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地翻耕:栽种在旱田或荒山。适度栽种:可依据本地的气候条件,挑选春播、秋播、冬播,随后依照一定的株间距,每穴可栽种6-7粒种籽。栽培技术:小苗生长发育至6-7公分时开展补苗,中后期可追肥2次人粪尿肥。预防病虫害:预防锈病、褐斑病、蝈蝈、地老虎等病虫害。采摘:花冠顶部由黄发红时为适合采摘,采摘时特别注意技巧。
一、选地翻耕
1、红花适合生长发育在旱灾与富饶的土壤层,一般也可以融入贫乏的土壤层,但不适合栽种在湿冷、存水低洼地的地快,因而可挑选栽种在旱田或荒山。
2、前茬农作物一般为东瓜、黄豆、山芋等,在前茬农作物获得后,必须将地快开展翻地,使土壤层松散、排水管道性好,随后1亩施入沤肥的有机肥1000kg、磷肥15kg。
二、适度栽种
1、红花能够依据本地的气候条件挑选春播、秋播、冬播,一般江浙地区全是冬播,而广东地区则是秋播,新疆省和东北地区严寒地域全是春播。
2、一般可依据地形多少做多少畦,每畦做二行,可挑选穴播或播放,不论是穴播或是播放,都需要依照一定的株间距,每穴栽种6-7粒,随后填土浇灌,等候14天上下就可以出芽,一般1亩用种量为1.5-2.5kg。
三、栽培技术
1、当小苗生长发育至6-7cm时要开展补苗,期内要将弱苗除去,随后保存旺苗,一般每穴可保存2-3株旺苗,如果有发生死苗的状况,就必须立即补苗。
2、当小苗长出4-5片叶片时,要浇施1次较稀的人粪尿肥,施肥要从根旁施入,防止小苗发生倒苗的状况,随后在寒露前后左右追第2次肥,1亩能施入人粪尿肥500-600kg,施后要配套设施,防止花骨朵产生倒苗。
四、预防病虫害
1、红花在生长发育期内,会遭到各种各样病虫害的侵犯,一般常见的病害关键有锈病、褐斑病、黑斑病、炭蛆病等,而普遍的病虫害关键有蝈蝈、地老虎、金针虫、蛴螬、蝼蛄。
2、他们都是会危害到主茎的一切正常生长发育,比较严重时乃至造成主茎发生身亡的状况,伤害十分大,因而要搞好病虫害的预防工作中。
五、采摘
1、一般秋播的在立小暑小满前后左右或小暑采摘,春播的比秋播的要晚一点采摘,逐渐盛开2-3天之后便会进到开花期,因而可立即开展采摘。
2、一般以花冠顶部由黄发红时为适合,太早采摘的话,花冠都还没变鲜红色,质量会不佳,经过晚采摘的话,花冠会变成浅紫色,干透会没有油溶性。
3、采花可挑选在大晴天早晨露珠干透至早上10点上下开展,每一个头状花序可持续采摘2-3次,每过1-2天采摘1次。
4、采摘可以用3指(大拇指、无名指、中拇指),或4指捏紧花冠往上提,随后扭一下,就可以取下放进花篮中。
红花属菊科1年生或2年生(秋播)草本植物,栽培历史悠久,是著名的药用植物,有活血通经,去瘀止痛之功效。红花油适应于各类型的动脉粥样硬化、血胆固醇过多、高血压、中风、心肌梗塞、心绞痛、心力衰竭等症。因此,红花在国内外的消费量剧增。然而,在红花栽培过程中,由于一些生产因素被忽略,导致红花产量偏低。
选地和整地
1、选地红花适应性较强,在我县2100米以下海拔均可种植,喜温暖干燥、阳光充足的气候,耐旱、耐寒,忌高温高湿,以肥力中等,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为宜。不宜在低洼积水的粘土上种植。
2、整地由于我县种植红花均选择秋植,前作是黄豆、花生、烤烟、玉米均适宜。整地时只需将地块深翻一遍,清除枯枝杂草,细碎土块,做到土碎地平即可;水稻田可采取免耕种植的方式。
适时播种及合理密植
1、调整播种期红花属长日照植物,不同播期产量不同,早播者产量高,晚播者产量低,故播种宜早不宜晚。红花幼苗较耐寒,能耐-6.6℃低温,个别品种能耐-15℃低温,因此,红花播种一般在10月上旬;冷凉山区旱地可在9月中、下旬播种,即在玉米未收获前挖?玉米脚?种植。
2、种子处理为保证获得高产稳产,保证齐苗壮苗是关键,对此,种子需用清水浸泡6?8小时让其充分吸水,保证出苗。亩用种量1?2公斤。
3、合理密植
株距按6寸?7寸,行距按9寸?1尺,塘深度2?3寸,每塘播种3?4粒,保证每亩有10000?13000搪,每塘留2株保亩有效在20000?26000株,但也要依据以下几个条件做适当调整:
