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视频教程大全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3 09:03:10
字号:

 茶道茶艺表演的基本条件有许多,如服装、场地、音响、茶器具、茶、辅助器物、水等。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茶道视频教程,希望对您有用。

茶道视频教程大全

茶道视频教程 茶道的流程

 温具:用热水冲淋茶壶,包括壶嘴、壶盖,同时冲淋茶杯,随后即将茶壶、茶杯沥干。温具的目的是提高茶具温度,使茶叶冲泡后温度相对稳定,不使温度过快下降,这对较粗老茶叶的冲泡尤为重要。

 置茶:按茶壶或茶杯的大小,往泡茶的壶(杯)里置入一定数量的茶叶。置入茶叶后,可以观赏壶(杯)里的茶叶形状与颜色。如果你所用来泡茶的是白色盖碗,则茶色与白色相映成趣,极具观赏价值。

 冲泡:置茶入壶(杯)后,按照茶与水的比例,将开水冲入壶中。冲水时,除乌龙茶冲水须溢出壶口、壶嘴外,通常以冲水八分满为宜。如果使用玻璃杯或白瓷杯冲泡,可以特别注重欣赏的细嫩的茶叶,冲水也以七八分满为度。冲水时有?凤凰三点头?的讲究,就是将水壶下倾上提三次,这既是主人向宾客点头致意,也能使茶叶和茶水上下翻动,使茶汤浓度一致。

 倒茶:冲泡好的茶应先倒进茶海里,然后再从茶海倒进客人的茶杯(品茗杯)中。茶海又称公道杯,取分茶公道之意。

 奉茶:奉茶时,需要用茶盘托着送给客人,放置客人右手前方。奉茶的时候,主人还须用空余的手做出请茶的姿势,此时客人可用右手食指和中指并拢弯曲,轻轻敲打桌面,以表谢意。

 品茶:茶泡好之后不可急于饮用,而是应该先观色察形,接着端杯闻香,再啜汤赏味。赏味时,应让茶汤从舌尖沿舌两侧流到舌根,再回到舌头,如此反复二三次,以留下茶汤清香甘甜的回味。

茶道的注意事项

 一、好茶好水好茶具

 俗话说:?水乃茶之母,器乃茶之父?,有了好茶叶,更需好水好茶具,才能将其神韵表现淋漓尽致。水最好是纯净水或矿泉水,茶具则?宜陶景瓷?「宜兴的陶器(如紫砂壶),景德镇的瓷器(盖碗)」为佳。

 二、壶型与茶叶投放量

 根据喝茶人数选定壶型,根据茶壶的容量确定茶叶的投放量(正常7克~10克)。若茶叶是紧结半球型乌龙,茶叶需占到茶壶容积的1/3?1/4;若茶叶较松散,则需占到壶的一半。

 三、水温要求

 由于乌龙茶包含某些特殊的芳香物质需要在高温的条件下才能完全发挥出来,所以一定要用沸水来冲泡。小提示:使用沸水泡制小叶或嫩叶型乌龙茶时,茶汤出水时间务必掌握在20~40秒之间.

 四、开汤时间

 闽南和台湾的乌龙茶冲泡时浸泡的时间第一泡一般是45秒左右,再次冲泡是60秒左右,之后每次冲泡时间往后稍加数10秒即可。闽北和潮州的乌龙茶开汤时间则要快得多,第一泡15秒就可以了。小提示:茶叶的开汤时间因个人口味而不同,主要得靠泡茶人自己掌握.

 五、冲泡次数

 乌龙茶则有?七泡有余香?的说法,方法得当每壶可冲泡七次以上。

茶道的泡茶方法

 1、煮茶法泡茶。

 直接将茶放在釜中熟煮,是我国唐代以前最普遍的饮茶法。首先要将饼茶研碎待用。然后开始煮水。以精选佳水置釜中,以炭火烧开。但不能全沸,加入茶末。茶与水交融,二沸时出现沫饽,沫为细小茶花,饽为大花,皆为茶之精华。此时将沫饽杓出,置熟盂之中,以备用。继续烧煮,茶与水进一步融合,波滚浪涌,称为三沸。此时将二沸时盛出之沫饽浇烹茶的水与茶,视人数多寡而严格量入。茶汤煮好,均匀的斟入各人碗中,包含雨露均施,同分甘苦之意。

 2、点茶法泡茶。

 先将饼茶碾碎,置碗中待用。以釜烧水,微沸初漾时即冲点碗。但茶末与水亦同样需要交融一体。于是发明一种工具,称为?茶筅?。茶筅是打茶的工具,有金、银、铁制,大部分用竹制,文人美其名曰?搅茶公子?。水冲放茶碗中,需以茶筅拼命用力打击,这时水乳交融,浙起沫饽,潘潘然如堆云积雪。茶的优劣,以饽沫出现是否快,水纹露出否慢来评定。沫饽洁白,水脚晚露而不散者为上。因茶乳融合,水质浓稠,饮下去盏中胶着不干,自然称为?咬盏?。

 3、毛茶法泡茶。

 即在茶中加入干果,直接以熟水点泡,饮茶食果。茶人自制茶,自采果,别具佳趣。

 4、点花茶法泡茶。

 将梅花、桂花、茉莉花等蓓蕾数枚直接与末茶同置碗中,热茶水气蒸腾,使茶汤催花绽放,既观花开美景,又嗅花香、茶香。色、午味同时享用,美不胜收。

 5、大众泡茶发。 此法时清以至现代,为民间广泛使用,自然为人熟知。不过,中国各地泡茶之法高精亦大有区别。由于现代茶的品种五彩缤纷,红茶、绿茶、花茶,冲泡方法皆不尽相同。大体说,以发茶味,显其色,不失其香为要旨。浓淡亦随各地所好。近年来宾馆多用袋装泡茶,发味快,而又避免渣叶入口,也是一种创造。饮休既是精神活动,也是物质活动。所以茶艺亦不可墨守成规,以为只有繁器古法为美。但无论如何变,总要不失茶的要义,即健康、友信、美韵。因此,只要在健康思想的指导下,作些改进是应该的。当代生活节律不断变化,饮茶之法也该越变越合理。法简易行,但过简通俗读物是韵味佳趣。古法不易大众化,但对现代工业社会过于紧张的生活,却是种很好的调节。

