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茶的历史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3 05:35:01
字号:

戴叔伦沉醉于茶香,不觉日落西山,不胜感慨,乃赋诗《横山》:“偶入横山寺,溪深路更幽。露涵松翠滴,风涌浪花浮。老衲供茶碗,斜阳送客舟。自缘归思促,不得更迟留。”至宋代,松阳饮茶之风日甚,茶道盛行,僧侣、文人乐于“斗茶”(即表演茶道)而不疲。松阳人祖谦禅师曾居西屏山白鹤殿修行,他是当时有名的“斗茶”高手,其与大诗人苏轼友善。一日,与苏东坡相会叙话,并为苏东坡“斗茶”。东坡先生钦佩祖谦茶道精深,乃赠诗《西屏山》:“道人晓出西屏山,来施点茶三昧手。忽惊午盏兔毫斑,打作春瓮鹅儿酒。天台乳花世不见,玉川凤液今何有?东坡有意续茶经,要使祖谦名不朽。”据说,后人在整理西屏山白鹤殿地基时,发现一石碑上刻有苏轼的这首诗。邑人明代贡生詹嘉卿在《万寿山》一诗中云:“空厨竹畔无烟火,细和茶声有竹鸡。”描写了煮茶声和鸡鸣声相和的悠闲田园生活,可见当时饮用茶在松阳寻常百姓家已是普遍现象。清代乡贤周圣教在《西屏山怀古》诗中写到:“汲水煮茶气味清,一饮人疑有仙骨”。品饮松阳茶,能令人神清气爽,足见松阳茶的极佳品质。松阳茶文化源远流长,用茶民俗别具一格,历代相沿成习,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茶叶影响了松阳人民1800多年的社会生活,也影响了松阳1800多年的传统文化。时至今日,茶叶与人们的关系更为紧密,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茶叶。松阳茶对当地老百姓生产、生活的影响尤为深刻。到2010年,全县已有茶叶面积11.02万亩 ,逾8万多农民从事茶产业,产值近2亿元,发展茶业已成为松阳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松阳茶之所以在今日能广为人知,行销全国,不仅源于现实社会对茶叶的大量需求,更源于松阳传统茶文化的厚积薄发。

松阳茶的历史

松阳县的行政区划

我国是世界第一产茶大国,目前全国茶叶种植面积达1770万亩,年产茶叶75万吨,年产值85亿元。江苏是全国茶叶加工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全国十大名茶有两个产自江苏,全省种植面积为28万亩,年产茶叶1.2万吨左右,以名优茶为主。我市茶叶生产集中在西部丘陵地区,近年来,我市各地不断加大茶叶扩面和更新改造力度,以“绿杨春”为代表的名特优茶产量不断提高,全市茶叶生产呈现稳步推进态势。据统计,全市现有茶园3.5万亩,其中今年新拓0.4万亩;春季产茶250吨,其中名特优茶76吨,占30.4%;春茶总产值达4770万元,名特优茶产值为3100万元,占65%。

综观茶叶市场,具有明显的市场走势:

一是茶叶市场消费保持稳中有升,价格基本保持稳定,没有大起大落现象。世界人均年消费茶叶近500克,英国人均年消费2460克,日本人1005克,爱尔兰3170克,中国330克,香港特别行政区1370克。有理由说茶叶消费潜力很大。发展茶叶生产具有广阔前景。

二是更取向消费名特优新茶叶。从“物质”转向“感觉”的消费变化已逐渐显现。茶叶消费依据不同地区的饮用习惯而不同,但主要趋向消费名特优新茶。目前消费市场中,低档茶滞销,大宗粗茶积压,而价格昂贵的名优茶、名牌茶走俏,高档茶畅销不衰。名优茶的价格起码要高于一般茶叶50%以上。仅仅扬州市场,每年名特优茶的需求量就达到300吨左右。近年来,优质“绿杨春”春茶每斤价格一直稳定在300元左右,新上市的茶叶有的每斤高达1000多元。

三是更加注重茶叶的安全。随着人民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以及进口国各种重金属及农药残留标准的不断提高,茶叶生产今后必须更加重视无公害生产,建立优良的茶叶生产生态环境和严格的无污染加工流程,超标茶叶今后在市场将无立足之地。

四是更加注重产品的包装。茶文化将进一步得到发扬光大,优质的茶叶包装是茶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宋时“有五乡、松阳一镇”。

元至正十年(1350年),置26都,每都10保,都有长,保有正,分任其事。

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置6乡。移风乡管7里5都,旌义乡管5里4都,布和上乡管4里4都,布和下乡管4里4都,九芝乡管5里3都,惠洽乡管4里6都。

