依托一家大的企业是最理想的经营模式,其实如此以需求(品种、饲料、市场技术)形成的"公司+农户"要比由上向下合同形成的模式更为现实和科学。湖南省浏阳河饲料厂100%生产猪饲料,其用户越来越发现使用浏阳河饲料厂的饲料比自己生产的饲料又好又便宜。养猪农户需要技术、品种和市场,并非一张纸合同。不论什么方式的"公司+农户",统一的品质是取胜的基础。企业本身持续性地创造较高的利润才能使企业稳步发展。三、商品猪品质的认知 随着消费文化的不断变化,商品猪品质的标准也在不断的变化,在以利润为主要目的的今天,要获得更优势的市场价格,商品猪生产必须满足几个必要的条件:一是每头母猪每年提供商品猪数(P/S/Y)要超过24头;二是全群饲料报酬(WHFCR)3:0以下; 三是上市体重115千克以上; 四是背膘厚在2.0厘米以下; 五是肥猪重量均匀度高(5千克以内); 六是胴体中不含违禁药残; 七是从25千克至上市平均日增重800克以上。笔者近日对北方地区超过30家大型养猪企业的调查访问中发现,每头父母代母猪每年提供的肥猪数为15~17.5头,全群饲料报酬超过3.3∶1,而平均上市体重低于90千克,北膘厚在2.5厘米以上,这和欧美发达国家甚至中国南方地区确有很大差距。TOPIGS公司在全球的商品猪表现的平均值:P/S/Y为24~27头,WHFCR为2.8,上市体重120千克,背膘厚低于1.8厘米。目前北方地区商品猪到达90千克,平均日龄为167~170天。造成商品猪生产能力较低的原因很多,除了品种、饲料、健康等常谈的原因以外,企业认识也是主要的因素,有些屠宰厂的主管在确定收购猪的价格时片面地强调或注重某个指标。山东有一家大型屠宰厂在确定猪价时,规定了背膘厚不能超过2.2厘米,如此收购的猪大都在85千克以下,对于养猪业者或屠宰厂本身操作或饲养85千克的猪是非常不合算的,现代养猪业发展趋势是饲养和屠宰大体重上市的猪,如此可以创造更多的利润。现代养猪业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肥猪群的均匀度。据我们的一项调查表明,在第21、70和150日龄时猪的体重(千克)分别为5.4±1.21、28±3.74、95±8.31,而体重区间分别为2.5~8.2、21.8~39.0、72.3~120.1。也即到了上市体重时体重间差异近50千克,体重间的差异如此之大,对于养猪企业或屠宰企业都会造成成本或资源的浪费,同时也易造成市场分级和价格定位的不合理性,影响体重均匀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品种、健康程度等,故选用优秀的品种和采取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等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上市肥猪的均匀度。 四、养猪企业的计划生产最近在山东西部访问了一个当地大型养猪场,该场拥有800头经产母猪,其在当周配种58头,当月配种227头,完全采用人工授精,其受胎率大约为87%。这样的操作可以肯定地讲,4个月后,其产床等生产设备会出现严重地短缺,整个生产体系会变得无序。养猪企业的计划生产是现代养猪业创造利润的必要措施。以一个万头肥猪场为例,每年出栏1万头,每周则出栏200头,也即每周有208头保育仔猪下床(97%育成率),每周有215头断奶仔猪(97%保育率),每周大约240头仔猪出生,也即24窝(按每窝成活10头计算),也即每周应配种28头母猪(按85%分娩率计算),大约需在产母猪580头。如此计划的目标是在每个星期的基础上尽可能有效地生产和销售同等数量的猪只。养猪企业不论规模大小(特别是制约化生产体系),应建立起连续性的生产工艺,包括时间阶段、空间需求和每阶段的生产标准。养猪企业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成功的养猪企业一般要经过3年"头痛期",目前许多养猪企业的老板非常希望在短期内尽快见到10万头猪,他们好像不知道1头猪从妊娠到上市需近10个月的时间,结果是无计划地投资,大搞基本建设,最后是因资金短缺而停工、停产或少产。