 大众泡茶发,也叫以釜煮茶汤,汤熟后以瓢分茶,通常一釜之茶分五碗,分时沫饽要均。宋代用点茶法,可以一碗一碗的点;也可以用大汤钵,大茶筅,一次点就,然后分茶,分茶准则同于唐代。明清以后,直接冲泡为多,壶成为得要茶肯。自泡自吃的小壶固然不光,但更我的是起码能斟四、五碗的茶壶。所以,这种壶叫作?茶娘式?,而茶杯又称?茶子。五杯至十几杯巡注几周不停不撒,民间称为?关公跑城?。

泡茶的步骤视频茶艺师

山茶树为山茶科山茶属的常绿小乔木或灌木,俗名又称山茶花,原产于中国大陆、台湾、日本、韩国,其品种全世界原有九十馀种,但近年来欧美国家陆续进行品种的交配与改良后,其品种持续大量增加之中。

山茶树的生态习性

1、温度:山茶对低温的耐受程度,各品种间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单瓣型品种耐寒力比一般品种要强,能耐-10℃的低温,名贵品种对低温的耐受力低。山茶在30℃以上时即停止生长,超过35℃会出现日灼,生长的最适温度在18c~25℃之间,适于花朵开放的温度在10c~20℃之间。

2、光照:山茶喜半阴半阳,忌晒。幼树耐荫,大树则需一定光照,每天见阳光3~4小时以上,才有利于开花。但夏季强烈阳光直射会引起叶面严重灼伤,小枝枯萎。宜散射光,不宜直射光,故夏季需遮阳。冬季则以南面有全光,西北面能挡风为好。

3、土壤:山茶喜肥沃、疏松、微酸性的壤土或腐殖土,ph4.5~ph6.5范围内都能生长,以ph5.5~ph6.5之间为佳,偏碱土壤和粘重积水之地不适于山茶生长。对土壤水分要求是喜润忌湿,土壤排水良好,在梅雨和台风季节要注意排水,以免引起根部腐烂致死。

4、生长:一年有2次枝梢抽生,第一次3月底至4月中、下旬开始萌发,至5月中、下旬停止生长,称春梢,第二次自7月中、下旬到9月,称夏梢,以后即停止生长。春梢生长量大。在正常条件下,单花开花期为7~15天,但冬季可长达一个月。

山茶树的繁殖技术

1、扦插养殖:以6月中旬和8月底左右最为适宜。选树冠外部组织充实、叶片完整、叶芽饱满的当年生半熟枝为插条,长8~10厘米,先端留2片叶。剪取时,基部尽可能带一点老枝,插后易形成愈伤组织,发根快。插条清晨剪下,要随剪随插,插入基质3厘米左右,扦插时要求叶片互相交接,插后用手指按实。以浅插为好,这样透气,愈合生根快。插床需遮荫,每天喷雾叶面,保持湿润,温度维持在20~25℃,插后约3周开始愈合,6周后生根。当根长3~4厘米时移栽上盆。扦插时使用0.4%~0.5%吲哚丁酸溶液浸蘸插条基部2~5秒,有明显促进生根的效果。

2、嫁接养殖:常用于扦插生根困难或养殖材料少的品种。以5~6月、新梢已半质化时进行嫁接成活率最高,接活后萌芽抽梢快。砧木以油茶为主,10月采种,冬季沙藏,翌年4月上旬播种,待苗长至4~5厘米,即可用于嫁接。采用嫩枝劈接法,用刀片将芽砧的胚芽部分割除,在胚轴横切面的中心,沿髓心向上纵劈一刀,然后取山茶接穗一节,也将节下基部削成正楔形,立即将削好的接穗插入砧木裂口的底部,对准两边的形成层,用棉线缚扎,套上清洁的塑料口袋。约40天后去除口袋,60天左右才能萌芽抽梢。

3、压条养殖:梅雨季选用健壮1年生枝条,离顶端20厘米处,行环状剥皮,宽1厘米,用腐叶土缚上后包以塑料薄膜,约60天后生根,剪下可直接盆栽,成活率高。

4、播种养殖:适用于单瓣或半重瓣品种。种子10月中旬成熟,即可播种。以浅播为好,用蛭石作基质,覆盖6毫米,室温21℃,每晚照光10小时,能促进种子萌发,播后15天开始萌发,30天内苗高达到8厘米,幼苗具2~3片叶时移栽。

5、组培养殖:外植体常用实生苗,经常规消毒后切成1厘米长接种在添加激动素1毫克每升、6-苄氨基腺嘌呤1毫克每升和吲哚乙酸0.1毫克每升的MS培养基上,经4周培养只形成愈伤组织,而不形成芽。再转移到新的培养基后,开始形成4厘米的单个枝条,然后在吲哚丁酸0.5毫克每升溶液中浸泡20分钟,再转移到1每2MS培养基上,4周后长根。在长根培养基上生长8周后将苗移栽到装有珍珠岩和泥炭的盆中。

