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疯狂”上涨至红色区 国家调控又要动手了吗?
2016-01-12
猪价快速上涨了半个月.前期猪价上涨一个是由于元旦节日终端需求增加,另一个是南方腊肉制作处在高峰期,需求增加。市场生猪供应量也有所增加,养殖户仍有压栏惜售等待年前猪价最高点出栏,屠宰场收购压力稍有缓解,但由于全国能繁母猪存栏下降到历史低位,生猪供应紧张,屠宰企业收购还是有一定压力,压制猪价上涨的动作效果不明显,猪价仍上行。南方猪价预计中旬需求高峰过后,会有一定幅度地下滑。北方猪价预计在中下旬因杀年猪需求增加而上涨。
在元旦前后,已经有部分地区向市场投放了储备肉,以防止节日期间猪价过度上涨,不管是养猪人本身还是关注养猪业的人士都希望政府不要干预此次猪价,让市场来自行调控,对猪市后期的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伴随着猪价的大幅上涨以及破9省份的增加,沉寂了半年之久的破10呼声再起。在2015年8月3日,全国瘦肉型猪出栏价格刚刚破9元/斤时,开始大量涌现“猪价破10”、甚至“破11”的文章。当时我曾发表《大佬们,赶快收了神通吧别再给风口浪尖上的猪价推波助澜了》,希望让大佬们好好冷静下来,分析猪价上涨的原因,给其打了针退烧针。事实结果也确实如我们所分析预测,3月份之前和之后仔猪成活率的差异是导致连续3年淡季猪价上涨的原因,猪价在破9后便呈现上涨乏力,9月中旬便开始了连续2个半月的回落。
如今,猪价的再次上涨原因也非常清晰,即是由南方制作腊肉这一需求最高峰拉动的猪价上涨,而这一动力并不具备持久性,其持续的时间甚至远远低于仔猪成活率差异对猪价支撑的时间。一旦腊肉制作完成,猪价便失去了强有力的支撑因素,停止上涨,甚至回落。由于南方制作腊肉这一习惯受购买力影响较小,即使收入水平低也同样制作腊肉,为消费习惯所致,而且一次性制作的腊肉通常半年左右才能吃完,因此大大透支了制作腊肉后数个月的猪肉需求。
历史上,制作腊肉需求旺季过后猪价通常都会大幅下跌,出现例外上涨的只有2008年初,原因是2007年底南方冰冻雪灾导致仔猪大量死亡,从而致使春节后的生猪供应大幅减少,猪价在2008年4月份达到周期性高点。除此之外,需求高峰过后基本都是下跌,而且下跌持续的时间通常直至4月份前后。
本周猪粮比价已经突破了调控警戒线。此时各位大佬出来显神通只会推波助澜,对全国生猪市场以及全国近4000万养猪人的利益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我们再次呼吁:大佬们,请再次收了神通吧!别再给风口浪尖上的猪价推波助澜了!
当前已经进入腊月,南方制作腊肉结束后紧接着便是北方杀年猪。南北方猪肉消费旺季基本能够连接起来,将对猪价产生支撑。因此,即使猪价出现停止上涨、下跌,下跌的幅度也较为有限。但也不可高估北方杀年猪对猪价的支撑,因为其持续的时间和需求量都远低于南方制作腊肉,杀年猪的猪肉通常只够支撑至正月十五前后,不足一个月。预计,春节前全国瘦肉型猪均价将从当前的8.8元/斤回落至8.5元/斤左右,并稳定在此价位附近。待北方杀年猪过后,猪价可能进一步下跌,3月份前至8元/斤附近。
分析师冯永辉认为“若保持当前势头继续上涨,猪粮比价下周便可能突破8.5:1的猪价调控警戒线。考虑到当前正值猪肉消费最旺季,前期养猪人亏损巨大、元气大伤,亟需恢复元气。而且猪肉消费旺季持续时间不会太久,猪粮比价很快就可能重新回到8.5:1以下。”
面对调控,养殖户的心声是“这个年不放储备肉,猪肉也就贵个几块钱,让亏了几年的养殖户赚回点也是应该的嘛,去年7、8月份都没有干预,相信以后政府直接干预猪价会越来越少。”
猪业专家冯永辉也认为“当前全国平均8.5元/斤的猪价对应的养猪盈利其实已经达到2015年8月份9元/斤以上猪价所对应的养猪盈利,当前的猪粮比价已经几乎触及到了8.5:1的调控警戒线。我们建议政府谨慎看待此事,尽量不要启动调控预案。2013年以来养猪人累计亏损了二十多个月,导致全行业元气大伤,亟需一定水平的盈利来恢复元气。对于猪粮比价暂时涨破8.5:1,不必急于出手调控,可以观察一段时间。若并未持续上涨并短期突破9:1,则无需调控,待南方制作腊肉的最旺季过后,便有可能回调至8.5:1以下。”
纵观2015年到如今,国家投放市场的储备肉也有限,在重大节日期间投放储备肉也是正常现象,且收储的肉量也不多,政府手中的储备肉量处于低位,若有放储,预计放储量也有限。
