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出现根腐病的症状是什么?应该怎样防治?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3 06:06:10
字号:

半夏根腐病,块茎周围出现黑块,叶片逐渐发黄。发病后约一周,块茎内充满黑水。整株植物都死了,只留下一层薄薄的外皮。病菌迅速蔓延,整个半夏地块在短时间内就会被感染腐烂,散发出腥味。微生物菌根肥不仅可以消毒幼苗、土壤、灌溉根系,还可以直接被植物根系吸收,促进植物生长,抑制病原真菌菌丝体的正常生长或直接消灭病原菌。

半夏出现根腐病的症状是什么?应该怎样防治?

半夏块茎腐病是一种常见的真菌病害,可分为干腐病和湿腐病,侵染初期,块茎表面出现不规则的黑斑,并迅速向周围扩展,黑斑形成斑块,由外向内侵染块茎,根系开始萎缩,地上部分逐渐变黄枯萎。一周后,块茎被黑水覆盖,整个植株死亡。细菌会迅速扩散,土壤和空气会有腥味。半夏块茎腐烂病是通过土壤或种茎传播的,在种植和贮藏期间都有发生,因此在种植初期就需要控制。

8~10月是半夏根腐病的高峰期,是块茎生长较快、抗病性较弱的时期。土壤中含有大量有害细菌,极易侵入半夏块茎并迅速扩散,使半夏块茎在短时间内腐烂,给半夏生产造成严重损失。选择抗病品种,以无病块茎或球茎为种茎;播种前对茎进行消毒,防止茎携带病菌;种植前,选择壤土或砂土、中性土或酸性土,秋季多雨地区,地面应有20%坡度,平原地区规划排水沟,确保及时排水。阴雨天气,土壤湿润时,可通过中耕松土,打破土壤硬化层,增加土壤与空气的气体交换;旋转;烂茎、去皮加工等。

筛选出抗病性较好的半夏植株,以无病块茎或球芽为种茎。播种前对茎进行消毒,以防止病原菌进入茎内。在半夏适宜的小区栽培中,应采取土壤消毒措施,避免土壤中含有细菌。现场应提前做好排水沟,确保排水畅通。结合根腐病的特点,应以预防为主,加强植物免疫力,增强植物自身的抵抗力,以减少根腐病的发生,田间施用微生物菌肥根肥可以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和抗病能力,同时抑制土壤中的病原菌,从而减少病害的侵袭。总之,根腐病是半夏生长和贮藏过程中的常见病害。因此,应提前采取预防措施,不再需要采取工作措施来预防严重的疾病。

半夏有哪些特征?

树下适合种耐阴的中药材植物,效益高。如半夏等。

半夏的栽培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本草纲目》记述:“五月半夏生,盖当夏之半也,故名。”

半夏味辛,性温,有毒,归脾、胃、肺经。具有降逆止呕、燥湿化痰、消痞散结的功效。主治痰多咳喘、风痰眩晕、痰饮眩悸、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症等。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呕;法半夏多用于燥湿化痰。

一、特性特征半夏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5-30厘米。地下块茎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2厘米。叶从块茎顶端生出,幼苗常具单叶,卵状心形,中间一片比较大,两边的比较小,先端锐尖,基部楔形,有短柄,叶脉为羽状网脉,侧脉在近边处联合。叶柄下部内侧生一白色珠芽,有时叶端也有一枚,卵形。浆果成熟时红色。

二、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半夏根系较短,喜肥,以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种植为好。翻耕土地前,每亩施腐熟的有机肥或土杂肥2500-4000千克、过磷酸钙15-20千克作基肥,深翻20厘米,耙细整平,作1.2米宽的高畦。