山茶树的种植方法

1、地栽

①种植时间:要选择在适合其生态要求的地段种植,种植时间以秋植较春植好。

②施肥方法:施肥要掌握好三个关键时期:2~3月施肥,以促进春梢和起花后补肥的作用,6月间施肥,以促进二次枝生长,提高抗旱力,10~11月施肥,使新根慢慢吸收肥分,提高植株抗寒力,为明年春梢生长打下良好基础。

③适当修剪:山茶不宜强度修剪,只要删除病虫枝、过密枝和弱枝即可。为防止因开花消耗营养过大和使花朵大而鲜艳,故须及时疏蕾,保持每枝1~2个花蕾为宜。

2、盆栽

①盆子大小:盆子大小与苗木的比例要恰当。所用盆土最好在花园土中加入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松针腐叶土。

②上盆时间:上盆时间以冬季11月或早春2~3月为宜,萌芽期停止上盆,高温季节切忌上盆。

③苗新上盆:苗新上盆时水要浇足,以盆底透水力度,平时浇水要适量。要求做到浇水量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夏季叶茎生长期及花期可多浇水,新梢停止生长后要适当控制浇水,以促进花芽分化。梅雨季节,应防积水,入秋后应减少浇水。浇水时水温与土温要相近。

④遮阳与防害:山茶一般作温室栽培,春天与梅雨期要给予充足的阳光,否则枝条生长细弱,并引起病虫危害。高温期要遮阳降温,冬季要及时采取防冻措施,盆苗在室内越冬的,以保持3~4℃为宜,若温度超过16℃,就会促使提前发芽,严重时还会引起落叶、落蕾。

山茶树病虫害防治

1、山茶叶黄斑病毒病

发病症状感病植株叶片出现**斑驳或彩斑,一般**。斑驳具有不同的形式,有时褪绿很轻,有时有不规则污斑或斑点。花有时也出现斑驳或大理石花纹。

防治方法避免用病树接穗扦插,也不要用病株作砧木。

2、山茶斑点病

发病症状感病叶片初出现小圆点,经一段时间形成圆形或椭圆形斑点,大小为2毫米-7毫米。病斑暗褐色至烟灰色,边缘稍鼓起。有时在坏死区与健部间有一暗褐色带。后期,病斑表面长出小黑点。

防治方法摘除病叶,并喷洒75%百菌清600倍液,或0.15%高锰酸钾液。

3、山茶灰斑病

发病症状又叫轮斑病、轮纹病,为山茶上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主要危害叶片,但也危害新梢。叶上病斑近圆形、半圆形,褐色,大小1-2厘米。扩大后病斑中心变灰白色,边缘黑褐色,明显隆起。病斑与周围的健全组织界限分明。后期病斑上产生黑色小点,较粗大,严重时落叶。病斑发生于新梢时常造成新梢上呈褐色,长形,水渍状,边缘明显,后逐渐凹陷,缢缩,不连续纵裂成溃疡斑,大小3-4毫米,有时可达10-30毫米。最后病梢脱落。

园艺防治加强栽培管理,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是防病的主要措施。例如适当增施有机肥、磷钾肥。

人工防治发病早期摘除病叶,减少侵染来源,也包括越冬前病、落叶的清除,深埋或烧毁。

药剂防治新叶长出后,喷洒70%代森锰锌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超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1:160-200倍式波尔多液,隔10天1次,6-9月间共喷4-5次。

4、山茶灰霉病

发病症状病菌先从花瓣的尖端侵入。发病后,病部呈水渍状,褪色。最后,花瓣变褐腐烂,花朵脱落。

防治方法①注意通风,降低湿度。②及时摘除病花,集中销毁或深埋于土中。③发病初期,喷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扑海因1500倍液。

5、山茶日灼症

发病症状主要被害部位是叶片。受害较轻的叶片,在叶面产生淡灰白色、淡**和淡黄褐色伤斑,斑的边缘界限不明显,叶背相应部位不显现发病症状。受害较重的叶片,伤斑为褐色至黑褐色,边缘较明显,周围略显淡**。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伤斑中受害量重部位,出现长椭圆形,椭圆形或近圆形褐色坏死斑,颜色较伤斑明显为浅,边缘稍凹,与伤斑分界明显。在坏死斑的正面和背面为病菌所寄生,并产生小黑点。在少数暴露较明显的枝条上,亦可出现浅灰褐色灼伤斑。

防治方法在夏季高温季节,用芦帘等物进行遮荫,可以有效地防止日灼。如系盆栽山茶,可以搬到有荫处,避免太阳直接照射。在高温干旱季节,应增加灌水次数,以不断补充植株蒸腾所需要的水分,也可设法降温,减少水分的蒸腾,如叶面喷水,地面铺草等。在高温期间不施或少施氮肥,适当施些钾肥,以免枝叶徒长而肥嫩娇弱,易遭灼伤。在夏季高温地区的园林绿地建设中,如需配置山茶,宜考虑种植在较阴处。

6、山茶缺铁黄叶病

发病症状主要表现在新梢的幼嫩叶上。开始叶肉先变黄,而叶脉两侧仍保持绿色,致使叶面呈绿色网纹状失绿。随病势发展,叶片失绿程度加重,出现整叶变为**,叶缘枯焦,引起落叶。严重缺铁时,新梢顶端枯死。

防治方法改良土壤,释放被固定的铁元素,是防治黄叶病的根本性措施,适当补充可溶性铁,可以治疗黄叶病树。

7、茶黄毒蛾

发病症状又名茶毛虫,属鳞翅目、毒蛾科。发生严重时能将山茶等的叶片食光,并可食害嫩枝皮层和花蕾。幼虫体上有毒毛,人体触及,会引起皮肤奇痒和红肿。形态特征成虫雄蛾体长6-8毫米,翅展20-28毫米。雌蛾体长9-13毫米,翅展26-35毫米。雄蛾前、后翅棕褐色,稀布黑色鳞片。前翅前缘橙**,顶角和臀角各有1块橙**斑,顶角黄斑内有2个黑色圆点。翅中部有2条黄白色横带,两端弯。卵扁圆形,淡**。直径约0.8毫米。卵块椭圆形,上覆黄褐色绒毛。幼虫体长10-25毫米。头部黄棕色,有光泽,具褐色小点。体黄棕色,圆筒形。各体节背、侧面多具黑瘤数枚,瘤上族生**毒毛。

