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季给茄子追肥,具体要掌握哪些原则呢?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2 22:08:40
字号:

一是目前虽然茄子已长到拳头大小了,但是茄子还在继续生长。从题主所说的“拳头大小”来看,题主可能种植的是圆茄子品种。圆茄子的果实体积比较大,植株高大,长势旺盛。 因此此阶段追肥以“促”为主,促使植株生长健壮,为开花结果打基础,追肥次数多,浓度低。长沙 地区地力中等的土壤,一般在定植4~5天(缓苗)即可追施粪肥或化肥。具体方法是:晴茄子已经长到拳头大小了,说明茄子植株正处于开花结果期,茄子是一种连续开花结果的蔬菜,在开花结果期需要的肥水逐渐增加,在施足以腐熟的有机肥的前提下,在门茄坐果前不进。

在夏季给茄子追肥,具体要掌握哪些原则呢?

由于是承接的茄子在幼苗期的管理之后的浇水施肥,所以在这之前需要进行的就是除草了,特别是对于种植面积比较大的茄子来说。茄子膨果期可每亩追施腐熟的农家肥1000-1500公斤、高氮高钾复合肥20-30公斤,还可以向叶面喷施300倍液的磷酸二氢钾,间隔10多天一次,对促进果实膨大、成熟等均有明显帮助。

茄子属于生长周期比较长的挂果类蔬菜,挂果多,产量高,在植株生长期间可以适当控制水肥不要过多,避免植株疯长不利于抗病以及后期的坐花坐果,过程中还要对植株修枝打叶,增加进入高温时期后,应该每隔5-7天浇次水,每两水追肥一次。追肥可用化肥和腐熟粪稀交替施用。采收结束前20天左右停止施肥。茄子座果以后有鸡蛋大小就意味着进入了生殖管理期。这个时期是茄子需肥,需水量最大的时候。要根据土壤的干湿程度,和植株的生长情况来确定是否要浇水还是施肥。

茄子怎么施肥

由于温室大棚里面种植的西红柿是以铺设地膜起垄的,所以在灌溉上要用小水量引导灌溉,这样有助于其渗透,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在番茄缓苗后,就要进行蹲苗作业,以促进幼苗扎好根,蹲苗主要采取中耕松土的方法,多次松土中耕,可增强土壤的松软度与通透性,有助于番茄幼苗的根系下扎,第一穗果采收之后,第二穗果的发育,也十分的良好,此时较为膨大,当第三穗果形成的时候,追肥量就会逐步增加,否则营养无法供给,番茄的生长,就会收到阻碍。

进入开花结果期后,可在每次喷药的同时进行叶面追肥,采用0.3%浓度的磷酸二氢钾加5%浓度的尿素即可。进入结果期后应进行二氧化碳施肥,每亩悬挂20袋。番茄一旦坐住果,只要调节管理得当,便会连续挂果;2一3穗果坐稳有核桃大时,便是补充肥水的关键时候;补水切忌漫灌,大水漫灌会降底地温、影响植株整体正常生长引发病害。

施肥要做到合理施肥,在番茄开花和果实膨大的时候施用适当的氮肥,一定要控制量,防止过量施用氮肥,以免徒长空长,要多施磷钾肥,促进营养物质向花卉和果实部分输送在低温情况下,大棚内土壤水分蒸发慢,需水量相应减少,所以浇水量可适量小些,间隔时间适当长些,切忌大水漫灌,以免低温高湿导致蔬菜沤根。

在雾霾阴天较多时,直接喷洒氨基酸、核苷酸类叶面肥,可以快速补充活性养分,提升蔬菜抗逆性,效果良好。每亩施入1000kg或农家肥10方以上,调节土壤酸碱度,提高地温;此外,底肥中还应施入适量速效化肥,使幼苗能及时吸收到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可选用平衡型的三元复合肥。

茄子是茄果类蔬菜中产量高,供应期较长的重要蔬菜。由于其适应性较强,在我国各地种植极为普遍,更由于其果实可作多种美味菜肴,又可以晒茄干或腌制各种小菜,长年可以食用,深受城乡广大群众欢迎。

茄子原产东南亚及印度,这一气候带的自然状况决定它是耐热性较强而不耐寒冷的喜温性蔬菜。生长发育适温20~25℃,开花结果期以25~30℃最适合,白天气温经常在15℃以下,生长发育缓慢,若经常在10℃以下,则不能正常生长和结果。对光周期则不敏感,光照强度过弱,也不能正常生长发育。

