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淡水大棚养殖技术是什么?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3 07:53:26
字号:

南美白对虾淡水大棚养殖技术是:

南美白对虾淡水大棚养殖技术是什么?

1、设施用材:主要构件有立柱、横梁、锚固梁、钢丝拉绳、塑料薄膜、网片等。用水泥杆或水泥桩加镀锌钢管作立柱,镀锌钢管或加元钢焊接作横梁,钢筋混凝砼作锚固梁,钢丝绳作牵绳,塑料薄膜作覆盖,尼龙网作保护,做成“人”字式或圆弧型钢丝网架大棚。

2、搭建方法:主要有三种搭建方法,即有框架大棚搭建、无框架大棚搭建和伞式钢索保温棚搭建。

3、配套设施:池底铺设4路?15mm-20mm PVC材质气管,进气口由中部接入。池两头进水,中间设溢水管排水,预先铺设的排水管道孔径根据总进水量考虑。

南美白对虾的大棚养殖要点:

1、种苗选择

放养良种种苗选择体质健康活泼,活动能力强,规格均匀一致,不带病的优质良种虾苗,苗种规格5毫米-6毫米。在放苗时,要特别注意盐度,池塘盐度不能低于育苗池盐度1以上。放苗前要用充分发酵过的有机肥与生物肥料、光合细菌等进行肥水,使透明度保持30厘米—40厘米再后放苗。

2、苗种放养

早茬苗放养:3月下旬即行放苗,密度在10万尾左右/亩。7月底以前可根据市场行情随时起捕上市。晚茬苗放养:8月上旬前放苗,密度在5万尾—6万尾左右/亩,在棚内水温降至16℃—17℃可及时起捕,如能利用地热或电厂余热等资源则可尽量延迟上市。

3、投饵

由于前期肥水较好并具有丰富的天然饵料,故虾苗一般长至4cm—5cm前不需投饵。当观察到养殖池内枝角类、桡足类等生物饵料急剧减少时即可开始投喂南美白对虾专用配合饲料。一般日投饵两次。可在每一大棚内设几个固定投饵台,投饵后2小时进行检查以无残饵为宜。

4、水质调节

根据养殖季节的不同,适时加注新水和进行水质调节。一般养殖前期每天加水5厘米~10厘米,透明度保持在30厘米—40厘米,达到2米水位后,才开始逐步换水,每天换水量10厘米左右。

以后逐步增大到15厘米—20厘米。养殖后期水色过浓的池塘换水量增大到30厘米左右,尽量使池水保持清爽,透明度保持在30厘米—50厘米。

5、日常管理

每天巡塘观察对虾吃食、活动情况,及时处理病死虾;定期监测水质,对饲料台、工具进行消毒;严格控制养殖无关人员进出入养殖区域。

6、收获

春季虾长到70天左右(5月下旬)达到60头左右就可用地笼网疏苗卖虾,随着虾的增长逐渐疏苗出虾;秋季一般在10月上旬根据虾大小、密度开始用地笼网疏苗卖虾。可以一直养到水温15-16℃,时间一般在11月中下旬,出虾完毕。

什么是温室大棚养殖甲鱼的水质调控技术

(1)水温对水产养殖的影响

不同水生动物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同类水生动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水温的要求也有差异。水温变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养殖动物呼吸频率和新陈代谢的改变等方面。在适温范围内,水温升高,呼吸频率增快,代谢作用增强,耗氧量增大;反之,温度的迅速变化将会导致新陈代谢速度的改变,渗透压调节和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等问题,甚至会导致水生动物体内各种酶的失活,从而引起鱼类的死亡。在适温范围内,如遇寒潮、暴雨、换水、转池等发生的水温变化,也会给水生动物带来不良影响,轻则发病,重则死亡。水温突变对幼鱼的影响更为严重,初孵出的鱼苗只能适应±2℃以内的温差,6厘米左右的小鱼能适应±5℃以内的温差,超过这个范围就会发病。此外,水温的变化明显影响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水温上升,溶解氧减少;水温升高还能使病原微生物活力增强,诱发疾病。

水温的高低对鱼类的摄食影响明显。草鱼在水温27~32℃时摄食量最大,20℃时摄食量显著减小,水温低于7℃时,就会停止进食;鲤鱼在水温23~29℃时吃食最旺盛,4℃以下基本停食。因此鱼类的生长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即春季吃食逐渐加强,夏季摄食旺盛,冬季摄食停止或基本停止。

(2)提高养殖水温的主要措施

①增加光照可提高水温。因此池塘应为东西走向,周围不种植高大的树木,不建高建筑物。

②春季池塘水位应降低,在0.7~1.0米即可,以利于池水温度的提升,增加养殖动物食欲;随水温的升高和养殖动物产量的增加,逐渐加深水位,高温季节达到最高水位,以降低水温;秋后随水温的降低,应保持高水位池水,以保持较高的池水温度,利于养殖动物摄食和生长。

③如果水源温度低,入塘前应使水经过一段较长曝气的流程,或在贮水池贮存一段时间,以提高水温。

④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地下温热泉水或工厂温排水,进行水产养殖。

甲鱼温室养殖成功的关键在于把节能降耗、成本控制的管理观念融入到日常管理中,这是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基础。因此,甲鱼温室养殖日常管理应围绕水温控制、饲料投喂、水质调控、病害控制四个关键环节开展工作。

一、水温控制

水温20℃~30℃是甲鱼生长的最佳温度范围,水温高于20℃时甲鱼就开始摄食,摄食量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加。水温低于最佳温度时饲料转化率会降低;水温高于最佳温度时由于活动量增加,饲料转化率也会降低,所以应使水温保持在最佳的温度范围内,过高、过低都会造成饲料浪费。

二、饲料投喂

1.投喂方式。水下投喂适合甲鱼的摄食习性,能使甲鱼摄食速度加快,采用软颗粒饲料投喂比采取块状饲料投喂节省饲料。

2.投喂量控制。甲鱼摄食受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很大,当气温、水温发生变化及用药时,应考虑到对甲鱼的影响调整投喂量,一般水下投喂应控制在30分钟内吃完。

甲鱼过量摄食时生长过快,容易导致甲鱼生理负载增加或超负载,引起甲鱼内脏受损而诱发内脏疾病。

3.饲料选择。饲料成本在养殖成本中占40%左右,饲料的投喂方法与所选饲料品质的好坏,决定养殖成本控制的成败。通过最终的效益分析,比较优质饲料与劣质饲料的价格与综合养殖成本,我们就可以走出选择饲料光看价格的误区。

三、水质调控

甲鱼生性喜净怕脏,良好的水体环境是甲鱼稳定生长的重要条件,水质调控工作做得好坏,决定着养殖的成败。

1.充氧。水体充氧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水体中有害气体与有害有机质的含量,要保证充氧设施的畅通。但要选择在固定的时间段内充氧,使甲鱼形成习惯,减少充氧对甲鱼的惊扰。

2.合理使用微生物制剂。微生物制剂的合理使用可以大大节约水质调控及其他方面的投入。

3.排污与换水。定期排污是控制水质的有效手段,换水是调节水质最直接的方式,换水时应根据水质情况决定换水量。

四、病害控制

稚甲入池前要做好消毒工作,入池前用2‰的食盐水溶液浸泡稚甲30分钟。在甲鱼体重50克以前谨防霉菌病的发生,在这个阶段应增强稚甲体质,避免机械性损伤是预防工作的重点;甲鱼体重50~150克时谨防白点病的发生,日常消毒以溴氯制剂为主;体重50克至成甲,谨防疖疮病的发生。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111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