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用耕地
常用耕地:是指专门种植农作物并经常进行耕种、能够正常收获的土地。包括土地条件较好的基本农田和虽然土地条件较差,但能正常收获且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可用耕地。常用耕地作为中国基本的、宝贵土地资源,受到中国《土地法》严格保护,未经批准,任何个人和单位都不得占用。
2、临时耕地
临时性耕地:又称“帮忙田”,是指在常用耕地以外临时开垦种植农作物,不能正常收获的土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规定,种植农作物坡度在25度以上的陡坡地要逐步退耕还林还草,在其它一些地方临时开垦种植农作物,易造成水土流失及沙化的土地,也要逐步退耕。因此,我们又可称这部分临时性耕地为待退的临时性耕地。
扩展资料:
耕地条件:
水田
水田:指筑有田埂(坎),可以经常蓄水,用来种植水稻、莲藕、席草等水生作物的耕地。因天旱暂时没有蓄水而改种旱地作物的,或实行水稻和旱地作物轮种的(如水稻和小麦、油菜、蚕豆等轮种),仍计为水田。
旱地
旱地:指除水田以外的耕地。旱地包括水浇地和无水浇条件的旱地。
水浇地
水浇地:是指旱地中有一定水源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下能够进行正常灌溉的耕地。由于雨水充足在当年暂时没有进行灌溉的水浇地,也应包括在内。
无水浇
无水浇条件的旱地:是指没有固定水源和灌溉设施,不能进行正常灌溉的旱地。
参考资料:
耕地类型有哪些
省水。滴灌是根据一系列的工作压力系统软件经过滤装置再根据滴灌带把水导入到植物的根部,水的利用效率高,仅有粮食作物的根处土壤层是潮湿的,其他地区含水量低,不利野草的生长发育,还能够避免大水漫灌导致的土壤板结,非常省水。省肥。滴灌技术可以把化肥跟水一起传至植物的根部,粮食作物消化吸收好,也规避了化肥应用全过程中的消耗。省药。如今的高效率农牧业许多的水果蔬菜生产制造全是在大棚内,滴灌技术立即改进了温室大棚种植的温度和环境温度,由于滴灌地区的水份挥发面小,温室大棚里边的环境湿度低,能降低病害的产生,尤其是一些细菌感染的病虫害,也减少了化肥的施用量,提升青菜的质量和生产量,降低化肥的运用频次,更强的增强大家的产品品质。
之前大家栽种水果蔬菜要专业有些人浇灌,地形起伏的位置尤其费劲,要顺平了才可以淋在水。滴灌技术有一套工作压力系统软件,水通过滴灌带以水珠的方式滴出来,因此起伏的地势和不一样的土地对它并没有危害,上肥浇灌一个人都能进行,节省成本。滴灌栽种的功能具体反映在节约水资源层面。想一想之前在浇灌上全是采用水渠运输,水一路渗一路跑,到了田间地头耗费许多,浇农作物浇菜也是漫灌方法,别以为水流量非常大,浇得很透,可是浇后不久土地资源便会吹干裂痕,迫不得已再度浇灌,三番五次灌溉不仅费水,也费时间耗油,说到灌溉,是农户较为烦恼的一件事。如今新起的滴灌方式是非常不错的,它解决了远程控制桶装水配送问题,更解决了水资源消耗问题,省时省工花费低,普及化组装,有益三农,造福三农,的确是件大好事。
喷撒,滴化,做雾化,水分可以能够更好地渗入运用,也可以有益肥力的充分发挥,常见蔬菜假如应用滴灌自然非常好,可是务必有统一或制作的供水管道才行,并没有普及化组装供水管道的地区想滴灌蔬菜水果别说会出现难度系数。它是现阶段旱灾干燥地域最有效的一种农业节水灌溉方法,其水的使用率可达95%。滴灌较喷灌设备具备更多的节约用水高产实际效果,与此同时可以融合上肥,提升肥力一倍以上。可适用水果树、蔬菜水果、农作物及其温室大棚浇灌,在旱灾少水的地点也可用以农作物浇灌。其缺点是滴头易积垢和阻塞,因而解决水资源开展严苛的过虑解决。国内机器设备已基本上通关,有前提的区域应积极主动发展趋势滴灌