防治方法①幼虫群集时,可摘除虫叶。摘时不要触及毒毛。②幼虫发生初期,用90%敌百原药、50%马拉硫磷乳油、25%亚胺硫磷乳油、50%杀螟松乳油中任一种杀虫剂的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2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喷雾防治。

8、茶细蛾

发病症状又名幕孔蛾、三角卷叶蛾,危害山茶、茶和油茶,将叶尖向叶背面卷结成三角形虫包,居于包内取食。转移他叶时则另行卷包取食。一般一包内1虫,偶尔一包内有2-4头幼虫。幼虫老熟后在虫包上咬一孔洞爬出,转移到下部老叶或成叶背面靠近主脉处结茧化蛹,一般一叶结茧1个,也有的一叶上结2-3个的。

防治方法人工捕杀三角苞内的幼虫。在幼虫孵化初期喷布80%敌敌畏乳油、50%杀螟松乳油、50%辛硫磷乳油中的任一种杀虫剂的1000倍液,或10%二氯醚菊酯乳油6000-8000倍液。

9、茶二叉蚜

发病症状国内以广东、广西、云南发生较多,亚洲热带地区、北非、中非、欧洲南部、大洋洲、北美洲热带及亚热带地区都有分布。为害茶、山茶、金花茶、可可、咖啡、柳和榕等植物。为害状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幼叶背面和嫩梢上为害,也为害嫩芽和花蕾等。常造成枝叶卷缩硬化,以致枯死,亦诱生煤病或招至黑霉菌的孳生,使枝叶变黑。

农业防治冬季结合修剪,剪除有卵枝或被害枝,压低越冬虫口基数。在生长季节进行摘心或抹芽,除去被害的和抽发不整齐的新梢。减少蚜虫食料,以压低虫数。保护利用天敌在气温高,天敌繁殖快,数量大的季节,应尽量不喷约或少喷防治,或喷用对天敌杀伤力小的选择性农药,以免杀灭天敌。或重点选喷蚜虫为害严重的树,保护天敌。在天敌数量少的树上,可人工引移、释放瓢虫、草蛉等天敌消灭蚜虫。

药剂防治在天敌不足以控制蚜虫为害的时候,应在春季及早喷约杀蚜,以免扩大蔓延,5-6月喷药保护新梢,8月喷药保护秋梢。可掌握在25%的新梢上发现有少数蚜虫时开始喷药。

10、侧多食跗线螨

发病症状主要危害嫩叶和嫩茎。被害部呈黄褐色或灰褐色,受害严重时,叶片沿外缘向叶背卷曲,叶肉增厚,叶片变硬变脆,嫩梢扭曲畸形。形态特征成螨雌成螨卵圆形。长170-249微米,宽111-164微米。淡**至橙**,半透明。卵椭圆形。长100-110微米。无色透明,将孵化时淡绿色,卵表面有纵向排列的白色小疣突,每行有小疣突6-8个。幼螨初孵化的幼螨近椭圆形,乳白色,取食后为淡绿色,后体呈棱形,体末有明显的分节现象,腹部末端为圆锥形,着生刚毛1对。足3对。若螨体长椭圆形,长150微米,体末分节消失。足4对。

防治方法对引进的苗木、接穗、插条等,应认真检查,如发现有此螨寄生,必须经过防治再引种栽植。防治药剂可参照田间防治的药剂使用。在发生期,可用40%三氯杀螨醇乳油1000倍液,或20%螨卵酯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0%氯杀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5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均有关良好的效果,如连续发生较多,可每隔5-7天再喷几次。

1. 泡茶的步骤

泡茶的步骤 泡茶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冲泡方法绿茶的冲泡,相比于乌龙茶,程序非常简单。

根据条索的紧结程度,应分为两种。然而,无论使用何种方法,第一步均需烫杯,以利茶叶色香味的发挥。

1 外形紧结重实的茶1) 烫杯之后,先将合适温度的水冲入杯中,然后取茶投入,不加盖。此时茶叶徐徐下沉,干茶吸收水分,叶片展开,现出芽叶的生叶本色,芽似枪叶如旗;汤面水汽夹着茶香缕缕上升,如云蒸霞蔚。

