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茶叶的农药和化学污染存在,但并不严重,大家需要理性看待。了解真相。
茶,是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近几年人们在品茶的同时,茶叶农药残留问题却也困扰着众多消费者。网上有说法,洗茶可以洗掉茶叶里残留的农药,这个说法到底是真是假?央视《是真的吗》记者通过实验验证,洗茶并不能有效的洗掉茶叶上的农药残留。专家也表示,茶叶里边涉及到的农药大部分是脂溶性的,在水里边溶解度比较小,茶水里边的农药量是很小的,对人应该是安全的。
农药残留的茶叶能不能喝?国产茶叶的农药残留问题是否真的那么严重?专家们共同的观点是,国产茶叶的质量安全水平总体上是不错的,大家应理性看待茶叶农药残留问题。
茶叶农药残留是客观存在
“茶叶农药残留是客观存在的,茶叶里一点农药都没有,从目前的生产条件来说,是不太可能的。”我国茶园农药残留研究的创始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陈宗懋院士说。
陈宗懋认为,对于包括茶叶在内的大部分农产品来说,防治病虫害就离不开农药。但是,农药残留与农药残留超标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关键在于残留量”。2012年一个环保组织曾经发布过一条检测报告,称多个知名品牌的茶叶都被查出有农药残留,引发消费者的广泛关注。但实际上对比国家标准,这些茶叶的残留量都大大低于国标,是完全合格的。“有的消费者一听到有农药残留,立马就觉得这茶不能喝了,这是非常错误的。”
判断茶叶农药残留是否超标的依据就是国家标准。4月9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农业部联合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2014),将从8月1日起施行。该标准中规定了368种农药在食品中的最大残留限量,涉及茶叶的共有27种农药。
对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2012)发现,新标准增加了3种农药在茶叶中的最大残留限量,分别为喹螨醚(15mg/kg)、氯噻啉(3mg/kg)、噻螨酮(15mg/kg)。
更应关注农药溶解率
与普通消费者关注茶叶残留数值不同,专家们更看重的是农药的溶解性。“这很好理解,我们中国人主要是喝茶,而不是吃茶叶。因此,判定茶叶农药残留的依据,应该是茶汤,而不是茶叶本身。”据悉,陈宗懋多年来一直呼吁茶叶农残检测中应“弃茶用汤”。
茶汤和茶叶的区别在哪儿?福建省农科院茶科所副所长吴光远指出,茶叶中的农药残留在泡茶中的浸出率与农药在水中的溶解度密切相关。农药在水中的溶解度愈高,在泡茶时进入茶汤中的浸出率也愈高。而目前茶叶之中大部分农药都是脂溶性的,不溶于水。换句话说,茶叶有农药残留并不意味着会进入茶汤,被人喝进肚子里。
通过查阅资料后获悉,按照溶解度分类,农药可分为脂溶性农药和水溶性农药两大类。这两类农药在有机溶剂和水溶剂中的溶解度存在明显差异。脂溶性农药残留量和实际溶解于茶水中的含量相比差距很大。据吴光远透露,目前我国茶叶农残检测用的是有机化学方法。但一般来说,茶汤中农残溶解量只是有机化学检测量的10%~20%。
陈宗懋说,随着社会对于茶叶质量安全的持续关注,目前茶叶种植中使用的水溶性农药相比过去少了很多,但也还有一些。因此他呼吁国家进一步严格水溶性农药的残留标准,加大力度用脂溶性农药替换水溶性农药,并帮助茶农树立科学的因需施药观念,进一步提升企业茶叶生产加工的全程清洁化水平。
茶叶农残标准的中外之别
在茶叶农药残留这个问题上,媒体关注的一个焦点就是,欧美等国的标准往往要高于我国标准。比如最新的欧盟法规EU87/2014将茶叶中的啶虫脒、异丙隆、啶氧菌酯和嘧霉胺的残留限量加严了一倍,并对我国茶叶增加了唑虫酰胺残留的检测。而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2014)中,并没有规定茶叶中唑虫酰胺的最大残留量。
中国茶叶农残标准是否过低呢?对此,陈宗懋认为,作为全球最大的茶叶生产国,目前的标准与我国现有生产条件是配套的。从质量安全角度来看,制定残留限量有一个100倍的安全系数。因此,只要在限量值以内的茶叶,是不存在安全问题的,大家可以放心饮用。
陈宗懋还从贸易壁垒角度进行了解读。他说,从世界范围看,茶叶的生产量大于销售量,是买方市场。在标准问题上,茶叶生产国和消费国之间会有利益的博弈。欧盟茶叶主要靠进口,因此,制定更为严格的标准也有树立贸易壁垒的考虑。
茶叶喷过农药,就不能喝了吗?
