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观音之于安溪,与龙井之于西湖、大红袍之于武夷山总是时刻被标榜在一起,可谓茶种与土地是一种机缘:一方水土,一方草木。
几百年前,铁观音发源于安溪,对安溪这里的土壤、海拔、降水、温度、湿度等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本就是一种自然选择。她必须生长在中性偏酸、富含化学微量元素的红黄土壤山地中才能繁殖昌盛起来。
安溪境外生产的铁观音90%是酸香茶
以本世纪初中国茶都建设为起点,至2016年左右,这十五年铁观音发展迅猛。良好经济效益,驱使茶农扩张种植,不仅在安溪县,这股铁观音种植风潮也迅速席卷安溪周边县市甚至到外省了,如华安、永春、大田、沙县、南安等地。仅以华安为例,目前铁观音种植面积已高达30万多亩。
这些非原产地县市,是不是适合种植铁观音?
安溪县茶科所原所长叶锦凤多年研究发现,铁观音适应性低、抗逆性弱,易受生长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影响。即便是同一乡镇,产自不同山头的铁观音,口味就有差异,与它生长原始环境差异越大的地方,要生产传统安溪铁观音就越难。比如华安生产的铁观音90%是酸香茶,传统正味几乎绝迹,因为他们海拨太低,没啥漫射光,更没有雾气,导致叶片太薄,根本做不成传统正味铁观音。
刚好现在淘宝充斥着不懂茶的买家(我只是以事实说话,有不懂茶的买家看到,还望见谅!),把颜色美观当作好茶来买茶,他们刚好可以把酸香茶标榜着安溪浓香型铁观音来大量进行销售,但所做的茶叶基本没怎么发酵跟刚采的茶青没多少变化,酸性物质也没氧化,刺激性非常大,常喝会伤胃!而且浓香型铁观音其实是碳焙茶,在我们安溪也叫做熟茶,根本不是颜色深绿,恰恰相反是乌褐色的,想了解更多可自行百度或者可以旺旺问我,常识性知识这边不做讲解。
注意区分“山青”和“田青”
一些专门收购茶青加工茶叶的农户,在收购茶青时,会特别注意分辨“山青”和“田青”。所谓“山青”,是指种植在山地高海拔的茶树鲜叶,“田青”则是种在改造稻田上低海拔的茶树鲜叶。业内人士分析,因为土层深厚、湿度、酸碱度、营养成分不同,种在稻田里的茶树,因水分相对充足,初期长得快,但衰老也快;种在山地的茶树,初期生长慢,但根系扎得深,后期持续生长势头好。且“田青”一般只能采用拖酸、消青工艺加工,才能淡化茶叶中的“泥土味”,这种茶也就比安溪境外的酸香茶稍微好一点,仅仅因为制茶师傅技术较为高超,也可归类于酸香茶。
铁观音产地是哪里?铁观音的产地是福建安溪,发明于1725—1735年,属于乌龙茶类,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乌龙茶类的代表。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属于半发酵茶类,铁观音独具“观音韵”,清香雅韵,“七泡余香溪月露 满心喜乐岭云涛 ”。除具有一般茶叶的保健功能外,还具有抗衰老、抗癌症、抗动脉硬化、防治糖尿病、减肥健美、防治龋齿、清热降火,敌烟醒酒等功效。铁观音叶体沉重如铁,形美如观音,多呈螺旋形,色泽砂绿,光润,绿蒂,具有天然兰花香,汤色清澈金黄,味醇厚甜美,入口微苦,立即转甜,耐冲泡,叶底开展,青绿红边,肥厚明亮,每颗茶都带茶枝,假茶叶形长而薄,条索较粗,无青翠红边,叶泡三遍后便无香味。
铁观音不仅香高味醇,是天然可口佳饮,而且养生保健功能在茶叶中也属佼佼者。铁观音于民国八年自福建安溪引进木栅区试种,分「红心铁观音」及「青心铁观音」两种,主要产区在文山期树属横张型,枝干粗硬,叶较稀松,芽少叶厚,产量不高,但制包种茶品质高,产期较青心乌龙晚。其树性稍,叶呈椭圆形,叶厚肉多。叶片平坦展开,适宜种植铁观音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