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良的牛角椒类品种主要有哪些?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3 03:57:47
字号:

目前,我国辣椒生产上推广的优良牛角椒类辣椒品种比较多,其中较为典型的主要有以下一些:

优良的牛角椒类品种主要有哪些?

(1)78-9辣椒中国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从北京地方品种延庆大尖椒中选出。

植株高74~90厘米,开展度62厘米,生长势强,结果多,单株结果30个以上。第一果着生于主茎12~13节。果牛角形、直或稍弯、浅黄绿色,果长23厘米,果面光滑有浅皱,心室2~3个。辣味浓,适宜鲜食菜用或加工辣酱,单果重30克左右。中熟。较耐寒,耐旱,耐病性强,适应性广。适宜早春塑料大棚和露地早熟栽培,平均667米2产2000千克,高产达3500~4000千克。

适于北京、河北、陕西、黑龙江等地种植。小高畦栽培,畦宽1米,栽2行,株距30厘米,每667米2栽苗4500~5000株。(2)中椒6号辣椒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的一代杂交种,1994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植株生长势强,株高约45厘米,开展度60厘米。第一果着生于主茎9~10节。果粗牛角形、绿色,果长13厘米,横径4.5厘米,果面光滑,外形美观,果肉厚0.4厘米,心室3~4个。味微辣,风味佳,结果率高,单果重55~62克。中早熟,定植至采收32天左右,抗病毒病能力强,适于露地栽培,667米2产3000~5000千克。

适于北京、河北、陕西、山东、内蒙古、广西、云南等地种植。露地定植,畦宽100厘米,每畦栽2行,穴距27~30厘米,每667米2栽苗4500穴。每667米2播种量125克。(3)农大21号辣椒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选育的一代杂交种。

植株生长势强,抗病毒病,耐疫病。坐果多,667米2产可达3500~4000千克。果实牛角形,果长17~19厘米,果实横径3.5~4.0厘米,果肉厚达3.5毫米,单果重50~60克,微辣,果实嫩绿色,果面光滑,果肉脆嫩,品质极佳,商品性好。中熟。适于露地和塑料棚栽培。

适于北京及华北地区种植。每667米2种植4000穴左右,每穴2株。(4)丰椒一号早熟品种。株高58厘米,开展度55~60厘米,始花节位9~10节。果实粗牛角形,果面光滑,深绿色,成熟果红色鲜艳,果长13~16厘米,果实横径4.0~4.5厘米,果肉厚0.35厘米,平均单果重65克,最大单果重100克。高抗病毒病及其他病害,长势稳健,坐果能力极强,以作秋延后栽培表现突出,一次坐果能力强,单株坐果可达12~20个,红熟果在植株上留存时间长,耐贮运。延秋栽培,平均667米2产2000千克左右;早春栽培,667米2产4000千克左右。

适于长江中下游一带种植。早熟保护地栽培,每667米2栽植4000株左右;露地栽培,每667米2定植3800株。门椒不留果。(5)皖椒1号(河世椒)辣椒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育成的杂交种,1990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株高70厘米左右,开展度40~45厘米,株型中等大小,分枝力强,生长势较强。果牛角形,浅绿色,果面浅皱,果长15~20厘米,最长达25厘米。味微辣,品质好,单果重25~30克。早熟。连续结果性能好,抗性强,早春低温条件下不易落花落果,高温干旱条件下不会发生日灼现象,7~8月份仍能正常生长结果率高。抗病毒病、炭疽病能力强。适宜早熟保护地栽培,也可作越夏恋秋栽培。667米2产3500~4000千克。

适于安徽、湖南、贵州、浙江、河北等省种植。早春塑料大棚栽培,行距40~50厘米,株距33~40厘米。(6)华椒17号辣椒由华中农业大学园艺系系统选育而成,1984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株高约70厘米,开展度45~50厘米,株型紧凑,分枝力中等。第一果着生于主茎11~13节。果粗牛角形、浅绿色、果长13~15厘米,先端渐尖,果面光滑,果肉厚0.3厘米,心室3个。味微辣,单果重30~40克。中熟。耐寒性一般,耐热性较强,较耐旱,不耐涝,抗病毒能力较强,对肥水条件要求高。适宜露地越夏栽培,667米2产2500~3000千克。