茄子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根、茎的本质化程度较强,决定它可以直立生长,不用支架栽培。在条件适合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旺盛,枝繁叶茂,一般株高在1米左右,为生长发育奠定了强大的光合作用基础。

茄子的花芽分化期一般是在育苗期,小苗长到3~4片真叶后,即开始花芽分化。在温度、光照、营养状况倶佳的情况下,花芽分化正常、形成长花柱(柱头长度)花,可以顺利进行自花授粉、结实。在所育茄苗中,长花柱花占绝大多数,就为后来的正常结实,形成较高产量打下了基础。如果温光营养条件差,特别是温度不适宜(指长期在20℃以下),则容易形成中花柱花甚至短花柱花,而后者是不能正常授粉结实,易产生落花落果,直接影响产量。

在栽培茄子的地块,如果气候、营养、水分等条件均适合时,自春季4月中下旬播种,5月下旬定植到露地的晚熟优良品种茄子,其结果期一直可以延续到9月下旬,个别地块可以延长到10月上旬,最高亩产量可达4000千克左右。

茄子植株高大,根系发达,生育期长但结果期更长,且产量高,这就说明在整个生育期从育苗至拉秧前,自始至终要不断供给充足的养分,才能满足茄子生长和发育的需要。

根据有关资料介绍,每生产1000千克茄子,需从土壤中吸取氮素(N)3.24千克,磷(P2O5)0.94千克,钾(K2O)4.49千克。可见茄子对“三要素”的吸收规律应是钾>氮>磷。这说明在考虑茄子施肥时,必须按照上述量和比例来确定施肥方案。

根据其花芽分化特点,应从育苗阶段开始创造一个良好的营养条件,给以充足的三要素养分,使其顺利通过花芽分化;第二步就是准备定植的地块,要施足优质有机肥并加少量化肥;定植后特别是门茄开始迅速生长后,要根据其分枝结果习性,在每层果开始生长前,追施适量化肥。另外,根据茄子根系盐基代换量高,又比较容易吸收硝态氮的特点,适当补充硝酸钙、硫酸钾,尿素等作追肥,以满足其对钾和氮的需求。

(1)茄子施肥量的确定。

科学的施肥量应考虑:目标产量所需养分量,定植地块原有养分量,底肥中施有机肥能提供的养分量以及各次追肥的养分量。首先根据每生产1000千克茄子的需肥量数据来确定目标产量总需肥量,比如计划生产3000千克茄子,在整个生育期要补充氮(N)约9~10千克,磷(P2O5)约2~3千克、钾(K2O)13~14千克。有了以上总需肥量,还要知道计划种茄子的地块在未施肥时遗留下来的养分量,这个数据可通过取样,测出土壤养分含量。比如在早春测得土壤耕层约能提供氮素3.78千克。第三个数据就是当茬施入的有机肥所能提供的养分量,比如施2500千克土杂肥含氮0.45%,按利用率20%计算,共可提供氮2.25千克。

有了以上3个数据,根据目标产量需肥总量,就可以算出再需补充多少氮素。

3. 24×3-3.78-2.25=3.69(千克)

最后再计算出需追施化肥总量:比如追硫酸铵,含氮20%,其利用率按35%计算。

3.69+(20%×35%)-52.7(千克)

以上算出的施肥量是指全生育期总的需肥数量,而土壤及有机肥所能提供的养分量还需要不断转化,才能被茄子吸收,这就说明以上计算出的施肥数量不能完全满足茄子进入结果期特别是结果盛期集中而大量的吸肥要求,所以在确定追肥数量和时期时,还应适当加大施肥量,一般可掌握比计算出的正常施肥量加大15%~20%,最高30%~40%,即可满足结果期的需要,增幅过大则会造成浪费。(2)露地茄子施肥技术。

主要是指3月上中旬播种,4月下旬至5月上旬定植在露地的中熟品种如七叶茄、灯泡茄或4月中下旬播种、露地移栽,5月中下旬定植露地的晚熟品种如九叶茄、八叶茄、安阳紫圆茄等的露地施肥技术。

苗期施肥:要选择多年未种过茄子的地块,作阳畦或小拱棚进行育苗,准备好营养土,要求用经过充分腐熟的人畜粪,使用量按体积比占1/3,再掺入2/3干净的园田土,充分搅拌均匀待用。如在地面作畦或阳畦育苗,每10平方米畦面,施经过充分腐熟的人畜粪100~150千克与畦土掺匀。有条件的地方还可掺入氮磷钾或磷钾复合肥0.5~1.0千克,在5~10厘米范围内掺匀,作分苗用。

