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施药应适当增加农药的浓度,防病、治虫、除草的果才有保证。如某种农药常用浓度为1000~1500倍液,雨季可用800~100倍液。喷雾法一般要求喷雾的质量雾滴分布均匀,覆盖率高,以湿润植株表面不流滴为宜,这样就要求使用的喷雾器雾化效果好,减少药液的浪费。
夏季不仅仅是高温,还有高湿、天气变化快等特点,具体应该如何喷施药剂和肥料呢?
一、选择正确的打药时间
1、避开正午高温强光时喷药
因为此时药剂挥发性强,极易造成施药人员中毒。而且大部分害虫都躲于阴凉背光处,喷药不易击到靶上。同时农药分解快、挥发损失大,防虫效果并不理想。
2、选择无雨的阴天喷药
如果是晴天,应抢在日出后上午8-10时或日落前无露水下午5时以后、此时害虫活动正旺时喷药。而风力较大时,应停止喷药,否则会造成喷药不均匀,也容易引起药害。
二、选择合适的药剂
1、速效性农药
如杀虫剂中的敌敌畏、叶虫净、杀螟松、敌杀死、快杀灵、溴氰菊酯等农药,具有很强的触杀和熏蒸作用,施药后1~2小时或4~5小时后便可将害虫杀灭。
2、内吸性农药
内吸性杀虫、杀菌剂如久效磷、呋喃丹、氧乐果、甲胺磷、乐果、磷胺、稻瘟净、灭线威、叶枯净、多菌灵、三唑酮、溴氰菊酯等。
施药后4~5h便有80%的有效成分能通过植株的根、茎、叶等吸收进入到组织内部发挥药效,施用后4~5小时便有80%的有效成分被作物吸收到组织内部,较少因雨水淋洗而丧失药性。
3、微生物活性农药
常用的有青虫菌、白僵菌等微生物农药,在高湿条件下更有利其孢子体的萌发和繁殖,阴雨天施用这类农药,更能充分发挥其灭虫作用。
4、耐冲洗农药杀菌剂
中井冈霉素和灭病威、速克灵等具有较好的耐雨性,施药1~5小时后即使遇到阵雨,也不会被淋刷而影响药效。
三、正确的使用农药
1、按农药的毒性确定喷药的安全间隔期
一般高毒农药的残效期为1个月以上,高效低毒农药的残效期为7-10天。无论粮食、油料、瓜类作物和果树,在采收前均应按规范停止用药,以防止发生人畜中毒。
2、忌随意提高药液浓度
有的农户为提高工效,或者出于增强防治效果考虑,常增加农药用量,减少农药稀释倍数,随意提高药液浓度,即使在盛夏高温季节仍然如此。
由于烈日高温下水分挥发很快,如果喷施的农药浓度过高,很容易对植物叶片造成药剂伤害。
雨季施药应适当增加农药的浓度,防病、治虫、除草的果才有保证。如某种农药常用浓度为1000~1500倍液,雨季可用800~100倍液。
3、增加增效剂
在水剂、可湿性粉剂农药中加入黏着剂、水剂、可湿性粉剂农药的黏附力差。配制农药时,每100千克药液中加入100-150克大豆粉或洗衣粉做增效剂,可提高农药的使用效果。
4、按农药的毒性确定喷药的安全间隔期
一般高毒农药的残效期为1个月以上,高效低毒农药的残效期为7-10天。无论粮食、油料、瓜类作物和果树,在采收前均应按规范停止用药,以防止发生人畜中毒。
5、改进施药方法。
施药之前要用光滑的长竹竿轻轻擀掉植株上的水珠,然后施药。
打药时改传统的前行为退步行走,这样走延边刚刚喷在植株的药液就不会因人的走动而被扫掉。后退行走施药,步子要均匀,喷药须仔细,切不可漏喷或反复重喷。
有条件的地方,雨季可选用超低容量喷雾器喷施。这种喷雾的雾粒均匀、细密,易被植物叶片、茎秆粘住而不流失。
5、注意喷雾质量
其实作物在进行药剂喷施时,作物叶片表面能够附着的农药雾滴是有限度的,当喷洒量超过一定限度时,叶片上的细小雾滴会凝聚成大雾滴而滚落、流失,反而使叶片上附着的农药量降低。
喷雾法一般要求喷雾的质量雾滴分布均匀,覆盖率高,以湿润植株表面不流滴为宜,这样就要求使用的喷雾器雾化效果好,减少药液的浪费。
同时要注意喷药全面,尤其一些害虫喜欢在叶背的产卵为害,喷施药剂时要尤为注意。