水果种植全过程中,浇灌是十分关键的一个阶段。传统式的浇灌一般是大水漫灌,灌溉的水实际上是粮食作物具体需要量的2-3倍,与此同时也会对土壤导致危害,如土壤板结、病害增加等。滴灌是一种优秀高效率的节水灌溉技术,将水以小总流量的方式精确的送至蔬菜水果的根处,渐渐地潮湿蔬菜水果根茎周边的土壤层,使土壤周边常常维持适合用水量和最好的养分水准。滴灌可以降低水份的下渗和挥发,提升水份的使用率,与此同时注水时可兼上肥,具有提升肥力、节省化肥、推动增产的功效。次之,滴灌可以改进土壤环境的微生态环境保护,不会有大水漫灌造成的土壤层间隙增加、密度降低等问题,而且可降低土壤层营养物质外流及其对地下水资源的环境污染。最终,滴灌可以减少蔬菜水果生长发育条件的环境湿度,提高蔬菜水果的抵抗能力,进而降低病害。水肥一体化的滴灌,可使肥水集中化供货,提升了蔬菜水果的产销量也提高了质量。滴灌喷灌设备包含两部份构成,一是第一部核心区如离心水泵、过滤装置等;二是滴灌管道网系统软件,如负责人、干管、滴灌管等。
问题一:耕地类型有哪些 楼上回答正确,我已点赞。这个最容易跟土壤类型和农业地域类型混了。
一是耕地类型,在我国耕地类型就是南方的水田和北方的旱地;
二是土壤类型,东北黑土,华北黄土,江南红壤,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稻土,四川盆地红壤。
三是农业地域类型,东北和西北商品谷物农业;南方季风水田农业……。
问题二:有哪些耕地类型? 按照《土地管理法》和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土地分类》的规定,耕地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整理复垦地、地、轮歇地、草田轮作地;以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耕地中还包括南方宽小于一米,北方宽小于两米的沟、渠、路和田埂。
耕地又可分为五种:
(1)灌溉水田,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用于种植水生作物的耕地,包括灌的水旱轮作地;
(2)望天田,指无灌溉设施,主要依靠天然降雨,用于种植水生作物的耕地,包括无灌溉设施的水旱轮作地;
(3)水浇地,指水田、菜地以外,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的耕地;(4)旱地,指无灌溉设施,靠天然降水种植旱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
(5)菜地,指常年种植蔬菜为主的耕地,包括大棚用地。
问题三:耕地类型有 按种植作物分:南:稻田 北:麦田
按土地特征分:水田,旱田,梯田
问题四:耕地和山地有哪些分别 (1)土地类型多样。其中湿润、半湿润区土地面积占52.6%;干旱、半干旱区土地面积占47.4%。从地形高度看,从平均海拔50米以下的东部平原,逐级上升到西部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2)山地面积大。山地(包括丘陵、高原)面积约633.7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66%。全国1/3的人口,2/5的耕地和9/10的有林地分布在山地。(3)农用土地资源比重小。中国土地总面积很大,按现有技术经济条件,可以被农林牧渔各业和城乡建设利用的土地资源仅627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65%。其他约1/3的土地,是难以被农业利用的沙漠、戈壁、冰川、石山、高寒荒漠等。在可被农业利用的土地中,耕地和林地所占比重相对较小。耕地约1.35亿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4%;林地约1.67亿公顷,占17%。(4)后备耕地资源不足。据统计,在天然草地、蔬林地、灌木林地和海涂中,尚有适宜于开垦种植农作物、发展人工牧草和经济林木的土地约3530万公顷,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3.7%。
问题五:农业土地利用类型有哪些? 南方 水田
北方 旱地
湿润区:耕地---水稻种植业、林地--山地地区
半湿润地区:耕地----旱作农业、林地,小麦;
半干旱区和干旱区:草地---畜牧业为主,灌溉农业或者绿洲农业.