五、员工及员工培训在全国各地访问大型养猪企业时常常会听到一种声音:"帮我介绍个人行吗?"这里的人多半指场长和高级技术人员,这一方面说明企业开始重视人才,同时也说明真正人才的缺乏。谈到人才,养猪行业与其它行业没有太大差别,需要企业内部关键的员工有较强的工作能力,优秀的职业操守,良好的人际关系,明确的自我认识。猪场与一般意义的工厂确有不同之处,它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下,俗有"文明监狱"之美称,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动物,故在管理上有其明显的特殊性。常来常往在企业之间其实可以遇到很多的"人才",造成人才缺乏的原因之一是企业老板不重视或不重用人才,在他们眼里当"猪官"不是官,所以在工资待遇等生活条件上得不到应有的改善,所以"人才"们大都是找个地方,学习点技术认识几个人,再跳槽,找高收入,当他们发现天下"乌鸦一般黑"的时候,大呼"我要改行,我要自己创业",长期的恶性循环以使养猪业界"生存"下来的"人才"都有这种或那种的长处或短处,以使老板们对他们不满意。养猪企业老板们对"人才"重视不够,另一个表现为不注重人才的培训。目前在全国范围内负责生产的猪场场长,受过管理方面培训的微乎其微,这些人都是只会管猪不懂管理人。TOPIGS(中国)国际种猪公司经过几年的跟踪研究,已尽力建立起场长培训机制,包括企业文化的建立、人事管理原理、项目发展战略等,然而这一切的实现均需有老板们从内心里认知并支持,一个养猪企业的成败真的需要一个好场长。闫学明等撰文指出,养猪企业与其它行业一样,不但要有严明的纪律约束,还要有一系列标准的工作规范,达到每个人、每件事、每一天都要有详细的计划。 六、结束语中国的养猪业正在向现代化迈进,专业的管理和体系实施体系正在形成。从品种改良、饲料配制、生物安全等到文化管理都在不断成熟和专业化,其最终目标是优秀的品质和高利润的创造。
有关名人助人为乐的故事事例有什么?
根据“前期的母猪补栏、存栏决定远期生猪供应”这一原理,对2009年生猪市场产生影响的因素分为有利和不利两类进行简单概括和分析。
有利因素
猪价跳水引起的连锁反应已及时遏制母猪存栏增长势头:猪价跳水引起的连锁反应:养殖盈利下降——商品仔猪补栏积极性下降——仔猪价格下降——母猪补栏积极性下降——母猪存栏增速下降,同时部分养殖户淘汰生产性能差的经产母猪,这都大大减轻了2009年生猪供应过剩的压力。
饲料原料价格回落使生猪成本线下降:2008年下半年开始,随着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的回落,生猪成本线也随着下降,这样生猪亏损的程度也就随之减轻。
宏观政策扶持养猪生产:2008年底,中央下达4万亿资金拉动内需,同时颁布实施新的土地政策,更多的政策、资金向农业倾斜。养猪业作为畜牧业的主体,届时可能获得较大的扶持力度。
规模养殖场大量增加,风险意识明显增强:经过2006、2007、2008年的洗礼,大量的散养户退出养猪业,规模养殖比例增加。同时去年开始超高盈利使得幸存下来的猪场资金实力剧增,更多新的规模养殖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长期从事养猪业,并且经过洗礼后的规模养殖厂风险意识明显增强。在5月份开始的猪价大跳水期间,不少规模猪场就采取了淘汰经产母猪,降低母猪存栏量的措施。
不利因素
母猪存栏量“刚性”强,主动下降难度大:目前母猪存栏结构以生产力旺盛的青年母猪为主,不到迫不得已养殖户很难主动淘汰母猪,除非出现长期深度亏损,资金链断裂,最后不得不淘汰。因此母猪存栏“刚性”强,主动下降的难度较大。
农民工返乡增加,散户回归可能性大:由于内地农村缺乏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因此农民工返乡再就业的问题比较突出。养猪业投资小,而且去年的高猪价让很多养殖户尝到了甜头。据调查,已经有不少农民工欲重操旧业,继续从事养猪业。之前散养户的退出,部分市场已经被规模场填补,现在散户若回归,将使后市生猪供应过剩的压力再次增加。
