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韶关市茶叶产销情况很好。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2022年广东韶关茶园生产规模持续提升,茶叶种植面积持续扩增。茶园冬耕、施肥以及修剪等封园管理工作有序进行。茶叶种植面积约1.2万余亩,年产干毛茶260吨,年产值达9000万元。茶叶产业是韶关市特色优势产业,成为了带动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镇党委、政府立足本镇的资源优势发展产业,不断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走农村经济产业化道路。初步培植了林业、橡胶、畜牧业、茶叶、烤烟等产业,构成了阿墨江、把边江两岸以冬季农业开发和咖啡、橡胶为主,山区以林业为主,半山区以茶业和烤烟为主的产业布局体系。全镇新植橡胶面积达2000亩,茶叶种植14787亩,烤烟种植8000余亩。烤烟和茶叶产业已成为通关镇的两大支柱产业。农村产业化的发展使群众的收入不断增加,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得到完善,推动了全镇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县有关培养新型农民的政策和要求,切实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提高农民务农技能,培养新型农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根据这一要求,2007年由通关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组织大寨村申报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
大寨村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指导和技术服务相结合的方法,一是培训时间及次数主要是在6月初至10月底之间,共培训15次包抱集中和现场等。二是培训内容主要是以村主导产业制种技术为主,杂交玉米、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水稻病虫害防治、再生稻及稻飞虱防治技术系统等多种技术的培训。现场指导由培训教师李发春、黄云甲同志在田间地头对农民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指导。三是培训对象主要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专业农民为学员,共50名学员,登记注册开展系统培训,使学员学到技术和知识。
通过半年来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的实施,取得两个效果。一是提高了农民科技素质。通过制种技术、再生稻栽培技术及稻飞虱防治技术理论学习和现场操作演练,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提高了新型农民的科技素质。二是通过新型的技术培训,促进了制种产业的发展和效益的增加。大寨村三组2007年制种农户45户,制种面积134亩,总产量26934公斤,平均单产201公斤,每公斤4.5元计总产值达121203元,亩均产值904.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