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排水性好、深厚的土壤地块后进行整地和施肥,然后进行播种,播种时间一般为春季,种时保持黄芪种苗每株之间的距离适当,不可密集,15天左右种子即可出苗,苗高7-10厘米时进行疏苗,按15-20厘米株距定苗。后期加强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黄芪一般种植3-4年即可采收,以秋季10-11月为采刨期。
一、选地整地
黄芪种植要选择排水性好且深厚的土壤地块,在播种前进行整地,然后进行施肥,增加肥沃度,一般都是施农家肥和磷肥。
二、播种
黄芪种植一般在春季播种,3月中下旬比较适合播种黄芪种子,这个温度是最适合黄芪种子发芽的。播种时保持黄芪种苗每株之间的距离适当,不可密集,达到最恰当的距离就可以。播种十五天的种子即可出苗,当苗高7-10厘米时进行疏苗,按15-20厘米株距定苗。
三、肥水管理
播种1-2年生黄芪生长旺盛,根部发育较快,可结合中耕除草适当追施磷钾肥料。出苗和返青期需水分较多,如遇干旱,应及时进行灌水。雨季土壤湿度大,易积水地块应及时疏沟排水,以防烂根。
四、病虫害防治
1、白粉病:从苗期到成株均可发病,一般多在7-8月。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为害荚果,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每15天喷1次波美0.3度石硫合剂,或用50%托布津800-1000倍液喷雾,每10天1次,连续2-3次。根腐病:主要危害根部,造成烂根。发病后植株自上而下萎蔫、枯黄,以致死亡。发病多在6-8月,及时拔除病株,病穴用石灰消毒,整地时每亩地施70%五氯硝基苯1千克进行土壤消毒,并施石灰氮20-25千克作基肥。
2、豆荚螟:成虫产卵于嫩荚或花苞上,幼虫孵化后为害种子。防治方法:在成虫盛发期,于傍晚喷洒80%晶体敌百虫1500-2000倍液,每7-10天1次,连续3-5次。蚜虫:多在6-8月发生,主要危害植株上部的嫩茎叶,用40%乐果乳油1500-2000倍液和50%杀螟松1000倍液喷洒,每7天1次。
五、采收
黄芪一般种植3-4年即可采收,以秋季10-11月为采刨期,因其根生长很深,采挖时应以铁镐深刨,一般刨至100厘米左右才可拔起。
黄芪又名膜荚黄芪,有补气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的功能。那怎么样种植黄芪呢?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对您有用。
选地整地
黄芪适应性强,耐旱、寒怕热、怕水涝、忌高温。其主根向下垂直生长,宜选择排水良好,向阳,土质深厚的壤土为佳。干旱地区在雨季种植不错。
种子处理
用种子繁殖,秋末和春天播种均可,也可以进行夏播。在播种之前将种子用水泡涨,浸泡时间约6-8小时为宜,捞出后用沙子拌起来,发现有芽时即可播种。一般7-10天出苗,条播,按行距25厘米开2厘米深的沟,将种子均匀的撒入沟内,用打锄稍用力推平,然后再将畦面搂出浮土。
田间管理
苗高8—10 cm应及时间苗定苗,株距8-12 cm。
中耕除草。出苗后及时中耕除草,并注意向土垄培土,使土垄保持原来的宽度,一般除草2—3次。
追肥。间苗定苗后即进行追肥,亩施人畜粪水1500kg或尿素5kg,施后浇水1次。6月中下旬中耕除草后施堆肥1000kg,磷肥30kg,硫酸铵5kg,混合于垄上开浅沟施于其中,覆土浇水。
