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药杀虫剂的使用方法众多,包括喷雾、喷粉、撤施、拌种、泼浇、浸种、熏蒸、拌种、毒饵、毒土等,一般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使用方法,使用时要注意适量使用、针对性使用、选择合适的使用时间,并注意避免陷入见虫就杀、迷信特效药、滥用杀虫剂、随意加大使用剂量等误区。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农药杀虫剂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吧。一、农药杀虫剂使用方法有哪些
农药杀虫剂用来杀灭农林害虫,对于农业生产有着重要意义,不过使用农药杀虫剂的时候,要注意正确的使用方法,那么农药杀虫剂怎么用呢?
一般来讲,农药杀虫剂的使用方法有很多,包括喷雾、喷粉、撤施、拌种、泼浇、浸种、熏蒸、拌种、毒饵、毒土等,根据标签上的要求、害虫种类以及农药杀虫剂的种类性状选择合适的使用方法即可。
二、农药杀虫剂使用注意事项
1、注意适量原则
农药杀虫剂的使用剂量都要严格控制,使用量过少,防效达不到要求,用量过大,会产生药害,因此在使用农药时,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配,切忌盲目添加。
2、针对性使用
农药杀虫剂是专用于杀虫的,它不能用来杀菌;另外,农药杀虫剂有多种类型,有的是广谱杀虫,有的是专门针对某一类害虫,选择时要注意根据害虫种类针对性用药。
3、注意施用方法
根据不同防治对象,采取不同的施药方法,如下喷式是针对地面除草和叶面病虫害的,上喷式针对叶背病虫害的,斜切式针对稻丛下部的病虫害,玉米螟采取点心和灌心方法。
4、选择合适的使用时间
在喷洒农药杀虫剂时,一定要选择天气晴朗的时段,并且温度不能过高,否则杀虫剂会快速挥发,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最好在上午8-10点或者下午4-6点进行。
三、使用农用杀虫剂常见误区有哪些
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虫害问题,使用农药杀虫剂是常见的解决方式。使用农药杀虫剂的时候,要注意避免陷入以下几个误区:
1、杀虫要杀死、杀完
每次杀虫都坚持把虫杀死、杀完,大有赶尽杀决之势,其实完全没有必要.....一般杀虫剂只要能达到让其丧失繁殖力和对植株的危害能力即可。所有杀虫剂在使用同时或多或少的会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过于追求杀死、杀完,往往会造成药害。
2、见虫就杀
经检查后,发现虫的数量达到危害阈值,会对植物产生危害影响时,才需要杀虫。
3、迷信特效药
越是特效药越是对植物危害大,选择杀虫剂只要能达成控制虫对植物体的危害即可。
4、滥用杀虫药
不对症下药,滥用杀虫药,不仅起不到良好的杀虫效果,反而可能造成虫害。
5、只注意成虫,忽视虫卵
只注意杀死成虫,忽视虫卵,没有做好当虫卵大量孵化时的应对预防措施。
6、长期使用单一农药杀虫剂
长期使用单一杀虫剂会使虫体产生抗药性,一般建议能几种杀虫剂交替配合使用。
7、随意加大使用剂量
不按照说明剂量用药,会增加虫体抗药性,且很容易造成药害。
8、不注重用水量和施药时间
不同用水量对杀虫剂的效果影响较大,特别是高温干旱季节应加大用水量。施药时间往往决定效果,特别针对傍晚才出来活动的害虫。
为了经济安全有效,就必须合理用药。必须了解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及克服方法,化防生防紧密结合,减少杀伤天敌,减少污染环境,防止公害;防止对植物的药害。合理混用。同时还应了解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
(1)应了解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
①根据害虫种类施药。不同昆虫对同一种药剂毒力的反应是不同的,即每种农药都有它一定的防治范围和对象。②适时施药。同一种害虫,幼虫龄期不同,耐药性相差可达几百倍。一般3龄后耐药性显著提高,而以初孵幼虫耐药性最低。一般来说,鳞翅目昆虫对药剂的抵抗力为:卵>蛹>幼虫>成虫。常用农药的药效随田间温度的升高而提高。
(2)合理混用农药
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农药混合使用,可以防治同时发生的害虫、病害或兼治杂草。有时可以克服和防治抗药性害虫,并能节省人力物力。但是农药的混用,必须根据农药的理化性、毒理,防治对象及混合后可能产生的化学变化、对作物的影响等方面综合考虑。例如大多数有机磷农药是带中性或微酸性,它们之间一般可以混合。
农药混用不适当,则会减低效果,或造成药害。要注意:①失效的农药,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②混合后产生化学反应引起植物药害的农药,不能相互混合。如波尔多液不能与石硫合剂混用。③混合后出现乳剂破坏现象的药剂型,或混合后产生絮结或大量沉淀的农药剂型。不能相互混合。
(3)考虑对害虫天敌的安全
化防、生防往往相互矛盾,主要是杀伤天敌,引起害虫再猖獗。为了避免化防对害虫天敌产生的不良影响,必须把化防与生防适当配合,进行协调防治,协调防治的主要途径,一是选择药剂的适当浓度和药量、适当的剂型、适当的施药方法及适当的施药时间。
(4)避免对植物的药害
造成植物药害的原因主要有:①各种不同作物、甚至不同品种,对农药的耐药性有很大差异。②不恰当的施药量。③植物的不同发育阶段对农药有不同反应。④气候条件。
(5)防止农药对人畜毒性和残留残毒的产生
在使用农药时,对于防止农药中毒,一定要认真对待。防止中毒事故的发生,除了事先了解农药的毒性外,必须加强组织领导,作好思想工作。要提高警惕。对剧毒农药的使用,必须遵照有关规定。对于中等毒性或毒性较低的农药也不要麻痹大意。
防止农药产生残留残毒的办法:要严格遵守农药在水果上不超过允许残留量。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森保方针,不要单纯依靠化学农药,必须贯彻以林业防治为基础,在防治果树病虫害时应抓紧冬季及早春防治。在开花结果期中发生病虫害时,则应合理使用农药,特别是要制定农药的安全使用间隔期(即某一种农药在收获前最后一次使用日期)安全间隔期的长短是与药剂种类、施药浓度、施药次数、施药方法、植物种类、地区条件和季节等因素有关。
(6)尽量交替用药,防止抗性产生
若不用农药,采用生物、农业等方法可控制害虫时,尽量避免用药。化防是救急措施。若连续用一种农药,易使害虫产生抗性,交替使用可减少或避免抗性产生。
化学农药除了安全、合理使用外,对农药本身来说要提倡和发展高效、低毒、快速、无交互抗药性、低残毒的农药,并且剂型加工方面有所改进,如缓释剂。这对于合理使用杀虫剂、延长残效、减少流失和污染、降低毒性都有好处。害虫的综合治理不完全排除农药的使用,当害虫种群数量达到或超过经济阈值时,常需要农药进行防治。使用农药应该注意把化学防治的副作用减少到最低水平。总之,要保证人、畜、有益动物和植物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