养殖场/户资金实力充实,“扛”亏损力强:2007年开始猪价飙升让养殖场/户资金实力明显充实,一旦2009年出现生猪供大于求,进入亏损。市场经验告诉大家,谁能扛过亏损期,谁就将收复失地,迎来新一轮高盈利周期。因此,一旦亏损,资金实力就将决定谁更能“扛”,假如大家资金实力都很充足,都在等着别人退出,哪么2009年的亏损期也许会很长。
替代品供应充足,集体跳水可能性大:在人们的日常饮食结构种,猪肉并非是稀缺性很高、可替代性很低的食品。由于生长周期原因,2009年猪肉、禽蛋、禽肉等供应都将大幅增加。相互之间的替代作用极有可能导致肉禽蛋等农产品价格集体大跳水,一同进入亏损。
2009年生猪市场将迎来“寒冬”: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对2009年的生猪市场并不乐观,但同时也并不过分悲观。生猪出栏的增加,需求进入淡季,可能会导致2009年9月份以前很难走出低迷,因为生猪市场一旦供大于求,就必须淘汰过剩的部分,否则就很难转为供不应求,行情也就无法走出低迷。
但是,历史上很少有哪轮周期的亏损期持续一年以上,因为进入亏损后3~5个月,多数养殖场/户的资金链就会断裂,抗风险能力差的就将被动退出,开始淘汰母猪,这样在淘汰母猪后3、4个月内生猪供应就会逐渐由供大于求转为供不应求,从而走出亏损。
因此,我们预计2009年10月份后随着需求逐渐进入旺季,行情走出亏损的可能性非常大,新一轮的盈利周期又将到来。
应对预案
2009年规避亏损的最佳时机还未彻底过去,争取在2009年1月底的春节前将能出栏的尽量出栏,包括生产性能差的母猪,尽量压缩存栏,将存栏量降至最低。现在是育肥猪养殖户最不适合补栏商品仔猪的时候,也是市场风险最大的时候。
2009年生猪市场走出低迷前,尤其是亏损后期,当大量淘汰母猪现象出现后,是补栏母猪的最佳时机,资金实力充足的可以借机“抄底”。合理规避市场风险的同时抓住最佳时机。
你可以找农业网站看一下专业的生猪市场预测报告,比如农博网、农业信息网什么的。对了,有一个 神农信息网 里每周都有专业的生猪市场资讯报告,你可以去看一下!
还有:
生猪市场在经历了2007年的疯狂上涨后,在2008年5月份开始“跳水”,暴跌行情持续至10月底。进入冬季后随着需求的增加,行情有所反弹,但今年的生猪市场并不会延续这一反弹势头,可能是一个“寒冬”,新一轮的周期将开始。
从有利因素来看,第一,猪价跳水引起的连锁反应已及时遏制母猪存栏增长势头。猪价跳水引起连锁反应,养殖赢利下降,商品子猪补栏积极性下降,子猪价格下降,母猪补栏积极性下降,母猪存栏增速下降,同时部分养殖户淘汰生产性能差的经产母猪,这都大大减轻了今年生猪供应过剩的压力。第二,饲料原料价格回落使生猪成本线下降。2008年下半年开始,随着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的回落,生猪成本线随之下降,生猪亏损的程度也就随之减轻。第三,宏观政策扶持养猪生产。近日,中央下达4万亿元资金拉动内需,同时颁布实施新的土地政策,这就意味着更多的政策和资金将向农业倾斜。养猪业作为畜牧业的主体,届时可能获得较大的扶持力度。最后,随着规模养殖场大量增加,养殖户风险意识明显增强。经过2006年~2008年的洗礼,大量的散养户退出养猪业,规模养殖比例增加。同时,2007年开始超高赢利使得幸存下来的猪场资金实力大增,更多新的规模养殖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长期从事养猪业,并且经过洗礼后存活下来的规模养殖场风险意识明显增强。在2008年5月份开始的猪价大跳水期间,不少规模猪场采取了淘汰经产母猪,降低母猪存栏量的措施,就是一个例证。
然而,影响生猪生产的不利因素仍然存在。
