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如何防蚊的?古代有蚊香吗?
许多备战里约奥运会的中国运动员为里约准备了蚊帐。当然,蚊子成为夏天人类最大的敌人。为了防止蚊虫叮咬,我们平时最多用蚊香。那么古代有蚊香吗?让我们和中国边肖一起来看看吧。
古人为了对付蚊子,发明了蚊帐和蚊香。其中,蚊香的发明可能与古代端午节的卫生习俗和烧香祭祀的习俗有关。端午节早期,人们要在家门口放艾草,还要在身上抹雄黄酒,以防蚊虫叮咬。草猪百科
最原始的蚊香出现在宋代。宋代《格物粗谈》记载:“端午采浮萍贮藏,阴干,加雄黄,纸包烧之,可驱蚊。”这应该是最早的蚊香了。雄黄是硫化砷矿石,也是古代使用最广泛的农药。
《谭子雕虫》明末记载:“蚊恨烟,旧云,用艾熏之,崩之。但是,Ai并不容易得到。常用鳝鱼、鳗鱼、甲鱼等骨头入药。纸有三四尺长,晚上熏。”说明古代人在端午节用挂在外面的艾草作为熏蚊材料。当然,蚊香的出现可能与艾草在针灸中的应用有关。
宋代的蚊香在清代进一步完善。据史料记载,由艾蒿粉、烟叶粉、松香粉、少量砷和硫磺制成的蚊香在清代江南地区有售。
汉代就有真正的烧香了,因为香炉在汉代就已经有了。史书记载,汉代首次为“避疫”而烧“月香”。从“通神”上说明烧香有“避疫”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