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农药由于无毒、不污染环境以及病虫害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被人们称之为绿色农药,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目前,许多地方已开始接受或使用这种农药,但在使用上必须注意以下一些问题。那么使用生物农药,环境条件是什么呢?
1、注意阳光条件:阳光中的紫外线有杀伤芽孢的作用,而且紫外线对伴孢晶体也有变形降效的作用。为避免阳光中紫外线的破坏作用,最好在下午4点以后或阴天施用。在农药中加入粗糖或玉米精浆,对过滤紫外线有一定作用。
2、注意雨水条件:中到大雨会将喷施在叶片上的菌液冲刷掉,降低药效。但如果在施药后5小时下小雨,则会增加药效,因为这时下小雨对芽孢活动有利,会加速害虫死亡。
3、注意温度条件:生物制剂农药喷施的适宜温度是20℃以上,因为生物制剂农药的活性成分是蛋白晶体和有生命的芽孢,在低温下芽孢在害虫体内繁殖速度很慢,蛋白晶体也不易发挥作用。根据实验研究表明,在25~30℃时,其药效比10~15℃高2倍左右。
4、注意湿度条件:使用生物制剂农药,环境湿度越大药效越高,尤其是使用粉状生物制剂时,只有在高湿的条件下,药效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其原因是细菌的芽孢不耐干燥的环境条件,因此,喷施细菌粉宜在早晚有露水的时候进行,以利于菌剂能较好地粘在茎叶上,并促进芽孢的繁殖,增加与害虫接触的机会。
生物农药作用机理
生物农药是指来源于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对特定的害虫具有控制特效,且安全性极高的农药。生物农药具有高效、低毒、无残留(在环境中无累积现象),抗药性慢等优点。生物类农药主要有以下三大类:
1、Bt即苏云金杆菌微生物杀虫剂,它是一种芽孢杆菌,杀虫有效成分是伴孢晶体和芽孢毒素。Bt杀死害虫主要是胃毒作用,害虫取食后由于细菌毒素作用,很快就停止取食,同时芽孢在虫体内萌发并大量繁殖,导致害虫死亡。
2、阿维菌素是一种新型的抗生素杀虫杀螨剂,主要是胃毒和触杀作用,几乎无内吸和熏蒸作用,它可以通过昆虫的气孔和爪垫进人体内,同时具有良好的皮层流的传导作用,是通过阻碍神经系统影响害虫的生命,害虫食药后开始是呈麻痹症状,随后活动和取食行为迟缓直至停止而死亡。
3、烟参碱是植物性杀虫剂。主要成分是烟碱和苦参素,对害虫有胃毒、触杀和熏蒸作用,它对害虫的毒杀机理是麻痹神经,烟参碱的蒸气可自虫体任何部分侵入体内而发挥毒杀作用。
农药最早在什么时间投入批量使用
农药可以用来杀灭昆虫、真菌和其他危害作物生长的生物。 最早使用的农药有滴滴涕、六六六等它们能大量消灭害虫。但它们的稳定性好,能在环境中长期存在,并在动植物及人体中不断积累,为此被淘汰。 后来改用有机磷农药,如敌敌畏等,替代最初的农药。 然而它们含有磷元素,容易造成水生物富营养化。近年来,一批高效低毒的农药出现,现在人们已经找到了具有专一性的农药,即激素类农药。
化学结构:有机磷类、有机氯类、拟除虫菊酯类用途分类: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杀鼠剂、除草剂、特异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来源分类:可分为矿物农药、植物性农药、有机农药、微生物农药作用方式分类,杀虫剂杀死害虫通常有触杀、胃毒、熏蒸和内吸四种作用方式。剂型分类,可分为老剂型乳油、悬浮剂、水乳剂既浓乳剂和微乳剂、可湿性粉剂、水性化剂型及水分散粒剂等。
开始使用农药的时间可能是1763 年,用尼古丁提取物杀灭蚜虫。其他的农药开发较晚,主要使用金属化合物和从天然植物提取的物质。最早是在1892 年才开始有了市售农药。农业的大规模发展和大量使用农药不过是近20年来的事情。在这期间农药的使用量显著增加,合成农药的种类上升4 倍之多,而其卖价至少提高了3 倍。这时农场经营得到很大改善,作物的收获量也增加了,疟疾一类以昆虫为媒介的传染病也显著地减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