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其实是一个小村子,它位于现在的河南渑池。将近一百年前,一个瑞典人在这里的考古发现,让这个小村落从此名声大噪。
这个人叫安德生,来自瑞典,他发现的这个遗址有500-600米见方,南北略长,厚度更是达到三米,遗物颇多,以彩陶为主。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东西跟黄帝蚩尤又有什么关系呢?
先来说说黄帝,书上说黄帝做的功劳最大的一件事就是联合炎帝在涿鹿打响了阪泉之战,把蚩尤打了个屁滚尿流,从此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第一次大一统,开启了中华文明史。但是这个是书上说的,但尽信书不如无书。
那么就要知道一下什么才是正宗的仰韶文化了,因为黄帝就生活在仰韶文化的晚期。
在仰韶文化时期,我们能烧制出简单的陶艺,用于基本的生活和生产,也会装饰到自己身上当成一个时髦的首饰,搏得异性青睐的目光。
在仰韶文化时期,我们有了群居的房子,大体呈现方形,把木桩掘入地下,再把地板架空,住在用茅草搭建而成的“空中楼阁”中,以防止野兽和害虫的侵袭和骚扰。
在仰韶文化时期,我们以农耕为主,手工业为辅。从农耕上讲,我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种植经验,小米、粟还有蔬菜都是我们经常食用的五谷杂粮,我们还养猪和养狗,鸡鸣狗叫的乡间田野生活让我们乐在其中。工业方面我们除了会烧制彩陶,还会制作石头和纺织。
在仰韶文化时期,我们注重祭祀,我们有家族,我们死后与亲人合葬,我们快乐地生活在部落联盟大家族中。
这真是一部公元前30世纪活生生的《桃花源记》。
照这么看来,什么涿鹿,什么阪泉,似乎显得并不那么重要,大概也只是部落或部落联盟之间的兼并,但是那时候,不论是黄帝、炎帝还是蚩尤,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敌人,那就是北方的游牧民族,他们时时侵扰,令生活在中原的具有相对稳定的农耕文化人民胆战心惊。
所以,阪泉这个地方,到底有没有发生战争,似乎已经显得不再重要。
既然大家都想发展农业,那真打假打其实并无所谓,真正的进步是在农业文化的初期,抵御了来自蒙古草原的部落入侵,成为夏文化或者说夏文明的铺路石,一个新的王朝即将开启,中华文明就要来了。
词典解释 :十分;非常;多么。 元 关汉卿 《望江亭》第一折:“怎如得您这出家儿清静,到大来一身散诞。” 元 无名氏 《独角牛》第四折:“俺一家儿都往 深州 饶阳县 县令之任去。到大来欢喜杀我也。” 明 沉自徵 《鞭歌妓》第一折:“那愚汉他每日喫食屙溺,如养猪喂狗一般。识甚天高地下,到大来心地安闲。”亦省作“ 到大 ”。 元 汪元亨 《醉太平·警世》曲:“度流光电掣,转浮世风车,不归来到大是痴呆。” 元 高文秀 《渑池会》第二折:“我夜月离 秦 邦,飞星投 赵 国,无瑕玉寳得全归。到大是喜,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