第一,母猪存栏量“刚性”强,主动下降的难度较大。目前,母猪存栏结构以生产力旺盛的青年母猪为主,不到迫不得已养殖户很难主动淘汰母猪,除非出现长期深度亏损,资金链断裂,最后不得不淘汰。
第二,农民工返乡增加,散户回归的可能性较大。世界金融危机已经影响到我国众多沿海企业,目前国内已经出现农民工返乡潮。由于内地农村缺乏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因此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的问题比较突出。养猪业投资小,而且2007年的高猪价让很多养殖户尝到了甜头,据调查,已经有不少返乡农民工欲重操旧业,继续从事养猪业。之前散养户退出,部分市场已经被规模场填补,现在散户若回归,将使后市生猪供应过剩的压力再次增加。
第三,在宏观经济不乐观的背景下,猪肉需求面临萎缩。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我国GDP增速放缓,失业增多,居民购买力下降,消费意愿非常谨慎,猪肉作为“非主粮”,需求必将受到影响,目前已呈现出萎缩迹象。
第四,养殖场(户)资金实力充实,“扛”亏损力强。2007年开始的猪价飙升让养殖场(户)资金实力明显充实,市场经验告诉大家,谁能“扛”过亏损期,谁就将收复失地,迎来新一轮高盈利周期。因此,今年一旦出现生猪供大于求,出现亏损,资金实力就将决定谁更能“扛”。假如大家资金实力都很充足,都在等着别人退出,那么,今年的亏损期也许会很长。
第五,替代品供应充足,出现集体跳水的可能性大。在日常饮食结构中,猪肉并非是稀缺性很高、可替代性很低的食品。禽肉、禽蛋、牛羊肉、蔬菜、水果等各种食品都在争夺消费者的菜单。2008年的高猪价,不仅让生猪生产规模扩大,而且还引起禽肉、禽蛋价格上涨,生产规模扩大。由于生长周期原因,今年猪肉、禽蛋、禽肉等供应都将大幅增加。这些品种相互之间的替代作用,极有可能导致肉禽蛋等农产品价格集体大跳水。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对今年的生猪市场并不乐观,但同时也并不过分悲观。出栏的增加,需求进入淡季,可能会导致生猪市场在今年9月份以前很难走出低迷。但是,历史上很少有哪轮周期的亏损期持续1年以上,因为进入亏损后3个月~5个月,多数养殖场(户)的资金链就会断裂,抗风险能力差的将被动退出,开始淘汰母猪。这样,在淘汰母猪后3个月~4个月内生猪供应就会逐渐由供大于求转为供不应求,从而走出亏损。因此,预计今年10月份后随着需求逐渐进入旺季,行情走出亏损的可能性非常大,新一轮的盈利周期又将到来。
那么,新一轮周期是否会重现2007的超高赢利?应该看到,2007年的猪价狂飙,以及所带来的超高赢利都是历史上所罕见的,其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先是亏损期间大量母猪被淘汰,母猪存栏大幅下降;紧接着高热病重创扛过亏损期的养猪场,母猪存栏量再次大幅下降;之后是宏观经济通货膨胀压力大增,整个物价体系大幅涨价,饲料原料等农产品价格普遍上涨,通货膨胀背景下人们购买力强,需求旺盛……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才共同造就了2007年的超高盈利。目前,宏观经济环境是通货紧缩压力增大,需求在萎缩。如果今年在亏损期过后不出现重大疫病的话,生猪市场的价值规律本身就可调节市场逐渐向均衡水平波动,而非离均衡水平越来越远。因此,今年的生猪市场在不出现重大突发事件的前提下,将趋向于收敛性蛛网,2007年的超高赢利很难再现。
面对今年的亏损预警,我认为规避亏损的最佳时机还未彻底过去,养殖场(户)应争取在春节前将能出栏的尽量出栏,包括生产性能差的母猪,将存栏量降至最低。现在是市场风险最大的时候,也是育肥猪养殖户最不适合补栏商品子猪的时候,而在今年生猪市场走出低迷前,尤其是亏损后期,大量淘汰母猪现象出现后,是补栏母猪的最佳时机,资金实力充足的可以借机“抄底”。
建议你去看一下专业的生猪市场资讯报告!里面有走势图和相应的数值分析!
