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鱼价稳中有升,如何才能减少鱼塘鱼种的内脏损伤情况?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2 06:30:48
字号:

鱼塘养鱼是我国一项传统养殖项目,和其它养殖项目一样,鱼塘养鱼也面临着疾病威胁,而且疾病在水中也很容易传播,一旦发病往往会造成不小的损失,为了防止这种情况,我们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减少鱼的生病率,那么具体有哪些措施呢??

如今鱼价稳中有升,如何才能减少鱼塘鱼种的内脏损伤情况?

?一 掌握基本的药物清塘措施。鱼池干塘后、鱼种放养前应对鱼塘进行严格的药物清塘消毒,以杀灭各种病菌、寄生虫及虫卵、敌害物、野杂鱼等。清塘药物可使用生石灰。淤泥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及各类细菌等微生物,所以适当的淤泥有利于水产养殖,过多淤泥则因含有大量病原菌和寄生虫卵,增大了疾病发生几率。因此,应利用池塘干池后清除多余淤泥,清淤后能扩大池塘水深,增加鱼群活动空间。或者通过晒池使池底淤泥晒干变硬,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能杀灭多种病菌、病毒粒子。

?二 做好鱼种下池前的药浴消毒工作,以消灭鱼种体表的病原体、寄生虫等。药浴药物很多,如高锰酸钾、食盐、硫酸铜等。药浴时应注意药物的浓度和药浴时间。

?三 选好放种时间,一般选择晴天上午放种。尤以早春的晴天上午放种效果最好。

?四 多巡塘,及时发现鱼病,诊断预防、对症用药。养殖者在观察鱼群活动、体色、摄食等情况时,如果发现行动异常,如游动迟缓、反应迟钝或落单则应及时处理,情况严重时可以出现鱼体发黑或褪色、鱼鳞脱落、长毛、鳍条缺损、粘液增多、鳃盖腐烂、鱼体消瘦、腹部膨大或肛门红肿,产生厌食或食欲下降,这时应采取进一步的调查访问,记录病鱼的种类、数量、大小、发病季节、时间、气候、水温、平日预防措施,饲养管理,放养密度,投料量及饲喂次数、饲料种类与来源、饲料质量、日常管理、以往发病史和周边发病情况、水质等。及时剖检病鱼,从病鱼体表、鳃、鳍、鳞片、肌肉、内脏等各部位进行检查,诊断鱼病种类,以便对症用药,尽早解决好鱼病。

以上就是鱼塘养鱼时减少鱼生病的几项措施,在正式养鱼前一定要对鱼塘做好消毒工作,平常也要对鱼塘多加巡视,发现病鱼时及时处理,这样才能将损失降到最小。

1、水产养殖业是人类利用可供养殖(包括种植)的水域,按照养殖对象的生态习性和对水域环境条件的要求,运用水产养殖技术和设施,从事水生经济动、植物养殖。为农业生产部门之一。

2、按水域性质不同分为海水养殖业和淡水养殖业。按养殖、种植对象,分为鱼类、虾蟹类、贝类,及藻类、芡、莲、藕等。中国水产养殖业历史悠久,远至公元前1142年(殷末周初)已知凿池养鱼,范蠡约在公元前460年著有《养鱼经》,为世界最早的养鱼文献。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大力改造利用一切可供养殖的水域和潜在水域,扩大养殖面积和提高单位面积(水体)产量;开拓水产养殖的新领域、新途径,发展工厂化、机械化、高密度温流水、网箱(包括多层网箱)、人工鱼礁、立体、间套混等养殖,向集约化经营方向发展,挖掘水产生产潜力;保护水产资源和生态环境,水产养殖业获得较快发展。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031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