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酸茶首先要采摘茶树上叶子,但是制作酸茶的茶叶有讲究,不能是太细小的茶叶,而要选择那些粗大的叶片,然后将采摘下来的叶片放入到锅中蒸熟。
蒸熟之后将茶叶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晾干,通常需要晾晒7~10日左右,让树叶自然的发酵,这样能够增强颜色和香味。同时也能够把树叶中的水分给蒸发掉,含水量需要控制在40%~50%之间。
晾晒完成之后将茶叶装入到竹筒当中,然后将茶叶压紧再封口。竹筒口可以用笋叶紧紧地扎住,这样就能够把竹筒口完全地密封起来。
然后再把已经制作好的竹筒埋在房前或者是屋后比较干燥的地方。埋的时候要挖一个比较深的坑,需要彻底的把竹筒埋下去,把竹筒横着放入坑当中,然后盖上土。
在土中埋藏1个月左右,酸茶就制作完成了。酸茶能够存放的时间很长,最长可以在土里埋藏10个月。
布朗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民族,查看历史典籍记载,最早永昌一带是濮人居住的地区。布朗族就是濮人其中的一个支派。
西汉王朝年间濮人的生活地区纳入了郡县的管辖范围内。到了西晋时期,濮人中的部分人向南迁移,到了临沧一带。
后来慢慢发展,原来在云南南部居住的一部分濮人,也就发展成了现在大家所说的布朗族。布朗族的人因为生活的地区气候非常温和,所以当地物产也很丰富。
他们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从事农业生产,而且他们非常善于种植茶树,著名的普洱茶产地就是来自于布朗族。
布朗族都有哪些茶?又是怎样做的
黄元琪
中国云南巴达山区的高山上,有一处大黑山原始森林。它林木茂密,谷涧错落,孕育了诸多几百年以上的古茶树。茶树与森林共生,在林中有很多茶籽落地后自然长出的小茶树,接力着品质极好的乔木老树。不远处的章朗老寨 历史 悠久,遍布古茶园。
高山森林与野茶树
章朗村
据章朗古佛寺珍藏的贝叶经记载,一千四百多年以前,佛家弟子玛哈烘用大象驮着经书自斯里兰卡学经归来,当他来到恩巩跺多山(现章朗古佛寺所在地)时,由于正值冬季,冻雨突降,大象竟被冻僵,跪卧不起。附近村民闻讯赶来,帮助玛哈烘拾掇薪柴,燃起熊熊之火,为大象驱寒取暖。
后来,玛哈烘因在此建寺立塔,并动员周围村寨的人们搬到现在的地址,组建寨子,取名“章朗”,以纪念大象驮经书之功。那时,他们称这里为“景桑”,意为“祖先曾居住过的地方”。
章郎村与象密不可分
1400年 历史 的白象寺
章郎有“六座千年宝藏”:古寨、古寺、古井、茶树、茶农与茶俗。
这里至今仍保存着较为完整的布朗族茶文化 历史 遗迹,村里建了布朗族生态博物馆,活化石般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存活在村民的日常生活中,一生与茶密不可分。
俗语说,“布朗族待过的地方就有千年古茶树”,如今它是云南茶叶的主要产区。
茶叶
在 历史 长河中,自古收到古茶树恩泽的布朗人,沉淀了丰富的茶文化,也荟萃了与众不同的茶艺。布朗族是濮人的后裔,而濮人是最早发现与栽培茶树的人。汉晋时期,濮人分布在今云南澜沧两岸以及以西地区。布朗族生活在深山中,是他们的分支。古茶树蕴含着重要的人文意义,章郎人视它为圣物珍品,不但会祭献古茶树与茶祖,还在婚丧嫁娶中以茶为礼物,拉进人与人的距离。
布朗族《祖先歌》
叭岩冷是我们的英雄,
叭岩冷是我们的祖先,
是他给我们留下了竹棚与茶树
是他给我们留下了生存的拐杖
在传承千年的古歌谣与民间传说中,茶叶是叭岩冷将野生的“得责”带回村中人工移植栽培,并取名为“腊”,相当于汉语中的“茶”。
优越的生态环境为布朗族的茶种植与发展提供了原材料。古老的茶农积累了丰富的种茶与制茶经验。每年四月开始,章郎村的头茶成熟了。身着黑青色上衣,五彩裹裙的布朗族妇女纷纷把握采茶时机,熟练地爬上古茶树采摘茶鲜叶。章朗古树茶叶片椭圆形,叶面隆起,叶身背弓或内折,叶质软,叶色深绿,叶尖渐尖或尾尖,叶基楔形。香型特殊,似兰似蜜似野花,山野气息浓厚。
茶农上树采茶
茶农上树采茶
她们个个也是制茶能手,擅用土法制作的散茶:将新鲜茶叶放入热锅内熬煮,当鲜叶变色变软时,将它放在竹簸箕上用手揉搓成条状,然后将茶叶自然晒干。这样的散茶条索紧结黑亮,不易变质。
