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业的发展
1.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的进步
唐主要农业区在黄河流域。南方的农业也在不断发展。唐朝北方以生产粟为主,南方以生产水稻为主。中原地区还出现了一些新的粮食品种,如高梁、荞麦等。它们的产量较少,显得珍贵。现在高梁在北方大量种植,已不再象唐朝时那么稀罕了。南方水稻生产中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的方法,大量种植早稻。
唐朝的蔬菜已有40多个品种,如引进的莴苣、菠菜等。据说菠菜从尼伯尔传入的。有一句诗:“二月中旬已进瓜。”唐蔬菜栽培技术有了创新,在冬季利用温泉水促进瓜果蔬菜的成熟,如长安附近的农民,引俪山的温泉水流入田间,促进黄瓜和韭菜在早春成熟。所以说:“二月中旬已进瓜”
2.茶叶和蚕桑生产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种茶、制茶、饮茶都起源于我国。唐朝时,饮茶之风盛行全国。茶叶是江南主要的经济作物,茶叶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唐代人们的衣服主要是用丝麻织品制成,政府大力推广植桑养蚕,唐蚕桑主要产地分布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蚕桑业不断发展,后来超过了黄河流域。
3.农具的改进和水利事业的发展
长直辕犁,汉代就出现了,它的辕是直的,比较长,由二条牛拉着。曲辕犁,辕是弯曲的,比前者体架要小。曲辕犁的出现是唐代耕作农具的重大改进。曲辕犁用一条牛拖曳,并且将土翻到一旁,可以调节犁地的深度。
唐朝还出现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筒车以水力作动力,效率比使用人力灌溉的翻车要高,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灌溉工具。
唐政府重视水利,兴修的水利工程遍布全国。人们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前代增强了。
由于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农业经济的发达,唐朝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唐朝大诗人杜甫为我们描述了一幅精美的图画,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库俱丰实”。
举出唐代农业发展的表现
(1)铁犁牛耕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渐推广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隋唐时期:出现曲辕犁——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
(2)耕作技术的进步
春秋战国时期:垄作法
西汉时期:代田法 播种工具耧车 耕作制度一年一熟
魏晋南北朝时期:耕耙技术 沿用至今
宋朝以后:经济重心南移 江南稻麦轮作一年两熟 有的地方一年三熟
(3)灌溉技术的发展
水利工程——战国时期:都江堰; 汉朝:漕渠、白渠、龙首渠
灌溉工具——曹魏时期:翻车;唐朝时期:筒车;宋朝时期:水力高转筒车;明清时期:风力水车。
唐朝农业生产工具有新的进步。曲辕犁就出现在唐朝。还出现了新的灌溉工具
曲辕犁
水车和筒车。唐朝前期,仅见于记载的重要水利工程就高达一百六十多项。其中著名的如玉梁渠、绛岩湖、镜湖等。天宝年间,唐朝耕地面积达到八百五十万顷。粮食产量也有提高。天宝八年,官仓存粮达九千六百万石。长安洛阳米价最低时每斗仅十三文,青州、齐州每斗仅五文。唐朝后期,由于人口南移加上土地开垦及大修水利,南方的粮食产量大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