农业部公布的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农药名单
一、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23种)
六六六,滴滴涕,毒杀芬,二溴氯丙烷,杀虫脒,二溴乙烷,除草醚,艾氏剂,狄氏剂,汞制剂,砷、铅类,敌枯双,氟乙酰胺,甘氟,毒鼠强,氟乙酸钠,毒鼠硅,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
二、在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材上不得使用和限制使用的农药(19种)
禁止氧乐果在甘蓝上使用;禁止三氯杀螨醇和氰戊菊酯在茶树上使用;禁止丁酰肼(比久)在花生上使用;禁止特丁硫磷在甘蔗上使用;禁止甲拌磷,甲基异柳磷,特丁硫磷,甲基硫环磷,治螟磷,内吸磷,克百威,涕灭威,灭线磷,硫环磷,蝇毒磷,地虫硫磷,氯唑磷,苯线磷在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材上使用。
按照《农药管理条例》规定,任何农药产品都不得超出农药登记批准的使用范围使用。
我做茶叶批发十余年了,接触茶叶自己喝茶从93年开始,二十多年了,从小就是在茶叶圈长大,也算是比较熟悉了解茶叶了。因为你这篇问题比较多,我用一些小段来逐段回答。
第一,关于你喝的英国茶,英国不产茶,英国茶的来源是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甚至有可能是中国。所以不存在用不用农药的,一样是用的,而且他的那些产地比中国还南方气候炎热,最关键的是他们采摘茶叶和中国一些地方只采摘春茶不同,他们全年都采摘;
第二,茶叶农残的说法大都出自福建云南的茶商茶人,根源是对绿茶在中国的产量消费的占比,或者就是直白说是泼污水吧。茶叶在农药化肥等使用上其实是比不上一些蔬菜粮食水果类的,因为蔬菜粮食水果的生产期更短,而且除了冬天蔬菜外,其他时间的种植都要打药的,这是合理的管理方式,并不是杞人忧天的模式;
第三,现在农药的使用和种类,国家这些年一直在限制生产使用剧毒农药和不可分解的农药,也就是大家使用的都是低毒能降解的农药,有些是生物制剂对人体无伤害,大多数农药只要管理妥当是安全的,没有那些鼓吹陈茶神茶大叶子茶别有用心的人忽悠的那么厉害;
第四,茶叶中平常使用农药的实际情况 ,春茶是最安全的,春茶期间一般是不用打药的,现在的管理比以前好,很多茶叶都在三月份四月上旬就结束了,以江南地区为例,虫子出现危害是在谷雨四月下旬,没有虫子还打药?除了福建云南人的污蔑我是想不出理由,因为他们是大叶子开面叶采摘,他们采摘迟有虫子就以为其他地方一定打药了,殊不知道很多绿茶都是芽级采摘加工的;
第五,名产地的打药次数和频率会高于普通茶区,这个很意外吧?名产地的茶叶价格高,管理严格,打药次数也多,农药也是茶园管理的成本之一,反而是一些非核心产地,茶叶成了副业,投入就少了,像我在杭州对他们茶农夏天经常讨论虫子司空见惯了,像我们老家春茶一结束就重修剪,然后整个夏秋茶就是留树冠,杭州人是舍不得树冠变小的,因为产量和收入关系太大了;
第六,加工工艺对农药的影响,其实不光是农药其他药品都一样都有一些储存要求,就是避免高温避免阳光直射放置在阴凉处,像美国的新冠疫苗要零下几十度,而大多数的茶叶加工都需要高温杀青发酵等工艺,这些都是破坏分解农药的成分的,反而是污蔑茶叶农残的普洱白茶这些金融类茶叶,低温杀青甚至直接晒,想想看晒太阳的温度和炒锅的温度属高属低?
建议,从上面的那些实际情况来说,农残并没有你想象的那样可怕,中国还有几亿喝茶的人都是这样消费的,在选择茶叶的时候,可以选择春茶,芽茶,高温加工等安全性比较高的茶叶,其次比农残更要紧的是添加,尤其是港台茶商有关的(我不点名了),茶叶是食品饮品可以参考食品安全去选择,最后一点是防火防盗防普洱,少听这些忽悠炒作的金融类产品的宣传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