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仍置6乡。移风乡辖里7都5图31,旌义乡辖里5都4图13,布和上乡辖里4都4图14,布和下乡辖里4都4图22,九芝乡辖里5都3图14,惠洽乡辖里4都6图26。乾隆三十三年(1768),原设都图顺编为142庄。宣统二年(1910年),实行地方自治,分设城区、厦田、五都、大竹溪、古市、玉岩、靖居、石仓8自治区,下辖都、图、庄。

民国初沿清制,置8自治区,辖都、图、庄。民国十七年(1928年),实行村里制,县辖区、村(里)、闾、邻。在城为里,在乡为村(或联合村)。时松阳县置城区、厦田、五都、大竹溪、古市、玉岩、靖居、石仓8区。民国十八年(1929年),改置5区。将城区、厦田、五都3区划为第一区,辖4里35村;改古市区为第二区,辖3里37村;以原玉岩区为第三区,辖1里19村;改大竹溪区为第四区,辖31村;原靖居区、石仓区并为第五区,辖40村。时松阳县辖5区、8里、162村、619闾、3046邻。民国十九年(1930年)2月,实行乡镇制,里编为镇,村编为乡。县城4里为4镇,古市3里缩编为1镇,玉岩里编为乡。改编后,第一区辖4镇35乡,第二区辖1镇37乡,第三区辖20乡,第四区辖35乡,第五区辖40乡,时松阳县辖5区、5镇、167乡。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调整原设乡镇,松阳县设180余乡镇,乡镇名佚。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推行保甲制,县辖区、乡镇、保、甲。时松阳县辖5区、5镇54乡、313保、3269甲。县城称城镇。

1949年5月,松阳解放,废除保甲制,原城竹、古市、靖居、玉岩各区分设办事处。5月26日,撤销各区办事处。分别建立第一、第二、第三、 第四区人民民主政府。时松阳县辖4区、21乡镇,各乡镇辖区依旧。

1950年,顺编4区分别更名为城关、古市、靖居、玉岩区、原编21乡镇扩编为43乡镇。1952年5月,增设石仓区,辖石仓、百步、横樟、五部、安民乡。时松阳县置城关、古市、靖居、玉岩、石仓5区,仍辖43乡镇。

1952年8月撤销城关区,建江南、江北区和县直属西屏镇。置王村乡,属江北区。10月撤销石仓区,原辖百步乡并入石仓乡,五部乡并入横樟乡,划归靖居区;安民乡划归玉岩区。时松阳县辖1直属镇,江北、江南、古市、靖居、玉岩5区41乡镇。

1956年3月,撤区并乡。撤销江北、江南、古市3区,所辖24乡镇合并为14乡镇,与西屏镇同为县直属镇。其中,项溪乡并入阳溪乡,四都乡、王村乡和寺口乡一部并入望松乡,寺口乡大部并入岗寺乡,竹溪乡并入水南乡,划横樟乡的大岭头、后畲并入竹源乡;万寿、赤寿乡合并为赤寿乡,南源、新处两乡全并为庄后乡,周源乡并入谢村乡;新兴、庄门两乡区划不变;余叶乡一部并入玉岩乡,另一部并入交塘乡,根下、高吉两乡并入枫坪乡,安民乡区划依旧。横樟、石仓、靖居、板桥乡区划依旧,象溪乡并入雅溪乡,裕溪、霭溪并为联溪乡。西屏、古市两镇编制居民委员会,下辖居民小组,旋改称居民区。时松阳县辖15直属乡镇,2区10乡。

1958年11月21日,撤销松阳县建制,原松阳县辖境并入遂昌县,行政区划不变。1959年4月,原红旗、红光、先锋、红星、卫星公社分别改称西屏、古市、靖居、石仓、玉岩公社,生产大队改称管理区。

1961年7月,撤销庄门管理区,辖境并入赤寿、岗寺两管理区。口管理区划归玉岩公社。9月,恢复区级建制;以原“管理区”改置人民公社;原生产队改称生产大队。同月,撤销石仓人民公社,所辖石仓、汶东、横樟管理区改置公社后并入靖居区。12月,叶村公社分置叶村、斋坛两公社。

1962年1月,石仓、汶东、横樟人民公社合并为县直属石仓人民公社。1964年6月,析望松公社塘后、庄河、榔树、西坑、陈家铺、下包、午岭、汤城、平田9生产大队,三都公社章田、柘坑2生产大队置塘后公社。时,原县境内置4区、2镇、25人民公社和1县直属人民公社。

1983年10月后,实行政社分设,原人民公社先后复改为乡,生产大队改为行政村。同月,撤销县直属石仓人民公社,置大东坝区,辖大东坝、石仓和原玉岩区安民乡,置蛤湖乡,隶属大东坝区。时松阳县辖2直属镇、5区、25乡、399行政村。