定植地块底肥:施入适量优质有机肥作底肥,是茄子丰产的基础。用1500~2000千克有机肥铺施一层,结合翻地整平作畦,然后再用500~1000千克质量更好的有机肥开沟施或穴施一次,两次共施入2500~3000千克。在有条件的地方,此次沟施或穴施肥时,可随有机肥再施复合肥25~30千克,更有利于发苗。

定植后的追肥:茄子定植后,直到门茄坐住果,幼果直径3~4厘米时,开始追第一次肥,一般每亩追硫酸铵15~20千克,用开沟或穴施法,施于土下根际处,如施尿素每亩8~10千克,按上述方法,施后当天可不浇水,待2~3天后尿素转化为可吸收态后再浇水,肥效快而不流失。

第二次追肥时间在对茄坐果,果实长到4~5厘米时进行,数量比第一次要高些,每亩施硫酸铵20~30千克,如用尿素每亩10~15千克,方法与第一次相同。

第三次追肥时间在四门斗坐果,果实长到4~5厘米时进行,数量应视当时茄秧与果实生长情况而定,一般秧果正常的地块,每亩施硫酸铵15千克左右。如用尿素每亩8~10千克,施用方法因此时茄秧生长旺盛,早已封垄,可顺水追施,以免过多的损害植株与根系。如果此阶段秧果长势旺而均衡,也可适当加大施肥量20%左右,以便促使果实加速生长,并保持植株生长旺盛,利于“恋秋”栽培。

此外,在门茄收获后,应结合追施有机肥做一次培土,即在垄间开沟施有机肥或化肥时,将肥料埋在土下后,再将土培在每垄茄苗的根部,这样做的好处是可把根系附近的土壤疏松一次,有利于改善土壤通透性,增强微生物活动,有利于根系吸收养分,同时还对不断增加结果的茄秧稳定生长,不致发生“倒秧”有好处。另外,在每隔5~7天浇水时,都应加入部分粪稀或其他可顺水浇灌的有机肥,最好是水水有肥,但浓度不要过大。

(3)保护地茄子施肥技术。

如前所述,茄子的生长期长,在开花、结果阶段,必须处在温度和光照强度都较高的环境,方可正常开花结果,这些特点说明茄子不太适合保护地栽培,特别是加温温室冬茬生产很少有种茄子的。在北方地区,为了提早上市,采用比较简单的保护设施如早春风障,加盖地膜,或先用废铁丝或细竹竿做30厘米高小型支架,提早定植的茄苗用地膜盖于其上,待幼苗顶到小拱棚顶部时,再把薄膜放下来,盖在地面上,北方地区称“先盖天、后盖地”的简易覆盖栽培,此法投入成本不高,可提前上市10~15天,经济效益较好。早熟栽培应用较多的是冬种规格的塑料大棚,特别是近几年兴起的日光温室,较适合种植茄子,一般可比普通栽培法提早一个月上市,生产上应用较多。

关于保护地施肥法,除参照前面有关生长发育、吸肥规律和各阶段的施肥技术外,应充分考虑保护地的特点,它是更为集中的集约化栽培,要求在更短的时间和更少的空间里取得较高产量,除了满足温度、光照、水分等条件外,非常重要的一环就要给茄子创造一个更加优良的营养环境,施用有机肥料在保护地内更为重要。

从施肥时期看,要注意苗期全素肥料,培育较长时间较大苗,最好全部带大蕾,有利于提早结果。定植后的几次追肥,略提前施用,因早春气温低,保护地内的地温更低,对肥料的转化和吸收都不利,故应从时间上提前,以利关键时期肥料发挥作用。

从施肥质量看,对有机肥要求更加充分腐熟过的,含营养成分较高的人畜禽粪为主的有机肥作底肥,因保护地内施有机肥只此一次以后就靠化肥追肥了。对化肥要求按其吸肥规律对钾和氮要补足,磷肥重点放在苗期要施足,否则会影响正常生长和发育。

从施肥数量看,应掌握总的施肥量要比目标产量携出量高60%~80%,这个增施量包括底肥的有机肥和追施的化肥,但在门茄坐果前,氮肥数量不可过大,以免在保护地环境内,造成前期茄苗徒长,不利于中后期结果。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074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