适于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四川、河南、山东、辽宁等地种植。露地栽培,宽窄行栽培,宽行80厘米,窄行50厘米,株距40厘米,每667米2栽苗2500株。(7)雷阳大辣椒安徽省望江县科委从地方品种雷阳小叶椒中选育成的常规品种,1991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认定。

株高65厘米,开展度55~60厘米。第一果着生于主茎8~11节。果大、长牛角形、浅绿色,果面平滑,果顶钝尖、稍弯曲,心室3~4个。肉质脆嫩,辣中带甜,品质好,单果重约34克。中早熟,播种至始收130天。耐热,耐寒,抗旱,不耐涝,较抗炭疽病,耐贮运。一般667米2产红椒3000千克,667米2产青熟椒4500~5000千克。

适于安徽、四川、山东、江苏、浙江、湖南等地种植。露地栽培,每667米2栽苗3000株左右。(8)洛椒4号(早牛角椒)辣椒河南省洛阳市郊区辣椒研究所用早熟甜椒自交系和早熟大果型羊角椒自交系配制成的一代杂交种。

株高50~60厘米,开展度60厘米,生长势强。第一果着生于主茎10节。果牛角形、青绿色,果长16~18厘米,果粗4~5厘米。味微辣,风味好,单果重60~80克,最大果重120克。早熟。前期结果集中,果实生长速度快,开花后25天左右即可采收。高抗病毒病。适于保护地早熟栽培和春夏露地栽培。667米2产4400千克,最高667米2产5300千克。

全国各地均可种植。塑料大棚栽培,行距50厘米,穴距40厘米,每穴2株;露地栽培,行距45厘米,穴距40厘米,每穴2株。(9)21号牛角辣椒原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从长沙河西椒中系统选育而成。

株高44厘米左右,开展度65厘米左右,株型开展,分枝力较强,坐果多。第一果着生于主茎10~12节。果长牛角形、稍弯、浅绿色,果顶渐尖,果肩微凸,果面微皱,心室2~3个。辣味中等,肉质紧,水分少,单果重23克。中熟,定植至始收60天左右,全生育期280天,采收期长。较耐热,耐旱,耐病毒和白绢病,适应性较强,667米2产2000千克左右。适宜整果腌渍,鲜食、加工兼用。

适于湖南、广东、四川、贵州、广西等省(区)种植。露地栽培,行距53~60厘米,穴距47~53厘米,每穴2株。(10)湘研1号辣椒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选配的一代杂交种,1989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株高50厘米左右,开展度60厘米左右,生长势中等,侧枝少,节间密,株型紧凑,早期坐果率高。第一果着生于主茎8~12节。果粗牛角形、深绿色,果面光滑、有光泽,果长10.7厘米,横径3.5厘米,横径3.5厘米,果肉厚0.25厘米。微辣带甜,风味可口,单果重31克,最大单果重50克。中早熟,定植至采收约40天。耐寒性强,耐热性较弱,耐湿性强,抗病性一般。适宜早熟栽培,早期产量高,丰产、稳产,一般667米2产2000~3000千克。

适于湖南、湖北、四川、江西、广西、云南、安徽、陕西、甘肃、北京等地种植。露地断霜后定植,一般每667米2栽苗4000株。(11)湘研2号辣椒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选配的一代杂交种。

株高50厘米左右,开展度55厘米左右,株型紧凑,生长势较强。第一果着生于主茎10~13节。果粗牛角形、深绿色,果面光亮,果长13.5厘米,横径3.8厘米,果肉厚0.32厘米。味微辣带甜,质脆,风味佳,外观美,商品性好,单果重35克,最大单果重60克。中早熟,上市期比湘研1号辣椒晚3~5天。结果期长,耐寒,耐热,抗病毒病、炭疽病、疮痂病和青枯病。667米2产2500~3000千克。

