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域国土整治和水产养殖等学科造诣较深。主持完成的科技成果已有16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出版著作21部,其中主编出版专著10部;在《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水产学报》、《自然资源学报》、《海洋与湖沼》、《农药工业》等杂志发表论文100多篇。
要科技业绩:
1.建立湖泊流域整治的系统理论,推动江西“山江湖”开发治理。1980-1988年主持完成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鄱阳湖区综合考察和治理研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2.率先提出建设“海洋强省”和“生态省”的新观点,并对实施该新观点进行了系统规划,已被省委、省政府决策作为海南省国土整治的指导方针,实施中已生产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3.对水产养殖的理论和实践贡献突出。发表的论文有的被载入大学教科书和水产养殖百科全书,主笔编制的《海南省海洋渔业发展规划》等已成为全省渔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石斑鱼人工繁育技术等多项成果已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实现了规模化生产,研究成果先后获多项省部科技进步奖和中国科技成果新产品金奖。
4. 经过400多次试验,突破了关键技术,发明氨法一步合成亚磷酸三甲酯工艺,替代了昂贵而出让条件苛刻的瑞士专利,为我国乙烯基类高效低残毒农药中间体的生产闯出了一条新路,实现工业化生产应用至今,荣获江西省重大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
获奖主要科技成果:
1. 鄱阳湖区综合考察和治理研究,199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2. 海南省海洋功能区划报告,海南省海洋开发规划,海南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1995、1997、2006年获海南省科技进步三、二、二等奖(第一、二、三完成人)。
3. 点带石斑鱼人工繁殖的试验,点带石斑鱼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2001、2007年获海南省科技进步三、二等奖(第二完成人)。
4. 海南海洋产业发展战略思考,2001年获海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独著)。
5. 氨法一步合成亚磷酸三甲酯小型试验,氨法一步合成亚磷酸三甲酯中间试验,1978年、1979年先后获江西省科学大会优秀科技成果奖、江西省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均为第一完成人)。
6. 海南产芋螺毒素基因的研究,2007年获海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三完成人)。
出版主要专著:
1. 鄱阳湖研究,上海科技出版社,1988(主编)。
2. 海南省海洋功能区划报告,海洋出版社,1992(主编)。
3. 海南省海洋发展规划,海洋出版社,1993(主编)。
4. 三亚热带农业研究,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主编)。
5. 海水增养殖技术,中国盲文出版社,1999(主编)。
6. 海南百科全书,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副主编)。
7. 海南经济特区定位研究,海南出版社,2000(主笔)。
8. 海南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副主编)。
9. 海洋开发与管理读本,海洋出版社,2007(主编)。
10. 近海抗风浪网箱养鱼技术,三环出版社,2007(编著)。
发表主要论文:
1. 鲩、鲢鱼种摄食强度变化的一些规律,水产学报,1966,3(1)。
2. 四种石斑鱼氨基酸组成的研究,水产学报,1996,20(2)。
3. 建设热带海岛型“生态省”——海南经济建设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特区展望,1991(6)。
4. The features of the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renovation strategy of Poyang Lake,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1994,4(4)。
5. 海南海洋资源与开发,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8,20(4)。
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建筑论文
你好,斑点叉尾鮰实用养殖技术 (85)
斑节对虾养殖 (288)
鲍鱼 (222)
贝类增养殖学海水养殖专业用 (330)
长薄鳅泥鳅实用养殖技术 (148)
长江鲟鱼类生物学及人工繁殖研究 (276)
长吻鮠实用养殖技术 (61)
池塘高产养鱼技术 (249)
池塘养鱼(修订版) (231)
池塘养殖实用技术 (159)
出口鳗鱼及其产品安全卫生控制 (212)
