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必修二历史知识点整理
列举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要成就。
(1)金属冶炼技术的进步
①青铜时代:从二里头文化到春秋末期,约15个世纪,商周时期是其成熟时期。
②铁器时代:春秋时期开始。
(2)冶铁燃料:汉代开始用煤冶铁,北宋普遍使用;南宋末年使用焦炭,明朝流行开来。
(3)衣被天下(纺织业的发展)
①丝织技术:相传上古时代的黄帝时期发明了养蚕缫丝;西周以后,丝织工艺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汉代丝绸远销欧洲,使中国获得了“丝国”的称号;唐代出现缂丝技艺,使丝织品更加具有艺术神韵。
②棉纺技术:宋末元初以来,边疆地区种植的棉花迅速向内地传播;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捍、弹、纺、织”技术,并发明脚踏三锭纺车,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江苏的松江在元明时期迅速崛起,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明代后期,棉布已取代丝、麻、毛,成为主要衣料。
(4)从烧陶到制瓷
①陶器:新石器时代发明陶器,有彩陶、黑陶、白陶等类型。唐代的“唐三彩”是陶器的典型代表。
②瓷器
东汉晚期,人们已烧出了成熟的青瓷。
南北朝时成功烧制出白瓷,是制瓷技术上的重大突破。
隋唐时期,白瓷进入了成熟期,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瓷器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用品。
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全国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体系。
元代,开始进入彩瓷生产时期。
明清时期瓷器与丝绸一起成为对外出口的大宗产品。著有粉彩、珐琅彩。
2.高三必修二历史知识点整理
古代中国的经济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三国曹魏、唐朝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春秋战国、西汉时期水利设施完善的原因和表现。
(1)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
①夏商西周:耒耜和石器,出现少量的青铜器。
②春秋战国: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与推广。
③三国曹魏:发明灌溉工具翻车。
④唐朝时期:改良灌溉工具筒车;长江下游出现曲辕犁,又名江东犁,标志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2)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
①原因:农业发展的需要;社会生产力尤其是铁制工具的发展和推动。
②表现:春秋战国:芍陂(淮河流域)、都江堰(成都平原)、郑国渠(关中地区)。
汉代:关中地区:漕渠、白渠;西域:坎儿井;治黄:王景治黄。
3.高三必修二历史知识点整理
市的变迁和城市发展
1、宋以前市的特点:市、坊严格分开、按时开市闭市、管理严格。
2、宋代以后市的特点:坊、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普遍;打破经营时间限制,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不受官府直接监管。
3、古代四大商业名镇: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
古代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和商业中心的大城市: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
古代最繁荣的大都会:“扬一益二”——扬州、成都
4.高三必修二历史知识点整理
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1、官营手工业的发展历程:
a夏商西周:官府垄断;
b春秋战国:继续发展;
c西汉以后:煮盐、冶铁、铸钱收归官办
2、发达的原因:国家权力的支撑
官营手工业的发展概况:
冶金业:
①原始社会晚期:掌握冶铜技术
②商周: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
③西周晚期,有铁器
④两汉: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
⑤南北朝:灌钢法。中国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世界。
制瓷业:
①商朝:原始瓷器
②东汉:青瓷
③北朝:白瓷
④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⑤宋朝: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五大名窑
⑥明清:种类丰富,青花器、彩瓷、珐琅彩,江西景德镇被誉为瓷都。
丝织业:
①距今四五千年,有丝织品
②商朝:织机
③西周:斜纹提花织物
④西汉:长安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
⑤唐朝:吸收波斯织法和图案风格
⑥宋朝吸收花鸟写实风格
⑦明清:苏杭设织造局,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
5.高三必修二历史知识点整理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知道都江堰、翻车、筒车;知道古代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耕作方式:原始社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汉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
(2)水利灌溉:我国古代一直很重视农业灌溉,的水利工程有战国时期的都江堰。人们还创制和改进了农业灌溉工具,如曹魏时的翻车、唐朝时创制的筒车。
(3)土地制度:奴隶社会一切土地属于国家,这种土地国有制度被称为“井田制”。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北魏至唐朝前期,政府实行均田制,限制土地买卖。
(4)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精耕细作;自给自足。
6.高三必修二历史知识点整理
古代商业(商品经济)
时期发展状况表现
春秋战国商业繁荣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秦汉发展艰难开始重农抑商
隋唐商业发展农村集市贸易发展;柜坊、飞钱问世;“扬一益二”;外贸港口广州
两宋空前繁荣交子;商税成为主要财源;市的发展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出现商业名镇;话本、词的盛行;《清明上河图》
元商业繁荣国际商业大都会:大都;天下第一大港:泉州
明清城镇商业繁荣农副产品大量成为商品;长途贩运贸易;商帮:晋商、徽商
中国古代唯一被称为圣的科学家是谁呢,成就早西方一千年?
<strong>发明灌溉工具筒车;地税:均田制、租庸调制、两税法;水利:大运河。</strong><br>耕作技术:南方水田精耕细作技术成熟。水稻种植普遍采用育秧移栽技术;江东地区出现适应水田和各种土壤精耕细作的曲辕犁。发明灌溉工具筒车;地税:均田制、租庸调制、两税法;水利:大运河。南方进一步开发,开始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名为张衡。张衡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天文学家、地理学家以及数学家等等,他是一个全方面人才,在很多领域都有很高的造诣。他一生中写下的著作以及发明的成果,都为中国的发展做成了巨大的贡献。他是中国古代唯一被称为圣的科学家,不仅如此,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是很大的。
张衡小的时候出身并不是很好,家中比较贫穷。但是,张衡却十分喜爱读书,时常汲取着书中的知识。在张衡16岁之时,他就离开家来到世间游学。张衡是一个有才华有能力的人,他的性格沉稳,不会结交一些俗人为朋友。在那个时代,张衡是一个不同于常人的存在,他不会沉迷于世俗生活,而是喜欢专研世间万物存在的原因,比如说研究天文、地理以及数学等等。
之后,张衡因自身的能力出众,最终成为了东汉朝廷的太史令。他在这任职的14年间里,研究出来了很多重大科学成果。比如说,历史上用于检测地震方位的候风地动仪就是张衡所发明的。因为这项仪器的发明,为东汉准确地测量了地震的方位,并在很大的程度上减少了地震带来的破坏。要知道,张衡所发明的地动仪比国外所发明的早了足足1700多年。
除了候风地动仪,张衡还曾发明用来衡量天体外表面坐标的浑天仪。由此可见,张衡的思想根本没有被中国的封建思想禁锢,反而是特别地超前。张衡的科学发明跨过了对事物的主观研究,而是去研究客观世界的生命体征。倘若我们只看见了眼前的道路,张衡却抬头看见了辽远的苍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