2.种植方法。①繁殖。主要用块茎和珠芽,但用种子亦可繁殖。a.珠芽繁殖。母块茎抽出叶后,每一叶柄下部或叶子基部能生出1个珠芽,直径0.3-1厘米,两端尖,中间大。当珠芽成熟时,即可采摘作种用。b.小块茎繁殖。2年或3年生的半夏,萌生出的小块茎也可作繁殖材料。在收获时,选取直径0.7-1厘米的小块茎作种,拌湿润的沙土,储藏于阴凉处,以待播种。c.种子繁殖。播后3年才能收获,但生产中较少用。②种植。一年四季均可进行,以春种为宜,且春种愈早愈好。条播或撒播均可。条播,先在畦上按行距10-15厘米,开5-7厘米深的沟,将块茎植于沟中,株距2-5厘米,每亩用种量约75-100千克。播后盖腐熟农家肥,然后施腐熟人畜粪,最后盖土与畦面平。栽后土壤应保持一定的湿度,土壤干燥时,需及时浇水,以利出苗。如用种子繁殖,播种前应将地浇透,按行距3-5厘米撒播,上盖3厘米厚的细土,然后覆盖杂草,保持一定湿度,经20-25天即可出苗。

3.田间管理。①中耕除草。苗出齐后,应及时清除杂草,行间用特制小锄浅锄,深度不能超过3厘米。株间草宜用手拔除。②施肥。除施足基肥外,生长中期,尤其是“小满”前后,应重施珠芽肥,如腐熟的饼肥、人畜粪水等。若基肥不足,前期应追施硫酸铵每亩10-15千克,“小暑”培土前还可追肥1次,生长后期可以不追肥。③培土。由于6月以后,叶柄上的珠芽逐渐成熟落地,种子也陆续成熟并随植株的枯萎而倒地,所以6月初和7月中旬应各培土1次。取畦沟细土,撒于畦面,厚约1.5-2厘米,盖住珠芽和种子,然后用铁锹拍实。④灌溉排水。半夏喜湿润,怕干旱。如遇久晴及干旱,应及时灌水。若雨水过多,应注意开沟排水。⑤摘蕾。除了需要种子繁殖以外,生长期抽出的花蕾应全部摘去,以减少养分的消耗,促进地下部分的肥大。

三、病虫害防治:

1.病害。①叶斑病。发病时叶片上有紫褐色病斑,后植株渐渐枯萎。防治方法:发病前和发病初期喷1:1:120波尔多液或65%代森铵500倍液,每7-10天喷1次,连续2次或3次。②病毒病。病株叶卷缩成花叶,植株矮小、畸形。防治方法:除去病株,杜绝传染源;选无病株留种。③块茎腐烂病。多发生于长期积水处,发病后地下块茎腐烂,地上部分枯萎。多采用开沟排水进行防治。

2.虫害。红天蛾:幼虫为害叶片,将其咬成缺刻状或食光叶片。防治方法:害虫幼龄期喷90%敌百虫800倍液;也可以人工捕捉。

四、采收及加工:

1.采收。块茎和珠芽繁殖的半夏在当年或第2年采收;种子繁殖的半夏于第3年或第4年采收。春秋两季均可采挖。选择晴天,浅翻细翻,将横径0.7厘米以上的拾起,作药材或留种。过小的留于土中,继续培植,次年再收。

2.加工。收获的半夏,堆放室内10-15天后(夏天气温高时间应缩短)去皮。先将半夏分为大、中、小三级,分别盛入箩筐,每筐只装一半,放在流水处,除去外皮,半夏洁白时停止冲洗。操作时,如用手摸半夏,过后需擦姜汁或菜油,以免中毒。

(余椿生)

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别名老鹳眼、老鸦芋头、野芋头、地巴豆等。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主产于四川、贵州、湖北、安徽、江苏、河南、浙江等省,其中四川省产量大、质量好。以地下块茎入药,含淀粉53.2%.挥发油约0.013%、少量脂肪。此外尚含胆碱、1-麻黄碱、3,4-二羟基苯甲醛葡萄糖甙、β-谷甾醇葡萄糖甙。高龙胆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β-氨基丁酸等。药理实验有镇咳、祛痰、止吐、解毒作用,浸膏给小鼠腹腔注射半数致死剂量为13.142g/kg,家兔灌服1g/日/只,多数有腹泻,半数兔于20日内死亡。生半夏毒性最大,次为漂半夏,再次为生姜浸半夏和蒸半夏,白矾半夏最小。味辛,性温,有毒。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能,用于治疗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等症,生用外治痈肿痰核,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呕,法半夏多用于燥湿化痰。

