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45cm双条密植栽培技术创新点是什么?实现了什么效果?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2 02:58:23
字号:

大豆45cm双条密植栽培技术创新点

1、种植方式上实现创新,营造出匀株的高光效群体结构

大豆45cm双条密植栽培技术创新点是什么?实现了什么效果?

将传统垄作65cm-70cm行距缩小至45cm,其平均行距 32.5cm-35 cm缩小为22.5 cm,株距从6.8cm-8cm提高到10cm-12cm,双行间小行距10cm-12cm,株距也是10cm-12cm,从而构建出“等距、匀株”的群体结构,在保证群体优势的基础上,使大豆群体内单株营养空间趋于更加合理。经科技查新:这种模式、技术特点在国内未见报道。

2、品种筛选与应用上实现创新,实现了高密、高产的栽培技术新路线

改常规喜稀植中高秤较繁茂型品种为半矮杆耐密抗倒品种,目前共筛选出合丰42、红丰11、垦丰16等一大批适于该技术的当家品种。将常规垄作公顷保苗20-30万株提高到35-45万株,有效解决了当前大豆生产上单位面积保苗株数不够的弊端,突破种植现有品种在当前生产条件下,种植密度难以增加的禁区。

3、耕种制度实现创新,集成全新的大豆抗旱少耕节能栽培技术体系

改传统春起垄或原垄种为机械化伏秋深松旋耕或耙茬整地不起垄、减少了土壤散嫡面积;改传统垄作播种为平播垄管、随播随起垄,播后重镇压。抗旱保摘,有效破解了长期困扰我省大豆生产春季一次抗旱播种保全苗的技术难题;改传统田间管理3-4次中耕为2次,保护了土壤结构;减少了作业环节,一般亩可降低机耕费8.6-14.0元。

4、技术集成与组装实现创新,引领大豆生产新技术发展方向

确立农肥与化肥相结合、N、 P、K与中微量元素相结合、促控结合、分层侧深施肥的最佳施肥组合和施肥技术;进一步完善配套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实现了农机农艺配套。应用现有农村18或24马力等常用拖拉机均可实现牵引作业,2BTG—( 2 )3型通用播种机实现精量播种,常规犁具按照45 cm行距要求可完成深松趟地起垄作业。

大豆在开花时期,可以用矮壮素保花保果。

矮壮素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调控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有助于提高花粉活力、促进花粉发育和授粉,从而增加大豆的授粉率,增强果实结实能力。矮壮素在大豆的开花期喷施,可以促进花粉管的生长和向卵细胞的延伸,提高受精率,减少空心豆的产生,增加结实率和产量。

同时,它还能改善植株的生长势,使大豆植株更加矮壮,增加茎秆的承载能力,有助于减轻枝条折断和倒伏的风险。根据不同品种和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矮壮素剂型和剂量进行喷施。在大豆开花期进行矮壮素的喷施,效果较好,有助于提高授粉率和果实结实率。

大豆种植注意事项

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阳光充足的地块进行种植。避免沼泽地和容易积水的地方。在种植前进行土壤检测,根据土壤测试结果进行适当的施肥和土壤改良,确保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充足。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良品种,根据市场需求和种植目的进行合理的品种选择。

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避免大豆在严寒或高温时期生长,一般在春季或秋季进行播种。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条件,控制播种密度,避免过度或过疏播种。合理进行灌溉,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积水,确保大豆生长所需的水分供应。定期检查大豆植株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病虫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避免病虫害对产量的影响。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015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