雨季使用农药,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一般来说雨天是不适宜施用农药的。其实这是一个常识,因为雨天使用农药很有可能会导致被雨水冲淡了,因为农药很多都是固体的,遇水即溶,一旦被雨水冲涌以后那么严重的就有可能会将这些肥料给冲掉,根本就起不到施肥的效果。被雨水冲掉的肥料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那么就是会污染水域,这是比较麻烦的,所以不建议在雨天的时候使用农药。
现在农业技术非常的发达,就算是想要在雨天的时候使用那么也行,应该要选择耐雨性的微生物农药比较好一点。农药有耐雨性的农药,同样化肥也会有耐雨性的化肥,耐雨性的化肥一般来说会有一定的速效性,同时也是内吸性的,那么这些就算是在雨天进行使用,基本上不会造成多大的影响,就算有雨水的冲刷也不至于导致被溶解。
选择见效性较快的农药。农药有一种慢速型的,有一种快速型的,对于快速型的,一般在试用以后1~2个小时就可以起到大量的效果。比如说像这个速效型的杀虫剂,在雨天的时候进行使用,也可以有效的杀死一些病菌,或者说杀死一些害虫,只是这种办法不是非常的建议,毕竟下雨天喷洒对人体健康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微生物农药,哪怕是下雨也不会影响到它的药效。因为微生物农药它需要进行繁殖来进行起到杀虫的效果,所以哪怕是雨天也并不影响到药效,反而会促进它的微生物滋生,以起到灭杀虫类的效果。对于使用微生物农药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辅助剂,比如说增加一些可以有助粘性的药剂,这样就可以起到有针对性的灭杀一些虫类和细菌,因为粘性更强了,自然就不容易冲刷掉。
雨季喷洒农药一定要注意喷洒农药的时间以及药物的选择。自然界有很多生物,虽然社会提倡保护物种多样性,但对于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来说,会吃粮食的虫子,百害而无一利。为了保证粮食健康生长,在收获季节能有一个好收成,农民伯伯总是会定时喷洒农药。即便是在雨季,农药容易被冲走,利用度不高的时候,也会抓紧一切时间喷药。
雨后喷洒农药,利用度更高。雨季经常下雨,这个时候想要喷洒农药,就要关注天气预报。现在的天气预报已经相当发达了,能预测到未来几小时内有没有雨。所以,想要喷洒农药,可以关注一下雨后未来几小时的天气情况。如果没有雨,这就是最佳的喷洒农药时间,因为这时候农药可以长时间保留在植株上,不被雨水冲走。
选择内吸性农药,效果更好。农药的种类有很多,在容易下雨的季节,最好选择内吸性比较好的农药。这样,在喷洒农药四、五个小时之内,农药就会被植物吸收到体内。等到害虫啃食植物的时候,会直接中毒死亡。而农药一旦被吸入植株体内,即便下雨,也不会影响药效。所以只有选对农药,杀虫的效果才会更好。
选择速效性农药。与内吸性农药相比,速效性农药的杀虫效果更快。速效性农药虽然不被植物吸入体内,可以保持长时间的杀虫效果,但它却可以在喷洒之后一到两小时内迅速消灭害虫。如果害虫比较多,正在啃食植株,这时候使用速效性农药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增加农药的浓度。雨季多水,空气潮湿。农药喷洒出来,很有可能被雨水冲走或者被空气中的水分稀释,降低农药药效。所以在配制农药的时候,可以稍微将农药的浓度增高一些,这样也可以更好地发挥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