适于湖南、湖北、广西、四川、江西等地种植。露地断霜后定植,行距47厘米,株距40厘米。(12)湘研3号辣椒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选育的一代杂交种,1992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株高52厘米左右,开展度62厘米左右,株型紧凑,生长势较强。第一果着生于主茎11~15节。果牛角形、绿色,果长15.2厘米,横径4.2厘米,果面光亮、平滑无皱,外形美观,果肉厚0.38厘米。微辣带甜,风味佳,平均单果重50克,最大单果重100克。中熟,从定植到采收约55天,耐湿、耐热力强,耐寒力一般,不耐旱,抗病毒病、炭疽病、疮痂病和疫病。为大型牛角椒中上市较早的品种,可作湘研1号辣椒的配套栽培品种。在长沙地区6月上旬上市,并可越夏供应至10月中旬。667米2产3000~4000千克。

适于湖南、湖北、广西、四川、江西、陕西等均可种植。露地断霜后定植,行距54厘米,株距45厘米。(13)湘研4号辣椒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选育的一代杂交种。

株高47厘米左右,开展度53厘米左右,节间密,坐果能力强。果长牛角形、深绿色,果长12厘米,果面光亮无皱。味辣而不烈,单果重30克。极早熟。耐寒性强,遇低温落花落果少,早期挂果多。抗病毒病、炭疽病和疮痂病。适宜早熟栽培,采用大棚、地膜等设施,经济效益更好,667米2产2000千克以上。

适于南北各地种植。适宜栽植行、株距均为40厘米。(14)湘研5号辣椒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选育的一代杂交种,1993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株高55厘米左右,开展度60厘米左右,株型较紧凑,生长势强。第一果着生于主茎12~15节。果牛角形、绿色,果长18厘米,横径2.8厘米,果肉厚0.29厘米。肉质细软,味辣而不烈。品质好,平均单果重35克,最大单果重50克。中熟。耐热、耐旱,抗病性较突出,对病毒、疮痂病、炭疽病、日灼病的抗性均强。收获期长,产量高而不稳定,667米2产3000千克左右。以鲜食为主,也可整果腌制,或剁碎盐渍。该品种始收期早、拉秧迟,采收期长,在长沙地区采收期长达150天,可作嗜辣地区的主栽品种。

适于中南、西南地区种植。适宜种植密度,行距53厘米,株距47厘米。(15)湘研6号辣椒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选育的一代杂交种,1993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株高56厘米左右,开展度64厘米左右,株型紧凑,生长势强。第一果着生于主茎13~16节。果长粗牛角形、绿色,果长17厘米,横径3.2厘米,果肉厚0.3厘米。肉质细,味辣柔和,平均单果重48克,最大单果重60克。中晚熟。耐热,耐湿,能够在炎热多湿的地区越夏结果。对病毒病、疮痂病、炭疽病、日灼病的抗性均强。667米2产4000千克,最高667米2产达5000千克以上。主供鲜食,亦可加工盐渍辣椒。

适于南北各地区种植。适宜种植密度,行距60厘米,株距53厘米。(16)湘研9号辣椒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选育的一代杂交种,1992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株高52厘米左右,开展度55厘米左右,株型较紧凑,生长势强。第一果着生于主茎11~13节。果牛角形、深绿色,果面光滑无皱,外观美。果长17厘米,横径2.5厘米,果肉厚0.26厘米。辣味适中,平均单果重32克,最大单果重45克。中熟。耐寒,抗病性强。果形直立,有利于包装,可节省箱容、仓容。果皮厚,耐贮运。该品种是“南菜北运”基地的专用品种之一,具有早熟、丰产的特点,广东等地利用稻田复种,于元旦采收,大量北运。一般667米2产2500千克以上。

适于海南、广东、广西、滇南、黔南、川南等地种植。适宜种植密度,行距50厘米,株距40厘米。(17)湘研10号辣椒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选育的一代杂交种。

株高58厘米左右,开展度65厘米左右,分枝性强,节间短,株型较紧凑,生长势强。第一果着生于主茎15~18节。果实大、粗牛角形、绿色,果长16厘米,横径3.6厘米,果肉厚0.34厘米。味辣,平均单果重52克,最大单果重80克。晚熟,供应期可延长到11月下旬,经简易贮藏,可延至元旦供应市场。丰产,稳产,后期坐果率高,常年667米2产4000千克。

