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生石灰粉,便宜、方便,既可杀虫灭菌,又能中和土壤的酸性(南方土地多是酸性),如果你那土壤是碱性的就换别的方法:
(1)在翻耕后的土地上,按每平方米30——40克的剂量撒入石灰粉消毒。?
(2)每平方米培养土中施入石灰粉90——120克,并充分拌匀。
如果你是北方的,则可用硫磺粉进行土壤消毒,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中和土壤中的盐碱:?
(1)在翻耕后的土地上,按每平方米25——30克的剂量撒入,并翻地。
(2)每平方米培养土施入硫磺粉80——90克混匀。
栽培技术
整地
莴苣根系较弱,耐旱力弱,应选择土质疏松保水保肥的土壤。定植前耕翻15-21厘米,结合施腐熟有机肥每公顷7.5万千克,耙细、整平。做成畦距120厘米,宽80-100厘米的高畦。定植前7-8天沟灌一次透水,3-4天后覆盖地膜,需拉紧铺平,使膜和地面贴紧,四周用土压严。
水分管理
幼苗期的土壤不宜干燥也不能太湿,,以防止幼苗老化或徒长。莲座期适当控制水分,促进莲座叶发育充实。借球期水分供应要充足,水分少会使叶球小且产生苦味,结球后期水分不宜过多,以免球部开裂和发生软腐病。?[4]?
施肥管理
莴苣苗主根其苗后易拔断,可产生
莴苣
大量侧根,栽后容易成活。定植要浇2-3天的定根水提高成活力。茎用莴苣定植前要结合翻土整畦施足基肥,用禽畜腐熟肥每公顷3万千克,过磷酸钙450千克;或蔬菜专用肥1500千克每公顷;或尿素每公顷750千克,过磷酸钙450千克,复合肥300千克。基肥占总用量的60%-65%,酸性强的土壤施生石灰每公顷1050千克。幼苗期至莴苣膨大期要保持土壤湿润。
遇干旱时每3-5天浇灌一次“跑马水”,苗的生长后期不宜过多肥水,以防止徒长。株高30-40厘米时,要适宜控水,防止植株间湿度过大,招致病害。莴苣开始膨大期施肥应从浓到稀。施肥过浓易导致其基部开裂,引起腐烂。此时可结合根外追肥,用磷酸二氢钾每公顷1500克,或硼砂0.2%-0.3%进行喷施,每十天喷一次。
为防止早抽薹或植株过高,可适度喷施多效唑,定植后一个月用每公顷90克多效唑,兑水每公顷50千克喷雾。注意不能重复喷,也不能漏喷,以免影响产量及品质,采收前10天停止肥水供应,促进茎干成熟。定植后一个月,需翻土1-2次。
大棚蔬菜种植 乙酸铜能做土壤消毒处理吗? 菌核净能做土壤消毒处理吗? 土壤消毒哪种药好
大棚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消毒。消毒所用药物,要因棚、因病虫害种类而异。在消毒程序上应抓住以下4个方面:
一、消毒时间:应在播种或定植前7至10天。每立方米用硫磺4克、锯末8克混匀,放在容器内燃烧,时间宜在晚上7时左右进行,熏烟密闭24小时。也可以按每立方米用25%百菌清1克、锯末8克混匀,点燃熏烟消毒。
二、棚架、设备、工具等消毒:多用1:(50一100)的福尔马林水溶液洗刷或喷洒。
三、土壤消毒:要根据大棚土壤的病虫种类选用农药,在定植前10至15天进行。枯萎病发生严重的大棚,可向垄沟或地面喷浇100至200倍福尔马林液,然后用薄膜覆盖5天,半月后药剂全部挥发完毕,即可播种和定植。其它病害可用50%多菌灵、50%托布津或70%敌克松1000倍液喷洒土壤,或拌成毒土撒布后翻入土中。有地下害虫的大棚地,可以在土壤处理时加一定数量的杀虫剂。
四、沟(穴)消毒:黄瓜枯萎病严重的地块,在定植前未进行土壤消毒或者消毒质量不好的,还可以在定植沟(穴)内,每亩用50%托布津1.25千克,或50%多菌灵0.75千克,或70%五氯硝基苯1千克左右进行消毒。以上药剂要先按药粉1份和细干土100份掺拌均匀,然后撒布在定植沟(穴)内。
温室(大棚)土壤消毒方法
近年来,随着设施栽培的普及和推广,保护地生产面积不断增加,农业生产中的温室、拱棚栽培也在迅速增加,复种指数达到200%以上、因连茬种植,相应出现了土壤中各类病原菌累积,多种害虫在土壤中寄生,导致病虫害发生严重。由于温室、拱棚大部分病害靠土壤传播,所以做好土壤消毒是防止部分病虫害发生的有效办法。常用的措施主要有合理轮作、增施有机肥、药剂消毒等。
1合理轮作,改造土壤
轮作可合理利用土壤养分和水分,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同时轮作时由于寄主植物不同,病虫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发生巨变,大大减轻了病虫害的发生。也可消除由连作带来的作物分泌的有毒物质积累而引起的作物中毒现象。另外,将肥沃熟化的无毒土壤掺入温室或大棚土壤中,也有利于改变病虫环境,从而减少病虫的危害。
2增施有机肥,应用配方施肥技术
