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对基础条件的适应性。无论是管灌、喷灌还是微灌,都需要一定的压力,才能将水从水源输送到田间。喷灌特别是大型喷灌机组对压力的要求更高。另外喷灌和微喷都需要一定的投资。如中心支轴式喷灌动辄就数十万的资金投入,一般人承受不了。
2、其次,与农事操作的适应性。特别是微喷和滴灌,受限于出水量及管道压力、灌溉均匀度,其铺设长度一般在80米(微喷)-200米(滴灌)之间,铺设宽度一般在0.6米(滴灌)-2.4米(微喷)。长度上来讲需要每各隔一段距离就要铺设支管,宽度上来讲需要铺设大量的毛管,这就使得田间有大量的管道,影响了小麦后期田间机械化打药、小麦机械化收割、玉米机械化播种等农事操作。从这方面讲,喷灌适应性更广泛。
节水灌溉技术主要包括哪两个部分,节水灌溉有哪几种
苗圃灌溉方法有地面灌溉、喷灌和滴灌三种。
1.地面灌溉:
可分为侧方灌溉和上方灌溉两种。
(1)侧方灌溉:又称为沟灌。适用于高床或高垄作业。沟灌是把水由灌溉渠道引入步道或垄沟里,水从侧方渗入苗床或苗垄。在平作的带状育苗地,可在带间临时开沟引水灌溉,灌后封平。优点是床面或垄面不易板结,灌溉后土壤仍具有良好的通气性,可以减少松土次数,也比较省工。缺点是耗水量大,床面过宽时,中央和两侧渗水不匀。
(2)上方灌溉:又称漫灌。一般应用于低床或低垄育苗。是直接将水引入低床中或低垄中,水从床面或垄面流过而渗进土壤中。漫灌比较省水、省工。但容易破坏土壤结构,造成板结,使通气条件变坏,并冲淤苗木,沾污叶片,影响呼吸和光合作用的进行。
2.喷灌:
又称人工降雨。有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种。固定式:通过管道和喷水装置,由人工或自动控制进行灌溉。而移动式则由灌溉机械进行移动喷灌。喷灌的优点是:工效高、省工、省水、便于控制水量。而且不破坏土壤结构,既可达到生理灌水的目的,满足苗木生长需要,又可起到生态灌水的效果,增加地面空气湿度,改变小气候。在春季可提高地面温度,防止霜冻;夏季降低地温,使苗木免受高温之害。喷灌对平整土地的要求没有地面灌溉严格,不需要铺设渠道,可提高苗圃地利用率,有利于实现苗圃作业机械化,是比较先进的一种灌溉方法。缺点是:投资较大,受风的限制较多,在3~4级风力下,喷灌不匀。由于苗床距喷头远近不等,也会出现灌水不匀。水滴过大时,也会冲击苗木和造成地面板结。
目前有些苗圃使用喷水车或喷水壶喷灌,投资少,方法简便,用水量小,不易冲动种子和冲毁幼苗,对覆土薄的小粒种子出苗期进行喷灌效果良好。但喷水车喷灌易使步道喷后泥泞,作业不便,行车困难;喷水壶喷灌工效太低。
3.滴灌:
是在一定低压水头作用下,通过输水、配水管道和滴头,让水一滴一滴地浸润苗木根系范围内的土壤,使之经常处于最优含水状态的一种新的灌溉方法。其优点是:节约用水,比喷灌可省水30%~35%,比渠灌省水50%以上。而且可以保持土壤疏松,透气性良好,并可提高土温。土壤温度变幅小,有利于苗木生长,不会发生冲动种子,损伤幼芽的现象。与喷灌一样,不需铺设地面渠道,节约用地,不受地形限制。但设置比较复杂。
节水灌溉技术通常主要包括了渠道防渗与管道输水这两个部分,采用渠道防渗技术,即能减轻渠道输水时的渗漏损失,节约灌溉用水,也能减少占地面积并防止渠道冲淤和坍塌,而采用管道输水技术则能够减轻沿途的渗漏损失和蒸发损失,若管道质量好,能做到基本无损失。之所以要在进行农田灌水时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是因为要减少无效耗水,缓解水资源供应紧张的问题,而且还要给农村的经济发展节省劳动力,促使农村产业结构能更加的完善。
一、节水灌溉技术主要包括哪两个部分
1、有哪两个部分
(1)节水灌溉技术一般主要包括了渠道防渗与管道输水这两个部分,其中渠道防渗能够减少渠道输水时的渗漏损失,具有节约灌溉用水、降低地下水位、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等优点,而且还能够节省占地,防止渠道的冲淤与坍塌。