神农信息网的资讯产品栏目就有每周一期的报告!还有年报和季报!
1、王羲之助人卖扇
着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天下闻名,但是他轻易不肯给人写字。有一天,王羲之在路上遇见了一位贫苦的老婆婆,提着一篮竹扇在集市旁叫卖,却没有什么人去买。他看到后心里很感同情。
于是就帮老婆婆在每把扇子上都题上字。人们知道后纷纷围拢来抢着购买,一篮子竹扇很快被抢购一空。等着买米下锅的老婆婆十分高兴,十分感谢乐于助人的大书法家。
2、严植之救人急难
南朝梁天监年间,有位五经博士叫严植之,学识渊博,品格高尚。有一天,他在江边偶然看见一个人躺在地上,衣服破烂,面目浮肿。
询问之后得知此人姓黄,是荆州人,因家贫外出帮工。近来身患重病,被急于赶路的船主抛在岸上。严植之于是将此人接回家中,为他治病。
一年之后,姓黄的病人康复了,为了感谢严植之,他双膝跪地,恳切地表示,愿留在严植之府中终身充当奴仆,以报答救命大恩。严植之谢绝了,并取出钱和干粮,让他回自我的家乡。
3、周林泽
1990年前,他和所有的农民一样,每一天过着种地、做木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那时做木工基本上都是斧头、锯子、凿子,没日没夜的干活,只能勉强度日。
随着个体私营经济的复苏,办起了养猪场,由于他勤奋好学,钻研技术,为人诚实,生意日益越做越好,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全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事业有成后,应对上门借资金、要种苗的,他总是十分热心给予大力帮忙扶持。他是左邻右舍的好兄弟。他对待左邻右舍像春天帮的温暖,时时刻刻把他们的事挂在心上。
不管谁家有困难他都跑前跑后、问寒问暖,帮忙解决。生活中,谁思想上有了疙瘩,他总是想方设法帮忙解开。他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兄弟姐妹,把自家周边建设成了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一次,邻居家购买饲料需要用钱,他二话没说就把自己要买饲料的钱先给邻居,他老婆抱怨:“你这样,自己家养的猪怎样长?”他说:“人家有困难来找你是对你的信任,有潜质就帮一下。”
他是社会的活雷锋。周林泽只要看到有困难或需要的人,都会伸出援助之手,给予力所能及的关爱。在“5。12”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
他总是在第一时刻向灾区捐款。在长沙市开福区鸭子铺爱心辅助会启动仪式活动中,捐款捐物他总是身先力行,为群众树好样貌。
周林泽所住的周围,老年人比较多,有时看见哪个老年人拎菜,只要被他看到,他都会帮忙老人把菜送到家里。到了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的时候,他会慰问社区困难的孤寡老人。
陪老人们说说话、下下棋、打扫卫生,做一顿饭给老人们吃,也会送上一些慰问品给老人,每当这时,老人们总是拉着他的手说:“这个世上怎样会有你这么好的人呀!谢谢你来看我们呀!”