有机肥有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和耕性、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提高土壤温度、促进微生物活动等的特殊作用。增施有机肥还可有效减少土壤中的病虫害发生。配方施肥是根据当地土壤的营养条件和不同蔬菜品种对土壤营养元素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地施肥,达到“按需施肥”以减少施肥的盲目性。应坚持增施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注意土壤中氮、磷、钾及其他营养元素的平衡。采用科学的配方施肥方法,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提高土壤肥力,而且在土壤养分全面均衡供给的条件下,可使蔬菜健壮生长,提高抗病能力,从而实现增产增
收。
3土壤物理消毒处理
3.1太阳能消毒法
每年将用旧的废薄膜收好留作土壤消毒用,在7~8月份可利用太阳直射时间长、温度高的特点来进行土壤消毒。具体的方法为:在温室作物采收后,连根拔除田间老株,多施有机肥料,然后深翻土壤,在7~8月份,用透明吸热薄膜覆盖好,将大棚温室棚膜盖严密封15~20d,土壤温度可升至50~60℃,地表温度可达80℃以上,采用该方法一般的病虫都能杀死。这种消毒方法因为室棚内温度很高,要将室棚内的不耐热的物品搬出室棚外。小面积地块,可将配制好的培养土放在清洁的混凝土地面上、木板上或铁皮上,薄薄平摊,曝晒3~15d,即可杀死大量病菌孢子、菌丝和虫卵、害虫、线虫。
3.2深翻晒垡冻垡法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将土地深翻,可以把遗留在地面上的病残体翻入土中,使病残体内的病菌加速死亡。同时土壤深翻后,由于土表干燥和日光照射,以及冬季低温,也能使一部分病菌失去活力,可防止部分病害发生。
3.3火烧消毒
3.3.1炒灼法。保护地苗床或盆插、盆插用的少量土壤,可放入铁锅或铁板上加火烧灼,待土粒变干后再烧0.5~2.0h,可将土中的病虫彻底消灭干净。此法的好处还在于可将土壤中的有机物烧成灰分,使扦插或播种基质更加纯洁,从而防止幼苗或插条发霉腐烂。
3.3.2燃烧法。在露地苗床上,将干柴草平铺在田面上点燃,这样不但可以消灭表土中的病菌、害虫和虫卵,翻耕后还能增加一部分钾肥。
4药剂消毒法
4.1熏蒸
此法主要用于温室。方法是在播种前1周燃烧硫磺粉产生烟雾杀死病菌,还可在硫磺粉中加些敌敌畏之类的杀虫剂,同时消灭温室中的害虫。用硫磺粉2~6g/m2,熏蒸时密闭温室,播种前通风换气。
4.2药剂喷洒
4.2.1福尔马林消毒法。苗床用福尔马林50mL/m2对水10kg均匀喷洒地表,然后用草袋或塑料薄膜覆盖,闷10d左右揭掉覆盖物散发气体,2~3d后即可播种。此法对防治立枯病、褐斑病、炭疽病等效果非常明显。砂石类基质可直接用50~100倍甲醛液浸泡2~4h,排除药液后要再用清水冲洗2~3遍。
4.2.2波尔多液消毒法。苗床用等量式(硫酸铜∶石灰∶水为1∶1∶100)波尔多液2.5kg/m2喷洒地表,土壤稍干后即可播种。此法对防治黑斑病、斑点病、灰霉病、锈病、褐斑病、炭疽病等效果明显。
4.2.3多菌灵消毒法。多菌灵能防治多种真菌病害。土壤消毒施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g/m2,可防治根腐病、茎腐病、叶枯病、灰斑病等,也可按1∶20的比例配制成毒土撒在苗床上,能有效防治苗期病害。
4.2.4代森铵消毒法。代森铵为有机硫杀菌剂,杀菌力强,
能渗入植物体内,经分解后还有一定的肥效。用50%代森铵水剂350倍液浇灌3kg/m2,可防治作物黑斑病、霜霉病、白粉病、立枯病等。
4.2.5溴甲烷消毒。能防治土壤传播的病害、烟草花叶病毒和线虫,对防治黄瓜疫病有特效,但对镰刀菌效果稍差,对杂草种子发芽有抑制作用。处理方法:先把床土堆成30cm高长条土堆,整平表面,其宽度为能扣上塑料小棚为准,在土堆中间放置1个盆,在盆中放1个小钵,床土用药量100~150g/m2。之后在小棚骨架上扣上塑料薄膜封闭,土堆四周塑料薄膜基部外侧用土封死,使挥发出气体状态的药在土内扩散,防止外逸。封闭10d后撤掉塑料薄膜,充分翻倒床土,再经2~3d,药气体扩散完毕即可使用床土。
4.3药剂拌土
将药剂配成毒土,然后施用。毒土的配制方法是将农药(乳油、可湿性粉剂)与具有一定湿度的细土按比例混匀制成。毒土的施用方法有沟施、穴施和撒施。常用的消毒药剂有代森锌、五氯硝基苯、多菌灵、百菌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