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掌握定植苗龄
一般用于移栽的韭菜春播日历苗龄为80~90天。从生理苗龄上看单株长有4~6片叶,苗高18~22厘米,植株健壮但尚未开始分蘖时定植,同时定植期要尽量避开高温高湿季节。露地直播的韭菜在春季播种时,要在地温稳定达到10~15℃时就可以开始了。秋季直播的韭菜要在越冬前(温度降至3℃)至少要有50~60天的生长期,有这样株龄的苗子才能安全越冬。但要注意用于秋季播种的韭菜籽需放在冷凉处越夏,以防高温引起发芽率降低。
(2)掌握定植密度和方法要求
一要适期定植。韭菜定植最好避开高温高湿季节,否则土壤含水量过多,氧气含量不足,影响新根发生,甚至引起烂根。气温过高,蒸腾作用盛,容易引起叶片过度失水而枯萎。定植过晚,当年秋季生长时间短,鳞茎积累的养分少,对第二年春季的产量有影响。二要精细整地。韭菜栽培地最好选择土质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高、2年以上未种过葱蒜类蔬菜、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壤土。前茬如是种植春苞菜、春菜花或采种白菜地的最好,前茬作物收获后应及时清洁田园,施肥,浅耕细耙,再按照布局要求做畦。三要灵活掌握栽培密度。露地韭菜移栽定植的韭菜适宜密度,应根据栽培方式和品种的分蘖能力强弱来确定,以促进分蘖、持续高产,同时便于管理。对单株生长发育要求不严格,靠大群体争取产量的品种和栽培方法,多采用穴撮栽的方法。要求畦宽2米左右,行距30~40厘米,穴距15~20厘米,每穴栽4~10株(分蘖能力强的要少些,如徐州四季薹韭每穴4株左右)。也有些地区进行单株栽培,主要是对单株发育要求高的品种,以个体充分发育求得产量和质量。一般行距为30厘米左右,株距为1.5~2厘米,每667米2栽苗10万~13万株。四要掌握移栽方法。在移栽前3~4天育苗畦要浇一水,商情适宜时起苗,抖掉苗根上的泥土,须根留7~10厘米剪齐。为了提高成活率,缩短缓苗期应采取随起苗、随分苗(大小苗分开定植)、随移栽、随浇水的定植方法。定植深度以不埋没叶鞘为宜,过深分蘖减少,过浅容易散撮,生长寿命短。要栽齐、栽平、栽实,尽量保持根系舒展。栽后及时浇水。
(3)加强栽后管理
韭菜越冬能力和来年长势主要取决于植株积累营养物质的多少,而营养物质的积累又取决于韭菜秋季的生长状况。因此,加强栽后管理非常重要,要围绕“养根壮秧”为中心采取措施,才能为来年的丰产创造条件,主要有浇水、追肥、排涝、除草、治蛆等。
一是浇水、追肥。移栽后要及时浇缓苗水,在降雨少的干旱年份和干旱地区可连浇2~3水。墒情适宜时及时中耕,疏松土壤增加透气性,促缓苗、促发根。进入夏季雨量增多,要控制浇水。处暑后气温逐渐下降,是栽后旺盛生长时期,而且降水减少,要肥水猛攻,一般5~7天浇水1次,结合浇水追施氮素化肥2~3次,每667米2每次施尿素7~10千克。寒露以后气温逐渐转凉,生长减慢,为促进营养积累到鳞茎和根系,措施上要“蹲秧”,减少浇水,维持地表见干见湿,停止施肥,以免贪青,影响适时“回根”,否则越冬不安全,影响来年生长。立冬后叶片枯萎,进入休眠,这时要浇足“冻水”,“冻水”要适时,过早影响回根,过晚地表结冰,以浇水后封冻又不在地表结冰为适宜时期。
二是排涝、除草、治蛆。进入雨季之前,地块周围要挖好排水沟,并注意除草、治蛆等工作。