如碧螺春,此时则似雪花飞舞,叶底成朵,鲜嫩如生。叶落之美,有“春染海底”之誉。

2) 一段时间之后,茶汤凉至适口,即可品茶。此乃一泡。

茶叶评审中,以5分钟为标准,茶汤饮用和闻香的温度均为45-55C。若高于60C,则烫嘴也烫鼻;低于40C,香气较低沉,味较涩。

这个时间不易控制。如用玻璃杯,我一般用手握杯子,感觉温度合适即饮;如用盖碗,则稍稍倒出一点茶汤至手背以查其温度。

完全依靠经验,所以实践是最重要的。3)第一泡的茶汤,尚余三分之一,则可续水。

此乃二泡。如若茶叶肥壮的茶,二泡茶汤正浓,饮后舌本回甘,齿颊生香,余味无穷。

饮至三泡,则一般茶味已淡。此种冲泡方法,除碧螺春外,同样适合于平水珠茶、涌溪火青、都匀毛尖、君山银针、庐山云雾等较紧结的茶。

2 条索松展的茶这些茶,如采用上述方法,则茶叶浮于汤面,不易浸泡下沉。应采用如下方法:1) 烫杯后,取茶入杯。

此时较高的杯温已隐隐烘出茶香。2) 冲入适温的水,至杯容量三分之一(也可少一些,但需覆盖茶叶)此时需注意的是注水方法。

茶艺馆中,普遍是直接将水冲击茶叶,我认为这种方法不妥。这种茶本身比较舒展,无需利用水的冲力,反而易烫伤嫩叶。

我采用的方法是,如用玻璃杯,则沿杯边注水,盖碗则将盖子反过来贴在茶杯的一边,将水注入盖子,使其沿杯边而下。然后微微摇晃茶杯,使茶叶充分浸润。

此时茶香高郁,不能品饮,然恰是闻香最好时候。3) 稍停约两分钟,待干茶吸水伸展,再冲水至满。

冲水方法如前。此时茶叶或徘徊飘舞,或游移于沉浮之间,别具茶趣。

4) 其它步骤,皆与紧结茶相同。合适这种方法的,有六安瓜片、黄山毛峰、太平猴魁、舒城兰花等。

有些条索不是特别紧结亦非特别松展的茶,两种方法均可,也是各人的习惯而已。科学的泡茶讲究三素:一、投茶量;不同的茶,不同的泡茶器皿投茶量也不相同;基本上六大基本茶类中的绿茶、红茶、黑茶、黄茶、白茶投茶量在容器水容量的2%~3%。

如获至宝100ml的盖碗,投茶量仅需求2~3克;二、水温;不同的茶所需温度略有不同:总的来说分不发酵和发酵茶两类,发酵茶的水温高于不发酵的茶,绿茶是不发酵茶,它的水温为65℃~75℃之间;而红茶、黑茶、乌龙茶的水温则为全沸水,特别是云南地区海拨高,沸点低,一定要涨透(但也不能过熟)才能激发出茶的香、韵、味;三、浸泡时间;浸泡时间,长了苦涩并且可能将茶中不好的物质如农残量浸泡出来;短了淡薄无味;同时与投茶量、水温有恰当的比值,如投茶量高,浸泡时间短;反之时间则增加。所以三要素是喝到一杯好茶的基本条件。

科学饮茶则以健康为中心。所以略有禁忌。

有九不饮:一、不饮时新茶(才制成不足月的茶);二、不饮异味茶(贮藏不当,制作不良);三、不饮头遍茶(一些等级低的茶需洗茶); 四、不饮隔夜茶;五、不饮空腹茶;六、不饮过度茶;七、不饮过热茶;八、不饮醉后茶;九、不宜用保温瓶沏茶。1. 煮茶法直接将茶放在釜中熟煮,是我国唐代以前最普遍的饮茶法。

其过程陆羽在《茶经》中已详加介绍。大体说,首先要将饼茶研碎待用。

然后开始煮水。以精选佳水置釜中,以炭火烧开。

但不能全沸,加入茶末。茶与水交融,二沸时出现沫饽,沫为细小茶花,饽为大花,皆为茶之精华。

此时将沫饽杓出,置熟盂之中,以备用。继续烧煮,茶与水进一步融合,波滚浪涌,称为三沸。

此时将二沸时盛出之沫饽浇烹茶的水与茶,视人数多寡而严格量入。茶汤煮好,均匀的斟入各人碗中,包含雨露均施,同分甘苦之意。

2. 点茶法此法即宋代斗茶所用,茶人自吃亦用此法。这时不再直接将茶熟煮,而是先将饼茶碾碎,置碗中待用。

以釜烧水,微沸初漾时即冲点碗。但茶末与水亦同样需要交融一体。

于是发明一种工具,称为“茶筅”。茶筅是打茶的工具,有金、银、铁制,大部分用竹制,文人美其名曰“搅茶公子”。

水冲放茶碗中,需以茶筅拼命用力打击,这时水 *** 融,浙起沫饽,潘潘然如堆云积雪。茶的优劣,以饽沫出现是否快,水纹露出否慢来评定。

沫饽洁白,水脚晚露而不散者为上。因茶乳融合,水质浓稠,饮下去盏中胶着不干,自然称为“咬盏”。

毛茶法即在茶中加入干果,直接以熟水点泡,饮茶食果。茶人自制茶,自采果,别具佳趣。

点花茶法为明代朱权等所创。将梅花、桂花、茉莉花等蓓蕾数枚直接与末茶同置碗中,热茶水气蒸腾,使茶汤催花绽放,既观花开美景,又嗅花香、茶香。

色、午味同时享用,美不胜收。泡茶法此法时清以至现代,为民间广泛使用,自然为人熟知。

不过,中国各地泡茶之法高精亦大有区别。由于现代茶的品种五彩缤纷,红茶、绿茶、花茶,冲泡方法皆不。

泡茶的八个步骤

8个步骤,分别是备具、洁具、赏茶、投茶、洗茶泡茶、奉茶和收具。

1、需要准备的茶具有壶承、盖碗/紫砂壶、公道杯、过滤网、茶荷、茶巾、茶夹、茶刮、品茗杯、杯托和随手泡。 2、清洗盖碗/紫砂壶、公道杯和品茗杯,盖碗和公道杯可以直接用沸水冲洗,品茗杯则用茶夹协助来用沸水冲洗。

3、将茶叶倒入茶荷中,供客人欣赏干茶外形。 4、用茶刮轻轻把茶荷中的茶叶拨至盖碗/紫砂壶中,动作要轻,不要把茶叶拨到盖碗/紫砂壶外。

5、沸水倒入装有干茶的盖碗/紫砂壶中,然后把过滤网架在公道杯上,把盖碗里的茶汤倒入公道杯中。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洗茶要即泡即出,不要闷泡,否则会影响茶汤的口感。