适合洞庭湖、鄱阳湖地区及长江中下游两岸晚熟辣椒基地种植。栽植行距60厘米,株距50厘米。(18)湘研20号湘研20号为晚熟微辣型辣椒一代杂交品种。其母本8615是对从安徽引进的一地方品种采用单株选择法经多代自交纯化选育的中熟、抗病、优质自交系,父本9-4为晚熟、大果、优质高代自交系,2001年10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植株高61厘米左右,植株开展度84厘米×79厘米,生长势强,株形较为分散。第一花着生于主茎13~14节。果实粗牛角形,长15.6厘米左右,宽3.6厘米左右,果肉厚0.33厘米左右,果面光亮,商品成熟果(青果)绿色,生物学成熟果鲜红色,平均单果重56克左右,最大单果重70克。果皮较薄,肉质软,口感好,味辣,风味纯正,品质上乘,以鲜食为主,耐贮藏运输。果实中Vc含量3.2%左右,辣椒素含量0.13%左右,干物质含量14.1%左右。中晚熟,从定植至采收60天左右,平均667米2产量3000~5000千克,抗病,抗逆性强,耐湿、耐热,能越夏栽培。

适于湖区、江河沿岸作晚熟栽培,也适宜于北方大棚作晚熟延后栽培。(19)沈椒1号辣椒辽宁省沈阳市农业科学院用带标记性状的雄性不育两用系AB382作母本,用北京早丰自交系014-4-1作父本配制的一代杂交种,1986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株高49厘米,侧枝生长旺盛。第一果着生于主茎8~9节,果牛角形、绿色,果面略带凹凸,果顶平或略尖,果基部凹陷,心室3个。稍有辣味,脆嫩,大果重35克左右。早熟,出苗后约98天始收青果。较耐寒、耐热,不耐涝,较抗病毒病。适宜地膜覆盖、小拱棚、塑料大棚栽培,667米2产4000千克。

适于辽宁省各地种植。露地地膜覆盖栽培,行距57厘米,株距15~20厘米。(20)赣椒1号辣椒江西省南昌市蔬菜研究所用伏地尖不育系坐母本,7281恢复系作父本育成的一代杂交种,1991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株高55~60厘米,生长势较强。叶色深绿。第一果着生于主茎10~12节,果牛角形、深绿色,单果重25克左右。辣微中等。中早熟,从出苗至采收约181天。较耐寒,耐热,抗炭疽病、病毒病、青枯病能力较强。适宜小拱棚及露地栽培,667米2产2000~3000千克。

适于江苏、湖北、四川等省种植,每667米2栽苗3000~3500株。(21)赣椒2号辣椒江西省南昌市郊区蔬菜局和市蔬菜研究所,以伏地尖不育系为母本,甜辣椒恢复系为父本育成的一代杂交种,1991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株高60厘米左右。叶色深绿。第一果着生于主茎9~11节。果多粗牛角形、深绿色,果大肉厚,单果重24~32克。辣味适中。中早熟,从出苗至采收约180天。较耐热,抗病性较强。适宜保护地和露地栽培,一般667米2产2000千克左右。

适于江西省种植,每667米2栽苗3400株左右。(22)苏椒2号辣椒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以耐湿椒为母本,上海甜椒为父本育成的一代杂交种。1987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株高70~80厘米,开展度60~70厘米,株型半直立。叶色深绿。第一果着生于主茎12~15节。果实粗牛角形、深绿色,果面光滑,辣味较强,平均单果重35克,最大单果重60克以上。中熟。耐热,耐湿,耐旱,对烟草花叶病毒病、黄瓜花叶病毒病有较强的耐病性,较感炭疽病。高产、稳产,耐贮运,是南菜北运的良种之一。适宜早春露地地膜覆盖栽培或夏秋晚熟栽培,一般667米2产3500~4000千克,地膜覆盖667米2产4000~5000千克。

适于江苏、安徽、山东、湖北、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等省(自治区)种植。露地地膜栽培,行距40~50厘米,株距30~35厘米。(23)江蔬1号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选育。

早熟品种。植株半开展,株高55厘米左右,株幅50~55厘米。始花节位7~8节,分枝能力强,挂果多。叶披针形,绿色,果实粗牛角形,果面光滑,光泽好,绿色,老熟果鲜红色,果纵径14.4厘米,果肩横径4.0厘米,肉厚0.28厘米,单果平均质量44.3克,味微辣,每百克鲜重含VC115.1毫克,品质佳,抗病毒病和炭疽病。平均667米2产3827千克。