一、形态特征

株高15—3Gcm,地下块茎扁球形,直径1—3cm,表面有黄棕色叶基残体;块茎上半部有多数须根,底部与下半部淡**,光滑。块茎顶端生叶,叶柄下部有一珠芽。一年生叶为卵状心形的单叶,2—3年后为三小叶的复叶。小叶椭圆形至披针形,先端尖,基部楔形,全缘光滑无毛。花单性,雌雄同株,肉穗花序顶生,佛焰包绿色,下部管状不涨开,上部微张开。雌花生于花序基部,雄花生于雌花之上,自交不亲和。2n=144。浆果卵圆形,绿色。花柱明显(图14—51)。

图14—51 半夏形态图

1.植株 2.雌花 3.肉穗花序纵剖面

二、生物学特性

半夏喜温和湿润的气候和荫蔽的环境,怕高温、干旱及强光照射,叶片的栅栏组织不发达,海绵组织细胞排列松散,间隙大(图14—52)是其原因。多野生于河边、沟边、灌木丛和山坡林下。在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中栽培最适宜。土壤粘重不利根系的发育及子半夏的形成。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图14—52 半夏叶片组织横剖面

(一)光照

光照强度对半夏生长发育有较大的影响。

如珠芽的发育与光强度密切相关,以半阴区形成的珠芽最多,约为母块茎个数的6.38倍,光照太强或太弱均少(表14—56)。

表14—56 珠芽的增长与光照的关系

半夏块茎的增重与光照强度也有较大的关系。以半阴区增重最多(表14—57)。

表14—57 块茎增重与光照的关系

(二)温度

半夏于8—10℃萌动生长,20—25℃是最适生长温度,30℃以上生长缓慢,超过35℃时地上部分死亡,故半夏春季生长旺盛,盛夏炎热倒苗,秋季凉爽时又复萌发生长。

(三)水分

半夏对水分要求较高,因半夏根系浅,吸收能力有限,地上部分耐干旱能力差,缺水或空气过于干燥,均易造成半夏地上部分枯萎。

在半夏生长过程中,光照、温度、水分诸因素是综合起作用的。如果土壤水分和空气湿度适宜,可减轻光照过强,温度过高造成的不利影响。适当遮荫,对减少水分消耗、缓和旱情、降低温度有积极作用。

三、栽培技术

(一)品种

半夏栽培历史较短,当前还没有培育出具一定特征的品种。野生半夏的叶子有宽窄之分,一类为小叶狭长披针状的(16×2cm)柳叶型,一类为小叶圆阔披针状的(14×4.5cm)桃叶型。初步观察,桃叶型夏季倒苗时间较短。

(二)选地与整地施肥

半夏产量高低,选择土地是一项重要措施。粘重土地不利根部发育及块茎生长。盐碱、涝洼地皆不宜栽种。土质疏松、肥沃具有排灌条件的砂质壤土最为适宜。半夏根深一般不超过20cm,可于秋季作物收获后,封冻前冬耕,深15—20cm,第二年春解冻后,每亩施猪圈肥3000—4000kg,撒匀,浅耕一遍,耙细整平,做1m宽的畦,包括畦埂20cm,长度最好不超过20m,以利灌溉。栽种前若墒情差,要浇水造墒,待地表干松后再播种。若封冻前灌足水,一般不用浇水,春季地温上升得快,有利早出苗。

(三)繁殖方法

1.种子繁殖

夏秋种子成熟时,随收随种,也可贮存于湿润的细砂中,春季在整好的地内,按行距15cm开2cm深的沟,将种子撒入沟内,耧平保持湿润即可出苗,当年长一个卵状心形单叶,第二年3—4个心形叶,个别的有三小叶组成的复叶。实生苗当年块茎直径0.3—0.6cm。

2.珠芽繁殖

5—6月选叶柄下成熟的珠芽,在整好的畦内按行距15cm,株距3cm栽于3cm深的沟内,栽后覆土,当年可长出1—2片叶子,块茎直径1cm左右。第二年秋,大的加工入药,小的继续做种栽用。

