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地栽培可以不受生产的季节性限制,使植物避开不利自然条件的影响而发育成长;可以延长或提早植物的生长期和成熟期,成倍地增加单位面积产量。
与露地栽培相比,保护地栽培有如下特点:
(1)需要保护设施。应当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栽培季节和栽培目的选定栽培设备。
(2)设备费用大,生产费用高。
(3)不受季节和地区限制,可周年进行生产。但考虑到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应选择耗能较低,产值又高,适销对路的花卉进行生产。
(4)产量可成倍地增加。要科学地安排好温室面积的利用,尽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常用的保护地设施
主要有温室、荫棚、风障、冷床、温床、冷窖、塑料大棚等以及其他一些相关的设备,如环境控制设备和各种机具、用器等。设施生产已经成为花卉商品化生产的主要方式。园林花卉栽培主要是在育苗过程、栽培不适地的花卉及不适时的花卉时需要使用保护地。
例如培育园林中使用的高质量花卉幼苗,然后定植于露地;或在不适于花卉生态要求的地区栽培该类花卉,丰富某一地区的花卉种类,例如在北京地区利用温室栽培鸟巢蕨、热带兰、变叶木等热带花卉;或是栽培当地当时气候不宜栽培的花卉,丰富园林应用种类。
影响花卉种子出苗的因素有哪些?
一、花卉种子处理不到位。容易发芽的花卉种子可采用浸种法,如一串红种子在室温40℃的温水中浸泡一昼夜,冲洗干净后即可播种。硬质种子最好先在40℃的热水中浸泡48小时左右再播种,经过20-30天后即可发芽生长。对于休眠期短、容易发芽的珍珠梅,紫荆等,用40-60℃温水浸泡24-48小时可直接播种有些花卉种子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低温处理,才能促进后熟,打破种胚的休眠而发芽,如丁香、腊梅及一些秋播的草本花卉。
二、播种期不合理。颗粒大、外皮坚硬或含有油质的种子,如月季、玫瑰、石榴、金桔等花卉种子,适合在秋季播种。颗粒较小、外皮松薄的种子,如菊花、凤仙花、百日红、凌霄花等花卉,适合晚春播种。需高温才能发芽的种子,应在成熟后及时播种,如仙客来、瓜叶菊、朱顶红等花卉应在初夏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