病虫防治
主要病害为白粉病,用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防。紫纹羽病,为害根部,造成烂根,植株自上而下黄萎最后整株死亡。应拔除病株烧毁,病窝用石灰粉消毒。同时应加强其它虫害防治。
采收加工
播后一般2—3年收获。秋天9—11月或春天越冬萌芽前均可采收。因主根入土深,要仔细深挖,避免挖断主根或碰伤外皮。收后去净泥土,趁鲜切下芦头,晒至半干将根理直捆成把,再晒或烘干即成生黄芪。
黄芪的种植方法
1、种子繁殖 一般采用直播,因种子细小,出苗比较困难,必须把地整好。整地前每亩施腐熟厩肥2000—3000公斤,深耕细耙,畦面要求细、平,无灌溉条件的山坡地可以不做畦。春播在3、4月,夏播可于雨季播种,也可冬播,以春播的产量最高,无灌溉条件的地方,应于雨季播种。一般采用条播,按行距25—30厘米,开2—3厘米深的浅沟,将种子均匀播入沟内,覆土约1厘米厚,播后轻轻镇压,每亩播种量0.50—1公斤。因种子小,为避免播种不均匀,播种时可掺5—10倍细砂拌匀后播种。播后及时浇水,经常保持表土溼润,大约15天即可出苗,出苗后要间去过密的弱苗,当苗高6—7厘米时,按株距12—15厘米定苗,并对缺苗的地方进行补苗,补苗时一定要带土移栽,可把过密的苗移来补,栽后浇水,以利成活。
黄芩种子小,播种时覆土又浅,常因土壤干旱或表土不平,土粒较大,出苗困难,而导致大量缺苗。解决的办法:首先,整地一定要整细整平;其次,播种后要及时浇水,经常保持土壤溼润直到出苗;此外,旱地种植,应选雨季播种,也可用塑料薄膜覆盖或用草覆盖保墒,出苗后即可揭去覆盖物。这样就可以保证出苗一致整齐。
2、扦插繁殖 最适宜扦插期为5、6月份,植株正处于旺盛的营养生长期,剪取茎枝上端半木质化的幼嫩部分茎的中下部作插条成活率很低,剪成6—10厘米长,再把下面2节的叶去掉,保留上面叶片。插床最好用砂,或比较疏松的砂壤土也行。一般应随剪随插,按行株距10×5厘米于床内,插后及时浇水,并搭棚遮荫,要经常喷水保持土壤溼润,但不宜太溼,否则插条会变黑腐烂。管理得当,成活率可达90%以上,插后期40天即可移栽。
3、分根繁殖 在收获时注意选高产优质植株,把根剪下供药用,留下根茎部分繁殖材料用。如冬季挖收,把根茎埋于室内阴凉处,第2年春再分根栽种;如春季收获,则随挖、随栽,把根茎分开为若干块,每块都带有几个芽眼,再按行株距30×20厘米于大田。山坡地采用此法栽种成活率较高,栽后同一般管理。
田间管理
在出苗期应经常保持土壤溼润,土干要及时浇水,成株以后抗旱力增强,可少浇水,雨季还要注意排水防涝。平时也要注意随时进行松土除草。除加强一般管理外,还要注意施肥,在第一年,定苗后要进行第一次施肥,每亩施稀的人粪尿500公斤或尿素3—5公斤,于6—7月追施磷铵30公斤。第2年和第3年返青后施腐熟饼肥40—50公斤,6月下旬封垄前施磷铵颗料肥30—40公斤。施肥时应开沟施入,施后盖土并浇水。
采收与加工
栽后2—3年收获。一般于秋末茎叶枯萎后或春解冻后、萌芽前采挖,因根长得深,要深挖,防止断根。根挖出来后,要抖去泥土,剪去茎叶,晒至半乾,撞去外皮,再迅速晒干或烘干。也可切片后再晒乾,但不可用水洗,也不可趁鲜切片,否则在破皮处会变绿色。
在晾晒时应避免在强光下曝晒,因曝晒过度会使黄变红。同时还要防止被雨淋溼,因受雨淋后黄芩的根先变绿后变黑,都会影响质量。成品以坚实无孔洞,内部呈鲜**的为上品。一般3—4公斤鲜根可加工成1公斤干货。亩产干货200—300公斤,高者可达380公斤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