问题六:土地利用类型都有哪些! 土地利用类型:林地、草地、耕地、建设用地。平原以耕地为主,高原以草地为主,山地以森林为主。
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乳畜业,混合农业等等。
做题目时要看清问的是什么。
问题七:农村土地类型有哪些 一种按类型分耕地、林地、园地、草地;另一种按用途分农村建设用地、宅基地、农用地。
问题八:土地类型有哪几种 土地分类是根据土地的性状、地域和用途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土地归并成若干个不同的类别。
按照不同的目的和要求,有不同的分类。我国的土地目前大致有三种分类:
(1)按土地的自然属性分类,如按地貌、植被、土壤等进行分类;
(2)按土地的经济属性分类,如按土地的生产水平、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等进行分类;
(3)按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以 及其他因素进行的综合分类,如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借鉴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国家新颁布的《土地管理法》,科学地将我国土地分为三大类,即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土地管理法》定义: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未利用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
为了更有效地管理土地,在上述三种分类的基础上,我国土地管理工作者又将土地作了更进一步的分类,其方法是按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使用的土地利用现状体系,根据土地的用途、利用方式和复盖特征等因素,将我国土地分为了8大类、46小类。
8大类土地是: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土地。
(1)耕地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新开荒地、休闲地、轮歇地、草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 耕种三年以上的滩地和海涂,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小于1.0米,北方宽小于2.0米的沟、渠、路和田埂。
耕地中又分出灌溉水田、望天田、水浇地、旱地和菜地5个二级地类。
(2)园地是指种植以采集果、叶、 根茎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复盖度大于50%,或每亩株数大于合理株树大于合理株树70%的土地,包括果实苗圃等用地。
(3)林地是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沿海红树林的土地,不包括居民绿化用地,以及铁路、公路、河流沟渠的护路、护草林。
林地又分出有林地、灌木林、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 迹地和苗圃6个二级地类。
丁(4)牧草地是指生长草木植物为主,用于蓄牧业的土地。草本植被复盖度一般在15%以上、干旱地区在5%以上 ,树木郁闭度在10%以下,用于牧业的均划为牧草地,包括以牧为主的疏林、灌木草地。
牧草地又分出天然草地、改良草地和人工草地3个二级地类。
(5)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是指城乡居民点、独立居民点以及居民点以外的工矿、国防、名胜古迹等企事业单位用地(包括内部交通、绿化用地)。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中又分出城镇居民点、农村居民点、独立工矿用地、盐田和特殊用地5个二级地类 。
(6)交通用地是指居民点以外的各种道路(包括护路林)及其附属设施和民用机场用地。
交通用地中又分出铁路、公路、农村道路、民用机场、 港口码头5个二级地类 。
(7)水域是指陆地水域和水利设施用地, 不包括泄洪区和垦植3年以上的滩地、海涂中的耕地、林地、居民点、道路等。
水域用地中又分出河流水面、湖泊水面、水库水面、坑塘水面、苇地、滩涂、沟渠、水工建筑物、冰川及永久积雪9个二级地类。
(8)未利用土地是指还未利用的土地,包括难利用的土地。
未利用土地中又分出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田坎和其他8个二级地类。...>>
问题九:土地整理包括哪些类型 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土地开发。
土地整理是指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土地复垦是指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和自然灾害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进行整治,恢复利用的活动;土地开发是指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前提下,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将未利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活动。
通俗来讲的话,土地整理就是对农用地进行修复,提高生产效率。土地复垦就是把建设用地恢复成可用的地,一般是耕地或林地,园地。土地开发一般是对未利用地进行开发,也就是开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