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不少农民存在高毒农药就是高效农药的误区。不少农民用农药不是用量杯,而是跟着感觉走,甚至把3~4种农药混配在一起,以为这样防治效果肯定好。殊不知,这种用药方式既增加生产成本,又达不到防治效果。
许多农民对农药安全性不了解,以为低毒、低残留农药就可多喷,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盲目性。对什么时间用药、选什么药、农药安全间隔期多长时间等问题不清楚。没有正确掌握农药使用方法成了影响农产品安全的一个关键因素。
防治番茄灰霉病:只需开花期喷1~2次就可以,农药选择低毒、低残留的扑海因、施佳乐、农利灵。上述农药的安全间隔期需14天。
防治葡萄霜霉病:只需在5月上中旬用科佳1~2次防治。如果等霜霉病发生再打药,连续用药几次效果都不佳,不仅果品农药残毒超标,又增加生产成本。
防治二化螟:只要在产卵孵化高峰期喷一次5%的锐劲特就可以了。
早季冷水茭白:只有第一代二化螟危害,因此只需防治一次,而有的农民不分时期连喷5~6次。
防治瓜卷螟、豆夹螟:只需在花期幼虫入侵时打药防治。如果等虫蛀进豇豆,再打药已经无效。
另外,不少农民认为生物农药就安全,其实不然。防治草莓灰霉病时,只需在花期用低毒农药预防1~2次,如果次数用多了,低毒农药在草莓上残留也会超标。如生物农药阿维菌素(杀虫剂),在棉花上防治红蜘蛛,每季最多用2次,最后一次施药距收获期需21天;在柑橘上防治潜叶蛾、红蜘蛛,每季也最多用2次,距采收期需14天;在叶菜上,防小菜蛾,一季最多用一次,距采收期需7天。
我是农药科学工作者,农药根据剂型主要分为,乳油、悬浮剂、可湿粉、水剂等等;根据毒性分为高毒、中毒、低毒;从运输的角度来讲乳油基本都是有机溶剂,易燃,所以定义为危险品;其它不算危险品;从毒性讲现在高毒农药非常小,基本都是低毒、中毒为主;这是科技在进步的结果;只有高毒算是危险品,中毒、低毒不应算危险品;但是《交通部危险品运输条例》把这些划分一概而论了,把农药全部算作危险品!期待立法进一步跟进!回答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