(2)管道输水(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是用管道代替了土渠输水,利用管道将水直接送到田间进行灌溉,不仅能够减少沿途渗漏损失与蒸发损失,而且若是质量好的管道,一般能够做到基本无损失,从而达到节水的目的。
2、为什么要采用节水灌溉技术
(1)在利用水资源的时候,农田灌溉用水占了很大的一部分比例,而在这部分的比例中,有一部分又为无效用水,即在使用的时候被浪费掉了,若是合理的采用节水灌溉技术,通常能够减少无效耗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以此来缓解水资源供应紧张的问题。
(2)农作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于水分的需求量均有些不同,若是采用人工浇水的方式,不仅很难及时为作物浇水,延缓它的生长速度,同时也会消耗掉大量的时间,而节水灌溉技术是利用先进的设备与技术,并根据农作物不同的生长阶段为它提供合适的水分,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及品质,也可以省时,提高劳动效率,减轻在农业灌溉中的人工投入量,以此来为农村的经济发展节省掉更多的劳动力,从而能够使得农村产业结构更加的完善。
二、节水灌溉有哪几种
1、微灌
(1)微灌是利用低压管道系统,并用小流量的方式将水喷洒至土壤的表面中,传统的地面灌和喷灌通常能够湿润全面积的土壤,而微灌只是以一种较小的流量湿润部分土壤,所以它属于一种局部灌溉。
(2)微灌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优点是能均匀的灌水,且省水、省工、节能以及能让作物增产,而缺点则是,打造它的投入量通常会远高于地面灌溉,而且灌水器出口很小,容易被水中的矿物质或者有机物质堵住,若使用不当或者没有好好的维护,那么便会导致整个系统无法正常工作,甚至造成报废,从而带来损失。
2、滴灌
(1)滴灌属于一种局部灌溉,是结合作物对于水分的需求,把水分和作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从管道系统、安装在毛管上的灌水器中,一滴一滴,均匀且缓慢的滴入作物根部附近土壤中的一种方法。
(2)对于采用传统沟灌的大棚,一次大量的灌水,通常能够让地表长时间都保持着湿润,然后便会加快棚温、地温的下降速度,延缓增温的速度,再加上它们的蒸发量大,导致棚内湿气太高,从而便会加大病虫害的发生几率。而滴灌能够让大部分的土壤表面保持干燥,使得水分流入需水的作物根部中,通常能够保持地温,利于地温的回升,并减少水分蒸发量,降低棚内的湿度,从而减轻病虫害。
3、膜下滴灌
(1)膜下滴灌指的是在膜下应用滴灌技术的一种节水方法,即把地膜覆盖在滴灌毛管或者滴灌带上,然后再让毛管上的滴水器一滴一滴、均匀、定时、定量的湿润作物的根系发育区,使得根系能够吸收到足够的水分,然后让作物生长。
(2)因为膜下滴灌属于局部灌溉,滴水强度小于土壤的入渗速度,所以不会形成径流并造成土壤板结,而且还可以在里面加入易溶肥料,利用滴灌,使得肥料能够随着水滴,滴入作物根系的土壤中,从而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利于作物的增产。
4、喷灌
(1)喷灌是利用水泵与管道系统(或者自然水源的落差),把带有一定压力的水喷到空中,使它们散成小水滴或者形成弥雾,然后降落至植物上、地面上,具有省水、省工的优点,不过它也有缺点,即在环境十分干燥的时候,会加大蒸发损失量,降低使用效果。
(2)喷灌对于各种地形的适应性也比较强,例如,在使用地面灌溉的时候,需要先将土地整平,然后再使用,而喷灌却更为简便一些,在坡地、起伏不平的地面上均能使用,而且它还不会对土壤产生冲刷等破坏作用,可以保持土壤的团粒结构,使得土壤疏松多孔,具有良好通气性,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