适于江苏、山东、河北、广东、辽宁、黑龙江等省种植,适宜定植密度,每667米24500株。(24)江蔬6号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选育,2001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中早熟品种。植株紧凑,株高51厘米左右,株幅38~43厘米。始花节位9~11节,分枝能力强,挂果多。叶披针形,绿色。果实粗牛角形,果面光滑,光泽好,老熟果鲜红色,果纵径12厘米,果肩横径3.8厘米,肉厚0.27~0.30厘米,平均单果重60克左右,味微辣,每百克鲜重含VC143.5毫克,品质佳。抗病毒病和炭疽病,较耐热和耐旱。平均667米2产1508千克。

适于江苏、安徽、四川等省种植,适宜定植密度,每667米24500株。(25)天骄2号辣椒江苏省南京星光蔬菜研究所研制,2001年正式通过江苏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

该品种属大果、粗牛角类型。植株上下果形差异小,坐果率高,一般一株同期可挂15个以上大果,果长18~19厘米,肩宽5厘米,果腔小,肉厚0.4~0.5厘米,单果重80~100克,经江苏、安徽等地多年多点试种、示范,深受欢迎。

适合于长江流域种植。667米2用辣椒种子80克左右,尽早将中下部辣椒采收上市,尤其是有保红果习惯的地区,尽早上市部分青椒后,植株可结更多的辣椒。(26)陇椒1号陇椒1号生长势强,株高70厘米,株幅75厘米,坐果能力强,单株结果数多。果牛角形,绿色,果面光滑亮泽。果长22~23厘米,果肩宽2.0~2.5厘米,肉厚0.25厘米,单果重30~45克,果实商品性好,耐贮运,味辣,品质好,适于鲜食。产量高,一般667米2产4000千克左右,抗病毒病,耐寒性强,低温下不易落花落果,在甘肃、广州、陕西、宁夏、新疆等地大面积推广种植,是西菜东调及南菜北运的优良辣椒品种之一。

适于我国南北方露地、塑料大棚及日光温室栽培。宽、窄行栽培,宽行距60~65厘米,窄行距40厘米,株距40厘米,每穴栽2株。(27)朝研牛角椒株高55厘米左右,株幅50厘米左右,果实大牛角型,浅绿色,有光泽,果长20~28厘米,粗4~5厘米,肉厚味辣。早熟,从播种到采收110天左右,植株生长旺盛,抗病毒病、耐疫病、坐果率高。耐贮运,单果重100克左右,适宜大棚、拱棚、露地早熟等多种行式栽培。

适于我国南北方春、秋露地及保护地栽培。露地栽培,667米2定植4000~5000穴,每穴双株。保护地栽培,单株栽培667米2保苗6000株以上。667米2用种子200克。(28)宁椒5号南京星光蔬菜研究所选育。

植株生长势强,株高60厘米左右,开展度55厘米左右,株型较紧凑。叶片呈匙形,绿色,茎、叶多数具有绒毛,第一花着生于主茎9节,连续着果性强,果实大小整齐度高。果实长牛角形,长17.7厘米左右,果肩2.65厘米左右、肉厚0.27厘米左右,平均单果重30.5克左右,果绿色,光亮无皱,顶端多具钩尖。食味较辣。抗病毒病、中抗炭疽病。平均667米2产3478千克。

适于江苏、山东、河北、辽宁、黑龙江、广东等省(直辖市)种植。栽培密度每667米23500株左右。(29)辣优4号广州蔬菜研究中心选育,1999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植株生长势强,株型较平展,株高52厘米,开展度76~80厘米,叶色浓绿。早熟,第一花着生于主茎9~10节。果实长牛角形,果长15.1厘米,横径3.14厘米,肉厚0.26厘米,单果重31.25克。果皮较光滑,色绿,每百克鲜重含VC93.56毫克,味辣,品质优良。中抗病毒病和炭疽病。平均667米2产2944千克。

适于广东、江西、辽宁、黑龙江、陕西等省种植。参考株、行距30厘米×40厘米,每667米2定植3500~4000株。(30)B特早四川省川椒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选育。