6、洗完茶后就开始正式泡茶了。 7、泡好茶后,泡茶者需要往品茗杯里倒入七分满的茶水,然后双手端给客人,而客人也需要行叩手礼以表示感谢。

8、完成泡茶和品茶之后,就需要把茶具收好并且清洗擦干。

扩展资料:

1、泡好一杯茶或一壶茶,首先要掌握茶叶用量。

每次茶叶用多少,并没有统一标准,主要根据茶叶种类、茶具大小以及消费者的饮用习惯而定。 2、茶叶种类繁多,茶类不同,用量各异。

如冲泡一般红、绿茶,茶与水的比例,大致掌握在1:50--60,即每杯放3克左右的干茶,加入沸水150—200毫升。如饮用普洱茶,每杯放5--10克。

如用茶壶,则按容量大小适当掌握。用茶量最多的是乌龙茶,每次投入量几乎为茶壶容积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多。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泡茶。

用英语写一篇泡茶的过程我只要把这个泡茶的过程写出来.词语:茶

Introduction about every part of tea set:1.teapot 2.serving container 3. *** aller tea cup 4.iron kettle 5.waste-water stuff Rinse tea set Pour the boiled water into the teapot.And then use bamboo picker to hold tea cups into the boiled water and wash them.This step is to clean whole tea set,to take away the dust and residues into the tea set.And warm up the tea pot and any other tea stuffs.Rinse tea leaves Put about 7 gram of Ooloong tea leaves into the tea pot,pour boiled water into the tea pot.And pour out the water quickly to save the aroma of the tea leaves.Then rinse the tea cups with the boiled water again.Afterward pour the water into wastewater stuff Brew the tea Pour the boiled water into the tea pot again,make the water full of the tea pot,and even a bit over the tea cover.Pour hot water down the cove to marm up the temperature.Wait for around 1 minute,when you see the water beyond the cover bee dry off.Then it is the right time to pour out the tea into the serving container,then divided into every *** aller tea cups.During the steeping time,the leaves have absorbed the water and make the tea into properly way.Three key points about brewing tea:1.tempreture of water 2.quantity of water 3.brewing time.If too long infusion would make the tea bitter and distroy the fresh aroma.Taste the tea Hold the tea cup with three fingers like three dragons holding one pearl Firstly,look at the tea colour,this is a point of tea-enjoyment to watch the soup looks clear,light golden color.That is why we regard Chinese tea culture is a kindly delicated culture.Secondly, *** ell the fragrance,like *** elling a nice flower and fruit.Thirdly,taste the tea.One cup normally just have two swallows.Drink a swallow and keep the tea in your mouth sipping for while to make tougn get full taste of tea.The good tea will be present the feeling of *** ooth water,lasting aroma.The pleasant taste soothes your throat and jaw.Resteep Make the resteeping time between the two times in right way and in right tempreture.The second and third time make the best taste of tea.Good Ooloong tea has long flavor.So if we control the timing in right way,we can make 6-7 steeping.After the third time,make the water stay in the tea slightly longer,it will be make the taste as good as the original ones.没分选我。

泡茶的步骤是怎样的,需要注意什么

步骤如下:

1、温具用热水冲淋茶壶,包括壶嘴、壶盖,同时冲淋茶杯,随后即将茶壶、茶杯沥干。温具的目的是提高茶具温度,使茶叶冲泡后温度相对稳定,不使温度过快下降。

2、置茶按茶壶或茶杯的大小,往泡茶的壶(杯)里置入一定数量的茶叶。置入茶叶后,可以观赏壶(杯)里的茶叶形状与颜色。

3、冲泡置茶入壶(杯)后,按照茶与水的比例,将开水冲入壶中。冲水时,除乌龙茶冲水须溢出壶口、壶嘴外,通常以冲水八分满为宜。

4、倒茶冲泡好的茶应先倒进茶海里,然后再从茶海倒进客人的茶杯中。茶海又称公道杯,取分茶公道之意。

5、奉茶奉茶时,需要用茶盘托着送给客人,放置客人右手前方。奉茶的时候,主人还须用空余的手做出请茶的姿势,此时客人可用右手食指和中指并拢弯曲,轻轻敲打桌面,以表谢意

6、品茶茶泡好之后不可急于饮用,而是应该先观色察形,接着端杯闻香,再啜汤赏味。

扩展资料:

1、很多人以为冲泡茶叶不宜用沸水,理由是沸水高温可以破坏茶叶中的维生素C,尤其是维生素C含量较丰富的绿茶更不宜用沸水冲泡。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解。科研人员曾对茶汤中维生素C的稳定性做过专题研究,他们发现,溶于水中的维生素C在100℃时10分钟即被破坏掉83%。但用沸水冲泡茶叶并不会大量破坏维生素C,这是因为茶汤中的维生素C是比较难以分解的,其较为稳定的根本原因在于茶汤中含有较多的多酚类物质,它们能与铁离子、铜离子等相互作用,从而抑制了维生素c的分解。

2、沸水高温固然可破坏维生素C,但在茶汤和白水两种不同的条件下,破坏程度是有很大差距的,人们的误解正出于忽视了这种差异的存在。从另一方面看,用沸水冲泡茶叶,既能使茶叶的香气更多更快地散发出来,又能使茶叶中的水浸出物溶解得较多(如咖啡碱和茶多酚等物质),使茶汤滋味较醇和爽口。所以,合理而科学的冲泡方法当是第一道茶汤用沸水冲泡,冲泡时间以5~10分钟为宜,此时的茶汤品质(指品尝价值和营养价值)较好。

