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地选种:
西葫芦有一定的耐旱力,但怕涝,适宜种植在土质疏松向阳的坡地,种植前要了解前茬的作物是否和它有冲突.西葫芦应选择在生态、空气、水分环境条件良好的地区种植,以土质疏松、土层深厚、肥力较高、pH 6.5~7.5的砂壤土、壤土或轻黏土为宜。
2、播种育苗:
根据市场需求选择丰产、优质、商品性好、抗逆性强、适合南方湿热天气的优良品种。播种前先要对种子进行处理,提高出芽率,首先将种子进行晒种、温水浸种处理,或用药剂拌种,消除避免携带的病菌,减少苗期病害,使幼苗生长健壮。
播种的时间有当地的气候和种植茬而定,秋季在9月播种,而冬季大棚在10月播种,春季则在11月播种。播种量有些严格的标准,一般每亩播种400克左右,播深到3cm,播种后施肥打药,消除杂草。
3、定植:
待幼苗生长到可以定植时,要及时定植,定植的密度要根据幼苗的品种和生长情况而是,如果是株型较大,生长健壮的品种,可适当的进行稀植,建议株距80cm,行距140出苗,而一般的可在80cm*80cm,每亩定植800-100株之间。
4、肥水管理:
西葫芦有较强的耐旱力,所以水分的要求不高,前期在整地时浇一次水,后期可结合施肥进行浇水。西葫芦的施肥以有机肥为主,皆可氮磷钾肥,定植前每亩施用5000-7000kg的完全腐熟的有机肥,在施用少量的氮磷钾肥。
在苗期可浇水一次,追施一次尿素,可有利于缓苗,另外在结瓜时浇水追肥一次,保证结瓜时的养分供给,到了盛果期,肥水管理尤为重要,需每半月浇水施肥一次,每次每亩尿素10kg、氮磷钾肥30kg或完全腐熟有机肥400-500kg。
5、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主要包括中耕除草、温度光照管理、整枝搭蔓以及人工授粉等,一般每年进行两次中耕除草,第一次在苗期,待幼苗生长到20cm时,第二次在生长到有5-6片叶片时,后期视土壤状况而定。
开花结果时温度不能超过30度,晚上不能低于15度,另外要保持光照充足,长期阴雨天气可提人工补光。及时的整枝搭蔓能增加种植密度,延长生长期,早结瓜,提高产量。人工授粉就不用说了,因为某些原因导致授粉不良或无法授粉时,就需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提高产量。
西葫芦是一种营养丰富、口感清爽的蔬菜,在中国很多地方都有种植。它喜欢在凉爽的环境中生长,所以最适合在春天或秋天种植。通常的做法是先将种子浸泡在温水中,然后铺在苗床上育苗。当幼苗长到3厘米高时,就要种在地里,同时注意施足肥,浇足水。西葫芦开始结瓜的时候,注意一个月一次浇水追肥。接下来,多了解一下西葫芦的种植技术。
西葫芦这种作物,喜欢在阴凉的环境下生长,不耐高温。最适合它生长的温度是20-25℃,所以夏季要避开高温期。春天或秋天更适合播种。春季播种可以选择5月初,秋季播种可以选择9月下旬。先将西葫芦种子用温水浸泡6小时,然后取出用湿布包裹,放在25摄氏度的环境中,这样发芽会加快。提前准备疏松肥沃的土壤作为苗床。草木灰富含钾,可以施用于土壤。然后播种,用细土覆盖,保持土壤湿润。
当幼苗长到3厘米高时,可以在地里种植。注意田间施用足底肥,每亩使用有机肥2000公斤,钾肥7公斤。种植时,要注意向土壤中注入足够的水分,使幼苗更好地适应新环境。当西葫芦的果实开始生长时,对水和肥料的需求就会增加。此时要求每月每亩地每亩水施复合肥20公斤,做到水肥结合,更有利于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挖掘深沟高埂,埂宽约100厘米,高约20厘米,沟宽约25-30厘米。覆膜前需要将表面弄平,撒上除草剂。覆膜时,应收紧,周边用土压实。
温室温度白天保持在25℃-28℃左右,晚上保持在18℃-20℃左右。当温度超过30℃时,需要适当通风。缓苗期温室温度控制在20 ~ 25℃左右,夜间12 ~ 15℃左右,有利于雌花分化和早期结瓜。根据土壤湿度适当浇水。如果肥料不足,揭膜后每亩可施复合肥或叶面肥10-15公斤。西葫芦达到市场规格就可以收割了。生长较好的可以酌情多留瓜,生长较弱的可以少留瓜早摘。采摘时要注意不要损伤西葫芦的主蔓,尽量保持手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