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秋天回到家乡承包土地种植业务。(小农户的老家是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我一直在老家种地到现在,可以说很了解农村土地的种植情况。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豫东平原土地的种植情况。由于我们是平原地区,非常适合种植种植小麦、大蒜、玉米、花生和红薯等作物。小麦种植这里的面积和产量应该是全国最大最高的。随着中国经济近几年的高速发展,单纯依靠种植一亩三分地和自己家的三分钱来养家是不现实的。所以现在708090和00后,我们农村人大多选择出去打工挣钱,只留下不能出去打工的老年父母在家种地,所以有句话叫农村地无一人种植。
农村老家农耕主力的变化是导致大面积土地荒芜种植或荒芜的因素之一。
以我们村为例:人口近千人,常住人口没那么多。许多家庭已经搬到县城或其他城市。然而,由于上次土地分配是在1985年,许多1986年出生的人没有被分配土地。对于以前家里女儿多的农民来说,现在给年迈的父母留了很多地种植。我们村东边的一个老兄弟就是这样。他有五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儿子1983年出生,女儿都是姐妹。现在儿子在市里,家里只剩下老两口种植近10亩地,他们家的土地基本像荒了一样。只有我们父辈真的老了不动了,才会真的改变,因为他们这一代人对土地的感情是我们无法理解的,就是他们自己的种植大田作物比转给种植大户的好,所以我们平原不会有种植的,只是因为种地的农民年龄大了,土地荒芜了。
因为前几年土地流转成本比较低,举家迁往城市的农民觉得自己的土地上植树比承包好。这也是让大家觉得我们农村土地是空的种植。
我在2015年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他是我们村第一批出去打工挣钱的人。由于头脑灵活,他在工作了几年的城市里定居下来。当时的土地承包费只有200元每亩,所以他在6亩多的土地上种植了“美洲杨”。杨树不断长高,严重影响了与他接壤的其他地块种植的农作物,不得不卖掉他家的一批杨树,但因为有杨树,没有人愿意承包他的土地。当时我家里转让了近30亩地,他们让我种他家的地。将近3亩也不是一分钱。(其他2亩种植杨树,对没有种植杨树的地块影响很大。)我种了一年3亩小麦,夏天种的玉米基本没产量。第二年,我也退了地。这些亩地荒了2年后,就把剩下的杨树卖了,现在都转让出去了。
人均土地太少,不足以满足靠种植自己家几亩地养家糊口的开销,这也是我们农村土地没人耕种的原因之一。这种情况在我们平原地区尤为突出。我们以我们村的实际情况为例。我们8090后的小家庭只有1.5亩地。媳妇的地不能带过来,男方父母只能婚后给我们自己的地。(1985年以后出生的没有土地。)结婚后父母给了我们夫妻两个3亩地,对于我们村80后出生的小家庭来说更多。即使是我的3亩地,也无法满足我们家四口人每年的生活费种植大蒜花生,所以我选择多转让土地来增加收入。
就我们平原地而言,根据我这几年的耕作经验,应该不会有大面积没有人种植,但也有一些特殊的。在没有土地种植,可能会出现在缺乏水资源的山区、丘陵地区、黄土高原,但这样的情况在我们平原地区是不会出现的。即使现在的农作物价格不算太高,种植季的农作物也能赚到1000元,尤其是农村60岁以上的老人,因为年纪太大不能出去打工挣钱,只能选择家乡的土地种植农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