大弹涂鱼、中华乌塘鳢养殖技术 (64)
大黄鱼鮸状黄姑鱼养殖技术 (90)
大鲵、鳄龟养殖技术 (134)
淡水经济虾类养殖技术 (151)
淡水名优鱼养殖新技术 (127)
淡水虾繁育与养殖技术 (97)
淡水虾科学饲养新技术 (67)
淡水养虾实用技术 (173)
淡水养鱼丰产问答 (213)
淡水养鱼实用新技术 (159)
淡水养殖关键技术 (215)
淡水养殖技术 (175)
淡水养殖实用新技术 (375)
淡水养殖手册(上册) (271)
淡水养殖手册(下册) (226)
淡水鱼的集约化养殖 (221)
稻田养鱼技术 (94)
稻田养鱼技术新进展 (248)
稻田养殖特种水产动物 (136)
第三届中国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术大会论文集 (203)
鲽鳎鱼类养殖技术 (237)
对虾·青虾·罗氏沼虾·蚌珠 (205)
对虾淡化养殖技术 (120)
对虾健康养成实用技术 (102)
对虾健康养殖问答 (55)
对虾生态养殖技术 (91)
对虾养殖病毒病害综合防治系统工程 (169)
对虾养殖与加工 (275)
鳄鱼养殖技术 (88)
放心水产品生产配套技术 (117)
福建海水养殖 (548)
高效益养蟹新技术 (126)
工厂化鱼虾蟹育苗技术 (548)
广东水库银鱼移植理论与技术 (116)
龟鳖高效养殖指南 (134)
龟鳖快速养殖技术 (259)
龟鳖虾蟹高效养殖 (225)
龟鳖养殖技术 (237)
海参、海胆增养殖技术 (166)
海参海胆增养殖技术 (278)
^_^
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建筑论文
1关于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开发利用的进一步思考
绿色建筑技能技术的应用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以高新技术为主导,针对建筑寿命周期的每个环节,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全方位的体现“节约能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的理念。
1.1大力开发利用再生能源
1)太阳能发电技术,是利用太阳能电池板白天给蓄电池充电,晚上使用蓄电池供电。LED太阳能路灯照明管线铺设简单,安全节能无污染,工作稳定可靠,省电费免维护。应普遍用于街道、小区内。在商业、办公楼等区域应采用屋面、幕墙太阳能板发电技术作为照明和储备电源,利于能源节约。
2)我国北方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可在建筑中利用风能发电与太阳能发电相结合的节能技术,采用外形新颖、别致的风车形式。这样,既节能环保又美化环境。
3)我国大部地区分布着地热资源(主要在东南沿海诸省区和内陆盆地区),这些地区1000~3000m深的地热井可获80℃~100℃的地热水。目前,陕西咸阳、河北雄县已全面开始使用地热资源进行住宅供暖、温泉洗浴等。后期可以开展温室种植、水产养殖、农业灌溉、工业利用等;也可以在建筑工程配套的室内采暖设计上采用地暖管安装方式,以利节能。
1.2加大节水技术设计开发和投入
1)我国现在很多城镇的排水系统基本是采用末端截污的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传统排水系统不但传染疾病细菌、污染河湖,而且增加污水处理成本,因此必须建立雨污分流系统。如将雨水和污水分开,各用一条管道输送,雨水可以直接排到河道,污水通过污水管网收集后,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后再排到河道里。这样既可以防止河道被污染,又大大降低了污水处理费用。
2)我国北方大部地区缺雨少水,水资源利用也是绿色建筑节能的'一项重要内容,应考虑在水利用系统配套工程中室内供水管道采用净水、中水双管道设计。同时应进行雨水回收配套系统设计。雨水回收系统是利用设置的雨水回收集口,将场地、路面、屋面的雨水回收输送至地下设置的蓄水池中(可直接提供小区绿化用水)。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以在建筑物顶部设置过滤池、沉淀池、净水池与水管相连向住户提供冲洗用水。该系统既可作为雨污分流系统的一部分,也可作为独立节水系统。
1.3建筑节地设计技巧应用
1)规划设计阶段应严格建筑节地理念,从住区角度合理确定日照标准,适当布置东西向住宅,楼座适当偏角、零星用地或日照空隙安排高层塔式住宅;在城市干道或公建南侧布置高层,以避免日照阴影对住宅的影响。在保证日照充足、通风、环境优美的前提下接近规划部门给定的容积率上限,充分利用土地。
2)建筑设计阶段应在提高建筑设计水平和技巧等方面考虑优化节地方案,如采用提高建筑层数(采用多盖小高层,少盖多层住宅),加大房屋进深;采用轻质隔墙等方式,减少用地面积增加空地绿化率。设置地下室、多层地下停车库或多高层停车楼等也是很好的节地措施。
2结束语
推广绿色建筑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是今后全球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其前期投入大,较长时间才能见效,加之一些技术还是初级阶段,开发商、业主还不能接受较多投资,因此绿色建筑发展较为缓慢。这就要求各级部门必须加大绿色建筑宣传,加紧开发利用建筑节能技术,通过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从点到面逐步采用和推广,最终达到实现绿色建筑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