百度百科,泡茶

正确泡茶步骤

1、将茶杯用清水冲洗干净,倒入适量开水温杯后,将水倒出。

2、将茶叶放入高温烫过的茶杯中,用开水泡至茶叶舒展。

3、盖上茶杯盖,将杯中水分倒出。

4、杯中重新倒入开水,倒水角度由上而下。

5、刚泡好的茶叶水温过高,等5-10分钟,茶水不再烫嘴了,慢慢入口品尝即可。

正宗泡茶的具体步骤

明代的许次疏在《茶疏》中说:“茶滋于水蕴于器,汤成于火,四者相连,缺一不可”。

茶、水、器、火四者,环环相扣,这和我们谈的如何泡好茶正好相呼应。 泡茶看似容易,将茶置于壶内,注热水,待片刻,再倒出来,就完成了“泡茶”!表面看来,铁观音茶就如上述的分解动作,就可得好茶汤!然而,静心观茶、识茶,钻研茶的特质,才是泡好茶的第一步!在上述文字记载之外,实际泡茶过程中,以及面对不同茶叶和茶器时更仔细分辨,才得好茶汤滋味。

安溪铁观音茶的泡饮方法别具一格,自成一家。首先,必须严把用水,茶具,冲泡三道关。

“水以石泉为佳,炉以炭火为妙,茶具以小为上”。 冲泡按其程序可分为八道: 1 白鹤沐浴 (洗 杯):用开水洗净茶具 2 观音入宫 (落 茶):把铁观音茶放入茶具,放茶量约占茶具容量的五分; 3 悬壶高冲 (冲 茶):把滚开的水提高冲入茶壶或盖瓯,使茶叶转动; 4 春风拂面 (刮泡沫):用壶盖或瓯盖轻轻刮去漂浮的白泡沫,使其清新洁净; 5 关公巡城 (倒 茶):把泡一,二分钟后的茶水依次巡回注入并列的茶杯里; 6 韩信点兵 (点 茶):茶水倒到少许时要一点一点均匀地滴到各茶杯里; 7 鉴尝汤色 (看 茶):观尝杯中茶水的颜色 8 品啜甘霖 (喝 茶):乘热细缀,先闻其香,后尝其味,边啜边闻,浅斟细饮。

饮量虽不多,但能齿颊留香,喉底回甘,心旷神怡,别有情趣。

正宗泡茶的具体步骤

正确的泡茶步骤:

1、选茶。茶叶是喝茶的精髓,如何挑选茶叶也是一门学问,选择适合自己的茶叶,可以清醒头脑,使人平和理性舒缓。

2、温具。用沸水冲淋所有茶具,随后即将茶壶、茶杯沥干,温具的目的是提高茶具温度,使茶叶冲泡后温度相对稳定,同时还起到清洁的作用。

3、置茶。置茶就是放茶叶,往泡茶的壶(杯)里置入一定数量的茶叶,茶叶的数量随不同茶叶而不同的,还有随个人喜好而放。

4、冲泡。置茶后,将开水冲入壶中,通常以冲水八分满为宜,冲泡时间一般为5分钟左右,冲泡次数越多,浸泡时间越长。

5、倒茶。冲泡好的茶应先倒进茶海里,然后再从茶海倒进客人的茶杯中。

6、奉茶。奉茶时,需要用茶盘托着送给客人,放置客人右手前方,请客人品茶。

7、品茶。茶泡好之后不可急于饮用,而是应该先观色察形,接着端杯闻香,再啜汤赏味。

扩展资料:

辨识茶叶的好坏有如下几种方法:

1、看茶叶等形状。如果茶叶容易破碎,则说明含水量低,品质好;如果茶叶不容易破碎,这说明茶叶含水量高,茶品质较差。

2、看茶汤的透明度,是否清澈。

3、看叶片,茶叶如果好的话茶叶展开后会很细嫩、整齐。

4、闻干茶叶的香气。

5、闻泡过的热茶的香气。

6、茶叶入口的醇厚、回味、鲜爽等。

泡茶的步骤及如何正确泡茶

泡茶的正确步骤

1、温具

正确的泡茶步骤图解

用沸水冲淋所有茶具,随后即将茶壶、茶杯沥干,温具的目的是提高茶具温度,使茶叶冲泡后温度相对稳定,同时还起到清洁的作用。

2、置茶

置茶就是放茶叶,往泡茶的壶(杯)里置入一定数量的茶叶,茶叶的数量随不同茶叶而不同的,还有随个人喜好而放。

3、冲泡

置茶后,将开水冲入壶中,通常以冲水八分满为宜,冲泡时间一般为5分钟左右,冲泡次数越多,浸泡时间越长。

4、倒茶

冲泡好的茶应先倒进茶海里,然后再从茶海倒进客人的茶杯中。

5、奉茶

奉茶时,需要用茶盘托着送给客人,放置客人右手前方,请客人品茶。

6、品茶

茶泡好之后不可急于饮用,而是应该先观色察形,接着端杯闻香,再啜汤赏味。

泡茶的步骤!