(1)是旱地还是水浇地旱地宜稀植,特别是缺雨年份,太密可能会减产。
(2)播种期播种晚,宜密植,早播种,宜稀植。
(3)每隔4行须空出半行,以便进入地里采花。
播种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底肥种子必需分开放。底肥每亩可用15公斤复合肥或5公斤尿素(为保证出苗,一般不施用化肥作底肥,待苗齐后用作追肥),亩用1000公斤农家肥。覆盖土层深度不超过2寸,原则上要求盖土时适当振压,这样更利于苗出土。
中耕管理
1、间苗:按株距6?7寸,行距9寸?1尺的规格种下,待苗齐后,每塘仅留2株,拔除病弱苗或过大过小株,保留中间株。
2、合理灌水
红花有强大的根系,能从土壤深处吸收水分,不灌水仍有所收获,但红花最高产量是在灌溉的情况下获得的,浇灌1、2、3和4次水的红花种子产量平均比不浇水的产量依次高29%、44%、58%和76%。由于红花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对水分都很敏感,所以,灌溉技术也是红花栽培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如有不当,即使在降水量只有29.4mm的干旱地区,也可因灌水量过大而导致红花大量死亡,因此灌溉必须慎之又慎,技术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灌溉前需检查土壤的水分状况,若红花根系所至之底土仍然是湿润的,切勿进行灌溉。
(2)若天气预报在2~3天内有雨,最好暂不浇水。
(3)红花除幼苗时在低温下较耐湿外,其它生长阶段对水分都很敏感,喷灌易引起锈病和枯萎病,漫灌易引起根腐病,均须避免。必须采用沟灌,最好采用隔行沟灌,这样,既节约用水又最安全。
(4)灌溉完毕,需及时疏通排水系统,以免遇雨积水。
(5)最后一次浇水应在95%花球开花之前5天进行。
3、肥料管理
红花的耐旱、耐盐碱、耐瘠薄等特性被人们熟知,因而红花种植区的多数种植户将红花栽植于肥力低下的土壤中,大多种植户错误的认为,红花不需要增施肥料;相反,另有一部分种植户为获得红花高产而施用较多的肥料,也造成了增产不增收的结果。
红花对肥料的需求量一般取决于土壤自然肥力、水分状况、播种期等,当土壤肥沃时,可以不施或少施氮肥,一般有灌溉条件的中低等肥力土壤,在定苗后结合中耕除草,追施尿素5?8公斤提苗,至孕蕾期每亩施用尿素10?15公斤。无灌溉条件的旱地,可不施氮肥(也可在大雨前每亩施尿素5~10kg,或把尿素兑水浇灌);给红花施用微量肥料,增产效果明显,一般从现蕾开始,每隔7~10天喷施1次,可选用磷酸二氢钾、有机钙肥、液体多元钾肥,硫酸钾、硫酸硼等微肥,共喷3~4次。
4、病害防治
①锈病:高湿有利于锈病的发生,孢子随风传播,以冬孢子及冬孢子堆在病残体上越冬,在春末夏初当低温或中等温度而湿度较高时侵染叶面,引起叶片枯死。防治方法:种子处理,用15%粉锈宁拌种,用量为种子量的0.2%~0.4%;清洁田园,集中烧毁病残体,实行2~3年以上的轮作;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喷施杀菌剂,7~10天喷1次,连续2~3次,可用20%粉锈宁乳油0.1%溶液,波美0.3?的石硫合剂等药剂交替喷施。
②枯萎病:枯萎病也称根腐病,病菌主要危害根部,初发病期,根茎部呈现褐色斑点,茎基表面呈现粉红色的粘质物,最终导致基部皮层及须根腐烂,引起植株死亡。发病轻者损失1~2成,发病重者可全田毁灭。防治方法:要严格做到轮作不重茬,保持土壤排水份良好;及时拔除病株烧毁,病穴用石灰消毒;清除田间枯枝落叶及杂草,消灭越冬病原;用50%多菌灵,50%敌克松0.17%~0.20%的溶液等灌根。
5、培土:红花抽茎后,上部分枝多,易于倒伏,故在3月上旬进行培土。
6、打顶:红花株高达20?30厘米时掐去顶芽,促使分枝增多,增加花蕾数,提高红花产量。
采收加工
红花播种后,一般4?5个月开花,初期为*,后变成桔*,即可采摘,一个花蕾可采摘3-5次,不失时机的采摘是红花增产的关键。红花采摘后,置通风干燥处凉干。花采摘后15-20天,种子即成熟,可收割打籽。
部分专业知识转自网络