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周期会消失吗?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3 04:21:23
字号:

所谓周期主要还是市场供求关系来定,有市场,就有“周期”。市场上猪肉、生猪价格总不会长期处于稳定状态,有波动的。当生猪供应紧张价格就可以长期上涨,当供求平衡,价格长期处于稳定,当供应宽松,产能过剩,价格就可能长期下挫。生猪周期只要有市场在,就有“周期”,除非有计划的养殖,产能不降不过剩才能“周期”消失。

生猪周期会消失吗?

生猪产能基本上恢复正常年份水平了,生猪价格进入下降通道,接下来可能有半年下降周期,猪价跌破15元/斤以下后,可能产能进入平衡状态,生猪产能滞增长,猪肉价格回归“亲民价”后,可能有一批养殖户退出生猪养殖,生猪价格也停止下降,生猪价格、猪肉价格处于稳定周期,达到一年左右后,淘汰产能后,生猪产能可能又开始下降,生猪价格又开始上涨。

因此,生猪价格行情“周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会消失,但国家有宏观调控政策,有储备猪肉,还可以进口猪肉来平衡市场供求矛盾,使市场处于相对平衡,猪价不可能非理性波动。养猪为了盈利,如果猪价跌破成本线,是对养殖产业不利的,无利可图谁也不会养殖的,没人养猪,我们就没有肉吃,就会吃高价猪肉。因此,我们要平衡养殖户、屠宰场、消费者三者利益关系,使消费者吃上平价猪肉,养殖户和屠宰场又有利可图。使“猪周期”尽量缩短时间。

市场需要调整。当生猪产能过剩或下降,必须要通过一个周期来调整一下,挤出泡沫,淘汰产能,提档升级,使产能处于合理区间,既能满足市场供应,又能使价格相对稳定,养殖户能挣钱,屠宰场有利润,消费者得实惠。我们应该把“猪周期”看做市场正常的调整,因为市场受到消费和生猪疫情影响,会出现供求矛盾的,供求关系不会处于平衡状态,因此必须通过市场要素调整处理好供求关系。

“猪周期”对各方利益不尽是坏事,猪价上涨对养殖户带来暴利,猪价下降屠宰场利润增长,消费者吃上便宜猪肉。“猪周期”有上涨,有下跌,最终各方利益都没有多大损失。现在猪价开始下降了,对消费者有利,对屠宰场有利,等猪价上涨了,利益的天平倾向养殖户。我们要客观、公正对待和看待“猪周期”。

“猪周期”消失,除非计划生产,需要多少猪屠宰,就养多少猪,需要多少猪肉就屠宰多少生猪。定量供应,以前70年代是没有“猪周期”,因为凭票定量供应,但老百姓一个月也难得吃上两次肉,这样好吗?“猪周期”没有影响我们吃肉,也没影响养殖户利益,没必要让“猪周期”消失。

现在猪的养殖周期大约是6个月左右,也就是从正常普通猪出生到出栏的时间,体重能达到120-130斤左右。如果是从小猪开始养,养殖的周期会比较短,大约养殖5个多月后就能出栏。大多的养殖户会把猪养到110公斤之后再出栏,也有些把猪养到90公斤就会出栏。

扩展信息

养猪技术和方法需要掌握好仔猪的出生率、仔猪断奶窝重的方式、育肥猪的饲养管理、饲料的合理配制、适当的饲喂次数、饲养方法的掌握和日饲喂量,以及后期的育肥措施

如何正确进行断乳非常重要。在农村家庭养猪户,大都是采用骤然断奶法,即在断乳时,将母猪与仔猪突然分开。这种方法主要有两大不妥之处:

导致母猪犹其是泌乳量高的母猪产生乳房炎,甚至影响某些乳头的泌乳能力。

导致仔猪惊慌不安,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使仔猪的体质下降,身体消瘦,甚至死亡。

1、提高仔猪的出生率:要加强母猪的选育,加强妊娠母猪的管理,开展杂交育种。

2、增加仔猪断奶窝重的方法:提高仔猪成活率和断奶重和断奶窝重。

3、育肥猪的饲养管理:需要采用适当的育肥方法;合理安排去势、防疫接种、驱虫;同时,还需要适当的猪群规模和饲养密度。

4、掌握合理配制饲料:配制生长肥育猪配合饲料的主要原料是玉米、大麦、麦麸和米糠。配合饲料一般适合生饲,营养价值高。

5、掌握适当的喂食频率:一般采用每天喂2-3次的方法。早晨和傍晚,当猪食欲最好时,可以采食,有利于增重。

6、掌握喂食方式和每日喂食量:喂食方式一般分为自由喂食和限制喂食两种。自由采食日增重高,胴体脂肪沉积较多,每增重消耗较多的饲料。

7、育肥后期采取措施:在复合猪舍内,夏季不仅要通风换气,还要注意防暑降温。最好安装喷洒装置,定期给猪喷洒。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092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