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农药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2 07:50:46
字号:

农药与大气

简述农药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

有些农药带有挥发性,在喷撒时可随风飘散,落在叶面上可随蒸腾气流逸向大气,在土壤表层时也可日照蒸发到大气中,春季大风扬起裸落农田的浮土也带着残留的农药形成大气颗粒物,飘浮在空中。例如北京地区大气中就检测出挥发性的有机污染物70种;半挥发性的有机污染物60种,其中农药25种之多,包括艾氏剂,狄氏剂,滴滴涕,氯丹,硫丹,多氯联苯等。其它南方农业地区,因气温高,问题更为严重。

飘浮在大气中的农药可随风做长距离的迁移,由农村到城市,由农业区到非农业区,到无人区。或者通过呼吸影响人体或生物的健康;或者通过干湿沉降,落于地面,特别是污染不使用农药的地区,使得没有一片土地是净土,影响这一地区的生态系统。这可以解释一些无人区,某些生物体内为何也有农药残留,为什么会因此而有灭顶之灾。

农药与水体

频繁地向邻近小溪和河流的农田使用农药,栖居水生生物的水体将被污染。漫不精心地将农药排放到水渠中,水生生态系统会受到伤害。使用农药期间,径流,直接的反复喷洒和漂流物都可能造成水域内农药浓度升高,以致毒死某些水生生物。合成拟除虫菊酯特别对水中的无脊椎动物有毒,浮游动物,包括甲壳动物,是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承上启下:它们从生物群和非生命物质开始,经过消化和排泄,再循环基本的营养物;同时本身又变成了其它鱼类的食物。如果水生生态系统中没有了它们,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可能会有深刻的影响。

大家最关心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化学品污染地下水。不仅忧虑氮肥,也忧虑农药。目前,还主要限于浅层地下水,在那里检出了农药和硝酸盐。但是,化学品有能力通过深层土石进入深层地下水。这个过程取决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化学品在土壤中降解速度和渗透速度。农药和氮肥是否已经污染了地下水,大家正拭目以待。

农药与土壤

一个化学品的特性决定了它在土壤中的分布,它的降解速度及对环境的冲击。

化学品在土壤中,经微生物作用,可以迁移转化直到其归宿,影响这个过程的因素很多:包括土壤类型(如粘土含量,pH值和水含量等),化学品本身的物理化学特性(如降解速度,土壤中气、固、液和吸附物间的分布等),以及其它。

甚至对于一种简单的植物物种,吸收也是多种多样的,植物根系可以吸收土壤水溶液中的化学品,土壤中固体颗粒也能吸附土壤水溶液中的化学品,双方展开竞争。有些化学品易蒸发,植物的叶子可以吸收空气中的化学品蒸汽;而根又能吸收土壤中的化学品,再从叶面上蒸发出它。事情相当复杂,目前对此过程尚知之不详。

一、农药对水环境的污染

农药对水体的污染是多方面造成的:为防治水体害虫向水体直接喷洒的农药;空气中飞机喷洒农药时,一部分会落到水中;漂浮于大气中的农药随尘埃或雨水落入水体;农田喷洒的农药,会进入灌溉水中;植物或土壤附着的农药,经水冲刷或溶解进入水体;在河边洗涤施药工具,使农药进入水体;农药生产的工业废水或含有农药的生活污水污染水体等。

二、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农业生产不管采用哪种施药方法,都会使大量农药进入土壤。如农药拌种播种等是土壤农药污染的直接来源。而喷撒的农药,粉剂(喷粉使用)只有10%落在地表,约有5%—30%的药剂漂浮在空气中,喷雾使用的农药大约80%落入土壤中,并且由于风吹雨淋和重力作用,附着在作物上和空气尘埃的农药还会部分的落在地上,农作物残枝落叶和动物残体中蓄积的农药也转入土壤中,进一步加剧了土壤的农药污染,从而危害农业生产。

土壤对农药吸附作用的大小,与土壤特性密切关联,并且农药本身性质也影响着吸附作用。如大多数农药对有机质表面比对矿物质表面有较大的亲和力,易被吸附。

三、农药对大气的污染

对大气的污染主要来自农药喷洒。

一是喷洒农药时药剂微粒漂浮天空中或被漂浮的尘埃所吸附,在气流的作用下,可漂移到数里远的地方;

二是喷洒到作物表面的农药被蒸发进入空气中;

三是土壤表面的农药向大气挥发扩散。此外,农药厂排出的废气、风对干燥土壤的吹扬、日照高温对污染水体的蒸发等,也可将农药带入空中,造成大气污染。

四、农药对环境生物的影响 农药可以抑制土壤生物活动,特别是在长期施药的情况下,造成土壤无脊椎动物,尤其是对控制腐生菌和食草性生物的繁殖的捕食者的毒害作用,而由于这些无脊椎动物能从土壤中摄取农药,并在体内富积,使得以这些无脊椎动物为食的动物,将其体内的农药继续累积,以致达到致死或影响其正常生活的含量。

使用农药也会对害虫天敌产生伤害,从而削弱了克制害虫自然因素的作用,破坏了生态平衡,因此造成害虫更加猖獗,不得不增加用药量和施药次数,以至形成恶性循环。如稻田中青蛙是多种害虫的主要天敌,而田中施用甲六粉,2天后未见成蛙,幼蛙和蝌蚪几乎100%死亡,蛙卵也被严重破坏,孵化率仅30%。这无疑破坏了青蛙对害虫的生态控制。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038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