冲泡方法 绿茶的冲泡,相比于乌龙茶,程序非常简单。

根据条索的紧结程度,应分 为两种。然而,无论使用何种方法,第一步均需烫杯,以利茶叶色香味的 发挥。

1 外形紧结重实的茶 1) 烫杯之后,先将合适温度的水冲入杯中,然后取茶投入,不加盖。 此时茶叶徐徐下沉,干茶吸收水分,叶片展开,现出芽叶的生叶本色,芽 似枪叶如旗;汤面水汽夹着茶香缕缕上升,如云蒸霞蔚。

如碧螺春,此时 则似雪花飞舞,叶底成朵,鲜嫩如生。叶落之美,有“春染海底”之誉。

2) 一段时间之后,茶汤凉至适口,即可品茶。此乃一泡。

茶叶评审中,以5分钟为标准,茶汤饮用和闻香的温度均为45-55C。若高 于60C,则烫嘴也烫鼻;低于40C,香气较低沉,味较涩。

这个时间不易控制。如用玻璃杯,我一般用手握杯子,感觉温度合适即饮; 如用盖碗,则稍稍倒出一点茶汤至手背以查其温度。

完全依靠经验,所以 实践是最重要的。 3)第一泡的茶汤,尚余三分之一,则可续水。

此乃二泡。 如若茶叶肥壮的茶,二泡茶汤正浓,饮后舌本回甘,齿颊生香,余味无穷。

饮至三泡,则一般茶味已淡。 此种冲泡方法,除碧螺春外,同样适合于平水珠茶、涌溪火青、都匀毛尖、 君山银针、庐山云雾等较紧结的茶。

2 条索松展的茶 这些茶,如采用上述方法,则茶叶浮于汤面,不易浸泡下沉。应采用如下 方法: 1) 烫杯后,取茶入杯。

此时较高的杯温已隐隐烘出茶香。 2) 冲入适温的水,至杯容量三分之一(也可少一些,但需覆盖茶叶) 此时需注意的是注水方法。

茶艺馆中,普遍是直接将水冲击茶叶,我认为 这种方法不妥。这种茶本身比较舒展,无需利用水的冲力,反而易烫伤嫩 叶。

我采用的方法是,如用玻璃杯,则沿杯边注水,盖碗则将盖子反过来 贴在茶杯的一边,将水注入盖子,使其沿杯边而下。然后微微摇晃茶杯, 使茶叶充分浸润。

此时茶香高郁,不能品饮,然恰是闻香最好时候。 3) 稍停约两分钟,待干茶吸水伸展,再冲水至满。

冲水方法如前。此时茶叶或徘徊飘舞,或游移于沉浮之间,别具茶趣。

4) 其它步骤,皆与紧结茶相同。 合适这种方法的,有六安瓜片、黄山毛峰、太平猴魁、舒城兰花等。

有些 条索不是特别紧结亦非特别松展的茶,两种方法均可,也是各人的习惯而已。 科学的泡茶讲究三素:一、投茶量;不同的茶,不同的泡茶器皿投茶量也不相同;基本上六大基本茶类中的绿茶、红茶、黑茶、黄茶、白茶投茶量在容器水容量的2%~3%。

如获至宝100ml的盖碗,投茶量仅需求2~3克;二、水温;不同的茶所需温度略有不同:总的来说分不发酵和发酵茶两类,发酵茶的水温高于不发酵的茶,绿茶是不发酵茶,它的水温为65℃~75℃之间;而红茶、黑茶、乌龙茶的水温则为全沸水,特别是云南地区海拨高,沸点低,一定要涨透(但也不能过熟)才能激发出茶的香、韵、味;三、浸泡时间;浸泡时间,长了苦涩并且可能将茶中不好的物质如农残量浸泡出来;短了淡薄无味;同时与投茶量、水温有恰当的比值,如投茶量高,浸泡时间短;反之时间则增加。所以三要素是喝到一杯好茶的基本条件。

科学饮茶则以健康为中心。所以略有禁忌。

有九不饮:一、不饮时新茶(才制成不足月的茶);二、不饮异味茶(贮藏不当,制作不良);三、不饮头遍茶(一些等级低的茶需洗茶); 四、不饮隔夜茶;五、不饮空腹茶;六、不饮过度茶;七、不饮过热茶;八、不饮醉后茶;九、不宜用保温瓶沏茶。 1. 煮茶法 直接将茶放在釜中熟煮,是我国唐代以前最普遍的饮茶法。

其过程陆羽在《茶经》中已详加介绍。大体说,首先要将饼茶研碎待用。

然后开始煮水。以精选佳水置釜中,以炭火烧开。

但不能全沸,加入茶末。茶与水交融,二沸时出现沫饽,沫为细小茶花,饽为大花,皆为茶之精华。

此时将沫饽杓出,置熟盂之中,以备用。继续烧煮,茶与水进一步融合,波滚浪涌,称为三沸。

此时将二沸时盛出之沫饽浇烹茶的水与茶,视人数多寡而严格量入。茶汤煮好,均匀的斟入各人碗中,包含雨露均施,同分甘苦之意。

2. 点茶法 此法即宋代斗茶所用,茶人自吃亦用此法。这时不再直接将茶熟煮,而是先将饼茶碾碎,置碗中待用。

以釜烧水,微沸初漾时即冲点碗。但茶末与水亦同样需要交融一体。

于是发明一种工具,称为“茶筅”。茶筅是打茶的工具,有金、银、铁制,大部分用竹制,文人美其名曰“搅茶公子”。

水冲放茶碗中,需以茶筅拼命用力打击,这时水 *** 融,浙起沫饽,潘潘然如堆云积雪。茶的优劣,以饽沫出现是否快,水纹露出否慢来评定。

沫饽洁白,水脚晚露而不散者为上。因茶乳融合,水质浓稠,饮下去盏中胶着不干,自然称为“咬盏”。

毛茶法 即在茶中加入干果,直接以熟水点泡,饮茶食果。茶人自制茶,自采果,别具佳趣。

点花茶法 为明代朱权等所创。将梅花、桂花、茉莉花等蓓蕾数枚直接与末茶同置碗中,热茶水气蒸腾,使茶汤催花绽放,既观花开美景,又嗅花香、茶香。

色、午味同时享用,美不胜收。 泡茶法 此法时清以至现代,为民间广泛使用,自然为人熟知。

不过,中国各地泡茶之法高精亦大有区别。由于现代茶的品种五彩缤纷,红茶、绿茶。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116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