株高45~50厘米,开展度50~55厘米,第一花着生于7~8节。抗病毒病和炭疽病,不耐疫病。果实牛角形,长14.55厘米,果肩宽3.31厘米,果肉厚0.25厘米,单果重32.6克。青椒绿色,果面较光滑,老熟果鲜红色,微辣。早熟,从定植至采收46天,前期结果性好。每百克鲜重含VC114.8毫克。平均667米2产2988千克。

适于四川、广东、河北、山东、辽宁、黑龙江等省种植。露地栽培,每667米2定植3500~4000株。(31)匈奥804牛角椒1991年从国外引入。

株高60厘米,开展度60厘米,株型较开张,生长势强。叶小、深绿色。第一果着生于主茎7~8节。果牛角形、浅绿色,果长25厘米,粗3.2厘米,果面有不明显棱。辣味较浓,品质、风味好,单果重115克。早熟,生育期110天。抗病性强,耐运输。单株结果32个,前期产量高,一般667米2产5000千克。是南菜北调的辣椒新品种。

适于山西等地种植,每667米2栽苗8000~9000株,每667米2用种量75克。(32)保加利亚尖辣椒自保加利亚引入。在广东省岭南地区又称黄皮椒。

株高70厘米左右,开展度60~70厘米。茎粗壮,叶肥大,生长势较强。第一果着生于主茎10~12节。果牛角形、浅绿**,果顶渐尖,弯或稍弯。果长21厘米,果面有浅纵沟。果肉厚0.3~0.45厘米,心室2~3个。辣味强,质脆,单果重50克左右。中熟。较耐热,耐旱,抗病毒病、炭疽病。适宜大中小棚和露地栽培。近年来,已成为南菜北运的主要辣椒品种之一。露地栽培,667米2产3500~4000千克;大棚、温室栽培,667米2产5000~6000千克。

适于东北、华北、华南等地区种植。春季栽培,行距50~60厘米,株距26厘米,每667米2栽苗4000~5000穴。秋季栽培,畦高约25厘米,畦宽1.3米(连沟),栽2行,行距40厘米,株距30厘米。

 泡椒又称粗牛角椒,是尖椒与圆椒的杂交后代。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泡椒种植的技术,一起来看看。

泡椒种植的技术

 一、育苗

 1、时间:1月下旬?2月上旬,苗龄60~80天。

 2、育苗场所:选择背风向阳(座北朝南)的高燥地方。

 3、苗床整理:规格:标准苗床长10米,宽1米,高0.2米

 肥力: 每标准厢5斤苗肥,先将苗床细碎平整,后将混好苗肥与苗床表土层(10cm)混匀(一定按标准用肥和混匀肥料,防止烧根);

 透水:每标准苗床泼浇清水400斤左右,直至苗床表土层7cm的土壤湿透(这是关键,以保种子正常发芽);

 4、播种:

 用种量:每标准苗床播3包(30克),供栽1亩大田;

 种子处理:用1%的高锰酸钾浸种10分种,后用清水冲洗30分钟(可用布袋盛种放入河中漂洗1小时);凉干明水防止种子结冰备播。

 药土配制:按千分之一到二的标准配制,即每苗床用1斤70%的杀毒矾(常规药,在当地可以买到)与800-1000斤沙土混匀备用。(药土配好后勿淋雨水)

 播种: 苗床透水后第二天(目的是防止表土过粘影响种子发芽),用200-300斤药土撒施做垫种土,然后将种子以干细土混匀后,均匀撒在厢面

 盖种:用余下的500斤药土盖住种子,盖种土后0.5?1cm,保证种子不外露;

 镇压盖地膜:用薄木版轻压床面,以利防止种子带壳出土,盖好地膜

 打双小拱棚:先架内拱,高40CM,覆膜后在其外再架外拱,拱高50-55CM,覆膜。(内拱膜可以稍薄一些节约成本,外拱膜必须用农膜)

 5、管理

 除地膜:当有60-70%的种子拱土出苗时,抽去地膜;2月地温低,不会发生烧苗现象,所以不要过早除去地膜

 揭膜通风:3叶前,出太阳时,于上午9:00前逐步打开拱摸通风,两头通风时,要避免穿堂风;3叶后,出太阳时,要及时揭盖膜,防止烧苗;

