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是如何防病虫害的?使用什么农药?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2 13:09:43
字号:

1 物理防治就目前的实际种植情况来说,在防治玉米病虫害的过程中,主要应该以防为首要任务,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①种子选择。在选取玉米种子的过程中要选用具有良好抗病性的种子,或者是感病较轻的玉米品种,这样可以有效以降低玉米作物受到病虫害侵染的概率。②实行轮作。③增施钾肥。在玉米生长的过程中,在田间多施加钾肥能够使玉米抗病能力得到显著提高。④及时清理玉米植株残体以及枯心苗,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减少病虫害传播的概率。在对玉米进行田间管理的过程中一旦发现病变苗,要及时铲除,而且铲除后的病变苗还要妥善处理,防止病虫害的二次传播。⑤药剂拌种。在玉米播种之前使用药剂拌种能够很好的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玉米是如何防病虫害的?使用什么农药?

可使用以下配方:20%毒死蜱苯甲酰胺混悬液+25%吡柔比星混悬液;式2:1600氨基微乳液10~20毫升。在波尔多酒中添加大蒜液可提高防治效果,玉米病害较多。对于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在高峰时从果穗处施药镇静,作为30kg水。防治方法:用25%三唑酮500-800倍喷酒,玉米脂肪瘤应及时切除,玉米病毒的病害包括玉米粗缩病和矮花叶病(均匀喷花叶条)。

不仅可以提前清除病株,此外,还可喷施该药,防治灰霉病的效果可达92.9%,在波尔多酒中加入大蒜液可提高药效。在进入玉米田之前,使用早期药物清除跳蚤和灰飞虱。玉米害虫控制率为40%,应根据具体病虫害确定。

根据玉米昆虫的病虫害,选择适合控制的杀虫剂。玉米地下瘟疫主要是土虎和金针蛆。它们可以与毒药混合。它们也可以在播种前种植。瘟疫有玉米粉虱、草地螟、病毒、大斑病和小斑病等。

玉米地里这样又黑又长的虫子怎么治?他的生长期是多久?

这是粘虫。粘虫又叫夜盗虫,属鳞翅目,夜蛾科害虫。又叫粟夜盗虫、行军虫等。幼虫以叶子为食,比如说麦子、稻、粟、玉米、棉花、豆类、蔬菜等16科100多种以上植物都可以为粘虫的美食。从粘虫的虫龄来看,粘虫初龄幼虫仅能啃食一般的叶肉,使叶片呈现出白色的斑点,到了3龄后可蚕食叶片成为一个大的缺口,5-6龄幼虫进入暴食期,可以将玉米吃成光杆或者将玉米幼苗整个吃光,初伏幼虫有一个群居性,3龄后粘虫还会装死,受惊吓后迅速蜷缩成一个团坠地,它又怕光,晴天白昼一般潜伏在麦糠下或者土壤当中,到了傍晚后或阴天就爬到植株上危害,尤其是二代粘虫,它具有群居性、杂食性、迁飞性、爆发性的特点,往往在区域性地区突然爆发成灾,严重时候将叶便吃光形成光杆,造成严重的减产甚至绝收。

1、可选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每亩30-60毫升喷雾防治。

2、可选用40%毒死蜱乳油每亩50-100毫升喷雾防治。

3、20%功夫菊酯每亩50-100毫升喷雾防治。

4、5%甲维盐每亩20克喷雾防治。 

一般一个世代需要45天左右。

玉米地里涨了又长又黑的虫子怎么治?生长期是多长时间?

玉米粘虫

防治农药很多,关键是要趁早,低龄幼虫是防治关键期!

上虫龄已老,但只有加大农药浓度防治。

你可以选用:甲维盐+高效氟氯氰菊酯

氟蛉脲+高效氯氰菊酯

毒死蜱+高效氟氯氰菊酯

。。。。。。任选一种配方,机械喷雾!

祝成功!

玉米地里涨了又长又黑的虫子怎么治

玉米粘虫?喷药:吡虫啉1500倍或氯氰菊酯1000倍或速灭杀丁1500倍等。

玉米生长期是多长

90-130天,一般春播120天左右;夏播90-110天。

玉米生育期从出苗到成熟的天数为生育期。玉米生育期长短与品种、播期和温度等因素有关。一般叶数多、播期早、温度低的生育期长,反之则短。春播70~100天,夏播70~85天的为早熟型;春播120~150天以上的、夏播96天以上的为晚熟型;介于两者之间的为中熟型品种。

玉米的生长期是多少天

华北在100天左右,东北在130天左右。

中国各玉米区的主要种植制度:

1.东北、华北北部及西北部分地区为一年一熟春玉米区;

2.华北平原以一年二熟夏玉米为主;

3.西南和南方丘陵山区地形复杂,高寒山区以一年一熟春玉米、丘陵山区以一年二熟夏玉米,平原和浅山区以一年三熟秋玉米为主。

4.栽培方式有单作,或与豆类、薯类间作和麦垄套种等。适期早播对其增产十分重要。根据肥、水条件和品种特性,合理密植,保证足够苗数和穗数是高产的关键。

5.玉米需氮、钾较多,需磷较少,并可利用上茬剩余磷素,但土壤有效磷量低于10ppm时,施磷显著增产。对锌肥敏感,缺锌时生长受抑制。全生育需水量5600~6100毫米/公顷。苗期需水较少,拔节孕穗期增多,抽雄开花期最多,灌浆成熟期较多。

