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排放COD控制在200~300ppm之间,说明只达到了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含有的悬浮物、无机盐、重金属元素、致病细菌都会造成环境、土壤、含水层、和农作物的污染,长期使用污水灌溉可能造成极大的区域环境问题,甚至直接威胁到人的身体健康。建议还是排到当地环保局指定的排污口,由环保局安排进入下一站的污水处理装置之后排放。如果你公司可以花钱去处理达到污水回用的话(可以处理到优于自来水标准),那当然会更好,但是投资较高。
目前,污水灌溉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此,
通过水稻盆栽室内实验,着重探讨在不同水污灌溉条件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实验设置了4种灌溉水质(清水,稀释1倍污水,稀释0.5倍污水,污水)对水
稻进行灌水处理.结果表明,污水灌溉降低了水稻分蘖率,从而导致最后实际产量下降。
通过模拟稻田灌溉大型淋洗柱试验,在污染河水灌溉条件下对太湖地区水稻生长季两种主要类型的稻田土壤--黄泥土和乌珊土的氮磷淋洗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灌溉淹水初期,不同形态氮素的淋失量均比较高,并达到峰值,以后淋失量逐渐降低,说明淹水初期淋失的氮素不是来源于灌溉河水,而是主要来自土壤氮.
到淹水后期,NO3--N和NH4+-N淋失量接近零值,但仍能观测到可溶性有机氮淋失现象,这表明可溶性有机氮是污水灌溉稻田土壤主要的氮素淋失形态.而磷素的淋失动态与氮素的淋失动态截然相反,在灌溉淹水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均观测不到土壤磷素淋失,但在淹水灌溉的淹水后期,发现土壤磷素有淋溶损失现象,这可能是利用富营养化的河水长期淹水后,土壤对磷的吸持已达到饱和状态,土壤不能继续固持多余的磷素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