三是加强第二年及以后的管理。露地韭菜播种后当年主要是发根养棵,第二年开始收割上市。进入第二年的韭菜一直到第四年分蘖力强,新根数量多,生长旺盛,产量也是高峰期。如果管理得当,就能延长产量高峰的年限,实现稳产高产。“养根壮秧”仍是栽培管理的中心任务,要处理好养根与收割的关系。第二年春季回暖后先清除畦面的枯叶,然后在行间松土,以提高地温,增加土壤透气性。并结合松土撒施腐熟有机肥,每667米2 3000千克。早春因气温、地温低,一般情况下不浇水,春季第一次浇水要在第一刀收割后进行,以后的浇水要维持地表见干见湿。每次浇水后,仍要松土,2年以上的韭菜田还要培覆土,以免韭菜跳根裸露于地面,培覆土的时间一般是在韭菜长到13~15厘米时进行,覆土厚度一定要达到跳根的高度,一般不能少于1.5厘米。培土的方法是在春季选晴天的中午把土铺在行间。也可结合施肥,把培土改为上粗肥,既起到培土的作用,又可提高土壤肥力。在收割二刀之间要追施速效肥料一二次,第一次在新叶长出3厘米高时进行,每667米2施用尿素5~7千克,第二次是在苗高13厘米左右时进行,每667米2施用尿素7~9千克。夏秋管理与第一年相似。在管理过程中要结合肥水管理做好菜地除草和防治病虫害的工作。
四是注意收割次数、时期。栽培韭菜首先是“养”,其次才是“割”,切不可贪图一时一茬的收益,而影响以后几年的收益。一般每年收割3~5茬,以春夏时期为主。收割以株高30~35厘米,单株叶片7~8张为宜。每次收割以早晨为好,可保持品质鲜嫩。同时要注意收割留茬高度。一般从鳞茎以上4~5厘米下刀。
1、搭建大棚
首先要选择一个地势平坦、水源方便、风力不能太大、光照充足地区搭建大棚,最好是在平原会丘陵地区。大棚主要分为冬暖式大棚和春秋大棚,其中冬暖式大棚是冬季种植,春秋则适应在晚秋和早春种植。在搭建好大棚之后则要进行消毒灭菌工作,可以采用高温闷棚或药剂消毒,对于病虫害防治极为有效,在种植前半月,可对棚室内喷洒多百粉尘剂,再密封后利用百菌清烟剂进行烟熏,约一周后,在对地面喷洒多菌灵药剂,可以达到极佳消毒灭菌效果。
2、整地施肥
在种植前首先要在大棚中调配好营养土,这是蔬菜生长的关键点,在种植时一般要选择肥沃的土壤,在结合整地施入有机肥和无机肥。施肥时要注意时间和方法,施肥要在种植前一月,施肥时要注意施肥量,将肥料撒施在土壤上,在进行翻耕,使其和土壤混合均匀,此外在施肥前要经过发酵处理,施用腐熟的肥料,以免在土壤中发酵产生有毒气体,危害生菜生长。
3、选择蔬菜品种
反季节蔬菜并不是能种植所有的蔬菜,要选择耐寒、抗病性强、早熟的品种,这样减少才能低温给蔬菜带来的影响,比如西葫芦、西红柿、辣椒、茄子、黄瓜、丝瓜等蔬菜,另外菠菜、白菜等可以在冬季种植蔬菜,产量会更高。
4、田间管理
蔬菜在定植时要采用抓窝定植,定植时要在穴内施入有机肥,能提高成活率,此外定植后要及时浇灌缓苗水,保持土壤湿度,不同的蔬菜对于水分的需求不同,这点要控制浇水次数,以满足不同蔬菜的生长所需。还要定期的松土除草,避免杂草抢占养分,影响蔬菜生长,松土能促进幼苗根系生长更为顺利。还有发现病弱株要及时清除,以免传播病虫害,要合理的喷洒生长素和生长抑制剂,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
5、保温保湿防寒工作
反季节蔬菜种植关键点是要做好保温保湿防寒工作,在幼苗缺水,地温低、夜间温度低,根系营养不足、抗寒力较弱这三种情况,都可能导致冻害发生。所以针对这些情况,要时刻保持土壤湿度;定期松土,防止土壤板结;定期喷洒叶面肥,增加植株营养;定期通风,减少二氧化碳等有毒气体排放,也能使蔬菜适应外界温度;在夜间时要覆盖多层保鲜膜,减少棚室热量的散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