6.玉米不耐涝,多雨地区应注意排水。果穗包叶变黄,基部黑色层形成,籽粒变硬时收获。

拓展:

1.苗肥:一般在定苗后至拔节期(叶龄指数30%左右)追施。即将过去的提苗肥和拔节肥合为一次施用,有促根、壮苗和促叶、壮秆的作用,为穗多、穗大打好基础。苗肥除施用速效氮肥外,还可同时施入磷肥和钾肥,也可施入腐熟的有机肥。

2.拔节肥:拔节肥能促进中上部叶片增大,增加光合面积,延长下部叶片的光合作用,为促根、壮秆、增穗打好基础。追施拔节肥以氮肥为主,每亩可用10~15公斤尿素沟施或穴施,避免大雨前追施,以防被雨水淋溶。对于土壤中磷、钾肥不足的田块,追肥时也可掺入三元素复合肥,每亩7.5~10公斤。

3.穗肥:玉米在大喇叭口期追施穗肥,既能满足穗分化的养分需要,又能提高中上部叶片的光合生产率,使运入果穗的养分多,粒多而饱满,穗肥追施以速效氮肥为主,每亩可追施尿素15~20公斤为宜。

4.粒肥:粒肥是指玉米抽雄以后追施的肥料,一般在灌浆期追施为宜。玉米抽雄以后至成熟期,还要从土壤中吸收氮、磷总量的40%左右的养分。同时籽粒产量的80%左右是靠后期叶片制造光合产量。因此,后期一般应施入一定数量的速效化肥,保证无机营养的充分供给,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光合效率,增加光合产物积累,促进粒多、粒重,以获得优质高产。

鹅的生长期是多久

商成品鹅72到80天出拦.也就是看鹅翅膀的羽毛有没有干血..拨出来看

兔子的生长期是多久?

(一)生长发育阶段的划分

根据家兔生长发育的特点,将家兔从出生到衰老死亡的整个时期分为五个阶段。

⒈仔兔期(哺乳期):指出生到断奶的时期。一般为28~35~42天。

⒉幼兔期:指断奶当天至3月龄的时期。

⒊中兔期(又叫青年兔、后备兔、育成兔):指满3月龄至初配前的时期。一经配种即算成年期。

⒋成年期:指初配到3周岁的时期。

⒌老年期:指三岁以上的时期。家兔寿命一般5~9岁,最高12岁。

(二).年龄鉴定

⒈看脚爪。对白色兔可根据脚瓜红色和白色部位的长短来判断。1岁以内红色比白色长:1岁左右红色与白色相近;1岁以上的红色比白色短,白色越长或发黄且弯曲变粗有钩,表示年龄越老。有色青年兔脚爪较短而平直,且隐在脚毛中;老年兔则露出脚毛之外,且爪尖钩曲。

⒉看门齿。一岁以内的门齿短平、洁白、整齐;老龄兔的门齿黄暗、厚而大、稀疏、排列不整齐,有的有缺损。

(三)看耳标.耳标上有出生年月和品种标记.在育种场应打耳标。如个体号为070525HA1,前6位为年月日。表示该兔为07年5月25日所生。HA为哈尔滨白兔的品种代号。1为当日某兔所生窝中的第一个。余类推如070525HA2。为25日第二只。根据耳标上出生年月的年龄即可最准确来判断。

蝉的生长期是多久

蝉的生命周期有1年,4年,12年,13年,17年等等,这是因地域与种类不同而不同的,譬如北美的是17年蝉,南美的却是13年蝉,其原因恐怕是为了避免种群之间互相吞并搏杀。

605玉米种生长期是多少天?

登海605玉米种:

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山东、河南、河北中南部、安徽北部、山西运城地区夏播以及内蒙古自治区适宜区域、陕西省、浙江省种植,注意防治瘤黑粉病,褐斑病、南方锈病重发区慎用。

品种特征:

在黄淮海地区 出苗至成熟101天,比郑单958晚1天 需有效积温2550℃左右 。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带紫色,花药黄绿色,颖壳浅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59厘米,穗位高99厘米,成株叶片数19~20片。花丝浅紫色,果穗长筒型,穗长18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马齿型,百粒重34.4克。

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高抗茎腐病,中抗玉米螟,感大斑病、小斑病、矮花叶病和弯孢菌叶斑病,高感瘤黑粉病、褐斑病和南方锈病。

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测定,籽粒容重766克/升,粗蛋白含量9.35 %,粗脂肪含量3.76 %,粗淀粉含量73.40%,赖氨酸含量0.31%。

2008~2009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59.0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3%。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4.9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5%。

产量表现:

内蒙古自治区区试表现:2008年中晚熟组预试6点次增产,平均亩产859.2kg,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3%;2009年晚熟组区试6点试验全部增产,平均亩产911.3kg,较对照郑单958增产6.2%;2010年晚熟组生产试验6点全部增产,平均亩产903.5kg,比对照郑单958增产9.8%,居第1位。该品种适应性好,稳产性好。田间无明显病害。

2008年山东省省长指挥田攻关品种,15亩地平均亩产1028.61公斤。2009年由国家玉米育种和栽培专家组成的验收组,对超级玉米新品种登海605高产田(8亩)进行了严格的实产验收,平均亩产1041.82公斤。山东省2处登海605高产建立田亩产全部超过1000公斤,2处百亩示范田平均亩产达到874.7公斤。 2010年山东省粮王大赛亩产980公斤。

栽培重点:

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每亩适宜密度4000~4500株,注意防治瘤黑粉病,褐斑病、南方锈病重发区慎用。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059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