正是这一句句感动的话,让他更有了坚持下去的决心。大家都夸他是当代的活雷锋。他是社区礼貌的传递员。周林泽用心担当礼貌宣传员,帮忙社区干部发放宣传品。
带头维护社区公共秩序,对一些不礼貌的行为,他还用心劝导,当起了礼貌劝导员。他是公益活动的带头人。周林泽把8小时外的生活安排得十分充实。
他不但自己用心报名参加社区公益活动,还带动家人、邻居参加。由于鸭子铺社区位于浏阳河畔,因此社区还保留了传统的习俗-划龙舟,每年端午节都要举行龙舟赛。
从2000年开始,他成立了龙舟协会,并担任了龙舟协会的会长,每到端午节前,他都会组织人员划龙舟,安排人每一天训练。
在比赛的当天,还在河岸设镖台,只要龙舟经过,他就让人绑两条香烟在一根长长竹篙上,透过竹篙递给龙舟上的划船手。
此刻,每年龙舟费用已经到达5万元以上,大部分的费用他都能够得到赞助,但是如果实在活动资金少了,他都会从自己的口袋中掏钱补贴。
4、雷锋助人为乐
雷锋经常利用节假日到火车站去扶老携幼,帮忙车站的工作人员打扫卫生,或利用休息时刻替老乡捡粪、种地。人们夸奖他说:"雷锋钟爱助人为乐,是***、毛主席教育出来的好兵。"
一天,雷锋因共登上了从抚顺到沈阳的列车。你看他,以上车就忙个不停。他主动帮列车员扫地、擦玻璃、收拾桌子,给旅客倒开水,帮忙妇女抱孩子,给老人找座位。
一会儿,就忙得满头大汗。别人叫他休息,他总说不累。到沈阳站换车的时候,雷锋在车站内发现一位背着孩子的中年妇女因丢了车票而焦急万分。
他急忙上前问明了状况,原来这位妇女是从山东来的,要去吉林探望孩子他爹。雷锋就安慰她不好着急,并领着她到售票处用自我的津贴费买了一张去吉林的车票。大嫂接过车票,热泪夺眶而出。
又一次,雷锋到丹东作报告回来,早晨5点钟到沈阳换车回部队,过地下道时,他看见一位老大娘,拄着棍、背着大包袱,很吃力地走着。
雷锋迎上去一问,知道大娘从关内来,是到抚顺去看儿子的。雷锋立即把包袱接了过来,一手扶着老人说:"大娘,我送你到抚顺去。"
老人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上车后,雷锋给老人找了座位,自我就站在老人身边。他问老人的儿子是干什么的,叫什么名字,住在哪里。
老人说儿子是煤矿工人,出来好几年了,老人没有来过抚顺,还不知道儿子住在哪里。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封信,递给了雷锋。
他看了信封上的地址,写的是"抚顺市XX信箱",他也不知道但他知道老人找儿子的迫切情绪,就说:"大娘,您放心,我必须帮您找到儿子。"
"那敢情好!"老人高兴得眉开眼笑。火车进站后,找了两个多小时,最后帮忙老人找到了儿子。母子见面,老人的第一句话是:"儿呀,若不是这孩子一路送我,娘怕还找不到你呢。"
老人的儿子拉着雷锋的手,一再表示感谢。1961年5月的一天清晨,雷锋冒着大雨去沈阳办事。去车站的路上,他见到一位妇女背着一个孩子,手里还牵着一个小女孩。
在大雨中深一脚、浅一脚地往车站走着。雷锋见到这种情形,急忙跑上前去,脱下自我的雨衣披在那妇女身上,有背起地上走的小女孩,陪同她们母女一同到了车站。
上车后,雷锋见那女孩冷得直打颤,于是又把自我身上穿着的绒衣脱下来,穿在小女孩的身上,还把带的馒头给两个孩子吃。火车到了沈阳,天还在下雨,雷锋又一向把她们送到家里。
那妇女十分感动,眼里闪着泪花,紧紧握住雷锋的手说:"同志,我可怎样感谢你呀!"雷锋就是这样永不停息地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做好事。
5、叶树元
15年来,他共拿出30多万元资助了33名贫困女生。尽管他债台高筑,家庭破碎,寄人篱下,但他无怨无悔。为让爱心助学不因缺钱而停顿,他到城郊包了几亩土地种花。
在城里开了两家花店卖花。为节省费用,他自己种花,自己运花。钱仍然不够,他又承包一些单位的绿化工程,还利用自己摄影的专长,与人合作制挂历卖。
备受众人尊敬的叶树元,怀着对妻子和女儿的无限愧疚,离婚了,把全部家产留给妻子,自己扫地出了门。他说:“我的资助是要回报的,就是要受助者勤奋学习,好好做人,感恩社会。
而不是给我什么,也不是组织和社会给我什么。尽管我已欠债20多万元,但还是要把这项爱心工程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