第一,2022年下半年,能繁母猪存栏量仍处于高位。生猪价格取决于育肥生猪数量和能繁母猪存栏量,由生猪市场供求决定。就目前2022年的生猪和母猪存栏量来看,已经超过正常存栏水平。农业农村部生猪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全国生猪存栏超过6.7亿头,同比增长27.4%。2021年末生猪存栏4.49亿头,同比增长10.5%。2021年能繁母猪4329万头,同比增长4.04%。其中,现在全国能繁母猪数量比鼠疫前(2018年)增加3.7%左右。尤其是2021年12月底,能繁母猪约4327万头,较上次报告的4296万头增长约1.3%。通过农业农村部的统计可以看到,全国生猪存栏量和能繁母猪存栏量都在增加而不是减少。作为生猪产能的掌控者,母猪数量的不断增加意味着生猪存栏量将长期增加。看来猪价的拐点会延后。至于2022年猪价拐点会推迟到什么时候,就看养殖户和大中型养猪场的“鸡肋”心态了。一方面,由于猪价持续低迷,一般养猪户很难把握住养猪的时机。他们担心如果继续养猪,猪价会大跌,会继续徘徊,所以不敢去养猪,也不敢卖。另一方面,母猪补栏量在高位徘徊,支持猪价短期内不会下降,尤其是2022年上半年。因此,以2022年上半年能繁母猪存栏量为例,即使在2022年下半年,由于养猪户的“鸡肋”心态,能繁母猪存栏量也不会大幅下降。第二,2022年下半年的季节性,以及消费因素,显然不能带来猪价的大幅上涨。1.根据2022年下半年的季节性因素:猪从出生到出栏育肥需要5~6个月。现在2022年下半年,7月、8月、9月、10月上市的育肥猪,大部分是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出生的,正处于寒冷季节。虽然2021-2022年冬春季节仔猪成活率相对较低,再加上一些传染病的叠加,会支撑生猪价格的高位运行。但根据2021年10月、11月、12月和2022年1月的全国仔猪存栏量,2021年10月我国新生仔猪数量约为3852万头,同比增长约6.1%。然而,2021年11月,中国仔猪出生数量大幅增长,其中东北和华中地区仔猪出生数量分别增长约50%和124%。虽然2021年12月和2022年1月全国的仔猪数量还没有统计,但是11月出生的仔猪数量明显高于10月。因此,如果12月和1月的仔猪数量保持高位,也将导致2022年4-5月育肥猪数量居高不下,生猪价格再次触及低点。2022年下半年猪价不会大幅上涨。2.根据2022年下半年的消费因素:2022年下半年,猪肉市场至少会出现三个消费旺季。我来分别说一下。一、开学季的到来。入学宴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猪肉是入学宴中必不可少的主菜,届时对猪肉的需求会明显增加。2022年8月,虽然是传统的猪肉消费淡季,但立秋之后,北方地区一直有“贴秋肥”的习俗,一直到中秋、国庆都是猪肉消费旺季。第二,十一国庆节和8月15日中秋节将提振猪肉需求。国庆期间,由于放假,结婚、旅游的人较多,会使生猪价格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涨。第三,元旦和春节的来临。每年的春节元旦都是猪肉消费的传统旺季。虽然近几年生猪价格会出现一个“低旺季”,但这将提振猪肉消费,保持猪价不大幅下跌是事实。这三个猪肉消费旺季并不能改变生猪价格的周期性,但却将生猪价格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那么2022年下半年养猪户该怎么办?在我看来,有几点需要注意。只要掌握得好,养猪户还是有赚钱的希望的。第一,养殖户要抓住养猪的机会。从实际例子来看,去年上半年猪价大跌后,一些养猪户承受不了压力,很多都转行做其他行业了。随着生猪价格的大幅下跌,很多养猪户都到了亏损的时候了。所以可以预见的是,一些养不起的散养养猪户,或者中小型养猪场,也会随着猪群的持续下滑而清空现有的猪群。这样,2022年下半年,全国生猪存栏完全有可能加速进入下一轮价格下跌。而“雨过天晴”,这是生猪的市场规律,但就一个具体的养殖场户而言,人生有几笔。在此提醒养殖户,生猪市场价格波动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市场风险和养殖风险始终存在。下半年也是抄底的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