1984年8月,塘后、庄后、联溪乡分别更名为四都、新处、裕溪乡,板桥乡改建板桥畲族乡。

1985年5月,斋坦乡更名为斋坛乡,撤玉岩乡建为玉岩镇。时,松阳县辖2直属镇、5区、25乡(镇)、400行政村。

1992年3月进行撤区扩镇并乡:(1)撤销松阳、古市、玉岩、大东坝、靖居等5个区公所。(2)保留四都、三都、望松、斋坛、叶村、竹源、赤寿、新兴、樟溪、新处、谢村、枫坪、安民、裕溪等14个乡和板桥畲族乡。各乡辖区不变。(3)撤销阳溪、水南乡,并入西屏镇,镇人民政府驻西屏镇太平坊路31号;撤销岗寺乡,并入古市镇,镇人民政府驻溪边路9号;撤销交塘乡,并入玉岩镇,镇人民政府驻玉岩镇车站路14号;撤销大东坝、石仓、蛤湖乡,在大东坝村组建大东坝镇,管辖原3乡辖区;撤销靖居、雅溪乡,在象溪村组建象溪镇,管辖原2乡辖区。松阳原辖27个乡镇,其中镇3个,乡24个,扩镇并乡后调整为20个乡镇,其中镇5个,乡14个,民族乡1个。

1998年,原四都乡榔树村榔阳自然村升为行政村,划归望松乡管辖,时松阳县401个行政村。

2000年,松阳县辖5个镇、15个乡:西屏镇、古市镇、玉岩镇、象溪镇、大东坝镇;赤寿乡、新兴乡、望松乡、四都乡、谢村乡、樟溪乡、三都乡、新处乡、斋坛乡、叶村乡、竹源乡、枫坪乡、裕溪乡、安民乡、板桥畲族乡。 2013年,松阳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13亿元,比2012年增长6.5%。松阳县农作物播种面积18.19千公顷,比2012年增长1.0%,其中粮食播种面积为10.80千公顷,增长1.2%;全年粮食总产量为5.49万吨,比2012年增长3.4%。油料种植面积1.57千公顷,下降3.5%;蔬菜种植面积4.20千公顷,增长3.0%;茶园采摘面积7.71千公顷,增长2.5%。全年茶叶产量与产值分别为1.10万吨和6.05亿元,分别比2012年增长2.3%和4.5%。

2013年,松阳县全年肉类总产量1.53万吨,比2012年增长8.7%,其中猪牛羊肉产量1.38万吨,比2012年增长8.7%。禽蛋产量0.11万吨,比2012年增长15.5%。生猪出栏为14.63万头,比2012年增长8.8%,2013年末存栏8.19万头,比2012年增长1.2%。家禽出栏118.27万羽,比2012年增长3.5%。 2013年,松阳县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197.72亿元,比2012年增长21.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67.06亿元,比2012年增长21.3%。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29.52亿元,比2012年增长18.1%。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166.91亿元,比2012年增长21.2%,其中出口交货值14.00亿元,比2012年增长4.0%,出口交货值占销售产值的比重为8.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6.0%,比2012年下降0.1%。利润总额9.79亿元,比2012年增长27.8%。

2013年,松阳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新产品产值44.84亿元,比2012年增长23.2%,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为26.8%。全年发电量5581万千瓦时,比2012年下降19.7%,成品钢材产量18.86万吨,比2012年增长17.0%。

2013年,松阳县建筑业增加值4.95亿元,比2012年增长2.6%。资质以上建筑企业总产值12.47亿元,比2012年增长19.3%,利润总额0.44亿元,比2012年增长7.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1.32万平方米,比2012年增长31.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5.87万平方米,比2012年增长90.9%。 2013年,松阳县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24.45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9.5%,比2012年增长16.4%。住宿餐饮业零售额2.86亿元,比2012年增长15.0%。进出口总额2.05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20.1%。其中出口2.05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21.4%,进口0.04亿美元。

2013年,松阳县全年邮电业务收入1.41亿元,比2012年增长6.7%。其中,邮政业务收入0.13亿元,比2012年增长14.4%,电信业务收入1.28亿元,比2012年增长6.0%。

2013年,松阳县全年共接待境内外旅游者141.72万人次,比2012年增长33.0%。旅游总收入6.15亿元,比2012年增长39.3%。其中国内旅游者141.66万人次,比2012年增长43.0%;国内旅游收入6.09亿元,比2012年增长50.0%。入境旅游者0.06万人次,与2012年持平;旅游外汇收入101.3万美元,比2012年增长4.6%。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099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