 水管理: 3叶前,床土没裂缝不管理,裂缝时用细土补上,一般不进行浇水管理;3叶后,要结合追肥和病虫防治补水,保持厢面湿润(一般上午床土湿润就表示苗床不缺水),如上午观察床表土干,则需用喷雾器补水,一般1苗床一次要补水30斤以上;

 肥管理: 用烟苗肥育苗的一般不进行肥的管理。如果苗床过若,则需在3叶时泼浇1成左右的稀粪水(1份粪水兑9份清水),并在稀粪水中加0.2%的复合肥配施;

 病虫预防:2叶时,喷施1200倍的立枯净或多菌灵,4叶时喷1200倍的克霉灵;

 炼苗:移栽前10天(3月5日后)逐步揭除拱膜(千万不要一下完全揭除),使苗逐步适应外界环境具体的可于5日敞一头,7日揭2头,8日去外膜,10日去内膜;

 二、移栽

 (一) 整地做畦

 1、翻耕、细耙

 2、施基肥

 肥量:每亩大田配枯粉肥200斤、复合肥100斤、过磷酸钙肥80斤;

 施肥:大田翻耕细耙后,按130cm的宽度划好厢线(连沟带畦宽130cm),然后把肥料混匀施在厢面正中15?20cm宽处;

 3、做畦:把划好线的厢的两边土壤垒在基肥上面,做成80cm 宽、20cm高的栽培畦;

 4、喷除草剂、覆地膜:畦做好后,边喷施芽前除草剂边覆盖地膜;

 (二)移栽

 1、时间:苗有5大叶1小叶时移栽;

 2、规格:采用双行单株栽培,行距50cm,株距45cm,两株距边距15cm,亩栽2200株左右;

 3、方法:按标准在地膜上打洞移栽,移栽部位以齐子叶为宜,栽后用细土封口,防止苗径接触地膜和防止杂草;如土壤干燥则浇定根水;

 三、中期管理

 1、追肥:

 提苗肥:移栽成活后7天,每亩追5斤尿素兑2成稀粪水提苗;

 壮苗肥:第1个辣椒弯把后,每亩追施7斤尿素、10斤复合肥兑3成左右的粪水壮苗;

 丰产肥:每采收2次,每亩追施15斤复合肥

 2、病虫防治:

 移栽后20天喷施120倍的波尔多液预防;6月15日,喷施1500倍的兽用链酶素预防疮痂病;蚜虫用1000倍的吡虫啉杀;青虫用高氯+啊维菌杀

 3、搭架:在畦两头扎木桩固定好2头,后每隔2米在畦两边插木桩,再用竹条井型搭成栏杆状护架,内用索按植株分布捆绑防倒伏。

 四、采收

 时间:晴天下午采收 。

泡椒种植经济效益分析

 一、综合成本。

 1、租地。一般每亩600?800元。不同的地区,租地费有所不同。

 2、种子。每亩60?120元。不同的种子,不同的品质,不同的产量,不同的价格。

 3、肥料。每亩用高浓度复合肥150?200斤,普钙100斤,费用300?400元。

 4、地膜。每亩费用50?60元。

 5、机耕。每亩费用130?150元。

 6、劳务。辣椒起垄每亩劳务费100元,盖地膜每亩劳务费80元,栽辣椒每亩劳务费100元,施肥每亩劳务费50元,四项劳务费共计330元。不同地区劳务费有所不同。

 7、采摘。每斤白椒采摘费0.5?0.7元。按亩产白椒4000斤计算,每亩采摘费2000?2800元。

 8、销售。每斤辣椒销售运费和上下车费约0.1元。一亩4000斤辣椒销售费400元。

 9、厂家折扣。厂方收购时有的厂方按3%折扣,每亩4000斤被折扣120斤。

 以上9项综合成本3870元?4060元。

 二、产值。不同的单价会有不同的产值。按每斤单价1.8元计算,亩产4000斤白椒产值为7200元。

 三、效益。亩产4000斤白椒,单价每斤1.8元,产值为7200元,综合成本3870元?4060元,利润3330?3140元。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089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