竹筒茶是制作茶叶的古法:用嫩茶尖在铁锅内炒干,趁热塞进香竹筒内,直到填满、压紧实再用笋叶封口扎紧。然后将竹筒放在火塘上烘烤,烤时不停翻动。当竹筒发出焦香的味道时,火候便到了。竹筒冷却后被剥去,竹子高洁淡雅的香气与茶香融合。一管喷香味浓的茶柱沁人心脾。
作为独特的品茶方式,当地人会用竹筒茶混合蜂蜜来招待尊贵的客人。他们先砍一节碗口粗的鲜竹,以竹筒为茶壶,一头削尖,插入地下。注入沸水与烤制好的竹筒茶叶,然后分到放有蜂蜜的竹杯中请客人品茶。此时蜂蜜的甘甜、泉水的清冽、茶叶的浓醇融为一体,喝起来别有风味,令人久久难忘。
竹筒茶
酸茶是极具布朗民族特色的做法。在每年湿热的五六月,为了避免内滞,他们将鲜茶煮熟,放在阴凉处发酵。等茶发酸后装入竹筒并且埋在土里。四个月的光阴流转成就了一筒具有药用价值的酸茶,当地人无论老少都有嚼食酸茶的习惯,据说能生津止渴,有助于消化。
除了有利于 健康 的酸茶外,煳米茶是另一个以茶入药的典范。此茶用料独特,其泡制方式是先将土罐放在火塘中烤热,再放入糯米与茶叶同烤。随后添加通管散、甜百改、姜片、枇杷叶等几味草药,用滚烫的开水泡开,最后佐以红糖调味,放回火塘烹煮几分钟。一罐色泽暗红,能治疗感冒、咳嗽的药茶便制作完成了。
章朗老寨的村民岩坎龙开了一家茶店,将采摘下来的古茶树鲜叶与现代工艺结合,制作成精炼的生普洱。郁郁葱葱的古茶树是云南大叶普洱茶最好的原材料。每当春茶季节,他的全家齐心合力加工茶叶。大叶种茶的嫩叶经过杀青、揉捏、干燥、后熟等精细加工,能制成馥郁的普洱。汤色金黄明亮,汤质细腻饱满。入口略苦却回甘顺爽。茶香浓郁,茶气强烈。
茶农采青
章郎茶
章郎茶
他常说:“章朗的古茶树都在高山上自然生长,特的去寻找的话,要走好几段艰难的山路,爬树的过程也充满惊险。我小时候就常在树上和蛇对峙,虽然采摘艰苦,但是野生茶树的品质肯定是优于人工栽培的,所以再苦也要获得。古茶树是寨子的朋友,我们不但要爱护它,也要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章朗的茶叶自古就珍贵。”章郎村诸多像岩坎龙这样的茶农,用一杯杯甘美的茶,默默守护着祖先留下的土地与传统。
校对:栾梦
布朗族都有哪些茶?又是怎样做的
糊米茶的制作方法是:先把土茶罐放入火塘中烤热,放入适量糯米烤黄,再放上茶叶同烤,加入开水,再放入事先切好的通管散、甜百解、姜片,还有从山上采回来的一种灌木的叶,叫扫把叶。待上述各种原料烹煮、开沸数分钟后再加入红糖,红糖化尽,溶解完毕,茶水泛波,色彩澄黄,其味诱人.此药治久患感冒、咳嗽、喉痛,热干燥等病。
明子茶的做法与糊米茶相似,只是用配料时,松明取代通管散、甜百解和扫把叶即可.此药治肠胃不适,便秘等病。
茶在布朗人的观念中是圣洁之品,可供献祖宗神佛,也可馈赠亲朋好友。在最庄重的婚约定亲礼品中、也少不了茶叶.直到今天在广大的布朗族农村,当男青年找到对象、选中意中人,双方情投意合可以定亲时,带礼品数量不多,然而,茶叶是绝然不可以少的.
竹筒茶、酸茶、竹筒蜂蜜茶,是历史上布朗族独有的茶技。
竹筒茶的制作方法是:将鲜墩的茶叶采撷回来后,砍来竹子,做好竹筒。筒底留实心竹节,另一头去竹节做筒口。然后将鲜茶叶杀青,趁热塞入竹筒中,边塞边捶紧.再将竹筒置于火上烘烤,当竹筒烤焦后,筒内的茶叶也已烧干。竹筒茶的优点一是其味独特,二是久放不会变质。
酸茶的制作方法:将采回的鲜茶叶煮熟,加上盐、辣椒、姜等配料、搅拌、混合后装入竹筒或陶坛内,用笋叶封口扎紧,放置发酵至发酸.酸茶即可作菜上餐桌,也可开水冲泡作饮料。有些人还喜好当零食直接放入口中咀嚼。布朗族酸茶有悠久的历史,有的学者提出唐代樊绰《云南志》中“蒙舍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与布朗先民制作酸茶有联系。
竹筒蜂蜜茶制作工艺较为复杂,但也是接待上宾的贵重饮品。贵客光临,要摘来鲜嫩的茶叶,砍来新鲜的竹子,将竹子制作成筒,塞入茶叶后将竹筒放入火中烧烤,直至筒内鲜茶叶煮熟。而后把竹筒从火中取出来,将茶叶放入碗中,加入蜂蜜,再把烧沸的开水冲入碗中。这时满屋飘香,一碗黄中带绿的竹筒蜂蜜茶就捧到贵客的面前。有竹味和茶叶,再混合着蜂蜜的味道,真是美不胜收,品味这道茶,尽可意会,却很难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