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水也是养殖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随着渔业科技入户持续推进,河蟹养殖户的养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池塘管理上注重合理肥水、投饵,同时水草的栽植也注意了密度和日常养护,但在四月下旬的示范户指导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新的养殖管理问题:池塘水质发红的现象,通过镜检发现是池塘里藻类中有大量角甲藻类,现就红水成因和处理方法供养殖户参考。
红水形成的原因
在施肥过程中,大多数养殖户使用了无机肥过量,在使用有机肥的同时还添加了无机肥,另外使用生物肥的时候,随便加大使用量,还有养殖户使用低质氨基酸肥随便加大使用量,造成肥水过度。饲料投喂过多,河蟹池塘里套放青虾,为了取得好收成,随便增加自配料的投喂,使用小杂鱼与豆饼相结合投喂,特别是植物性饲料投喂没有吃完。随着温度的升高,池塘水草的密度增加,造成水草腐烂、有机质含量高等引起。
由甲藻引起的红水目前最受关注,主要原因有两方面:——是甲藻藻相所特有的水体颜色——红色;二是甲藻所产生的甲藻毒素。参与甲藻门的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除了比较常见的叶绿素α、叶绿素c、β一胡罗卜素之外,还含有4种叶黄素——环甲藻素、新甲藻素、甲藻黄素、硅甲藻索。其中,前三种是甲藻门所特有的,这些色素常常使甲藻门的种类表现出特有的红色。此外,棕红色的甲藻素、暗红色的多甲藻素、黄绿色的绿色素、墨角藻**素使甲藻色素体呈现黄绿色、黄褐色以及红褐色。甲藻门的种类主要以咸水种为主,淡水中的甲藻种类远不及咸水种多,主要隶属于多甲藻科、薄甲藻科以及角藻科,如飞燕角藻、真蓝裸甲藻等。这些藻类如果在池塘中过度繁殖能够引起养殖池塘水体发红。
处理方法
第一次上午使用强效底克改底,下午使用多效底改加粒粒氧进行全池干洒,使用的量根据使用说明书。隔天上午使用生物益水素或者EM菌,下午使用臭氧底改王。第四天使用生物有机酸解除藻毒素,每亩1米水深使用生物有机酸500克。
青鱼是“四大家鱼”之一,也是长江中、下游和沿江湖泊里的重要渔业资源,更是很多水产养殖的主要的对象,有种植户反应,在养殖青鱼时,偶尔出现青鱼不吃草,死了全身带红色,这是怎么回事?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青鱼是“四大家鱼”之一,也是长江中、下游和沿江湖泊里的重要渔业资源,更是很多水产养殖的主要的对象,有种植户反应,在养殖青鱼时,偶尔出现青鱼不吃草,死了全身带红色,这是怎么回事?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青鱼不吃草原因
1、鱼身患病。
由于寄生虫的寄生,细菌、真菌感染等引起鱼体不适,吃食不欢。
2、水质差溶氧低。
缺乏溶氧时,好氧菌无法繁殖,转化受阻,缺乏溶氧时,好氧菌无法繁殖,转化受阻,水中氨氮、亚盐逐渐升高。
3、饲料发霉。
草料变质、发霉也会引起青鱼吃食不良,或不吃食,使得鱼体质下降,对环境抵抗力差,易患病死亡。
4、鱼应激。
气候、气温突变,使得鱼不吃食,但这种情况维持时间较短,天气正常后会逐渐吃食。
青鱼死了全身带红色是怎么回事?
青鱼死了全身带红色可能是出血病引起的。
出血病表现症状是病鱼各器官、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现象、病鱼的口腔上下颌、头顶部、眼眶周围、鳃盖、鳃及鳍条基部都充血,有时眼球突出,剥除鱼的皮肤,可见肌肉呈点状或块状充血、出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呈鲜红色,肠壁充血。
防治方法:
1、发病季节全池泼洒二氧化氯、表面活性剂等消毒剂。
2、全池施用大黄或黄芩抗病毒中草药,用量为1~2.5毫克/升水体。
3、每100千克鱼体重每天用水花生8~10千克、大蒜头和食盐各500克打成浆,拌入3千克米糠,连喂5天。
4、先停料2天,同时泼洒维生素C先控制死亡,2天后恢复投喂拌料三黄散加维生素C加氟苯尼考。
青鱼不吃草,死了全身带红色的情况就是以上分析的了,总之青鱼不吃草,可能是患有出血病的前期症状,这时候养殖户一定要检查水质,溶氧量等,做好防治措施,避免鱼群大量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