3.块茎繁殖

此方法块茎增重快,当年就可收获,一般多用此法。栽时严格选种,这是半夏高产的关键之一。收获时,选当年生直径1.2—1.5cm的块茎作种。过小的生长能力弱,需再生长一年。春季日平均气温10℃左右时下种,过早温度低,起不到早播的作用,过晚出苗齐、快,但生长期短,影响产量。在整好的畦内双行条播,按行距20cm开4—5cm深的沟,每畦开四沟,沟底要平,按株距3cm将种茎交叉放入沟内,每沟放二行,顶芽向上,覆土耧平,稍加镇压。每亩用种110—125kg。半夏也可结合收获秋季栽种,一般在9月下旬进行,方法同春播。

4.组织培养怏速育苗

选抗性强、高产的半夏叶的切片,叶柄的切段,珠芽或块茎的切块在试管或烧瓶内培养,可分化培养出完整的半夏植株。试验中以MS培养基附加赤霉酸0.1ppm,6-苄基腺嘌呤2.0ppm,α-萘乙酸0.2ppm较好,在这种培养基上,半夏试管苗50—60天可扩大40倍,一年可扩大培养5次。

(四)田间管理

块茎栽下后,春季一般20天出苗,如遇严重干旱,适当浇水以保全苗。出齐苗后及时松土锄草,由此至5月下旬要控制浇水,促使地下部分充分发育,防止地上部分生长过快,提高抗旱耐热能力。5月下旬以后植株生长旺盛,株芽发育也较快。半夏喜肥且珠芽在土内才能发育的更好,因此及时追肥培土是重要增产措施。5月下旬或6月上旬,叶柄下部长出珠芽时,每亩追肥圈肥500—1000kg,尿素5kg拌匀澈于沟内,并把行间的土培在半夏苗上,以刚好盖住珠芽为度。不要把叶子盖在土内。发现花薹,除留种者外,及时剪除。6月下旬,逐步进入高温季节,保持畦面湿润,尽量推迟地上部枯萎时间,雨季及时排水,以防烂根。

间作,为提高经济效益,在不影响半夏生长的前提下,可间作早熟的阿尔巴尼亚豌豆。春季半夏播种后,在畦梗上按株距15cm点播,每穴3—4粒,6月上旬成熟,每亩可收豌豆50—75kg,也可间作玉米,春季在畦梗上按株距2m点播,既可为半夏遮荫,又能增加经济效益。

(五)病虫害及其防治

1.红天蛾

(Deilephila elpenor lewisi Butler)

为害叶片或造成断苗,夏季发生。可人工捕杀;幼龄期用敌百虫等胃毒剂喷雾防治。

2.根腐病

夏季田间积水,易发生块茎腐烂,要注意即时排水;高畦种植;发现病株拔除后用5%石灰水处理病穴或浇灌根部消毒。

其他还有半夏炭疽病(Colletotrichum pinelliae Saw)、蚜虫和地下害虫。

四、采收与加工

(一)收获

九月下旬,叶片发黄,是半夏的收获季节。过早影响产量,过晚难以去皮炕晒。收刨时从畦的一端用锨将半夏挖出,翻在一边,随即细拣,将半夏按大、中、小分开。收获后需加工的鲜半夏放在筐内或麻袋内,穿胶鞋用脚踩去外皮,也可用半夏脱皮机去皮,洗净晒干或烘干,即为生半夏。半夏收刨后要及时加工,不能存放,否则难以去皮。每3—4kg鲜半夏加工1kg干品。

以个大、去净皮、色白、质坚实、粉性足者为佳。

(二)种茎选择及贮存

收获时选叶片肥厚,叶柄粗大,须根粗壮伏天倒苗时间短的植株的块茎,直径1.2—1.5cm大小的做种栽。秋播的可随收刨随挑拣随栽种,也可10月份栽种,留做春播的,把选好的种茎放于通风处晾2—3天,在室外向阳处挖50—80cm深60cm宽的窖,长度以种茎多少而定,窖底部铺干砂,放3—5cm厚的种茎,再盖一层细砂,放一层半夏,一层一层放到稍低于地面,上盖细砂或土,严冬时加盖20cm厚的土。室内存放也要一层砂一层种茎存放,初存时气温较高,种茎含水量较大,要勤检查,以防烂种。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101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